野兽派品牌介绍:儒、释、道传统文化对职业经理人的有什么启示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36:13

 

按照西方的观点,所谓职业经理人是指: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深谙经营管理之道,熟练运用企业内外各项资源,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受薪人员。这一概念包括两层含义:其一,经理的职业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社会职业,有其专业化的职业体系与行为规范,其职业标准与成就已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同;其二,具有经营者职业资格的经理人员,将其工作视为职业生命,有相应的社会角色标准与压力约束,在社会选择机制作用下不仅仅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职业文化与职业精神,并以此激发经营者的创造智慧与献身精神。

  然而在中国,职业经理人不仅要具备一般职业要素,而且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事业经理人”。何谓“事业经理人”?《易经·系辞》中讲:“举而措之天下之民,是谓事业”。 “事业”是要对全社会真正有贡献的。《大学》中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是历代中国古圣、先贤们的人生信念和终身追求的目标,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最终都将上升到人生事业。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结合本土传统文化,将个人“小我”的追求升华到全人类、全社会“大我”的追求。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不仅要学会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还要去做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要学会“普度众生”,承担起企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职业经理人要成为一个“事业经理人”,应该具备儒家的仁爱精神,佛家的慈善精神,以及道家的无为精神。

  (一)认识“人道”管理思想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道”这一哲学范畴被分成“天道”、“人道”两个系统。“天道”,指世界的存在及其存在的形式,“人道”则是指人、人的价值、伦理道德、人的认识(包括自然、社会、人生、思维规律)等,包括客体、主体以及主体对客体的认知。

  儒、释、道三家都体现了“人道”管理思想,肯定人在天地之间的重要地位。儒家的《易传》以“天、地、人”为三才,道家《老子》以“道、天、地、人”为“四大”。佛家虽然一再强调“无人相,无我相,无法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但前提还是要充分认识人的意识的主体作用。《礼记·礼运》中有“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张载则提出“为天地立心”之说,认为天地本来无心,人对于天地的认识就是天地的自我认识,天地在人身上达到了自我认识。虽然说法各异,但异曲同工,都肯定了人在宇宙间的重要意义,可谓是人类中心论。

  管理之道即人道。西方目前兴起的人本主义经济学也正与“人道” 管理思想相吻合。 “人道”管理思想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尊重个人的价值。苏东水先生认为遵循“人道”管理思想必需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以“实现人的价值”作为管理活动的最高目的;第二,坚持以“为人而管理”作为管理目标;第三,坚持以“以人为本”的作为管理理念。

  (二)佛家管理之道与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培养

  1. 佛家管理之道简介

  佛家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的作用巨大。佛家的“人道”管理思想,主要是指“禅道”管理思想。近年来,禅学常常成为国内MBA、企业高级总裁研习班的必修课程。净慧大师,现代生活禅的开创者和提倡者,他积极倡导和谐社会建设,并提出“禅与生活零距离”、“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等理念,强调“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管理,其实就是管人,包括管理自己和他人,人得管理就是心的管理。禅宗,又名心宗,讲明心见性,研究人心智慧。因此,佛家的“人道”管理指的是“人心”管理,也就是“禅道”管理。管理好心灵才能管理好一切!禅宗管理学具有四大魅力——“在工作中享受人生,在逆境中开发心灵,在团队中超越自我,在人性中认识佛性。”

  2. 职业经理人以“禅师”之道管理企业

  禅与管理零距离。职业经理人参禅悟道,以“禅师”之道管理企业可以调节身心压力、增进劳动生产,可以改善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可以打造一个互敬互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早在几十年前,日本一些著名人士就开始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禅宗智慧。如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他就提出了“管理禅”的理念,并在企业经营中进行实践,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当代“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到寺庙禅修,并提出“以人为本的利他经济学”;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禅修后脱胎换骨,成为业务精英。

  (三)道家管理之道与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培养

  1.道家管理之道简介

  道家的“人道”管理思想,是奉行“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事实上“无为而治”指的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与“有为”是辩证统一的。在老子看来, “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就是说,作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道”,是自然运行、无虚妄、无偏执、无妄为、无思念,“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老子》第三十四章),这就是“道”的“无为”的本性。但是,宇宙天地万物,又都是由“道”演化出来的,并且是由“道”主宰的,宇宙天地万物也是“莫之命而常自然”、“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这又是“道”的“无不为”本性。因此老子所说的“道”,是“无为” 与“有为”的辩证统一。

  如果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应用于治人、治国与管理企业,就必然引出“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在道家看来,既然圣人“唯道是从”,对于天地人就理应要求“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即只能从客观上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既不妄为亦不强为,更不图达到某种人生功利的目的。正所谓“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第十七章)意思是说“最好的管理,底下的人并不知道领导者的存在;其次是赞誉领导者;再次是害怕领导者;最好是批判领导者。”说明了“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