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模式大灰狼:2011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47:30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本源
    
    2.新华通讯社
    
    3.《新青年》
    
    4.新闻体裁
    
    二、简答:
    
    1. 简述普利策的办报特色
    
    2.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
    
    三、论述:
    
    如何理解新闻批评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本源
    
    新闻本源就是指产生新闻的根源。在新闻与客观事实的关系中,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有了事实的发生、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在先,新闻在后。即新闻的根本来源。它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回答“新闻是什么?”、“新闻从哪里来?”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
    
    2.新华通讯社
    
    简称新华社。中国国家通讯社,中国最大的新闻采集和发布中心。其前身是“红中社”。1937年1月改名“新华社”。总社在中国北京,还分国内分社和国外分社。正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世界级通讯社而奋斗。
    
    3.《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革命民主主义刊物。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它经历了反对封建主义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民主主义刊物,由民主主义刊物向社会主义刊物过渡,宣传中共成立阶段重要理论的无产阶级刊物三个阶段。《新青年》宣传民主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思想准备。
    
    4.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作为新闻内容的表达方式,也是新闻内容最常用的分类方式,它往往依据新闻内容的基本性质对新闻进行分类,有消息、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分析评论等。消息包括动态新闻和综合新闻。深度报道包括解释性报道和述评新闻。通讯包括一般纪实性通讯、新闻故事、访问记和散文体通讯。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二、简答:
    
    1. 简述普利策的办报特色
    
    1)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添加大量轻松又刺激性的新闻以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
    
    2)借发起全国性运动之机,提高该报声誉.
    
    3)高质量的社论版,有力地论述,倡导,支持新闻栏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
    
    4)篇幅大,报价低.
    
    5)率先使用插图.
    
    6)重视报纸的推广工作,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 此外,普利策认为好的报纸必须要有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并十分注意进行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
    
    2.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
    
    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一般来讲主要包括新闻控制者、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媒介、新闻接受者等四个方面。
    
    首先,新闻控制者所制定的新闻法规与新闻政策对新闻价值的实现有影响。如果一篇稿件具有新闻价值,而与现行有关政策相违背,这篇稿件就不能公开报道,群众也无从对其进行选择和评价。
    
    其次,新闻传播者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对新闻事实的采访、写作、编辑和播报的质量。如果报道内容失实,形式生硬,影响群众对新闻的选择和评价。
    
    第三,新闻传播媒介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关系着新近发生的事实能否得到及时快速的传播,群众不会选择“旧闻”,所以新闻传播媒介能否确保新闻时效性,也影响群众对新闻的选择和评价。
    
    第四,新闻接受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接受理解能力直接关系到他对新闻的选择和评价。
    
    三、论述:
    
    如何理解新闻批评的原则?
    
    新闻批评是一种锐利的思想武器,在揭露问题、针砭时弊方面,有着特殊的战斗性能。它像一把双刃剑,如果用得好,可以惩治腐恶,起到积极的和建设性的作用。如果用得不好,则可能伤害同志,直到消极的和破坏性的作用。因此,开展新闻批评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一定要慎之又慎。为了保证取得积极效果,新闻批评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明确目的。新闻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人民的事业,有利于党的工作和党的团结。这就要区分建设性批评和破坏性批评的界限,分清对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问题的批评和敌我矛盾性质的问题的批评。
    
    (2)处理好新闻批评和正面宣传的关系。所谓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社会生活中需要进行批评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报纸、广播和电视上来,批评性报道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搞“有闻必录”。一个时期内,批评性报道不能过于集中,以免引起负作用。
    
    (3)实事求是。新闻批评的实事求是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批评报道所反映的情况必须完全真实、准确,经得起事实和时间的检验;第二,批评报道所采取的立场做到客观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营私舞弊,搞打击报复。
    
    (4)讲究社会效果。就是要从揭露批评消极的事情引出积极的结果。比如批评要有下文,事情怎么处理,怎么纠正了,有关单位要有答复。另外,还要考虑时宜性。一般说来,国民经济形势好,社会安定时,适宜多开展新闻批评;当社会问题比较严重,各种矛盾比较集中尖锐时,就不宜过多地开展新闻批评。
    
    (5)重大批评要在党委领导下进行。新闻批评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要能够体现党委的意图。另外,重大新闻批评影响国内外,只有党委胸怀全局,能够权衡利弊,做出正确处理,这样做,也是为了从全局上、政治上考虑问题,避免给工作带来被动和损失。 一、 名词解释
    
    1、新闻来源
    
    2、新闻真实性
    
    3、新闻自由
    
    4、新闻政策
    
    5、新闻法
    
    二、简答:
    
    1、 如何理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科学命题?
    
    2、举例分析四种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各有什么特性。
    
    3. 怎样理解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三、论述:
    
    试述新闻价值理论对新闻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新闻来源
    
    搜集,获取新闻的途径和渠道。新闻事实和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是直接新闻来源,新闻提供者是间接新闻来源。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认为交代新闻来源并不等于新闻真实,记者必须深入采访,认真核对事实。
    
    2、新闻真实性
    
    即新闻报道要忠于客观实际,新闻真实包括“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两重涵义。“具体真实”是指相关新闻事件的新闻要素,细节以及资料来源都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总体真实”是指新闻事实的描述在运动过程,整体把握,相互联系及发展趋势上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3、新闻自由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新闻和表达意见的自由。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认为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阶级性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新闻自由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但归根到底是手段。
    
    4、新闻政策
    
    国家,政党或地方行政机关根据一定时期的路线对新闻事业规定宣传方针的行为准则。是政党或政府对新闻事业进行掌握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狭义的新闻政策即新闻报道的政策:坚持党性原则,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5、新闻法
    
    国家根据宪法和国情制定和颁布的管理新闻事业,保障新闻自由,维护新闻活动轶序的法律规范,和保障新闻传播活动中公民和法人的权益,规范新闻传播过程中各项活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称。包括新闻出版法,新闻记者法,新闻自由法。
 二、简答:
    
    1、 如何理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科学命题?
    
    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特有优势之所在。(1)基本条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事实和新闻之间,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如果一篇报道不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如果不忠实于客观事实,那它就不能称为新闻报道。(2)特有优势:新闻能赢得广大读者、听众和观众的喜爱,起到说服和教育群众、影响和引导舆论、指导和推动工作、服务于各项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新闻的这种优势正立足于它在群众心目中是真实的。
    
    2、举例分析四种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各有什么特性。
    
    (1)报纸: 一,是视觉媒介(阅读媒介);二,保存性强;三,(受众的)选择权强;四,报纸适合传达深度信息;五,时效性差。
    
    (2)广播: 一,是听觉媒介;二,时效性强;三,影响面广;四,保存性弱,选择性弱。
    
    (3)电视: 一,是视听合一的媒介;二,适合再现形象、现场、过程;三,时效性强;四,保存性弱,选择性弱。
    
    (4)网络: 一,是多媒体的媒介;二,时效性、保存性、选择性都非常强;三,可控性较差。
    
    3. 怎样理解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即新闻事业具有行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行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这意味着,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进入市场,可以作为“无主管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但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或者说,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确立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许多积极的变化: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更新;新闻媒介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新闻媒介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凡事都是有利必有弊的,竞争的副产品也使一些新闻媒介的精神产品品位格调有所下降。
    
    三、论述:
    
    试述新闻价值理论对新闻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按照新闻价值理论,在选择和确定报道对象时要注意:
    
    第一,分析新闻事实的时间特征。一般来说,发生在今天的事实最有可能成为新闻,发生在明天或昨天的次之。在选择新闻事实时,时间因素往往是第一需要考虑的。很多时候事实的时间特征决定事实能否进入新闻事实范畴。
    
    第二,分析新闻事实的空间特征。新闻事实的空间特征首先体现为“本地化”倾向,即发生在本国本地的事往往比发生在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事更易进入新闻事实的范畴。此外,首都首府发生的事件要比不起眼的小镇发生的事件更有可能进入新闻报道的范围;因具有某种特点而引起人们特别关注的地区如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地区会在一段时间内会特别引起媒体的关注;由于政策宣传需要,一些地区会获得比其它地区更多的媒体曝光率,比如党中央号召搞西部大开发,发生在西部的事件就更容易为全国各大媒体所关注。
    
    第三,分析新闻事实的主体特征。事件的主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动物,还可能是某团体或组织,甚至是某种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一般来说,事实主体为明星和名流往往较易成为新闻。一些特殊的人群也常比普通人更易进入新闻报道的范围,比如警察、罪犯、战争中对立的双方、患有某种特殊疾病的人、容貌异常漂亮的妇女、个性和举止怪异的人(裸体生活者),等等。
    
    第四,分析新闻事实的意义特征。从现实中的大量新闻报道来看,新闻事实的意义主要有三种表现:(1)表现为利害关系,涉及到人的利益、政治态度和国家制度等问题;(2)具有某种特性,比如重要、反常;(3)从某个特别的角度阐明了某种道理。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符号、讯息
    
    2、把关人
    
    3、群体动力论
    
    4、施拉姆
    
    5、传播控制研究
    
    二、简答题
    
    1、比起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来,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2、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
    
    三、论述题
    
    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符号、讯息
    
    信息是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是传播的基本客体。但它是抽象的,具有载体性,必须附着在物质载体上才能进行传播。符号就是这样的物质载体。当一组符号被用来表示特定的信息,就构成了一个可以传播的内容,就是讯息。讯息是传播的基本单位。
    
    2、把关人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他们被成为“把关人”。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所谓把关人就是催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
    
    3、群体动力论
    
    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 最先提出。群体动力论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从研究中可以得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如此紧密,以至于群体的规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个人的行为。二战中他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对军队士气问题的研究,同时还进行了劝诱人们改变饮食习惯的研究。卢因的群体动理论对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
    
    4、施拉姆
    
    美国传播学者,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他一生中著有30余本著作,创立了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等四所研究机构,培养了许多学生,是传播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5传播控制研究
    
    大众传播是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社会信息系统,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把它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因此大众传播也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就是“控制研究”。控制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二、简答题
    
    1、比起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来,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1)传播者职业化、组织化
    
    (2)讯息复制化,其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
    
    (3)媒介机械化、电子化、网络化
    
    (4)受众大众化,即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分布广泛、相对隐匿
    
    (5)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
    
    2、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集中在研究目的、研究焦点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研究目的的差异:美国的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要维护现在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因而实用性、经验性明显。而欧洲的批判学派是将传播活动置于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从哲学、社会学质化分析的角度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矛盾与冲突。利用对现存传播状况的研究改变既存事实、促进社会变化,因而要对现有的状态进行分析、批判。
    
    研究焦点的差异:由于传播学传统学派研究目的在于维护,在于实用,因而它的研究焦点就放在了传播效果与受众上。批判学派着重点在于宏观的传播体制的研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上。这与它希望找到变革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动力的出发点不无关系。
    
    研究方法的差异:传播学传统学派强调定量分析,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强调定性分析,注重思辩、理论、宏观、全面。
    
    三、论述题
    
    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
    
    1、枪弹论
    
    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代表性研究:拉斯韦尔的宣传分析、李和李的“宣传的七种技巧”等。
    
    2、有限效果论
    
    该理论也可以叫做“最低效果法则”,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授互动的过程,受众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直接和唯一因素。大众媒介透过许多中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生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代表性理论:态度劝服理论、两级传播论等。
    
    3、适度效果论
    
    适度效果论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认为,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代表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与扩散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教养理论、知识沟假说等。
    
    4、强大效果论
    
    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兴起的强大效果理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但是与枪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
    
    代表性研究:沉默的螺旋假说等。
 一、 名词解释
    
    1、新闻来源
    
    2、新闻真实性
    
    3、新闻自由
    
    4、新闻政策
    
    5、新闻法
    
    二、简答:
    
    1、 如何理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科学命题?
    
    2、举例分析四种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各有什么特性。
    
    3. 怎样理解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三、论述:
    
    试述新闻价值理论对新闻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新闻来源
    
    搜集,获取新闻的途径和渠道。新闻事实和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是直接新闻来源,新闻提供者是间接新闻来源。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认为交代新闻来源并不等于新闻真实,记者必须深入采访,认真核对事实。
    
    2、新闻真实性
    
    即新闻报道要忠于客观实际,新闻真实包括“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两重涵义。“具体真实”是指相关新闻事件的新闻要素,细节以及资料来源都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总体真实”是指新闻事实的描述在运动过程,整体把握,相互联系及发展趋势上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3、新闻自由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新闻和表达意见的自由。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认为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阶级性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新闻自由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但归根到底是手段。
    
    4、新闻政策
    
    国家,政党或地方行政机关根据一定时期的路线对新闻事业规定宣传方针的行为准则。是政党或政府对新闻事业进行掌握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狭义的新闻政策即新闻报道的政策:坚持党性原则,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5、新闻法
    
    国家根据宪法和国情制定和颁布的管理新闻事业,保障新闻自由,维护新闻活动轶序的法律规范,和保障新闻传播活动中公民和法人的权益,规范新闻传播过程中各项活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称。包括新闻出版法,新闻记者法,新闻自由法,
    
    二、简答:
    
    1、 如何理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科学命题?
    
    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特有优势之所在。(1)基本条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事实和新闻之间,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如果一篇报道不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如果不忠实于客观事实,那它就不能称为新闻报道。(2)特有优势:新闻能赢得广大读者、听众和观众的喜爱,起到说服和教育群众、影响和引导舆论、指导和推动工作、服务于各项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新闻的这种优势正立足于它在群众心目中是真实的。
    
    2、举例分析四种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各有什么特性。
    
    (1)报纸: 一,是视觉媒介(阅读媒介);二,保存性强;三,(受众的)选择权强;四,报纸适合传达深度信息;五,时效性差。
    
    (2)广播: 一,是听觉媒介;二,时效性强;三,影响面广;四,保存性弱,选择性弱。
    
    (3)电视: 一,是视听合一的媒介;二,适合再现形象、现场、过程;三,时效性强;四,保存性弱,选择性弱。
    
    (4)网络: 一,是多媒体的媒介;二,时效性、保存性、选择性都非常强;三,可控性较差。
    
    3. 怎样理解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即新闻事业具有行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行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这意味着,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进入市场,可以作为“无主管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但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或者说,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确立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许多积极的变化: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更新;新闻媒介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新闻媒介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凡事都是有利必有弊的,竞争的副产品也使一些新闻媒介的精神产品品位格调有所下降。
    
    三、论述:
    
    试述新闻价值理论对新闻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按照新闻价值理论,在选择和确定报道对象时要注意:
    
    第一,分析新闻事实的时间特征。一般来说,发生在今天的事实最有可能成为新闻,发生在明天或昨天的次之。在选择新闻事实时,时间因素往往是第一需要考虑的。很多时候事实的时间特征决定事实能否进入新闻事实范畴。
    
    第二,分析新闻事实的空间特征。新闻事实的空间特征首先体现为“本地化”倾向,即发生在本国本地的事往往比发生在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事更易进入新闻事实的范畴。此外,首都首府发生的事件要比不起眼的小镇发生的事件更有可能进入新闻报道的范围;因具有某种特点而引起人们特别关注的地区如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地区会在一段时间内会特别引起媒体的关注;由于政策宣传需要,一些地区会获得比其它地区更多的媒体曝光率,比如党中央号召搞西部大开发,发生在西部的事件就更容易为全国各大媒体所关注。
    
    第三,分析新闻事实的主体特征。事件的主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动物,还可能是某团体或组织,甚至是某种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一般来说,事实主体为明星和名流往往较易成为新闻。一些特殊的人群也常比普通人更易进入新闻报道的范围,比如警察、罪犯、战争中对立的双方、患有某种特殊疾病的人、容貌异常漂亮的妇女、个性和举止怪异的人(裸体生活者),等等。
    
    第四,分析新闻事实的意义特征。从现实中的大量新闻报道来看,新闻事实的意义主要有三种表现:(1)表现为利害关系,涉及到人的利益、政治态度和国家制度等问题;(2)具有某种特性,比如重要、反常;(3)从某个特别的角度阐明了某种道理。
 一、名词解释
    
    1、小报
    
    2、媒介权力
    
    3、党性原则
    
    4、有偿新闻
    
    5、第四媒体
    
    二、简答
    
    1、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双重涵义。
    
    3、简述新闻事业的功能。
    
    三、论述
    
    1、如何认识西方新闻媒介批评政府的现象?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也叫“新闻”。它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内容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信息较灵通,时效性较强,大多是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朝廷政事和各方面信息的需求。小报出现后,一直被统治者看作是一种非法出版物而受到查禁。
    
    2、媒介权力指的是新闻传媒通过新闻传播行为对社会所起的支配作用。这种支配作用,一是通过新闻报道的内容安排,形成人们的注意中心;二是通过选择和评价事实,表达和引导舆论;三是对政府和社会进行舆论监督。
    
    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者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贯彻和表达本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4、“有偿新闻”是我国当前新闻行业风气不正的突出表现。其特征是谁给钱就报道谁,报道谁就向谁要钱。
    
    5、第四媒体,也叫国际互联网,英文名称为INTERNET,简称为“互联网”或“因特网”。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把互联网定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二、简答
    
    1、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责任新闻理论是西方新闻学者对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的新闻思想所作的理论概括。这一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2、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双重涵义。
    
    新闻真实是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对单篇新闻作品来说,不仅要确保个别事实的准确无误,做到微观真实,还要求在事实的总体和相互联系上也符合客观实际,力求宏观真实。对新闻媒体来说,首先要做到每篇新闻真实可信,但每篇新闻真实未必等于真实地反映了整个现实世界。所以还必须对实际情况做全面、客观的正确估计,通过控制报道量和连续报道等方式,做到宏观真实。
    
    3、简述新闻事业的功能。
    
    (1)报道新闻,传播信息
    
    (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
    
    (3)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4)提供服务,文化娱乐
    
    (5)刊播广告,服务经济
    
    三、论述
    
    1、如何认识西方新闻媒介批评政府的现象?
    
    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营垒通常分为一些不同的政党和政治集团。它们一般都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阶层的利益。为了争夺利润和政治权力,各个垄断财团之间的矛盾必然会经常激化,代表它们利益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工具必然会互相攻讦。当某一垄断财团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对政府制定的某项政策不满的时候,代表该财团的报纸就会批评政府。因此,西方新闻界对政府的批评,常常是表现得比较充分的。
    
    但是要看到:第一,这些批评总是以公正的公众批评的形式出现,实质上却大多是代表报团老板们的观点的批评,它们大多是财团与财团、在野派与在朝派之间的斗争通过新闻工具的反映;第二,这些批评不管如何抨击现任政府和现行政策,西方国家产生的始终是资产阶级政府,制定的始终是资产阶级政策;第三,这些批评是资产阶级内部调节关系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资产阶级就可以防止个别集团、个别人物独霸政权,从而把政权置于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监督之下,使政府不单为某一个资产阶级集团服务,而能兼顾其他集团的利益。通过新闻舆论工具对骂和互相拆台,是资产阶级两党或多党制互相斗争和互相制约的形式之一,在这种互相斗争和互相制约下,各个垄断集团的利益得到协调,整个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了保障。
    
    除了对政府、总统、高官及政府政策进行有分寸的批评外,西方资产阶级报纸上还常有一些对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失业、犯罪等社会痼疾的批评。这些批评可以提请资产阶级政府引起关注,及时解决,树立政府高效为民的形象,缓和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起到“社会排气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