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危情粤语百度云:摘录07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10:22
20070329货币政策向左,资产价格向右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高善文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面对急剧膨胀的对外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流入,中国中央银行通过大量发行票据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进行了对冲。但2005年以来的几年时间里,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增长率并不显得异常高,但为什么包括债券在内的各种资产价格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重估迹象呢?
理解这一问题,在技术层面稍微有点复杂,但理论上的关键在于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国民储蓄概念,以及理解资产配置的分散化原则。
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国民储蓄,是一个流量指标,定义为国民收入减去国民消费;一般意义上的储蓄存款是一个存量指标,是住户部门财富的持有方式之一。例如企业利润在宏观意义上属于国民储蓄,政府的预算盈余也属于国民储蓄,但两者都不包括在储蓄存款的指标中;住户部门在一级市场购买住房、购买政府债券等也属于宏观意义上的国民储蓄,同样不包括在储蓄存款之中。
各经济部门的国民储蓄,形成了国内投资的资金来源,其剩余部分,根据定义,就形成了经常账户的盈余(其中比较主要的是贸易顺差)。在此意义上,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就显示国民储蓄越来越大于国内投资。观察数据情况看,2002-2004年的贸易顺差很小,2005年以后开始急剧增长,这显示国民储蓄显著大于国内投资的局面是在后一段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从实体经济部门的角度看问题,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必然显示其对外债权越来越多。那么实体经济部门应该如何处理这种迅速积累的对外债权呢?其基本原则必然是分散化配置,即卖掉一部分对外债权,买入其它形式的国内资产,原因在于分散化配置可以提高收益和降低风险。
沿着这样的思路看问题就很清楚了:实体经济部门卖掉部分对外债权的后果是官方对外债权的积累(即外汇储备的增长)和人民币的明显升值压力;其买入其它国内资产的过程就形成了各种资产价格的重估;同时由于分散化的原因,其对外债权不会全部卖掉,结果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资本账户下的资本流出,这正是我们过去两年多看到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对冲不见效果呢?基本原因仍然在于分散化。
在实体经济部门把对外债权卖给中央银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冲,那么它获得了大量现金;如果出现了完全对冲,那么它获得了大量中央银行票据。我们的问题是:实体经济部门会否把对外债权全部转化为现金或中央银行票据呢?当然不会,因为实体经济部门要继续分散化,继续卖出中央银行票据,买入其它资产。
所以,在完全对冲的条件下,其它资产市场的价格会继续上涨;由于实体经济部门会卖出中央银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的价格下跌,短期利率出现上升。
那么,对冲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取得效果呢?理解以上的过程容易知道,这不但需要把外汇流入全部对冲,还需要额外的力度比较大的紧缩政策来破坏实体经济部门的资产配置结构(我们可以称作过度对冲)。这一操作现在基本上看不到,在目前条件下也要不得,所以资产重估的方向很难扭转。
在现实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部门要通过商业银行来卖外汇,具体的过程比上面的分析要复杂一些,但基本的道理是一样的。
需要强调的是,支持资产重估的力量,除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之外,还有另外两个独立的因素,即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主动信贷创造,如果后两因素没有明显变化,那么只是进行充分对冲,是无法扭转资产市场重估的方向的。换句话说,外汇的完全对冲,是没什么用处的。
接下来还有必要讨论三个小问题,使得以上的分析更清楚。
第一个问题是:是否对外贸易顺差的急速扩大都会带来资产重估呢?答案是不一定。比较小的原因是经济体可能出现过度对冲;比较主要的原因是区分实体经济部门对外债权的积累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比如在汇率和金融危机的条件下,由于对本国经济前景的担心等原因,实体经济部门希望主动增加持有国外资产,这时对外贸易就会相应出现大量顺差,但国内资产市场则会崩溃,汇率也会表现出贬值压力,这时对外债权的积累就是主动的。如果是因为国内需求不旺盛,导致实体经济部门把产品卖到国外,这时对外债权的积累就是被动的,就会形成汇率升值压力和资产重估。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在现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不应该进行过度对冲呢?小的原因当然在于这会吸引国外资金的流入,既增加了对冲的成本,效果也有限;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过度对冲会导致实体经济的收缩,导致贸易顺差变得更大。
第三个问题是:在贸易顺差扩大并形成资产重估的情况下,是否所有的资产类别都要重估呢?答案是不一定。
原因在于对任何一个给定的资产市场来说,影响其波动的因素有许多,资金流入只是其中的一项。如果一个资产市场其它的基本面因素都在变坏,那么资金流入的影响就可能被淹没,从而看不到价格的上涨。当然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重估,这个市场会更差,在此意义上,该市场仍然经历了重估。但在经验研究的角度上,通过计量手段来识别这一影响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资产在重估呢?在统计学的意义上,如果我们相信影响各资产市场的基本面因素并不高度重叠,从而各市场的基本方向总体上是随机的,那么我们可以断言,在重估的背景下,大多数市场都会同时上涨。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从债券、到股票、地产和古董的价格都在上升,这本身就提供了确定的证据,显示我们正在经历资产重估。
具体到股票市场的情况而言,利润波动的影响当然很重要,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重估的背景下,其它因素都不变,上市公司的利润也会出现加速增长,从而进一步支持股价,这方面的情况,我们放在以后来讨论。
总结今天的分析,目前中国贸易顺差的扩大形成了实体经济部门对外债权的被动积累;由于分散化的需要,形成了汇率升值压力和各资产市场的重估;尽管中央银行几乎进行了充分对冲,但同样由于分散化的原因,其它资产市场的方向是无法扭转的,对冲的影响几乎全部地集中在收益率曲线的短断;从更基本的角度来看,由于充分对冲妨碍了贸易顺差的缩小,这一政策的基本方向是否正确,是值得讨论的。
20070504 2007年金融地产中资股展望 特别报道--陶汇 罗景 姚峣
2006年,A股以130.4%的升幅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佳的股市。金融、地产股作为A股市场的主线,曾经大幅引领股指前行,也一度成为大盘震荡的“风暴眼”,其2007年的表现值得投资者关注。
中资银行业前景看好 陶 汇
工商银行(1398.HK)于2006年10月在香港挂牌上市,2006年第四季度,中资银行股市值加权股价大幅上升36.5%,同期恒生指数上升9.11%,股价表现跑赢大市。其中中国银行股跑赢香港中资银行股,平均回报率为37.7%对比21.1%。
内地银行业前景看好
未来两年贷款增速仍有望高达12%-13%。回顾2006年,央行两次加息共54个点并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8.5%,以抑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截至2006年11月底,内地人民币存款及贷款的增长率达到17.2%及14.8%,分别较2006年的高位19.8%及16.3%有所回落,宏调效果显现。在贷款增速维持在高位的情况下,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双双下降。尽管目前企业债券及短期融资券市场飞速发展,而A股市场融资能够满足企业资金的需求有限,我们预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银行仍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预计今明两年贷款增长率仍可维持在12%-13%左右,略高于预期GDP增速2-4个百分点。
利率上升总体影响正面。央行今年1月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表明仍将继续收紧流动性。我们预期年内还将至少加息一次及上调准备金率三次,每次幅度分别约27点子及0.5%。总体流动性趋紧后,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料将上升。银行可能需要减少同业拆借、债券投资及贴现票据来应对准备金增加,目前7天回购利率约2.4%与1年期央行票据利率约2.8%都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89%的水平,因此银行利息收入将减少,而且部分可出售证券的市值可能因利率回升而下跌,大型银行净资产值将受损。但票据贴现、新增债券投资等资产的收益率有望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同业拆放和短期债券投资的收益增加,预计招行、工行等该类资产比重较高的银行受益较大。总体而言,利率上升对流动性充裕、存款来源稳定的银行如建行、工行、交行等影响正面,而对人民币资金头寸较为紧张的银行如中行影响不明显。
开放银行业,零售银行业务成争夺焦点。 2006年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向外资开放,取消地域、业务的限制,外资银行凭借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优势与内地商业银行同台竞技,考验内地银行的管理和金融创新能力,银行业优胜劣汰过程将加速。我们认为,外资银行成为内地注册的法人银行后,仍将着力于中心城市及高端客户,会锐意扩展信用卡、付款及清算系统服务,中外资银行今后将主要在消费贷款、信用卡及财富管理等零售银行业务领域进行竞争。未来的并购焦点将集中在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偏远地区的金融机构。
银行业3-5年内竞争更集中于内地同业。中国保险业开放的实践表明,外资及联营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自2004年年底开放,2006年仅增至约5.1%,外资企业的进入促进了中资企业效率提高及业务创新,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不会大幅下降。泰国、韩国等银行业开放经验也表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虽然会上升,但随着金融和货币的稳定,本土企业会提高自身竞争力,外资难以大规模控制银行体系。我们预期3-5年内市场竞争基本集中于内地同业,但外资银行的不断扩张会给内地银行带来危机意识,市场竞争将加剧。内地银行通常具备广泛的营销网络、深厚的客户基础、较低的资金成本及本土文化优势,并且纷纷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重组及上市,管理效率、产品服务将大幅提高。而外资银行受限于分行网络及营销渠道,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提升市场份额。
银行业将显著受惠于税制改革。我们预计,中外资金融机构的税负待遇将于2008年趋于一致,内地银行业的所得税有望降低至24%-28%的水平,金融业营业税未来亦有望进一步降低。我们的分析表明,若所得税降至25%,2007年招商银行及中国银行将受益最大,净利润分别将增加约22%及19%;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盈利也将增加12%及11%。每降低营业税1个百分点,2007年盈利将增加约3%。
中资上市银行经营各具特色。 招商银行零售客户基础深厚,存款利息成本2005年只有1.37%,处于行业最低水平,在电子银行及信用卡业务上具有先发优势。不仅个人高端客户占比高,其产品创新和优质服务等同时增加了客户的忠诚度,与外资银行竞争的竞争力较强。大型银行中,工商银行享有天然规模优势及庞大的零售银行业务平台,有助于理财产品的交叉销售,促进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迅速增长。建设银行基建贷款和房地产贷款的比重最高,净息差、不良贷款率及网点效率在大银行中最好。国际业务对收入贡献高的银行,如中国银行,具有外汇业务的特色优势,在香港的混业经营模式带来较高的非利息收入比重,2006年中期达21%,远超同业。交通银行在内地首家采用10级分类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对贷款风险的管理领先一步,汇丰银行作为策略股东,对投资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内地银行上市动作将陆续展开。继2006年中行、招行及工行上市之后,2007年预期来港上市的还有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另外,表示有意考虑来港上市的内地银行还有光大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及北京银行等,香港将成为内地金融业的主板市场。中资银行业大幅扩容,因机构配置于金融业的比例存在限度,可能将对上市银行产生“挤出效应”。
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与投资收益比翼齐飞 罗 景
2006年中期业绩简要回顾
1、寿险市场平稳成长,优势企业演绎赢者通吃。2006上半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3%,与2005年增速相比基本上保持平稳。中国人寿及中国平安的保费收入增长分别达到22.2%和25.2%,大幅高于市场整体增长。
2、财险市场略有加速,交强险效应初步显现。同期财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7.7%,略有加速。其中2006年6月份同比增速高达47.8%,主要由于大量客户在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下称“交强险”)实施前抢购商业三者险所致。
3、投资收益大幅上升,拉动保险公司盈利快速增长。2006年保险公司均加大了基金及股票投资比重,受益于A股市场的强劲上涨,投资收益率均有明显改善,导致期内投资收益大幅增长,拉动保险公司盈利激增七成以上。
投资业务展望
A股有望持续走强,拉动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上扬。2006年年末,上证指数报收于2,675点,全年上涨幅度高达130%,为全球表现最佳的证券市场之一。随着大盘蓝筹股的不断回归,内地证券市场总市值已经超过10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亦超过50%,股市表现与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将保持快速稳定的预期,我们认为A股有望持续走强,进而拉动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水平。另外,目前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股票的比例限制为总资产的5%,而各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已经接近这一上限。据我们了解,该比例限制有可能于2007年进一步放宽,从而改善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结构。
增加企业债投资比例,抵消国债收益率走低的影响。由于市场流动性泛滥,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长短期利差不断缩小,利率曲线扁平化趋势明显,对保险公司持续改善投资回报率以及实现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形成了障碍。面对这一不利情况,我们发现各保险公司均增加了收益率较高的企业债的投资比例。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至2005年年底共投资企业债约400亿元,至2006年6月底,投资金额大幅增长54%至618亿元,占总债券投资比例亦增长2.9个百分点至12.5%。此外,随着所得税率可能于2008年统一至25%,国债利息收入免税的吸引力亦将下降,进而令保险公司对企业债的需求更加迫切。从供给方面看,由于政策限制,企业债市场规模偏小,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据发改委财政金融司透露,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有望于2007年出台,新条例将在放宽发行主体与中介机构范围、利率进一步市场化以及发行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我们认为,新条例的出台将有效促进企业债市场的发展,从而满足保险企业的投资需求。
资金运用机会与风险并存,风险控制尤为关键。最近两年,保险监管当局致力于拓宽投资领域,已相继开放保险资产投资A股市场、保险外汇资产、QDII投资境外上市内地企业和境外市场的货币工具以及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最近更准许投资未上市商业银行的股权。展望2007年,直接投资资本市场的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企业债市场亦扩容在望,利率更加市场化。面对不断拓宽的资金运用机会,我们同时也需注意其中蕴含的风险。A股市场已处于历史高位,企业债市场的扩容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更加仔细地甄别债券质量。各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力将面临考验,未来各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分化。
中资地产业仍处于景气周期 姚 峣
2006年股价跑赢大市,2007年盈利能力受宏调影响不大。中资地产公司2006年中期盈利表现理想,截至2006年12月底,股价普遍跑赢大市。2006年政府推出多项调控措施紧缩地根并提高土地使用成本,给地产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根据最新市场调研,我们研究范围内的中资地产公司2006-2007年利润已基本通过预售锁定,盈利能力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我们尤其看好具有融资渠道、土地储备优势及行业整合能力的地产公司。
城市化及消费升级持续拉动需求。快速的城镇化、家庭规模缩小、强劲的住宅消费升级(换房需求)、温和的通货膨胀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是未来房地产保持旺盛需求的基础,以上利好地产业的基本面因素仍将长期存在,我们认为中国内地地产业的景气周期还将持续8至10年。
政府出台土地调控新政,紧缩地根并导致地价上升。2006年9月5日,政府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把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纳入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的问责考核内容,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土地转让收入将被纳入地方预算内管理。我们认为,“通知”将抑制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意味着未来建设用地供应的减少。此外,政府亦出台了其他调控政策,统一制订并提高各地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及相关税费,大幅提高未来的征地成本。根据对我们研究范围内各公司管理层访谈,我们估计“通知”将导致未来征地成本比目前水平上升50%以上,但大部分中资地产公司均有2-3年以上的土地储备,2007年内受地价上升的影响不大。
有效供应不足,9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住宅将于2008年成为主流。由于土地供应减少、动迁成本上升及郊区基础措施缺乏等因素,我们估计2007年内商品房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保护耕地及农民的利益,2006年内政府亦出台新规,规定“新批或新开工的住宅项目70%以上建筑面积须用于建设9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预计从2008年起,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住宅(利润率低于大户型)将成为主流,中资地产业的利润率将有所下降,各地产公司均面临产品结构及工程设计上的调整。
宏调加速行业洗牌,看好具有资金、土地优势及行业整合能力的地产公司。 根据以上因素,我们估计2006年政府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将提高中资地产商未来土地获取成本,改变住宅供应结构,逐步降低地产行业利润率,加速地产行业的洗牌,2008年起地产行业将开始分化与整合。在紧缩地根、严格管理土地规划、利用和耕地保护的环境下,大发展商在资金、品牌、市场份额、资源获取能力上的竞争优势会充分体现出来。我们预期行业龙头企业可通过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及资本杠杆率,应对利润率下降的局面,保持未来业绩稳定增长,并受益于市场占有率的上升。
显著受惠于中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预计2008年起中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将统一至25%。我们研究覆盖范围内的多家中资地产公司所得税率均为33%,税率调整后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
2007年中资地产业仍处景气周期。综合以上因素,由于需求持续增长、有效供应不足而地价不断上升等因素,我们认为2007年全国商品房价格还将平均增长8%-10%,加之地产公司2007年的利润已通过预售锁定,我们认为2007年中资地产公司盈利能力仍很强劲,受宏调的影响不大,处于景气周期。
2007年可能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分析。政府对信贷及土地的从严控制不会放松,可能出台的宏观政策包括:(一)再加息1至2次;(二)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三)提高土地竞标的保证金及缩短地价款的缴纳周期;(四)再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部分微调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包括:(一)严格执行土地增值税(按累进税率,最高可达60%);(二)物业税(豁免部分自住住房物业税,对投资物业按楼价征收);(三)除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有利之外,其他政策会对房地产业构成利空。我们认为,再加息及加速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很大。若政府加速清理土地增值税,对中资地产公司2007-2008年盈利的负面影响平均约为6%。开征物业税涉及长期及立法问题且容易造成重复征税等,短期内出台的可能性不大。
20070709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的警示 连建明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0年之前,泰国政府在1997年7月2日被迫宣布放弃盯住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下跌20%,历史上将这一天视为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标志。
10年之后,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再次成为全世界发展最成功的模式之一,成功将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转化为重塑各国金融体系的契机。
但是,人们并没有忘记10年前的这场灾难。近期,许多国家与地区的学者都在反思亚洲金融危机,反思危机发生的根源,分析金融监管面临的新挑战,探讨如何建设一个安全的金融体系,以防范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A、泰国成为第一个目标
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是10年前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之一。该基金最主要的操盘手之一琼斯近期接受采访时,谈起了当年的往事。
琼斯说,当时他一直在东南亚国家跑来跑去,为索罗斯基金的大举进攻寻找突破口和准备作战计划。他发现整个楼市泡沫已经很多,部分开发商支付利息都有困难,但银行还是帮开发商找来很多美元贷款。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这一局面难以维持。琼斯于是向索罗斯建议,沽空泰铢。
“为了这一仗,我们提前6个月准备,逐步建立起沽空仓位。”琼斯说,“我们是1997年初开始行动的。”1月份,索罗斯基金联合其他国际对冲基金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一开始就是大肆抛售泰铢,泰铢汇率直线下跌。在对冲基金来势汹汹的进攻面前,泰国央行入市干预,动用约120亿美元吸纳泰铢,一方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另一方面大幅提高息率,三管齐下,泰铢汇率暂时保持稳定。
“5月份的时候,资金大量流出泰国,泰国开始资本控制,”琼斯表示,“不过那时,我们已经感觉到泰铢挺不住了。”
6月份,对冲基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冲击,泰国央行只得退防,因为仅有的300亿美元外汇储备此时已经弹尽粮绝。6月30日,泰国总理在电视上向外界保证:“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不过两天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随后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陷入崩溃。
在此期间,对冲基金还对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发起冲击,最后包括新加坡元在内的东南亚货币一一失守。
B、香港打响漂亮反击战
横扫东南亚后,索罗斯带领的国际炒家将目光投向了中国香港。“香港基本面当时没有泰国那么糟糕,但是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也不少。”琼斯分析当时为何选定香港作为第二波冲击的主战场。“我们当初认为维持住联系汇率制度的成本高昂,认定香港特区政府挺不过去。”
对冲基金开始了对港币长达十几个月的进攻。宏观对冲基金在汇市、股市、期市联动造市,全方位发动对港元的立体式袭击: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然后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此前后在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但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抵抗下,三次进攻均未摧毁港元。
进入1998年8月,情势发生转变。到了8月5日,在美国股市大跌、日元汇率重挫的配合下,对冲基金发起对港元的第四次冲击。一场几乎使香港金融市场和联系汇率制度陷于崩溃的战役就此打响。5日至7日,对冲基金抛售的港元高达460亿,香港金管局奋起抗击,动用外汇储备接下240亿港元,其他银行也接下46亿港元,金管局还将接下的港币放回银行体系内,使银行银根宽松,缓解同业拆息率飙升,保持了港元及利率稳定。
与此同时,对冲基金在股市上也燃起战火。恒生指数8月6日一开市就下跌近100点,随后一路走低以全日最低位7254点收市,下挫212点,跌幅近3%。随后几天,对冲基金借机猛砸股市,恒指最终跌破7000点大关,至8月13日跌到6600点,大量沽空期指合约的对冲基金斩获不少。
终于在8月14日,这一场攻防战中一直处于防守的香港特区政府最终选择反击。14日是周五,一周来连泻不止的股市到周四已经跌近6500点,处于近5年来的历史新低。但这一天一大早,一项经过周密计划的反击行动已悄悄铺开。股市开市前半小时,时任香港证监会主席梁定邦接到时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的郑重通知:为捍卫联系汇率,打击国际炒家,港府决定对股、期两市进行干预。此后港府召集香港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紧急会议,就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取得一致意见。
当天上午,港股继续低迷;但至午间,市场传出“政府外汇基金将入市”的消息;下午,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坐镇指挥,港府出手干预股、期两市,正式打响了反击之战。在恒指跌到6500点的瞬间,特区政府持巨额资金入市,通过中银等三家券商,不问价格吸纳大蓝筹和期货,恒指全天上升564点,升幅达8.47%,为当年第二大涨幅,成交额达85亿港元,大大超过平时30亿至50亿港元水平。与此同时,金管局大幅提高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使得对冲基金无法短期融资补充血液。当日,外界估计香港特区政府动用资金至少超过40亿港元。
港府14日出手的时机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接下来的3天是周末和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休市安排。再开市时,美国股市已大幅回升,日元汇率在日本政府可能干预的情况下逐步趋稳,亚洲股市也开始反弹。随后,在诸多外围利好因素刺激下,香港股市强劲反弹,港元汇率恢复稳定。
据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在8月14日至28日的两周内,政府吸纳的股票约有1200亿港元,相当于当时整个市场7%的市值,这些股票后来全部交由香港特区政府的“盈富基金”管理。
“香港特区政府的决定非常坚定,他们的时机选择得很好。”琼斯总结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攻防战时说。索罗斯在香港的失败,也使得亚洲金融危机逐渐平息下来。
C、从这场危机中学到什么?
10年很快过去了,亚洲经济恢复了活力。从危机中走出的亚洲国家与地区痛定思痛,努力通过改革来消除下一次危机的可能性。亚洲开发银行7月2日在马尼拉举行纪念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研讨会,来自当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与地区的官员和经济专家及亚行官员表示,通过改革和合作,亚洲国家与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已增强。
泰国财政部长差隆朴·素桑甘说,10年前的金融危机给本地区国家许多教训,但也促使它们奋发图强,进行了关键性的经济和金融改革,使当地金融机构增强了应对风险的能力。所以,一旦再发生类似1997年的金融风暴,亚洲国家的抵御能力将大大加强。
但是,那场危机始终是刻在亚洲人心中的一道伤痕。当时,泰国、韩国等亚洲不少经济体受到严重影响。尽管相对于周边国家与地区,中国内地受金融危机影响要小很多。但由于当时中国内地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低谷阶段,外部的冲击导致经济增速明显趋缓,出口增长率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下滑,1998年预定8%的经济增长目标最终没有实现。受金融危机影响,香港股指也在1997年10月跌破历史纪录,并连带香港楼市遭受重创一路下跌。
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支持受到危机冲击的亚洲国家尽快走出困境,中国在向世界承诺保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和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说:“中国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国家的全局意识与高度责任感,为制止当时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与蔓延,并为亚洲经济的快速恢复和重新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对于这次亚洲金融危机,10年后人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巴克莱资本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黄海洲说,我们可以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学到许多东西,具体到中国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在资本项目自由化之前,允许更大幅度的汇率浮动是一个更好的办法;第二,汇率更大幅度的波动可以阻挡“热钱”的流入;第三,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固定无法抑制实际汇率的升值;第四,允许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并不必然导致通货紧缩;第五,有必要反思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说:“10年过后,我们反思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教训是多方面的。”她认为,金融对外开放应与内部改革相结合,缺乏管理的开放和银行体系的脆弱会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而短期投机性资本的异常流动有可能构成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各国应对外资过度追逐国内资产保持警惕。
如今探讨当年的金融危机,是为了吸取教训防止悲剧重演。
D、金融危机还会发生吗?
现在亚洲经济形势很好,那么,10年前的金融危机还会重演吗?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目前不会,如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近日发表报告指出,十年前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后,已让人汲取了许多经验,新兴市场的经济情况已改善了不少,因此,亚洲金融危机重临的机会极低。
但是,许多经济学家依然提出警告,认为要时刻警惕。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尤其对亚洲国家来说,由于处理风险的能力较发达国家来说弱,“因此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要更大些,不排除有再次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包括中国内地也是一样。”雷曼兄弟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在危机过去10年后,亚洲现在状况良好。不过,各国也需要对风险提高警惕。
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当时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也促使中国进入金融改革。面对当时通货紧缩压力,中国在危机发生之后宣布启动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最具代表性措施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经济结构。这些措施对稳定中国经济,改善投资环境,以及带动亚洲经济复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金融改革方面,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于1997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性。在随后的改革中,财政部于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补充资本金,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在近几年中,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引人注目。
但是,新问题也很多,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管涛表示,在当前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全球的资产价格和资源性商品价格飞涨,其中有热钱在兴风作浪,亚洲市场又处在风口浪尖。对亚洲地区来说,如何管理跨境资本流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管涛提出从五方面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即健全金融体系、发挥价格调节作用、拓宽资本流出渠道、加强监测预警和实现综合治理。
泰国财政政策研究所所长认为,抑制泡沫对于遏制危机至关重要。因为不论是曾经发生的金融危机,还是当前潜伏的金融危机,根源都出自虚拟经济。令人不安的是,当前几乎全球所有能炒作的资产都不同程度地高估,有的还触目惊心。因此,对于在不断制造和孕育中的金融风险,调控者不能对资产价格泡沫心存侥幸。比如,前期沪深股市大涨所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很多学者就非常担心,曹远征就认为上涨速度过快。果然,近期股市出现大幅下跌,说明炒作过头总是很危险的。
因此,尽管目前经济形势很好,但我们依然不应忘记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警示。
20071009"震雷股指先锋"备战期指    证券时报记者 陆星兆
国内首只偏期货型信托理财产品正在筹备,计划首期募集1亿元人民币
本报讯 随着推出股指期货各项条件基本到位,市场上有关产品设计工作也紧密跟进。记者日前获悉,由国内某一信托公司发行、上海震雷投资管理公司担任投资顾问的“震雷股指先锋信托理财产品”已于9月12日开始接受预约认购,并将在股指期货推出时间正式公告后发成立,计划首期募集资金1亿元人民币,运作期为一年。业内人士表示,“震雷股指先锋”有望成为国内首只偏期货型股指期货阳光信托产品。
专家介绍,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衍生品信托理财,在国内尚属萌芽阶段,但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由于公募基金受政策限制,只能以套期保值身份介入期货市场,难以分享投资股指期货的高收益。而期货交易专业化、复杂化的特性,又决定了委托理财市场的客观需求,因此未来阳光化私募基金将在高端金融衍生领域大有可为。
今年7月,国民信托推出国内第一只嵌入股指期货的集合信托产品“国民稳盈宝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信托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期货市场进行低风险套利。而与国民信托纯套利性产品不同的是,本次“震雷股指先锋”是一种利用股指期货工具追求低风险下高收益的偏期货型集合投资理财产品,该产品以股指期货及沪深300成份股为投资标的的一年期信托,产品最低投资额100万元人民币,风险管理线为初始净值的20%,投资目标定在100%以上,以套利为主流投资模式结合多种形式的方向交易,追逐低风险下的绝对高收益。
具体到产品特性,“震雷股指先锋”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投资限制,信托资金任何时段单向证券投资不超过信托净值的60%,任何时段股指期货的单向隔夜持仓不超过信托净值的40%(以10%保证金计算)。二是投资顾问主动管理,每一次中长线投资损失控制在信托净值的5%以内,每一次套利投资损失控制信托净值的3%以内,当天短线投资损失控制在信托净值的1%以内。三是信托公司监督管理,当信托净值出现5%的亏损时,受托人向投资顾问提示风险等内容。
分配模式则实行分阶段、按管理业绩提取管理收益的分配模式,具体为,年收益在10%(含10%)以内部分,管理方不提取管理收益;年收益在10%-50%(含50%)之间部分,管理方提取20%盈利作为管理收益;年收益在50%(不含50%)-100%(含100%)之间部分,管理方提取30%盈利作为管理收益;年收益在100%(不含100%)-300%(含300%)之间部分,管理方提取50%盈利作为管理收益;年收益超过300%以上部分,管理方提取70%盈利作为管理收益。
20071114小盘股的春天会否提前来临   联合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部

一、中小盘公司选股策略概论
依据公司市值规模构建风格投资组合是追求超额收益的重要行为策略之一。根据联合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部系列研究,在A股市场进行积极的风格管理能够创造超额收益:其中进行大盘/小盘的风格选择潜在获利能力强于价值/成长。
中小盘公司历来是A股市场黑马迸发的热点板块,统计显示A股市场中小市值公司历史定价曾经长期高于大市值公司,小市值公司具有“股本规模溢价”也是近年来海外金融研究获得坚强实证的重要发现之一。但股改以来,A股市场出现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大盘蓝筹股的崛起,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在估值约束、成交集中度等方面的市场空间都有明显提升。我们认为,着眼于股改后市场广度和深度的空前提高,这种局面的形成从总体而言是基本符合规律的,但具体到上证指数6000点附近的当前阶段,加强对中小盘公司的投资深度将更有必要,理由大致可归为以下几方面:
1、由于大市值公司在研究与投资管理的规模效应上优于中小市值公司,2007年以来市场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是——针对大市值公司的研究深度强于中小公司,而针对大市值公司的投资深度又进一步强于研究深度。可资佐证的是:一方面近来频频出现大盘蓝筹股上市定价远超一致预期的局面,另一方面,在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研究覆盖基本完全条件下,代表中小公司的中证500指数成份股仅有60%、约300家公司具有一致预期。这就暗示存在一种可能,即相对大市值公司而言,中小市值公司在研究与投资价值的挖掘深度上犹有可为。
2、大盘蓝筹股走势更多地体现为整体经济面的“晴雨表”,中小公司在发展和走势上则更多地存在特异性,一些中小型公司往往因为处在成长期而具有快速扩张潜力。三季报公布后,中小公司业绩预测中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迅速下降,有利于通过基本面研究来挖掘公司成长上具有超越性的投资标的。而随着2008年创业板开通的预期,也有利于市场在板块轮动中向中小型公司进行切换,以便寻求阶段性的超额收益。
二、不同市值板块的轮动与估值特征
1、轮动特征
将2007年以来的市场走势以“5?30”调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可以看到明显的板块轮动特征。其中年初至5月29日,在沪深基准指数同期上涨102%背景下,中小盘股票走势明显强于大盘股,代表小市值公司的中证500指数涨幅182%,代表中市值公司的中证200指数涨幅176%,而同期大市值公司的代表指数涨幅仅仅75%;“5?30”以后至11月初情况则明显反转过来,在中证100上涨超过40%情况下,中证200只上涨11.3%,中证500甚至背道而驰,同期下跌10%(见图一),数据反映出“5?30”以后市场上涨动力主要来自于大市值公司。从全年角度看,目前中证500指数涨幅落后沪深300近14个百分点。
2、估值比较
分板块的市盈率比较,按照2006年年报静态数据分析,中小市值公司仍然估值最高,分别为73和74倍。但从前推12个月的动态PE看,中小公司PE下降很快,特别考虑到沪深300成份股中有大量金融股从而和中证500成份股存在较大差异,在剔除金融股后可发现,中证500非金融成份股前推12个月平均市盈率水平下降到49倍,下降幅度达47%;而可比的沪深300非金融成份股仅仅下降34.5%,这暗示小市值公司全年利润增长幅度将超越大市值公司。而从预期来讲,中证500非金融成份股2007年预测PE已经降到40倍,和沪深300指数持平;而就2008年预期而言,小市值板块PE预测已经降到28倍为全市场最低,表现出一定的整体吸引力。
由于临近年末,三季度报表已经公布,向前推12个月的动态PE与2006年静态估值比较推算,小市值公司整体利润增长47%,明显高于沪深300平均水平(28%),这也意味着市场一致预期下的中小市值公司(约400家)2007年40倍预测PE整体水平有很高的可靠性。这样就不妨碍我们在中小市值公司范畴内,根据进一步的基本面考察和行业筛选,遴选出一批既具有相对估值优势,又具有确定发展基础的中小型公司作为标的性品种来构建投资组合。
三、中小公司推荐组合
组合备选基准确定为总市值小于100亿元、或总股本小于5亿的中小公司,兼顾行业平均规模。构建过程以行业研究员推荐公司为基础,均衡考虑行业发展空间与公司2008年、2009年业绩增长情况与增长质量,最后确定了23个行业共38只股票,流通市值合计1210亿元(以11月1日收盘价计算,见附表)。
从行业分布看,汽车、房地产、百货零售作为前三大行业占到组合流通市值的28.7%;有色金属、交通运输、化工、信息设备、建筑、建材、公用事业等8个行业市值占比46.1%;其余12个行业市值占比25%。在总体相对均衡情况下,亦显现出以内需为重点的组合特征。
从估值情况看,38家公司2007年三季报前推12个月市盈率43.6倍与2007年预测PE水平基本持平,而2008年预测PE不到25倍,预示2008年收益增长幅度达到50%,显现出明显的成长优势。
而从公司盈利质量看,按照三季度报表,所选公司扣除非正常损益后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90%,高出市场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
从总体走势看,所选公司年初至“5?30”平均涨幅仅仅105%,远远落后同期中证500指数(181%),而“5?30”之后至11月初则相对中证500指数超越12个百分点,尽管落后沪深300近30个百分点,但已经初步脱离了小盘股的颓势(见图二)。
所推荐中小公司估值情况与行业对比
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收盘价[1101] PEttm     2007PE2008PEROE前三季度行业TTMPE行业2007PE行业2008PEROE[行业,%]
600396金山股份16.8642.4435.8724.094.1935.2933.5227.56.32
000531穗恒运   13.91155.1139.115.46-12.2635.2933.5227.56.32
600312平高电气21.0941.1241.3524.8111.8668.5348.6234.1511.43
002106莱宝高科28.4433.1931.2521.2211.1757.2453.3830.573.19
000006深振业A 36.9557.231.0516.149.8885.560.4936.616.72
000090深天健  24.663.3133.79.693.7185.560.4936.616.72
002003伟星股份26.5538.4934.4824.8116.8836.9436.9432.4810.35
002154报喜鸟  3246.4356.1434.047.2736.9436.9432.4810.35
001696宗申动力19.0846.43622.9915.8575.8348.4935.155.24
002061江山化工19.6231.9534.4220.8712.2649.1240.0825.844.23
002054德美化工19.5541.5239.130.079.1242.633.9625.848.81
000565渝三峡  19.67110.4103.536.436.1442.633.9625.848.81
002037久联发展18.3546.2342.6732.773.6133.6646.0733.2310.76
002096南岭民爆26.239.4143.634.910.6633.6646.0733.2310.76
600060海信电器11.0934.5328.4419.464.0644.540.5428.612.35
600586金晶科技26.3145.7635.5525.0610.3466.0846.5630.584.68
000619海螺型材9.7129.0821.1118.325.240.931.0124.964.49
600970中材国际55.0743.8934.6423.437.7253.7445.132.948.25
600496长江精工15.3743.5234.9315.225.2353.7445.132.948.25
600087南京水运19.6960.7353.2228.139.5640.7538.3131.5115.15
600371华冠科技11.8944.422.8718.2910.7462.0247.3932.112.55
000972新中基  12.348.3629.2918.640.3562.0247.3932.112.55
000663永安林业10.09-38759.3519.041.3262.0247.3932.112.55
600686金龙汽车22.4133.5828.7320.371.1236.5536.326.945.99
600066宇通客车29.9547.5441.628.5211.0236.5536.326.945.99
002078太阳纸业26.8328.3428.2418.638.5737.1329.4620.925.87
600828成商集团14.1467.9240.428.2829.563.7947.7636.016.79
600858银座股份32.4553.849.9238.1823.9663.7947.7636.016.79
000501鄂武商  14.1207.764.0928.2-1.9863.7947.7636.016.79
002022科华生物32.3266.3755.7236.1120.7568.8760.243.834.13
002165红宝丽  4846.156.4736.9216.2549.2640.7829.7411.18
600525长园新材40.541.333.7523.8211.7757.6144.7134.095.72
002008大族激光24.0357.3449.0432.0416.2255.4742.232.085.63
600522中天科技10.1841.5531.8121.217.1254.1746.4233.57-0.43
600129太极集团14.5671.2826.4718.22.0447.774434.547.17
600549厦门钨业32.23125.971.6230.123.9464.2450.8833.8517.29
600499科达机电22.2833.8830.1122.5113.3947.841.0531.2118.49
600582天地科技50.2359.3145.2533.264.5860.6455.5139.019.7
20071115大盘急挫 228只个股近期破“5·30”低点 本报记者 周韬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伴随着大盘的急速调整,不少个股又跌破了“5·30”以来的低点,股价创下阶段新低。
统计显示,自10月中旬大盘见顶以来,股价跌破“5·30”低点的个股也显著增多。本周一,大盘一度向下逼近5000点整数关口,除少部分题材股逆势表现之外,多数个股继续呈现普跌特征,当日跌破“5·30”低点并创下阶段新低的个股达到120只。7月6日以来,以大盘蓝筹为主导掀起了新一波升浪,但多数个股并没有因此而沾光多少,不仅收复前期失地有限,而且不少还陷入绵绵调整。10月中旬大盘开始新一轮下跌,短短20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回调接近1000点,而这一段时间以来跌破“5·30”低点并创下阶段新低的个股数量达到228.
这228只个股多数已有较大幅度调整,比较这些个股近期创出的阶段新低价和年内最高价,可以发现228只个股的平均调整幅度高达46.9%,整体接近腰斩。可见“5·30”以后,虽然指数继续高歌猛进,整体上市、资产注入等概念也是炫目多彩,但是实际上,市场参与者面临的风险远大于机遇,各种投资策略百花齐放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而一旦策略选择失误,面临的资产缩水幅度可能会相当惊人。值得注意的是这228只个股虽然已有幅度不小的调整,但是目前整体市盈率仍然高达53.3倍,远高于A股整体的39.3倍。这些个股当中市盈率超过100倍的有50只,超过50倍的有130只,低于30倍的仅有18只;从估值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创阶段新低的个股,后期股价可能仍将继续下探以释放高估值的风险。
而追求超跌二三线蓝筹股的机会,仍需保持相当的谨慎,毕竟市场目前面临较大的风险。从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6.5%,再次平了8月份创下的近11年新高。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3.2%,已经连续三个月上行。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10月金融统计数据也显示,10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361亿元,同比多增1192亿元,打破了2000年10月的841亿元新增贷款记录,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宏观经济已经运行在趋热的区间,近期内加息以及出台其他的宏观紧缩政策将在所难免。受宏观政策影响,后期市场运行格局不容乐观,谨慎性和防御性仍是首要选择。
部分近期跌破“5.30”低点创阶段新低的个股一览
代码
名称
区间最低价日(5.30-11.12)
今年
年内最高价(元)
5.30以来最低价(元)
调整幅度
所属行业
2139
拓邦电子
2007-11-5
2007-6-29
71
23
-67.61
家用电器
600272
开开实业
2007-10-26
2007-4-17
37.29
12.8
-65.67
纺织服装
600390
金瑞科技
2007-11-12
2007-6-14
94.18
33.45
-64.48
有色金属
33
新都酒店
2007-10-26
2007-5-28
29.37
10.92
-62.83
餐饮旅游
600372
昌河股份
2007-11-5
2007-5-28
20.07
7.5
-62.62
交运设备
600156
华升股份
2007-10-26
2007-5-9
32.47
12.38
-61.86
纺织服装
600811
东方集团
2007-11-12
2007-9-13
316.63
123.1
-61.12
综合
600175
美都控股
2007-10-26
2007-6-12
128.66
50.79
-60.53
房地产
600715
ST松辽
2007-10-26
2007-5-24
26.12
10.33
-60.44
交运设备
600149
华夏建通
2007-10-26
2007-5-28
44.49
17.91
-59.74
信息设备
600108
亚盛集团
2007-11-12
2007-5-28
144.08
58.36
-59.49
农林牧渔
2157
正邦科技
2007-11-12
2007-8-17
51
21.05
-58.73
农林牧渔
600764
中电广通
2007-10-26
2007-5-30
146.01
60.51
-58.56
信息服务
600191
华资实业
2007-10-26
2007-5-8
43.33
18.18
-58.04
食品饮料
2149
西部材料
2007-11-12
2007-8-16
60.97
25.63
-57.96
有色金属
600477
杭萧钢构
2007-11-12
2007-6-12
136.82
57.53
-57.95
建筑建材
2104
恒宝股份
2007-11-12
2007-6-21
48.38
20.41
-57.82
电子元器件
600898
三联商社
2007-10-26
2007-5-30
41.39
17.65
-57.36
商业贸易
697
咸阳偏转
2007-10-26
2007-5-29
45.48
19.44
-57.26
电子元器件
2156
通富微电
2007-10-29
2007-8-16
35.97
15.4
-57.19
电子元器件
600198
*ST大唐
2007-11-12
2007-5-23
58.82
25.27
-57.03
信息设备
600633
白猫股份
2007-10-29
2007-5-25
72.99
31.64
-56.66
化工
600877
中国嘉陵
2007-11-5
2007-5-28
67.29
29.19
-56.62
交运设备
726
鲁泰A
2007-11-12
2007-6-20
145.85
63.68
-56.34
纺织服装
850
华茂股份
2007-11-12
2007-5-28
123
53.91
-56.17
纺织服装
600662
强生控股
2007-10-26
2007-5-28
782.9
345.52
-55.87
交通运输
600501
航天晨光
2007-10-29
2007-5-22
100.15
44.22
-55.84
信息设备
2075
高新张铜
2007-11-12
2007-6-20
41.95
18.58
-55.7
有色金属
600476
湘邮科技
2007-10-26
2007-6-15
42.8
19.1
-55.37
信息服务
600211
西藏药业
2007-10-26
2007-9-11
32.68
14.63
-55.23
医药生物
600870
厦华电子
2007-10-30
2007-5-28
91.05
41.02
-54.95
家用电器
600613
永生数据
2007-10-26
2007-5-18
536.53
243.52
-54.61
医药生物
600132
重庆啤酒
2007-11-9
2007-6-13
192.32
87.33
-54.59
食品饮料
852
江钻股份
2007-11-12
2007-5-28
90.28
41.16
-54.41
机械设备
661
长春高新
2007-10-29
2007-5-11
72.12
32.96
-54.3
医药生物
521
美菱电器
2007-11-12
2007-5-25
40.03
18.37
-54.11
家用电器
600826
兰生股份
2007-11-12
2007-6-22
84.34
38.77
-54.03
商业贸易
2036
宜科科技
2007-11-12
2007-8-24
78.9
36.35
-53.94
纺织服装
600731
湖南海利
2007-10-29
2007-6-21
89.92
41.6
-53.74
化工
739
普洛康裕
2007-11-9
2007-6-20
74.84
34.62
-53.74
医药生物
600057
夏新电子
2007-10-29
2007-5-28
61.13
28.33
-53.66
信息设备
600173
ST卧龙
2007-10-30
2007-10-8
26.05
12.19
-53.22
建筑建材
2014
永新股份
2007-10-29
2007-8-3
49.57
23.25
-53.09
轻工制造
590
紫光古汉
2007-11-12
2007-6-12
65.73
30.95
-52.91
医药生物
600605
汇通能源
2007-10-29
2007-6-13
885.96
417.47
-52.88
商业贸易
819
岳阳兴长
2007-11-12
2007-8-28
215.55
101.65
-52.84
化工
600222
太龙药业
2007-10-26
2007-4-23
33.91
16
-52.83
医药生物
862
银星能源
2007-10-29
2007-6-12
43.37
20.46
-52.83
机械设备
600978
宜华木业
2007-11-12
2007-8-7
78.68
37.12
-52.82
轻工制造
851
高鸿股份
2007-10-26
2007-5-28
27
12.74
-52.82
信息设备
600719
大连热电
2007-10-29
2007-5-29
39.71
18.78
-52.7
公用事业
600370
三房巷
2007-10-29
2007-6-15
34.44
16.41
-52.34
纺织服装
2052
同洲电子
2007-10-29
2007-6-18
76.41
36.51
-52.22
家用电器
600679
金山开发
2007-10-29
2007-5-24
46.31
22.36
-51.73
房地产
2076
雪莱特
2007-11-12
2007-4-18
42.49
20.54
-51.67
电子元器件
503
海虹控股
2007-10-26
2007-5-24
136.21
65.98
-51.56
信息服务
600148
长春一东
2007-11-12
2007-8-30
47.43
23.04
-51.43
交运设备
600310
桂东电力
2007-11-9
2007-5-25
72.34
35.28
-51.22
公用事业
600083
*ST博信
2007-11-12
2007-5-24
13
6.35
-51.15
电子元器件
2120
新海股份
2007-11-12
2007-6-18
50.85
24.86
-51.11
轻工制造
2084
海鸥卫浴
2007-11-12
2007-6-20
38.03
18.62
-51.05
轻工制造
600363
联创光电
2007-10-29
2007-5-29
47.61
23.37
-50.91
电子元器件
600151
航天机电
2007-11-12
2007-5-22
81.06
39.88
-50.8
综合
600485
中创信测
2007-10-26
2007-5-28
53.62
26.38
-50.79
信息服务
2137
实益达
2007-11-9
2007-7-26
52.5
26
-50.48
电子元器件
600766
园城股份
2007-10-26
2007-5-15
57.46
28.54
-50.34
房地产
600051
宁波联合
2007-11-12
2007-4-18
58.33
28.99
-50.31
综合
2094
青岛金王
2007-10-29
2007-5-22
29.5
14.68
-50.24
轻工制造
652
泰达股份
2007-11-12
2007-7-26
634.31
316.33
-50.13
综合
600867
通化东宝
2007-11-12
2007-5-28
117.13
58.45
-50.1
医药生物
600767
运盛实业
2007-10-26
2007-5-30
41.44
20.76
-49.91
房地产
600273
华芳纺织
2007-10-26
2007-5-28
19.14
9.59
-49.9
纺织服装
600628
新世界
2007-10-29
2007-6-13
1056.48
531.68
-49.67
商业贸易
600059
古越龙山
2007-11-12
2007-5-29
107.47
54.17
-49.6
食品饮料
2041
登海种业
2007-10-29
2007-4-24
46.71
23.68
-49.3
农林牧渔
600976
武汉健民
2007-11-2
2007-5-29
37.69
19.11
-49.3
医药生物
2135
东南网架
2007-11-12
2007-6-19
28.94
14.7
-49.21
建筑建材
829
天音控股
2007-11-12
2007-8-9
330.3
168.52
-48.98
商业贸易
995
皇台酒业
2007-11-5
2007-7-10
20.8
10.62
-48.95
食品饮料
2025
航天电器
2007-11-12
2007-6-18
84.2
43.24
-48.65
电子元器件
600869
三普药业
2007-11-9
2007-5-30
62.85
32.31
-48.6
医药生物
600756
浪潮软件
2007-10-26
2007-5-23
49.42
25.46
-48.49
信息服务
2125
湘潭电化
2007-11-12
2007-5-24
24
12.4
-48.33
化工
410
沈阳机床
2007-11-12
2007-6-15
88.88
46.1
-48.13
机械设备
600506
香梨股份
2007-10-30
2007-9-19
29.16
15.23
-47.77
农林牧渔
600379
宝光股份
2007-11-12
2007-5-24
23.09
12.09
-47.64
机械设备
2136
安纳达
2007-11-12
2007-5-30
29.81
15.63
-47.57
有色金属
600527
江南高纤
2007-10-29
2007-5-23
80.57
42.31
-47.49
化工
600055
万东医疗
2007-11-12
2007-5-28
87.33
45.98
-47.35
医药生物
600714
*ST金瑞
2007-11-5
2007-9-26
37.78
19.94
-47.22
化工
2027
七喜控股
2007-10-29
2007-5-29
39.15
20.72
-47.09
信息设备
600039
四川路桥
2007-10-29
2007-5-30
24.5
12.97
-47.08
建筑建材
600636
三爱富
2007-10-29
2007-5-22
165.6
88.18
-46.75
化工
548
湖南投资
2007-10-26
2007-8-7
71.67
38.17
-46.73
交通运输
600206
有研硅股
2007-11-12
2007-6-25
49.03
26.12
-46.72
电子元器件
600607
上实医药
2007-11-12
2007-5-21
1973.6
1052.86
-46.65
医药生物
2108
沧州明珠
2007-11-9
2007-6-8
29.54
15.81
-46.48
化工
600371
万向德农
2007-11-12
2007-5-29
30.51
16.34
-46.43
农林牧渔
20071121海通证券定向增发细节公布    ⊙本报记者  彭友 剑鸣
海通证券定向增发细节今日正式公布,8家机构最终参与了此次增发。公司总裁李明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业务含金量。
根据公司发布的公告,经过特定投资者的认购,本次发行数量确定为7.2463768亿股。经过向特定投资者询价,本次发行价格最终确定为35.88元/股,相当于发行底价12.88元/股的278.57%。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为259.99亿元,全部以现金认购。经过此次增发,海通证券总股本增至约41.14亿股。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由原来的56.39%降至46.67%,原第一大股东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8.20%减至6.75%。
据悉,本次发行的对象共8名,包括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雅戈尔、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集团、上海电力、平安信托。以上特定投资人中,太平洋资产承诺本次发行股票的锁定期限为13个月,其余7名特定投资人锁定期限为12个月。
此次海通证券定向增发,共有四家上市公司参与竞购。成功者上海电力、雅戈尔今日同时也发布了公告。上海电力称,公司以每股35.88元的价格申购了海通证券7821.256万股非公开发行股票,占海通证券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前总股本的2.30%,占非公开发行股票后总股本的1.90%,总投资金额为2806266652.80元。雅戈尔公告表示,公司出资35.88亿元人民币,认购海通证券非公开发行股票1亿股,占其非公开发行股票后总股本的2.43%。
南京高科和江苏阳光则是参购的上市公司中的铩羽而归者,两家先后公告称,公司未能购得海通证券非公开发行股票。据悉,这两家公司的报价均低于30元。
海通证券表示,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增加公司资本和补充营运资金。目前境内证券公司普遍存在经营业绩与证券二级市场高度相关、竞争同质化的特点,本次定向增发将大大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培养和增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增加公司的盈利点和盈利能力,实现规模效益。
海通证券总裁李明山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未来公司将在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方面加大力度,而公司也已递交了QDII申请并被管理层受理,也将进一步加大现有业务的内涵挖掘,以提升业务含金量。
上海电力则提醒,虽然目前海通证券的股票市场价格高于公司此次申购价格,但始终存在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海通证券昨日报收于58.34元,上涨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