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肤之爱bd在线观看:课堂教学模式的解构与重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35:38
模式是什么?简言之,模式是一种流程和结构。模式是一种客观存在。没有模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恰如地球围着太阳转,月亮围着地球转。所以,模式的重建未必是一种创新,首要的是课堂规律的回归,回归课堂的本质和原点。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解构
    作为传统课堂模式的经典代表,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由于历史上兼具政治执行色彩的持续强化,曾经在我国教育史上长期占有统治地位。
    广大教师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已经潜移默化为课堂教学的习惯。该模式的特点有三,其一,以教师为中心;其二,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三,先教后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基于此,对传统经典“五环节”教学模式予以解构,成为课堂改革的艰巨任务。
    二、新课堂教学模式重建的原则
    1. 面向全体原则。面向全体要求在课堂上,要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面向优、中、差某一个层面。多层面问题的互动对师生具有智慧挑战价值。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通过优化课堂结构,重建教学模式,落实面向全体的目标。课堂不能建立在教师“以讲为主”的模式上,“教”要以“学”的需要为基点,课堂教学要变成“基于问题的解决”。在课堂上,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偏心,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2. 主体性原则。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伙伴”的帮助,或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主体发展”、“主动发展”和“合作学习”的价值,把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主动进取的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习惯。
    3. 创新性、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要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和教师的质疑。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4. 主体协同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各作一方来处理;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反对“以教为主”“教”的霸权,又要反对企图以降低教师的地位、淡化教师的作用,来凸现所谓“以学为主”的单极主体的做法。我们主张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伙伴”,协同投入对教材文本的“活化”,促成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交往、互动。
    5. 目标统筹原则。课堂教学要将“三维目标”统筹安排。在课堂上除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
    三、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重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把“以教为主,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新课堂面临的首要任务。必须摒弃不顾学的需要,先按照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讲一遍的陈旧模式。为增强课堂的可操作性,创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相对于传统课堂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我们倡导重建“新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结构如下:
    按照课堂的一般规律,要上好一堂课,先要明白“学什么(目标)”——然后,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放给学生学一学(预习)——究竟学得怎么样,有何疑问,拿出来看一看(展示)——面对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再共同点拨一下(点拨)——最后,通过作业加以巩固(作业)。这样就自然形成了如上所述的“新五环节”教学模式。它不是一种人为的规定,而是对一般课堂教学规律的概括。在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认定
    目标设计要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维度。目标设计要具体,忌空泛。
    (2)自主预习
    预习内容要明确,问题指向要清晰。预习指导要得法,具有可操作性。
    (3)展示交流
    展示形式可灵活多样,根据具体内容采取口头展示、文本展示、操作展示等形式。通过展示实现个体学习资源向公众学习资源的转型。要善于利用学习资源转型效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投入,提高学习效益。
   (4)点拨升华
    要充分利用展示资源,通过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通过示范、点拨、分析、讲解等手段,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化解。不要满足于展示资源的定性,要追求展示资源的升华和学生潜能的开发。
   (5)作业反馈
    作业内容要与当堂所学内容结合,要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作业要限时操作,课内完成,并及时反馈。
    以上模式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灵活变通。譬如,可以把“新五环节”分解为两种课型:
    1. 预习课
    由“目标认定——自主预习——预习反馈”整合而成。
    2. 展示课
    由“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整合而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管是哪种课型,必须注意“五个贯穿始终”,即目标贯穿始终,合作贯穿始终,探究贯穿始终,点拨贯穿始终,反馈贯穿始终。
    四、教学模式的价值思考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主张,“建模”是为“入模”提供操作路径,“入模”不是为了“定模”,而是为了“出模”,“出模”才能逐步形成各自的模式风格。学校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科的特点,创建各自的模式。符合课堂教学规律,适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就是好模式。我们追求教学模式的百花齐放。但是,我们并不能屈从“反模式”的固执。“反模式”倾向多来源于既有模式惯性的卫道和排异。课堂改革需要胸怀,变中求得课堂精彩!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