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两只乌龟什么意思:高三作文思维拓展要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49:58

高三作文思维拓展要点

母语是民族精神、气脉的承载;艺术则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宝藏。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人文素质。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精神的哺育,那末写作就应当是精神的自由翱翔,是灵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准高三生应重视阅读的强化。有了思想的厚度,才有思维的不拘一格;有了情操的高尚,才有立意的高远、大气。作文的个性,首先取决于思想的深刻独到。这就要多角度观察自然、社会、人生,突破既定的思维定式。 

 

●思维的拓展写作应当是有“格”的,可思维可以天马行空。有一道材料作文题颇为有趣:若你手中有一个杯子要出卖,成本一元,如何卖?若仅是卖一个杯子,也许最多卖两元;若是卖最为流行的,也许可卖到三四元;若在外面加上高级包装,卖十元二十元是有可能的;若它是某位名人用过的,卖上千上万元都有人要。从审题角度看,这道题的内涵很丰富。“包装”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涉及人、文化、商品等方面,立意可是多方面的。

拿到题目后,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有人以《杯喻》为题,认为普通杯子的升值因素好比人的附加值,如技艺、容貌、裙带关系等,剖析社会竞争中的人生百相。有的以《泡沫经济》为题,认为杯子的升值是商业头脑成熟造成的,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泡沫经济,联想文化的泡沫现象,批评社会的急功近利现象,呼吁文化从商业炒作的怪圈走出来。这样的联想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彰显着思想的力度。还有以《包装》为题,强调现代社会商品包装的重要作用。与时俱进的观念在对历史的回顾中得以强化。 

 

  这些文章或充满时代气息,或展现冷峻的思考。思想的羽翼伸展到商业、文化、历史、人生。褒贬之间都言之成理,因思维角度的不同而各具风采,难能可贵。思维的天空非常广阔,写作时调动所有的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进行深入思考、提炼,才有可能写出自成一格、新意迭出的好文章。从题目来看,它包含了流行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有着丰富的象征意味,可拓展到一切商品包括人。如平时关注生活的话,不难找到立意的角度,这样思路就开阔了,避免了就事论事的狭义理解,文章自然就出彩了。 

  由此可见,审题与积累是拓展思维的两大要素,拿到作文题后要反复读、咀嚼,读出隐含的指向、象征的意味,读出它涉及的领域、包含的信息。然后从逻辑的角度进行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必能改变作文套路化、千人一面的现象。 

 

  ●多角度观察与体悟的深入高中生已有了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多角度地观察、深入地体悟,就能享受发现和思考的乐趣。我曾让学生写一篇题为《感受霍金》的作文,要求先搜集有关资料,再沉淀自己的感受,力图从自己的视角写出不同的霍金。事实让我惊异于孩子的独立不羁与深刻的思想。霍金如此的丰富,他使多角度的观照成为可能。 

 

有位学生用了3个小标题:“霍金与爱因斯坦”、“霍金与《时间简史》”、“霍金与命运”构成文章的主体,从3个不同的层面概括了霍金的不凡。霍金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伟大的成就、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层层相因,构思严谨,又富于节奏。多角度的观照使霍金的形象立体化,而感受也是敏锐的。另一位学生以细腻的感悟见长,把对音乐和对霍金的感受融为一体,表达得生动感人。我在课堂上朗读时,教室里鸦雀无声,都在感受着一种圣洁而庄严的情感。这样的文字是在用生命观照另一个生命,用自己的心去贴近一颗伟大的灵魂,这是思考、体悟带来的情感的升华。

还有以冷静的思辨独树一帜的。他这样评判霍金热:“对于这种一窝蜂式的关注,我个人并不认同。中国向来时兴造神运动,远有孔孟,近有海灯。这么做对于不少人来说,只不过是凑个热闹。”然后笔锋一转又道:“这样以独立的逻辑进行科学思考的人在人群中是罕见的。”“霍金展示了一个生命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霍金的关注有无数原因,但它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点燃思想火种的可能。”他对媒体的批评是中肯的,对大众的趋时的评判是尖锐的。而对霍金的认识,他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他的价值,从其生命力量对于人的启示去展望他的巨大影响。 

 

没有阅读不可能对人、事物、文化有深入的认识,没有阅读就没有思维品质的良好发展。反之,没有写作,思想的利剑无以铸成,精神的羽翼就不能自由灵动地舒展。 

 

高考作文“十三点”原则

  高考语文的重头戏是作文,说高考作文决定高考语文的成败绝不为过。很多师生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如何备战高考作文,有相当多的还是一头雾水。要想让我们头痛的作文成为高考语文的增分点,就必须在你的作文中设置尽可能多的亮点。下面想提供一些高考作文制胜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审题角度准确一点

  在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审题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考生必须清楚:考场作文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是命题人规定好范围,要求考生在划定的范围内,按照限制条件进行写作。凡超出规定的范围和限制,都视为跑题。所谓审清题意,就是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做到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划定的范围和限制进行写作。如果哪一项理解错了或过了,都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局。

  审题时要提醒两点:一是不懂材料,胡乱引申。就是不能很好地审视材料,在没有完全读懂的情况下,匆忙写作,结果造成跑题。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是在审题时,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写作方向,看到其中一点就下笔写作,结果造成命题失误。

  二、立意高远深刻一点

  是文章的灵魂,意犹帅也。这个立得如何,决定看文章的质量。古人云意在笔先。写考场作文,要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想一下文章让写什么,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考虑别人会写什么,我准备写些什么,从而描写一个什么道理或使人受到什么教育、感染和启发。言他人之所未言,写他人之所未写,能使人耳目一新。也就是说立意要高远深刻一点。

  立意的几个盲点:一是一直书写,没有意旨。只求把心中的想法写出来,却不知道写文章的目的。盲目写作,信马由缰,全篇没有一个主题来统帅。二是牵强附会,胡乱上纲。不管写什么文章,到最后都是几句口号性语言。三是颠三倒四,忽东忽西。有的学生一篇文章中有多个中心,说理不统一。

  三、选择材料精心一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没有材料不成,但是认为捡到篮子都是菜也不行。选材要精心一点。首先是真实性。即所列举的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必须是真实的,即使虚构的材料也不能脱离真实的基础;其次是准确性。就是要有客观依据,不能张冠李戴,胡编乱造;三是典型性。即所列材料要精当,能以一当十,是有普遍意义,能提示及物的本质规律,给人以教育、启示或使人得到美的体验;四是新颖性。就是使用的材料是新鲜的,别人不常用,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考生要想在考场上做到文思泉涌,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累材料。一是从课本中寻找材料,做到学以致用,一举两得;二是从生活中采集材料,有生活就有分数;三是从练习中积累材料。把阅读中新鲜的材料迁移到作文中;四是从报刊中寻找材料。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现代思维、现代情感,做到与时共进。

  四、构思行文新巧一点

  高考作文的构思新巧,是指作文在思维上想像奇特又合情合理,夸张、渲染、虚拟联想到位而不过头、反弹琵琶而能自圆其说;在结构技巧上,注意运用曲折之法,如巧设悬念、抑扬顿挫、铺垫映衬、巧合意外等方法;在文章体式上,避开热滥,独辟蹊径,如采用一些诗歌、戏剧、写信等边缘文体。

  需要注意的是,构思的创新,不能走到极端,每年的高考零分作文,有不少就是因为创新不当。从务实稳妥的角度来说,一味的求不是创新。《患者吴诚信的诊断报告》、《永远的谭嗣同》等出怪招、走险锋的文章,是一种考场上的赌博,应为绝大多数考生所不取。

  五、论据引述活泼一点

  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有着同样的作用。此言不虚。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一个小小的细节果真能点亮一个论据的精髓,甚至决定一篇文章的高下。

  写作时,可以进行神态描绘。即抓住人物的特征,由外貌神情的描绘去体现人物内心的精神风貌;可以进行原音再现。即能再现人物说话时的慷慨激昂或温柔婉约,又能巧妙地把引用的名言作为论据;可以环境渲染。即通过对环境氛围的渲染来突出人物的心情、心态及思想品质;也可以情景再现。即全面细致地再现事件发生发展时的情景,以达到感人目的。

  六、论据分析有力一点

  写议论文,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很多学生,只会摆事实,即写成观点+例子的模样,不会讲道理,即不能围绕一个证点条分缕析地说理,深入透彻论证。高考作文要想取得可观的分数,考生必须在论据的引述上精到一点,分析论据上有力一点。

  如何使论据的分析深刻有力呢?可以因果分析,就是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象的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透过现象,挖掘隐藏背后的本质。可以假设分析,先假设一种情况,然后据此推出结果,从而阐明观点,使中心论点得到充分阐述。可以辨证分析,就是先肯定问题,然后用但是一转,论述与之对应的另一重要方面,使论据分析得更加严密全面。也可以就事说理。如果就事说事,不能拨开云雾,透视本真的容颜,或者浅尝辄止,不具体,不深刻。而就事说理,针对事件或人物;抓住要害,深入分析,借以揭示有着普遍意义的事理。              

  七、内容充实厚重一点

  内容充实,是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要求之一,有的考生由于视野狭窄,阅历不深,作文时难以找到典型、新鲜的材料,因而文章显得空洞、单薄;相反,有的考生平时博览群书,注重识记积累,因而在考场上能够厚积薄发,旁征博引,化人为己,增添文章的厚实感,令阅卷老师深为叹服。

  要使自己写的议论文有文化底蕴,一种较好的方法就是在文中恰当地运用引用论证。引用论证,就是引用名家经典言论、公认的原理、公理、格言、成语、俗语、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有人说,语文课海,名句是星,一引一闪烁,一引一璀璨。的确如此,纵观近几年的考场议论文佳作,往往能在关键处,巧妙地引用名言妙语,让语言的海洋波光闪烁,让文章的天空群星璀璨,让读者感受到写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的确,文中引用添厚实。

  八、语言写作有味一点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高考作文也是如此,要让自己的语言有味一点,可以大大提高作文的品位。

  高考作文语言。首先要写出韵律味。可以大大增强语言的可读性,从而使其飘荡起诱人的音乐味。其次,要写出包孕味。即指作品中的有内涵、有情趣、耐人寻味,能引起人丰富想像的一刹那。它可以是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也可以是平常生活场景中的有意味的瞬间。第三,要写出哲理味。哲理是思维的灵光闪现,文章有了哲理,也就有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高考作文尤其要写出文化味。可以把历史文化名人作为写作材料,轻巧地给文章看上一层文化的色调。让作品焕发出古色古秀的文化品味。可以采摘诗文名句,用学识渲染出作品的文化风味。也可以借助于特定的文化意象、文化介质等,在文字间升腾起不俗的文化情韵。文化味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作品的品位。

  九、题目拟制靓丽一点

  俗语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要靠题目装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读者来说,题目是第一引力,是感情交流的第一接触点。眼睛画得好,则美目流彩,顾盼生辉,全文皆活,它可以使读者在一瞥之间顿生好感,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不仅如此,题目拟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画龙点睛,化平淡为神奇。

  拟题要努力做到六个字:准确、鲜明、凝练。准确,就是要准确理解材料提供话题的含义,准确提示话题的中心,做到一语中的。鲜明,就是叫人一看眼睛就发亮,有吸引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凝练,就是要言简意赅,含义丰富,又耐人寻味。

  十、开头设立引人一点

  人常说: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也是如此。设立一个好的开头,不仅写起来顺手,而且还可以使全篇文章生辉,同时也还有先入为主的功效,能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印象。开头是整篇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设立开头一要顾及全篇;二要注意文章风格;三要尽量避俗就新;四要辨明文休。

  开头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头重脚轻,开头冗长。开头部分写得太多,而后半部分内容偏少,从而导致头重脚轻;二是东拉西扯,入题较慢。开头部分引进过长,东拉西扯,说了半天,还说不到主题上,穿靴戴帽影响别人的阅读欲。

  十一、结尾精辟有力一点

  古人云:结尾如撞钟。文章的结尾是全篇内容的升华之处,也是意境的深遂之处。如果说开头有先发制人的功效,那么结尾更有后发制人的威力。结尾写得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放异彩。考场作文,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得住,断得下,能够点明意思、升华主题,呼应前文,强化形象。

  结尾要克服几个毛病:一是有头无尾,结构残缺。由于写作速度太慢,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篇,以致造成有头无尾,结构不完整。二是虎头蛇尾,收束无力。有的开头如大河之水,洋洋洒洒,但到结尾却无话可说,草草几句煞尾。三是过分张扬,与文不符。有的学生也知道结尾的重要。于是不管什么文章,都借用一些优美的结尾句,结果造成结尾与正方内容和风格不符。

  十二、卷面干净整洁一点

  俗语说:文如其人。卷面是文章的外表,是文章形式的视觉形象。高考作文犹如一件艺术品,包装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文章被认可的程度。因此,高考作文必须讲究卷面上的处理。文学书写要正确、美观。卷面犹如人面,不可蓬头垢面,字体更不可狂放不羁,龙飞凤舞,故作潇洒。

  网上阅卷给参加高考的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考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因此,学生要重视将字练好。平时尽可能多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一定要写大一些。并且尽可能写楷书,当然漂亮的行书也很好。但关键是,书写要认真,字迹不能潦草。不要有横设竖,有撇没捺,不要胡乱涂抹,不要力透纸背,更不要看着优美就是无法辨认。

  十三、文章撼人大气一点

  考场作文平庸的一个症结是缺乏震撼读者心灵的大气。究其具体原因就是有意矫情。或胡编乱造,希图以虚假赚取人的认可,失去真实性;或制造悲情,希图以悲剧搅起人的同情,失去自然性;或美化自己,希图以高大吸引他人眼球,失去客观性。简言之,这些平庸之作只有小气,缺乏撼人心魄的大气。

  文章大气从何而来呢?一则需要有立意的大气。所谓立意的大气,就是不能限于材料、要求或自己的狭小天地,要从中跳出来,眼观大世界、云卷云舒,文写古今中外、政文史哲。二则需有句式的大气。所谓句式的大气,是指来用干练有力的肯定句、富有气势的排比句、节奏铿锵的长断句、参差错落的整散句等。三则需有语言的大气。什么是语言的大气,就是说语言要有道理,有意蕴。含蓄有效的语言中可以透露出一种大气。尤其是一语中的的分析,揭示现象之后的本质,更让人读后有茅塞顿开、披云见日的爽快之感。

  高考作文就是要我们平时训练时,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增加文章的可读性。相信。只要坚持从这十三点做起,你的高考作文不想拿高分就不容商量了。

 

高三作文复习:抓住关键词 注重技法训练

*作文试题:根据要求作文。 

 

  舒伯特有一首名为“未完成”的交响曲。这部作品堪称舒伯特创作生涯中突起的奇峰。它的第一和第二乐章风格非常特殊,以致连舒伯特本人都无法最终完成这部作品。他也曾经尝试创作了第三乐章的一些片段,不过,这些片段反而破坏了前两章统一的风格,给人画蛇添足之感。因此,舒伯特最终还是放弃了第三乐章的构想,选择了以不完整的形式使作品传世,却赢得了空前的赞誉。 

  这部“不完整”的杰作是否也对你有所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写成诗歌。 

  1 学生作文情况概述 

  素有“歌曲之王”之称的奥地利作曲家法兰兹·彼得·舒伯特(1797——1828)的交响乐《未完成》不像其他完整的交响乐有三﹑四个乐章,就是这部完全违背传统、只有两个乐章的《B小调第八交响曲》,被爱因斯坦称为“一首无与伦比的哀歌”;这“未完成”的作品比任何“完成”的作品更接近美的形态。这个故事本身能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但一篇考场作文里不可能面面俱到。 

  我们认为,这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可以有以下几个切入点:一是从“未完成”这一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与不完整的关系去谈感受:它的形式是不完整的,但它的艺术风格、艺术价值却是完整的或者说是近乎完美的。如有的学生写道:不完整的作品留给我们的想象和研究的空间更大更美。又比如,《不完整也能产生美》、《用不完整演绎美丽》、《不完整,绽放的生命之花》、《残缺也是一种美丽》、《缺憾也美丽》、《完整不等于完美》、《断章与遐想》。 

  二是从艺术家本身对创作的态度进而联想到我们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来谈感受。如《宁缺毋滥》写作家、艺术家追求完美的严谨创作态度;《学会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美》谈追求与放弃的关系;还有同学从他的“未完成”也许比任何“完成”更接近完美的形态,联想到我们要以一种“未完成”(或不满足)的心态去追求、奋斗。如《永远的“未完成”》写道:“正是这种永远未完成的心态驱使着他不断超越自己,取得了那些自满之辈所不可企及的成就。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真正的作家一辈子只是在写一部作品,他的生命之作。只要他在世一日,这部作品就不会完成。”“回首往事,多少事想做而未做。瞻望前程,还有多少事准备做。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我认为这样的立意是比较深刻的,可惜很少。 

  三是从判断美的标准或者说社会对作品的评价尺度来谈。判断作品是否完美的标准是看它内在的实质是否有价值,内容是否和谐,而不是只注重它的形式。从这个角度立意的也较少,有一篇题为《不完整的适宜》讲到令人适宜的作品就是完整的作品,反之则不然。角度比较独特。 

  2 值得反思的几个问题 

  同学们的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理解材料不全面,立意有偏差。 

  有些同学对材料的内涵没有理解到位,不能准确地把握题意,在立意上或观点上片面或绝对。舒伯特的《未完成》即第八交响乐虽然只有两个乐章,从形式上看它是残缺的,但它本身是美的,有的同学说《残缺就是最美的》《不完整才是最美的》,难道所有的残缺都是美的吗?还有,作者放弃第三乐章,是因为它破坏了前两章统一的风格,与之不协调,是一种主动放弃,是为了追求另一种完美即艺术价值上的完美,不是无原则的放弃,一些同学谈放弃时没有理解到这一步。 

  2.不注意辩证地思维与论述。 

  作文立意的深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思辨性。如《残缺才是最真正的美》显然不如《残缺有时也是一种美丽》;《不完整才是最美的》肯定比不上《不完整未必不完美》、《完整不等于完美》。观点不宜绝对化。 

  3.论据不恰当,生搬硬套。 

  说实话,这道作文题目,选择怎样的与题意相契合、与自己文章观点一致的材料,对于材料储备贫乏的同学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举得最多的例子是断臂维纳斯、曹雪芹的《红楼梦》;此外还有《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残破不全的经书,一些作家终其一生未完成的作品等。应该说这些论据都是较为恰当的,尽管残缺有的是客观造成的无意为之,有的是主观造成的有意为之的。但一些同学讲到“残缺”举出一些残疾人的例子、整形手术、腐败现象等就不妥当。不能说残疾本身就是美的,只不过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创造美,像《千手观音》等。 

  4.像这样的作文要不要联系原材料、怎样联系原材料,也值得思考。 

  有些同学的作文,从字面上看通篇没有联系材料。但由于文章的主旨与材料的内涵相关且契合,所以我们不认为是偏离题意。也就是说,扣没扣住题意,关键要看你作文的内容,而不是只在形式上点一下材料。但我这里要提醒同学们,像这样的材料作文,一般应先有一个交代、一个过渡,而不是想到某一点,马上抓住直接来写,如写放弃、选择、得失等。完全抛开原材料,往往有偏题、套题之嫌,应该注意在开头、文中或者文末点题,以呼应材料、扣住题意。 

     3 对高三作文复习的建议 

  ()从写作内容上讲注重三个方面,或者说抓住三个关键词——“感悟”“理性”和“人文”。 

  *体验、感悟 

  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2007年春考作文“……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也要求通过回忆经历过的人、事、景来谈自己后来的感悟。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的体验、感悟将会是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基调。 

  *理性思考 

  理性思考,就是看问题要全面、辩证,不走极端;理性思考,就是强调个人的行为要受理智的约束;理性思考,还指善于从另一个角度(即不同于惯常思维的视角、眼界、观念等)来看待和处理问题。2005年上海高考作文对当今文化的审视与辨析无疑需要理性;2006年高考虽然适宜主观抒情但也应该有理性参与,这样才能深刻。讲求理性思考将是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中的浓重一笔。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在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拥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尤显重要,这自然也将成为高考命题者关注的热点。“弘扬人文精神”将是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精髓。 

  ()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力求做到五个“加强” 

  1.回归作文本真,加强审题立意训练。 

  不管高考作文形式怎么变,审题总是首要的关键的。要深入研究材料的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通畅,把握就越大。回归作文本真,全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2.加强思维训练,尤其是辩证思维。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特别是要加强对联想、想象能力的开掘,辩证思维的训练;加强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3.加强素材积累。 

  加强素材积累,首先要丰富生活积累。这有多种途径,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真要备好生活素材,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地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强化素材积累,还应常读精美时文。从近年高考看,高分作文绝大多数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时代性。所以,丰富文化积淀,多读多思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短文,是非常必要的。在多阅读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手册。这个手册要分门别类,有作文题的构思路数、文章概要与写作资料等。作文材料也可以按照主题分类整理。最好编个目录索引,便于以后要看哪一方面的内容,知道到哪里找。 

  4.加强各种形式各种体裁的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要回归基础,从提高学生基本作文能力入手。教学中,不能死抱着话题作文不放,也不能只练一两种文体,这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给一段提示语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有的也称之为题意作文),我们都要训练,还有一大一小两篇作文的形式也要练习。只有这样,我们写作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5.强化规范写作意识。 

 有一部分同学用圆珠笔写作文,甚至个别同学将作文题目和前面的部分内容写到答题卷的另一面,这些都不符合高考网上阅卷的要求。平时要严格按照高考规范来训练。

 

 

高三作文作文题库与训练 (转载)

题目一    话题作文
1是追求,是反省,有人寻根,有人寻友,有人寻享受,有人寻奋斗,有人寻流失的人格,有人寻未来的理想,可以说,我们一生都在寻寻觅觅。请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请以善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请以一切都会过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4、请为百草园期刊写一篇前言。
5、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6、请以品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提示:美丽、人生、青春、名誉、艺术等)
7、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请以权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8、请以影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9、请以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0、忘记就是背叛;忘记过去才能走进新天地。请以忘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1、请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2、请以智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3、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4、请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5、请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6、请以收集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7、请以假如让我重新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科技的高度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作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在物质生活之外,日益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如文明修养、伦理道德、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
请你以精神家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提示题目已经对精神家园的内容作了提示(文明修养、伦理道德、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写作时不管是议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还是阐述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都要有具体的实例和真切的感受,不能泛泛而谈,大而化之。
    参考拟题:1、守住美好的精神家园2、呐喊,不能容忍的丧失3、失去了才知道珍贵4、朋友,你可有精神家园的钥匙5、何处是家园。
题目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乞丐每天总在想,假如我手头有两万块钱就好了。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了一只跑丢的很可爱的小狗,便把狗抱回了自己住的窑洞。
    这只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丢了狗后十分着急,因为这是一只纯正的进口名犬。于是他在电视台发了一则寻狗启事:如有拾到者请速还,付酬金两万元。
    第二天,乞丐看到了这则启事,便迫不及待地抱着小狗准备去领取酬金。可是他发现街上出了新的启事,富翁已经将酬金改成了3万元,于是他停下脚步,转身将狗抱回了窑洞,重新拴了起来。第三天,电视上说那个富翁寻狗的酬金又涨了,第四天又涨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涨到了让所有市民都感到惊讶的数额时,乞丐这才跑回窑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只可爱的小狗已饿死了。乞丐还是乞丐。
     读了上面的故事,请你以欲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提示人生在世,好多美好的东西我们不是无缘得到,只是因为期望太高:往往在刚接近一个目标时,又会突然转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西方有位哲人说过:人的欲望是一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害人伤己。这,就是话题中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具体作文时可以指出:实现目标须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欲望一旦过了头,就成了奢望妄想,最终只会一无所获。
题目四
阅读下列提示,按要求作文。
    什么是尊严?词典上的解释是尊贵庄严;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其实,真正的尊严绝不取决于身份和地位。尊严是高尚的人格,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奋斗的精神。
    请你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提示]   写本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立意: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会有尊严。
2、神圣的尊严,在捍卫正义的斗争中得到升华。
3、科学的尊严不容侵犯。
4、尊严不仅是个人价值的象征,更是民族、国家的立身之本。
5、产生尊严的是理性——对正义的执著,而不是冲动——对虚荣的追求,这是尊严与面子的根本区别。只有摈弃了虚荣的面子,树立起真正的尊严,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会有真正的希望。
    6、针对慈善事业主办方常令受救助者陷入尴尬处境的弊病,指出善良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做人的尊严是任何东西也取代不了的
参考拟题:1、不能容忍尊严的沦丧2、捍卫尊严3、尊严与面子”4、伤心一跪。
题目五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代诗人北岛在《回答》中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你是怎样认识这两句诗的,它引发你想到些什么呢?请以这两句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提示]   北岛的诗句,在强烈的对比中直斥了文革时代的是非颠倒和善恶混淆,富有警世作用。不过,写此题时也可运用辩证的眼光予以分析:一方面,卑贱者得志猖狂,高尚者受辱含冤,这样的情形,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在某个历史阶段甚至还极为突出;但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正趋于减小,而且历史是公正的,时间将证明一切,卑贱者终会遭人唾骂,遗臭万年;高尚者必然流芳百世,为后人敬仰。所以,追求崇高,排斥卑贱,毫无疑问应该成为我们人生乐章的主旋律。
题目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师傅,您的鞋带松了。他回了声谢谢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鞋带复又弄松。显然,他是想以松垮的鞋带表达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那天,有位记者恰好看到了这一幕,戏演完后,他问勘弥:您为什么不当场教那位门生呢?勘弥答道:别人的亲切必须坦率接受,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得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之心去接受别人的亲切,并给予回报。

勘弥的美德令人肃然起敬,感佩不已。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提示]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是动物之间的真心回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热情回报。有了回报,人间荡漾着真情;有了回报,世界将无比美好。材料中勘弥大师鞋带是为了艺术创作的需要,鞋带则是为了坦率接受别人的亲切,并给予回报。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招一式求真求美的做法固然可贵,而善解人意、倾心回报的美德则更让人感动。
        “回报这个话题写作范围宽泛,可以写怎样回报家人(或学校、社会)给予的恩德;也可以写付出了很多,别人是如何回报的。至于文体,应依据作文选材和自身特长加以确定。
题目七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红尘呀滚滚,痴痴呀情深,聚散总有时/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我在梦里把你追随/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
        
你会唱这首曾经风靡一时的歌曲吗?你是如何理解潇洒的?你对这首歌中流露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看法?你有过潇洒走一回的经历吗?你听说过类似的潇洒走一回的故事吗?
    请以潇洒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提示]   本题写作范围宽泛,可以称之为潇洒的事情有很多。由于各人的生活情趣、社会地位以及现实境遇不同,潇洒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比如,有的人把在灯红酒绿中一掷千金当作潇洒,中学生把大考以后的一次郊游当作潇洒,电视剧《闲人马大姐》中的马大姐则把有时咱也打回的称为潇洒”…… 这里未必有对与错之分,但体现了境界的高与下。

 

作文训练一: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

(  记叙文篇  )

话题作文以其形式开放、体裁自由、内涵丰富等特点,颇受命题组专家的青睐,已成为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尤其是“三自(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主立意)”方针的出台,使考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长处。既可以写传统的议论文,也可以写小说、讲故事、编寓言,阐述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形式自由,内容多样。但考生对于这种“自由”(文体自定)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于是近几年高考中文体特征不明,思路散漫,内容单薄的文章不时可见。 

文体自定”不是不讲求文体,而是要求考生选择适合立意为文,而且自己比较擅长的某一种文体进行写作。虽多了选择的自由,但任何文章都是以特定的文体形式存在的,各种文体都有其相对应的写作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就要遵循其中的“潜规则”。比如,打算写议论文,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统摄全文,说理要透彻,主要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若想写记叙文,则要有“人”或“事”,语言简洁,叙述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方式等。因而“文体自定”不等于“无文体”。我们要杜绝满纸飘摇、玄虚无序,无“人”无“事”,无“论”无“议”的“四不像”文章的出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切实实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就得“像什么”,就得“是什么”。 

我们用三次训练来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依次是记叙文篇、议论文篇和散文篇。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文章样式,如戏剧、人物采访、书信、病历等等,缺乏普遍意义,就不再专门训练了。 

本讲谈谈如何在考场上写出高水准的话题记叙文。  

知识例话 

以话题记叙文为例,考生从小学就开始写话、写日记、写作文,写到高中,记叙文是最熟悉不过的文体了。但令人困惑的是:许多学生的记叙文写得连初中水平都没了。究其原因,恐怕很大程度在于,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高中记叙文和初中记叙文的区别,什么才是高中记叙文的水准,也未曾为跨上这一档次而真正扎扎实实地努力。什么样的记叙文才算有水准?说来标准也多,在这里,且不说选材典型、组材有方、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就笔者进行作文指导的体会,谈几点拙见。 

第一,“以理服人”。说白了,就是文章要“有思想”“有深度”。虽说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但高中记叙文要想真正把一个人写活了,把一件事写生动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平铺直叙,是远远不够的。“文以载道”,任何文体的文章失去了一定思想的依托,所写之人或事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思想”就是“立意”,和议论文不同的是,议论文可以直接亮出观点,但记叙文只有用形象说话,只有把立意内化为“人”或“事”,因而,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

有了立意,下一步就是选材。虽说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材,但在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的情况下,只强调选材的典型性还不能解决问题,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

有时甚至仅是微小的细节,也可以挖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之又俗的。每每读优秀作文,都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小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 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2、人生又何不似这茶?一次又一次地被沸水冲起来,水凉后又跌落杯底,这样浮了又沉,沉了又浮,直到最后仍然散发着生命的脉脉清香。若是害怕沸水烫碎了心,烫失了生命,那么清香也会随风逝去……生命便应该像茶一样从容,不为成功沾沾自喜,更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担惊受怕,用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倾轧,绝不放大痛苦,夸大挫折。 

3 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而这一点,恰恰是大多初中生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就应该这样,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事件中提升出一些带哲理意味的思想,让它成为记叙文的灵魂而闪耀光彩。 

第二,“以情感人”。 这是高中记叙文的要旨。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要根据命题要求写出自己熟知的真人、真事,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只有自己十分熟识的人、事、景、物,只有自己动了真情的感受,才能在下笔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产生感人的力量。若置自己熟识的于不顾,而去冥思苦想那些“新奇”素材,编造“感人”的故事,势必会弄巧成拙,吃力不讨好。当然,并不排斥符合生活真实的某些细节的加工虚构。

基于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高中记叙文应当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只要是不违背生活去瞎编乱造,只要是具备生活的真实,把存在的、可能的、甚至希望存在的现实写出来,未尝不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与思考的体现,未尝不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体现,未尝不是语文功底深厚的体现。

如此,高中记叙文的事件会更有典型意义,形象会更丰富,内容会更充实,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 

第三,“以新动人”。记叙文的“新”,是在技法上做一些努力。尽量避开大家都有可能涉及的人或事,对一些自己非常欣赏的而又会给人“雷同化”印象的取材点,可从结果上或内容上改头换面,给人“推陈出新”“会拿来”“懂借鉴”的印象。例如,同样是记叙一件事,许多人囿于思维定势,按时间顺序来写,而如果你能来个倒叙,或者先写中间,在写两头,不更好么?又如,褒扬一个人,大家都从正面写某个人的优秀品质,先进事迹,你可否来个曲径通幽,来个欲扬先抑,或明贬实褒,或对比衬托,以自己的不足或错误来反衬对方的高尚?“新”,还可以体现在意境、语言、人称的运用、表现手法的巧用等。 

 

高中记叙文若做到以上三点俱佳,加上适时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细腻的心理、生动的细节、传神的表情等描写手法,就算到了“火候”了,这样的文章也一定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上乘之作。 

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谈到他在师范毕业时和父亲的一次交谈。他问父亲:“我应该怎么办?是当教师还是成为歌唱家?”父亲这样回答他:“如果你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能跌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帕瓦罗蒂听从父亲的劝告,毅然选择了唱歌,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闻名全球的歌唱家。 

确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人生的关键路口,我们应选定一把椅子,否则,精力分散,我们最终只能在一事无成的悔恨中慨叹。请以“选择一把椅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题目自拟 ③记叙文 800字左右写作提示  

话题中的“选择”与2002年高考题的“选择”在立意、拟题、角度方面的范围略有不同:后者是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利人与利己、生与死之间的选择;前者则是个人在生存与精神追求、职业与事业、自贱与自尊等之间的选择。

 

作文训练二: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

(议论文篇  )

知识例话 

一、存在问题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主要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几种常见文体中写作难度最大的一种,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它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 

 

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 

(1)文体意识不明确,议论性不强

(2)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用例古板、勉强,甚至不堪用而用之;至于理论的阐述更是无力展开。 

(3)在论证的过程中就是论点加上二三个事例,像小孩玩积木一样简单堆砌起来,缺乏必要的议论。这种观点加材料,根本就无法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分析说理。 

(4)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容易产生思维偏向,常前后脱节,顾左右而言他。  

考察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平时写作或考场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症结何在。 

 

其一,材料奇缺,信息库储存的信息少得可怜。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正面论证总喜欢援引司马迁、陈景润、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的事例,一旦要用反例,又津津乐道于方仲永的幼年、牛顿的晚年。究其原因,就是信息库缺乏写作议论文的必需的材料,事实的或理论的。这无形之中陷入了提取信息捉襟见肘的窘境,其结果轻则用例古板,重则知其不堪用而用之,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 

 

其二,论证无力,信息的组合缺少分析的链条。遗憾的是学生的议论文往往观点加材料(事实),缺少分析的链条,因而论证显得干瘪无力。 

 

其三,转移论题,不具备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正确评价的能力。当他们在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评价、取舍的时候,无法淘汰无效思路,而误把它当作正确的设想加以肯定。这样,学生津津乐道于离谱的话题而不自觉,便也不足为怪了。 

二、应对措施 

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迅速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帮助学生建设信息仓库,以解除“无米之炊”的苦恼。秦牧说,写文章“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然而,建设信息仓库却是一项看似平常实则非凡而艰巨的工程,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腋成裘,才可能真正建成。 

(二)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弥补“机械组合”的缺陷。学生写议论文只是“论点加例子”,与不懂得如何对例子进行必要的分析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原理渗透法、引用分析法、由果溯因法、逆向设想法、对比评析法、本质评述法。 

(三)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独立性(不人云亦云)、思维的批判性(是非分明)、思维的辩证性(一分为二)、思维的客观性(实事求是)等。 

三、写作对策 

1.掌握议论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议论文常见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再发感想。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  

2.学会分解分论点。

①并列法。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②层进法。 

3.要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并切合题意。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学生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李时珍、爱迪生、史铁生、中国女排,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

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老师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考生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增强说理的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处理好“事”与“理”的关系。写作议论文,既要摆出事实论据,又要有必要的理论论据,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文章写作成败的关键。许多同学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实论据而轻理论论据,两者没有有机的结合。反观成功之作,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写议论文还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事”与“理”有机结合起来,决不能“以摆代论”。 

话题演练  

(一)人才  

中国入世后,电视台搞了一次对话节目。外经贸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先生与各路精英的对话。对话中涉及话题很多,其中有三个话题录写如下: 

1、包容与人才 

2、什么样的人才最被认可

3、把人才当成千里马,还是当成高能电子

你对以上三个问题怎么看?请以“人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二)  合作

一天,上帝带一个教士来到地狱,教士发现地狱中的人们围着一口盛满粥的大锅端坐着,虽然他们每人都有把勺子,但由于勺柄太长,他们谁也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去,只能挨饿。上帝又带着教士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们看上去既快乐又满足,虽然他们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每人手里也拿一把长柄勺子。上帝见教士迷惑不解,便对他说:“难道你没看出来这里的人都学会喂对方了吗?”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  

“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篇话题作文的选材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科技越发达,分支科学越繁多,社会分工就越精细,而个人的智力、知识面是有限的,因此,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合作的领域很多,包括方方面面,合作首先必须有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其次合作伙伴之间必须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准确地讲,“合作”也是一种“交际”。 

论证重点应放在“为什么要进行合作”上,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合作的必要,可以引用名言阐述合作的必要,也可以举例证明,合作带来的各种好处,还可以从反而证明不合作带来的弊端,要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要全面,理由要充足,最后还要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合作的途径。 

 

对这篇话题作文可以这样开掘主题:“合作”是“社会人”的标志,因为孤立的“自然人”是不存在的。小到个人,中到家庭、集体,大到国家、社会都离不开合作。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但更需要合作。合作是事业取得保证。合作万事兴。写议论文,论证角度有“合作是成功的土壤”、“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互助才能由弱变强”、“协作就是力量”、“团队精神”、“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 

(三)骂”与“捧”

 “骂”与“捧”,从扼杀人才的两种手段谈起,写一篇议论文,说明对待人才应有的态度。 

扼杀人才有两种手段:骂杀与捧杀。“骂杀”即是对人才极尽打击之能事,“捧杀”则是不负责任地一味表扬。“骂杀”在当今很少但不是没有,“捧杀”在当今最为流行。如某少年绘画得奖,则“天才”、“第一”、“无双”等赞语一起涌来,一直到少年得意非凡,不思进取为止。对待人才,应肯定其长处,发现其不足,给予其施展长处的环境,这才是真正的爱惜人才。 

 

作文训练三: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

(散文篇)

知识例话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体,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发端于先秦诸子百家 ,源远流 。它可谈事业,谈人生,谈理想,不囿于成见,幽默犀利 ,激扬清浊 ;也可表情达意 ,记人叙事 ,描摹事物 ,神与物游。可深刻,可诙谐;取材广,语言活。秦牧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散文的这种优势,决定了它是最切合高考评分标准的“ 发展等级”的文体  

那么散文真的是限制最小,最易操作的文体吗?其实并不尽然。 

说到散文的特点,几乎所有写作者可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形散神不散。”但往往下笔时,能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如何写出一篇名副其实的散文,以下笔者将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提出几点意见和大家共同探讨: 

如何做到“神聚”? 

无论选用什么文体,文章都得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不能为了形式的新颖,忘记了写作的根本目的,文体使用出新,构思也很别致,读下来却不知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这听起来好像不太可能,却是同学们在打破自己旧有写作定式,力图出新时,常见的毛病。因此散文写作时切忌“无的放矢”,这个“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神”。动笔之前,文章究竟要写什么,表达什么,必须成竹在胸,不能边写边纵思,情感喷涌而出,却是到处流淌,百川不能归海,成了篇不知所云的“意识流”散文。怎样才能组织文章时聚神而作呢?不妨注意几个小点: 

 

围绕文章主旨选材。散文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文学样式,因此在取材时可选择的素材很多,这就需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一是把那些真正与话题要求相关,与你本文创作主旨意图相关的材料从生活中提炼出来。二是散文描写取神略貌,组织素材时就应注意写人不求全面周到,叙事不求完整曲折,写景不求充实细密,而是挑选出最为打动人心,谙合神旨的生活细节。例如叙事在一般的记叙文中时间、地点、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一应铺开,但散文似乎不要这么全,就像“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你不必问是哪一天,喝完酒又干什么了一样;又如写景,不以丰富悦人,而以神韵情调取胜,很像中国画的技法,几个竹节,几片竹叶,竹子的风貌毕现眼前。“一粒沙里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见天国”,我们要找出创作时所需要的那粒沙,那朵野花。 

 

学会使用标志性的词句。写作时不妨开宗明义,用一个标志性的语句点明文章的主旨,让读者开篇即明晓你立意所在,也能时刻提醒自己行文时紧扣中心展开。散文创作时线索也很重要。有些散文可以用标明时间递进,路线转移的句子串起整篇文章,还有些散文可以选择一些独特的意象串起文章,比如萧乾的那枚“枣核”,巴金的那点点“灯光”…… 

 

如何拿捏散文的语言? 

巴乌斯托夫斯基《 散文的诗意》中说:“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表达,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匹配。我们在诸多优美的散文中,总看到让人过目不忘的语言。我们的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脑中积累的好词好句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散文需要优美的语言并不等同于自己词句库的集中登场亮相,笔者认为这儿的“优美”强调的是与文章整体风格和谐一致,是能最大程度表达作者心声的实在载体。

我们看到很多学生的抒情散文大段的排比运用,大把的华章丽句,满目的诗文经典,却不能得到一个同样熠熠闪光的分数。这正是因为这些小作者创作时重“形”却忘了“神”,散文语言的运用依然不能脱离文章的主旨,再朴实的语言只要它能够真实而多情,它就是最“优美”的,最有“诗意”的。

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的描写:“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是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样的背影,恐怕不只是作者看到流下了眼泪,每一个读者读文至此也会为之动容。

这段文字没有成语,没有名句,没有任何修辞,简单的动作描述,却饱含了深情,写出了父亲对儿子一种无声却巨大的爱,语言背后有故事,这样的语言才有张力,这样的语言才可谓“诗意”  

 

散文写作的学习绝非寥寥几言就可说尽,以上是笔者发现当前高中生在话题式作文考试中选择散文文体创作时亟待解决的几点问题。 

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家小小的速递公司,叫“风火轮”。公司投递员从城北赶到城东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为了保证非典时期客户的安全,他按公司规定见客户时戴上了口罩;他双手捧起快件递到客户手中,说声“让你久等了,请把快件收好”。小小的风火轮公司能否争取到客户,成败常常在细节中。 

生活种种其实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写作提示  

细节就是“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 要写好此文,首先必须有一双慧眼,能捕捉到现实生活或历史长河中那些令人怦然心动抑或给人启迪的细节。其次必须动情,在细节的铺染中融进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 再次必须有悟性,能在对细节的工笔细描中勃发出对生活哲理的深切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在事、情、理的融合中,迸溅出思辨的光华和艺术的美感。

 

作文训练五:话题作文的切入方法 

知识例话 

一.化大为小 

高考作文话题往往比较宽泛,时间、空间距离比较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思绪难以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法驾驭,最好的办法是“化大为小”,从“小”切人,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小方面,表达独到的见解。 

1切割话题。 

写作时将话题进行切割,使之变成若干个“小话题”,然后从中筛选,选取自己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一个去写。比如,“语文活动”这个话题,可以把它分成:写一次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讨论会等,或者写一次春游、社会调查、街头错别字检查等;还可以写一次自改作文、作文比赛、自办小报、猜字谜等。缩小后的题目更贴近生活,适合学生自己,容易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与思考。 

2限制话题。 

话题的限制越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就越大。但实际写作是我们必须对话题加已限制,做到宽题窄写。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前面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同时加,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如: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等。话题缩小了,思路容易集中,避免在材料、立意等方面与别人的文章雷同。 

3设问构思。 

面对“话题”,运用设问,在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半径。例如,写“理解”这个话题,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什么是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我理解别人吗?别人不理解我时,我的感觉如何?――这种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真切独特的自问自答,可以使作者的思维逐渐深入,进而获得对生活深刻独特的认知。 

二、小中见大 

有的话题所引材料具体、情境真切,话题也很小,学生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拓展,同样难以下笔。此时,我们应该从时代的高度、哲学的层面,用理性的眼光观照材料,透析材料中蕴涵的思想本质,以扩大视野,显现气度。 

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什么叫做文化?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以“人与文化”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写作提示  

文化,它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人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如此一番由大到小、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考,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口也就不难了。

 

网上阅卷对高三作文训练的启示

 

网上阅卷作为一种先进的阅卷方式已被普遍使用,特别是作文的批阅,其误差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作为一名多次参加网上作文阅卷的教师,笔者这里只想谈谈它对我们作文教学的启示:作文教学重中之重是——审题立意。 

网上阅卷的程序通常是三步。第一次点击确定类别(通常为五种类别),而对类别的划分主要的依据的“审题”,其次是“内容(立意)”;然后在类中选分(分上、中、下三级,各级又有若干分数),这一步才与语言、结构有关;第三步是加(减)分。所以,首要是确保“审题准确”,这样基本在三类上,如果内容充实、立意高远就有可能达到二类乃至三类。语言、结构、卷面基本只起锦上添花的作用。一般网上阅卷系统都会对教师判分的最低时间、阅卷程序有所限制与约束,所以基本情况就是如此。 

从阅卷行为上分析,除以上的不同外,它与阅读纸质文本的不同还有四点: 

1. 纸质文本阅读是低头阅读,而网上阅卷是抬头阅读。只便于浏览而不便于沉思,所以建议不要写得太过含蓄,何况高考阅卷本来时间就很紧张。 

2. 纸质文本阅读是摊开来供目光横向移动,可以回视多次,而网上阅卷属于纵向滚动阅读,呈现在眼前的永远只有屏幕大小的内容,因此对记忆力的要求很高,需要过目不忘才行。但事实上很少人能做到,所以对关键句的要求很高,需要更多的醒目的句子,如:点题的句子,过渡的句子,中心句,首尾呼应的句子,警句等。而且对层次要求也更高些,最好能层层深入,随着鼠标的滚动阅卷教师有渐入佳境之感。 

3. 网上阅卷一般不再出现文格线,书写时字体匀称会更美观些。涂改的墨团将会因扫描而夸大,而笔画过轻却有可能扫描不出,所以对卷面整洁、笔画粗细均匀有更高的要求。 

4. 网上阅卷为分项给分这项要求的落实提供了条件,而阅读纸质文本似乎更便于给出整体印象分。而因为操作的麻烦,人们通常不太情愿烦琐地改正上一步骤的给分。所以开头和文章给人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 

我们的作文训练恰恰通常在谋篇布局、语言斟酌上下得功夫较多。消磨了学生的灵性,也误导了学生,以至于像“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们的名字叫——”这样的作文题都会出现大量的跑题和偏题作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认为,一方面固然是学生阅读能力下降进而导致读题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笔下的文章不是来自对命题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大脑中固有的套套。平时,要么不写作文,要么就下笔滔滔,从无“胸有成竹”的构思。而老师们的所谓构思训练也是结构训练——列提纲,既低效,又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