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男主角最多:美国贫富分化、垄断、新自由主义与金融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30:23
作者:曾康霖 张丰兰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526    更新时间:2010-1-4   顶    荐  ★★★ 【字体:小大】
http://www.wyzxsx.com
原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年05期
美国收入分配的贫富差距与金融经济危机
曾康霖
摘要: 美国收入分配贫富差距拉大给经济、金融领域带来的影响是:“精英集团”的产生;储蓄与投资及消费的失衡;流动性过剩;无助于扩大内需;削弱政府干预;排挤公众发扬民主精神。“精英集团”的行为,则为金融危机奠定了思想基础,安排了组织准备和打造了实现的途径。
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结论,资本主义社会是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社会。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给经济、金融领域带来什么影响,以往人们关注不够,也少见学术文章考察它们的前因后果。这次全球性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不得不关注这个问题。
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需要考察美国收入分配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美国是一个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收入分配两极分化逐渐显现,在20世纪90年代,收入的两极分化更加剧烈。有数据表明:在此期间,“美国总收入的40%以上现在集中在10%收入最高的人手中。1999年收入最高的5%家庭的平均收入是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19倍。而1979年时只有11倍多一点。最富裕的1%家庭,如今拥有包括住房和金融投资在内的总资产的40%,高于1929年以来的任何年份”①。按照五等份分组家庭收入占比统计,从1990年开始,除了最高的20%家庭的收入大幅增长,由1990年的占全部收入的44.3%增长到2000年的49.7%,提高了5.4个百分点,其余四组的家庭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②怎样认识这种变化?上个世纪来,学术界的认识主要归结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了土地、黄金、石油创造财富,社会需要重组,创造知识环境,让知识创造财富,社会需要培育掌握知识技能创造财富的企业家。现在看来,这种论调实际上是为美国“新经济”贴金,因为所谓“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新经济时代”,而“新经济时代”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连续8年经济增长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中美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专家们用“新经济”去描述它为的是突出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形成网络,所以又把知识经济,新经济表述为网络经济。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把美国经济增长的这种状态称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世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由此而生。把90年代美国收入分配的变化,归结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非是指出了它的到来带来了经济巨大失调,经济的新的不均衡,在这种环境下为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财富就在这种形势下产生和分割。本世纪初美国新经济破产,其主要原因是新经济带来了股市泡沫。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很多国外资本流到美国投入到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的企业,使这些企业的股票价格上涨,产生经济泡沫。但新经济破产条件下,美国收入分配仍然两极分化。
解释美国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加剧的原因,必须分析政府的基本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也就是说站到谁的立场上执政。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美国的贫富不均加剧主要原因不在于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全球化,因为“科技革新与全球化的力量对所有人都有影响,”而在于“政治文化”。他所谓的“政治文化”是指上个世纪70年代里根执政以来,共和党的“向右转”。共和党向右转后,推行出一套有利于富人不利于穷人的政策措施。他指出:“极右派的掌权加剧了不平等状况:增强了商界的胆量,使其敢于向工会运动发起全面进攻,从而大大削弱了工人议价的力量;将企业的执行层从旧日对其薪酬的政治与社会约束中解放出来;急剧削减了针对高收入的所得税率,如此等等。”③里根时代除了放松管制,减少政府干预外,还废除房地产遗产税和取消所得税的累进制,而克林顿掌权时期,他虽然是民主党人,但他的政策措施仍然被共和党占主导的议会所左右,所以,并没有改变共和党右派左右美国收入分配的局面。小布什掌权后,还有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化的趋势,比如小布什曾打算取消社会保障制度等。克鲁格曼指出,共和党右派之所以推出有利于富人不利于穷人的政策措施,迎合一小部份精英阶层的利益,“原因也许是:精英虽然人数不多,但有能力也有意愿捐助大笔竞选资金”④。克鲁格曼的见解说明,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收入分配中贫富差距的拉大是不争的事实,其背后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执政集团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文化。
在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换执政,应当说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维护大资产阶级、垄断集团的利益。但是,两党政治倾向在一定时期有所不同:共和党倾向于减少福利,扩大自由;民主党倾向于增加福利,减少自由。西方学者把前者称为右派,把后者称为左派。也就是说右派的政治主张倾向于减少福利,扩大自由;左派的政治主张倾向于增加福利缩小自由。据此可以认为,民主党上台,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共和党上台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长期以来的美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富人不利于穷人的政策措施,还与掌权者的价值观念、崇尚行为以及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形势相关。里根掌权的时代是美国经济面临着“滞胀”的时代,制止通货膨胀、发展经济是里根上台以后面临的重要问题。里根上台以后奉行的是供给学派的理论,其信条是:“政府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让路,我们就是这样做的。”也就是说他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市场的自由竞争。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里根政府放松了管制,在经济、金融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刺激企业家投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里根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效率优先为借口,大力“劫贫济富”,并被描述为“里根经济学”。以后,克林顿、小布什一直奉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路线,并启用了格林斯潘。格林斯潘1987年出任美联储主席,以后连任三届,持续时期长达18年半之久,而美联储在美国经济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格林斯潘是经济自由主义者,在他自己写的《我们的新世界》书中坦言:“早年我在学校时,我学会欣赏竞争市场在理论上的优雅。60年后,我学会欣赏理论运用于真实世界(有时无法运用)。我拥有特权,可以和上一代重要经济政策制定者互动,也拥有前所未有的力量,取得所有资讯以衡量世界趋势。”⑤这表明,他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崇尚市场竞争行为,并标榜自己已经拥有左右世界的力量。应当看到在过去几届由共和党执政的美国政府,主要禀承的是经济自由主义的理念,执行的是“右”的经济政策,在市场竞争中使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继续扩大。1971年到2007年,美国企业平均工资从每小时17.6美元降到了10美元;同期美国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的工资差距从40∶1扩大到了357∶1。⑥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推动着金融、经济危机的产生,其影响和推动途径可概括为:
1.导致精英集团的产生。精英集团控制着国家经济,抛弃民主,独断专横,滥用权力,为所欲为。这实际上把自由资本主义改变为权贵资本主义。美国产生的“安然事件”,折射出精英集团控制着国家经济的弊端。
2001年10月,美国“安然事件”的财务欺诈就是公司管理者制造虚假财务信息,夸大收入、隐瞒亏损,以此抬高股价。据报道,通过操纵关联企业的财务报表,安然三年虚假利润5.93亿美元,隐瞒债务25.85亿美元,虚增股东权益28.08亿美元。事件发生后,不仅引起了美国的股市大幅波动,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美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没有活力?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分散决策、相互制衡。分散决策以产权明确并落实到自然人为基础,相互制衡以市场各种机构独立运行、相互监督为条件。可是,美国经济的发展给分散决策、相互制衡带来了挑战:(1)兼并重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而追求做大的重要原因,据说是追求企业的政治影响力。谁是大公司谁就更有可能接近政府官员,谁就更有本钱去游说国会议员,去影响政府决策,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国际商机。(2)决策权过分的集中于管理者。在美国,企业的股权分散,公司治理推行首席执行官(CEO)制度,CEO本来是代表经营管理者的利益,接受所有者的监督。但由于股权分散,监督权弱化,使得CEO既是经营者,又是决策者。应当是经营服从于决策,决策靠经营实现,可是当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发生矛盾时,决策机制却倒过来,即决策服务于经营,经营靠决策实现。这导致CEO以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去替代公司利益、整个股东的利益和长远利益。(3)外部监督弱化,而导致弱化的原因是利益驱动、互谋好处。所有这些,应当说都是精英集团所为。
2.导致储蓄与投资、储蓄与消费的失衡,使美国经济成为负债发展的经济。在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条件下,一部分人应当很有钱,这些钱如果作为储蓄,则美国储蓄应当增长,可是实际情况是在过去若干年中美国人的储蓄是负增长、零增长或增长很微弱。
实际上美国的大量资金用于金融投机,对冲基金便是其中一例。对冲基金本来是投资者为避免价格波动带来损失即避免风险的一种定价技巧,后来,对冲基金却成为少数实际控制人投机套利的工具,而且进入的门槛很高,成了“大富翁们的俱乐部”,如老虎基金、量子基金等。由于美国国民的收入基本上没有储蓄,使得美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投资主要依靠对外负债,美国的国债大约40%为国外人购买。靠负债发展经济最大的风险是资金链的断裂。为了不使资金链断裂,美国发行新债还旧债,并大量供给美元,把危险转嫁给别的国家。
3.导致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从微观角度讲是指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产过多,超过了社会公认提取现金和货币结算的需要从宏观角度讲可以理解为流通中的货币过多。货币过多与货币管理当局的政策相关,比如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最主要的问题是富人手中掌握的过多资金流入资产市场,强化了投机,容易使金融资产交易和实物资产交易形成泡沫,而泡沫的破裂,便是危机的来临。由于美国供给的美元只有30%在国内流通,而70%在国外流通,所以流动性过剩,不仅在美国国内产生负作用,而且扩大了国际之间的金融交易,增大金融交易的风险。
4.不利于扩大内需。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条件下,富人有钱特殊消费,而穷人的钱只能限额消费、借债消费。这样服务于低收入者的国内消费品市场的购买力必定有限。在美国,不少家庭负债消费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比如银行信贷推动,消费者有良好的预期等。如果条件不具备,负债消费就会降低甚至消失。可见,负债消费是贫富差距拉大的“倒逼”效应。
5.削弱政府调控作用。贫富差距形成了“精英集团”。精英集团的代表在议会中,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并且还会运用他们拥有的金融资产,干扰金融市场,削弱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
6.阻碍广大社会公众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代表大资本的利益集团会发挥政治影响力,使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更有利于富人。比如,本次金融危机就是用纳税人的钱补贴资本家。
下面用行为金融学的方法分析美国金融精英的思想基础、组织结构和行为方式。
“金融精英”的思想基础就是把金融业“做大做强”。金融业原本是中介服务业,由于服务的领域、对象和目标不同,主要以各种金融机构组成的金融业,本应有大中小之分。“金融精英”把金融业做大、做强的动力是霸占社会金融资源,垄断国家金融命脉,追求巨额利润和薪水。在美国金融机构高管中,年薪超过亿美元的大有人在,而年薪超过几千万美元的则比比皆是。因为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薪酬与所在金融机构的规模、利润挂钩,所以金融业的无限扩张便成了这帮“精英”的驱动力。但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是负债经营的行业,金融业的扩张意味着对社会负债越高、越大、越重,同时意味着社会上大部分资产的流动性控制在少数人手里。一旦负债链条断裂,资产的流动性失控,便爆发危机。
“金融精英”的组织准备是金融业混业经营。金融业原本是分业经营的,因为有不同的业务、不同的收益与风险、不同的市场准入要求。20世纪80年代,美国逐步开始了混业经营。混业经营的初衷是增加盈利、分散风险,但实际情况是,混业经营不仅没有分散风险,而且隐藏了风险,转移了风险,扩大了风险。混业经营引起了更大的投资冲动,改变了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留下了监管空白。在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变得很复杂,集团下面不仅有母公司、子公司、孙子公司,而且相互交叉持股,这样不仅产权模糊,而且经营管理层权责不清。各经营管理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损害整个集团公司乃至金融业的利益。这次全球国际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次级贷款,而大量发放次级贷款的主要是不能吸收存款缺乏资金来源的贷款公司。贷款公司之所以能大量发放是因为它能够把次级贷款“打包出售”,而投资银行有胆量接受打包出售的次级贷款,是因为它有权据此发放次级债,而次级债的包销、推销又是那些与贷款公司和投资银行有关联的基金公司等。这样,不仅金融业的分工消失了,权责利的关系模糊了,而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害关系搅在一起。一旦隐藏,转移的风险暴露,便面临危机。
“金融精英”推动了金融产品高杠杆化。金融产品为实体经济和资源配置的需要而设计,在金融市场金融交易中,需要多少金融产品取决于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市场的扩大,原生金融产品可派生金融产品,派生金融产品以原生金融产品为基础,其派生量是有限度的。但在掌握大量金融资源“精英”们“做大做强”的思想指导下,在“混业经营”的金融环境下,金融产品不仅层出不穷,而且高杠杆化。高杠杆率不仅使衍生金融产品丧失价值基础,而且加倍地发挥它的“圈钱”效应,使得不少人“受骗上当”。金融危机就是这帮“精英们”“开赌设局”诱惑公众受骗上当。
注释:
①王贻志、周锦尉主编:《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03)》,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85页。
② 孙辉:《当代美国社会的两极化发展评析》,载《国际论坛》2003年第5期。
③④ [美]克鲁格曼:《美国怎么了》,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⑤ [美]格林斯潘:《我们的新世界》,台北大块文化2007年版。
⑥王仕军:《荒诞不经的“中国责任论”》,载《红旗文摘》2009年第4期。
垄断、新自由主义与金融危机
张丰兰
摘要: 源起美国而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由大规模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引起,金融创新机制将次贷风险无限放大,金融危机实质上是虚拟资本自我膨胀而产生的泡沫危机。由生产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引发的滥用信用、透支消费以及金融机构操纵和政府纵容是金融危机形成的直接原因。催生虚拟资本泡沫的原动力是机构投资者对暴利的贪婪。投资机构能够操纵虚拟资本市场的基础是对资本市场的垄断,而美国政府奉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则成为金融寡头的保护伞,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垄断与新自由主义叠加的美国模式。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演变为金融危机后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衰退直至引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什么?诱发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根源何在?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对此进行分析。
一、金融危机的实质是虚拟资本的泡沫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是由次贷危机演变而爆发的,实质上是虚拟资本自我膨胀而产生的泡沫危机。虚拟资本是以股票、债券以及各种不动产做抵押的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给持有者带来收入的资本。有价证券的出现使得同一资本具有了实际资本和虚拟资本两重属性。虚拟资本是由财产资本的转化而来,但这一转化使得资本不仅与物质形态彻底分离,而且同实际资本的运动也完全脱离,成为一种能够自我膨胀的资本。
导致金融危机的虚拟资本泡沫是由大规模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引起的。次级抵押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偿还能力差、信用品质不高的低收入阶层提供的买房贷款,是由按揭贷款放松条件而出现的。金融机构在向信用等级较差这些人发放贷款时,要求支付较高的利息,并且要以购买的住房作抵押,一旦支付不起月供,就要收回住房。
“9·11”以后,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连续14次降低再贴现利率,13次降低联储基准利率,使隔夜拆借利率在2003年6月份达到1%的超历史最低水平,并维持了整整一年。住房贷款利率也下降到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另一方面是房价的走高,到2005年比2000年翻了一番还多。
次级贷款和优惠的还贷方式本身潜在着巨大的风险:(1)从买房自住者看,存在着所购房屋被收回的风险。这类买房者是以今后若干年的收入有保障为前提的,一旦出现入不付出,买房者就可能断供,所购房屋就会被抵押贷款投行收回,前期付出将付之东流。(2)从买房投资者看,是以房价只长不跌的预期为前提的,一旦房价大幅度下降,就会出现亏损,进而引发抛售风潮。(3)在次级贷款发放后,如果出现房价大幅下跌,一部分购房者即使能够支付月供,也可能会放弃原来的房屋,购买抵押的低价房或其他价格大幅下跌的房屋,这时银行面临不能收回贷款的风险。(4)如果贷款利率上升,越来越多的次级贷款者就会因负担过重而不能按时支付月供,或者主动放弃原购房,抵押的房屋被抵押贷款投行收回低价拍卖,而这种现象的持续,反过来会加快房价的普遍下跌。由于不能按时收回本金,那些专门从事住房按揭抵押贷款的投资行就会发生财务危机。事实上,对于发放次级贷的商业银行来说,即使不出现房价暴跌,也面临着因贷款期限长而引起现金回收期长,影响资金流转的问题。
随着美联储利率政策的上调,上述风险进一步加大。为了抑制经济过热,从2004年6月底开始,美联储连续17次提高存贷款利率,住房贷款利率也随之提高,到2006年7月,浮动利率上涨到10%以上。假如次级贷款仅限于商业银行和贷款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风险是有限的。即使买房人支付不起,直接影响的只是发放次贷的银行和房地产业。但是在美国式的几乎是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中,有限的次级贷款风险被金融创新机制无限放大了。发放按揭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和盈利需要,把这些次贷卖给其他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又组合成衍生的金融工具销售出去,将风险无限放大。
虚拟资本的运动,是以贷款者能够源源不断提供月供形成的现金流为基础的,当政府为了稳定经济不得不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高贷款利率时,就使得大批次级贷款购房者无力还贷而断供,导致泡沫破灭,引发危机。
二、催生虚拟资本泡沫的直接因素
金融危机是虚拟资本的泡沫危机,催生泡沫的因素就是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但还有必要把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加以区别。归纳起来,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最直接因素有以下三点:
1.由住房生产盲目膨胀而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所引发的滥用信用、透支消费是形成泡沫的直接原因之一。
本次金融危机源发于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又是由住房生产严重过剩而购买力相对不足引起的。马克思指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最一般的表现就是商品买和卖的脱节,“商品的简单形态变化时已经显露出来的危机可能性”,“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危机的可能性就包含在买和卖的分离中”。这是危机产生的第一种可能性,也是分析经济危机的起点。但“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①危机的第二种可能性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形式产生的危机的可能性”,在用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的条件下,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使得商品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统一性被进一步分割,许多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债务和支付链条,增大了危机的可能性。马克思在1856年9月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针对当时欧洲大陆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现象指出:“贴现率的提高,不论其原因如何,总是在加速巨额投机活动的崩溃,特别是巴黎的大pawnningshop②的崩溃。”③当“无力支付的情况就不止在一点上而是在许多点上出现,由此就发生危机”④。这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再次验证了马克思的分析。
在本次美国房地产盲目膨胀的周期中,住房生产大大超过了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广大劳动者需求严重不足,住房严重过剩。为了吸引人们购买,投资者借助于信用吸引大批低收入者,使他们过多地透支了未来的收入,用将来的收入支撑现在的消费。普遍的透支消费一方面不断拓宽和延长债务和支付的链条,使得消费者的还债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形成了巨大的虚假需求支撑着经济的“繁荣”,当银行利息率大幅度提高,大批购房者无力支付而断供时,引发了次级贷款信用危机。因此,为解决生产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而滥用信用、透支消费,既是次贷危机形成的直接原因,也是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基础。
2.投资机构、评级机构、保险公司、对冲基金在暴利的驱动下,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疯狂投机炒作,使虚拟资本完全脱离实际资本的发展盲目自我膨胀,是虚拟资本泡沫越吹越大的最直接的原因。
3.美国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误和监管缺失是催生泡沫的又一直接因素。主要有:(1)前松后紧的信贷政策,既刺激了人们买房的狂热性,也提供了错误信息和预期,而后来利息率提高过快,又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和支付能力,这是次级贷款买房者断供的直接原因。(2)货币发行远远超出了实体经济的需要量。2003-2007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在4%左右,而美元的发行量增长率高达16%以上。房地产泡沫和经济过热与货币发行量过多直接相关。(3)监管缺失,政府放松了对投资银行、抵押贷款担保机构、评级机构以及股票市场的监管。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出台后,美联储放松了对各类投资银行和抵押贷款担保机构的监管,对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监管主要采取自律的方式,对评级机构的要求也大体如此。而在公司内部,由于管理层本身就是由最大的控股者组成,所有者监管也形同虚设。大量泛滥成灾的金融衍生品和垃圾债券就是在失去监管的条件下以金融创新为招牌而发行和炒作的。
三、金融危机的根源: 垄断统治与新自由主义叠加的美国模式
金融危机直接原因是由生产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引发的滥用信用透支消费、金融机构操纵、货币政策的失误和监管缺失。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就要探究:为什么生产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为什么机构投资者要操纵并且能够操作虚拟资本市场?为什么美国政府要纵容、袒护、包庇这种行为?
生产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以赚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无限扩张的趋势,另一方面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确因有产者利润的不断增长而相对缩减,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少数有产者手中。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不可遏止的发展和群众消费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生产过剩的基础。”⑤ “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⑥为了缓减生产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刺激需求,资本所有者滥用信用杠杆,诱惑低收入者透支消费,造成了巨大的虚假需求和经济泡沫。
催生虚拟资本泡沫的原动力是机构投资者对暴利的贪婪,能够操纵虚拟资本市场的经济基础和根本原因在于华尔街少数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垄断者,而美国政府奉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则成为金融大鳄们任意操纵虚拟资本市场的保护伞。
早在1917年列宁就指出,在垄断时期,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实际统治者,“有关金融寡头骇人听闻的统治的骇人听闻的事实是太触目惊心了”。在分析法国金融资本时又说:“四家最大的银行在发行有价证券方面所享有的,不是相对的垄断,而是‘绝对的垄断’。实际上这是‘大银行托拉斯’。垄断保证它们能从发行证券获得垄断利润。” “发行有价证券,是金融资本的主要业务之一。这种业务的利润特别高,对于金融寡头的发展和巩固起着极重大的作用。……没有任何一种银行业务能够获得像发行业那么高的利润。”⑦大量资料表明,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华尔街的最大的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处于绝对垄断者地位,其行为比当初列宁批判和揭露的事实更加“骇人听闻”,获得的暴利更多。
金融寡头对资本市场的垄断,既是他们进行疯狂炒作、催生虚拟资本泡沫的基础,也为他们在混乱中将社会财富聚于囊中创造了条件。雷曼兄弟的首席执行官理查·福尔德在 2001到2007年收入为3.5亿美元,2007年底还因为公司137亿美元的创记录净收入而获得奖金2200万美元。
寡头垄断最大的弊端就在于他们能够操纵市场,通过多种途径掠夺社会财富。美国虽然有反垄断法,但形同虚设。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出台,使得华尔街的寡头们能够依法放手炒作,大肆投机,谋取暴利。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成为世界金融界的领导者。
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进入21世纪国际垄断的趋势加强。在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据统治地位,但国家政权和社会经济的基础仍然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作为总资本家维护私人资本的利益,通过多种途径与私人资本的结合在一起,保障私人垄断资本的正常运行和最大利润。对于垄断公司公开的投机和掠财行为,美国政府不仅没有给予监管和制止,反而自由放任,进行袒护、纵容和包庇,根源在于它们既是垄断资本利益的维护者,又奉行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主张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成为美国指导现实经济的主导理论,以此安排体制、机制,制定经济政策。格林斯潘是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在金融领域的忠实执行者,他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放纵金融机构的行为,使其能够以金融创新为招牌大肆进行投机和掠财。
垄断使一些金融财团成为比政府还要强大的利益集团,不仅能在金融界呼风唤雨,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社会经济政策乃至法令。而奉行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的美国政府,则成为垄断统治的保护伞。垄断统治与新自由主义叠加的美国模式使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以及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现存的美国制度,即垄断统治为基础与新自由主义叠加的美国模式。金融危机又一次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和经济自由放任的缺陷,新的变革将不可避免。但只要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垄断存在,只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还存在,新的危机或迟或早还会爆发,只不过是表现不同而已。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3卷第133页。
②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9卷第72页中的原注是:来源于英语的pawnshop, 原意为“当铺”。看来,马克思在这里用它来讽刺法兰西银行。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9卷第72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第2册第587页。
⑤ 同上书,第602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5卷第548页。
⑦ 《列宁选集》第2版第2卷第769、775、776页。
关键字:新自由主义金融危机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