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梦见亲人去世大哭:两岸历史教科书如何评价太平天国与曾国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28:53

两岸历史教科书如何评价太平天国与曾国藩?

2011年12月22日

核心提示:翻开高中课本的古代史部分,两岸的不同立刻彰显。因为立场不同、政治视角不同,两岸对于一些历史史实的判断、定论也不同。李自成是闯王还是流寇?太平天国运动是具有先进性的农民起义还是祸乱?曾国藩作为打击太平天国运动的将领,究竟该如何评价?

文章摘自《法制晚报》2011年11月27日 作者:徐天 原题为《成王败寇 评价李自成有别》

翻开高中课本的古代史部分,两岸的不同立刻彰显。因为立场不同、政治视角不同,两岸对于一些历史史实的判断、定论也不同。

李自成是闯王还是流寇?太平天国运动是具有先进性的农民起义还是祸乱?曾国藩作为打击太平天国运动的将领,究竟该如何评价?

本报记者选取了几处中国古代史中体现两岸观点碰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结合两岸学者的观点,为读者一一解读两岸文化的差异。

曾国藩是地主还是“卫道士”?

台湾教材摘录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深受儒家传统的熏陶,为一位讲求义理、崇尚经世济用的学者与官员。

咸丰二年,他奉命帮办湖南团练,因痛恨洪秀全的残暴与破坏礼义人伦,决心创建一支有理想、有训练的新武力,以卫乡、卫道与卫国。

经他振臂一呼,许多书生与乡农起而响应,便组成了湘军。

曾国藩辈奋斗的动机在此,其制胜的关键亦在此。至其影响,则主要为汉人政治地位提高,满人势力减弱,与民族意识的再度兴起。

观点

台湾:曾国藩打破了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不败神话,台湾的课本对他充满了赞许,认为他讲求义理,且崇尚儒家思想,一心想恢复被迫害的人伦。

另外,课本还在太平天国运动一节的最后部分,划出单独的小标题,讲述和曾国藩同期的,以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主的地方督抚、士绅,对太平天国攻击儒家、民间信仰等行动的回应,并以此延伸开,讲述了他们为主的汉人势力的崛起。

大陆:大陆在太平天国运动这一章里提到过曾国藩,只有一句话、一幅图,且给他下了定论:“汉族地主武装”,与洪秀全等所代表的“农民阶层”完全对立。

除了此处,课本还在必修第二册的经济史中提到了他,他和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建起军械所、制造总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

北京市101中学的历史老师孙淑松认为,大陆略去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的介绍,以及后来地方势力的崛起,是因为大陆教材在古代史的处理上,始终着眼于中央集权是如何形成的。

而督抚、士绅是地方势力,属于统治阶级的下层,并且还是汉族势力,与朝廷的满清势力不同,所以不在主要讲授的范围内,没有着重处理。

不过,孙老师告诉记者,曾国藩、李鸿章等在课本中出现主要是作为洋务派代表人物,形象已经比较正面。另外,他们也会加一些额外的知识,如《李鸿章传》等,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曾参与过台湾历史教科书编写的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王仲孚认为,对曾国藩的看法以及对汉人势力的崛起问题,两岸的教科书很早就存在不同看法。

因为政治视角的问题,大陆肯定太平天国运动,因此曾国藩是“不正义的”,所以大陆也不太会提及曾国藩。

台湾对曾国藩肯定,一方面是因为并不觉得太平天国运动是“正当”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包括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首的汉人势力,站出来维护被破坏的传统中国文化。

另外,台湾在讲授历史时,不仅只着眼于政治史,还会关心“庶民文化”,像士大夫这样阶级的崛起、发展历程,虽不属于权力中心,但也是古代社会发展风貌的一方面,因此也在他们的编写中。

李自成是闯王还是“流寇”?

台湾教材摘录

(明代)万历至崇祯七十年间,天灾连年,其中陕西受灾最严重,成为产生流寇的温床。

其中以闯王高迎祥及李自成(高死后李称闯王)、张献忠为最强。他们在边事吃紧、政府剿抚不定的情况下,乘机坐大。

观点

台湾:在台湾的教科书里,有一个很不一样的词语——“流寇”。这个词是对李自成的称呼,“流寇之祸”则指明末清初的农民运动。

课本中提到,因为明后期宦官、权臣等弄权,造成朝纲败坏,李自成就是在这个情形下发家的。

大陆:在大陆新课标的古代史部分,记者并没有找到关于李自成的内容,倒是上一版人教版的教材中,李自成被称为“农民起义领袖”,课本还沿用了他为自己起的“闯王”称呼,每一个学过这段明清史的学生,都应该会记得书中所写到的“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

点评

王仲孚认为,台湾的教科书是站在各个朝代的立场来写的,因此“起义”必然是乱,李自成自然是“流寇”了。

而大陆的教科书则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凡是反封建专政都是正义的,农民起义也都是正义的,李自成作为农民起义领袖,大陆也是持褒扬的态度。

孙淑松说,大陆现在的课本里已经没有李自成这个人物了,对农民起义的观点已经淡化,也不像台湾那样说他是流寇,基本属于冷处理。

太平天国是“有局限性”还是“愚妄残暴”?

台湾教材摘录

太平天国起事后曾盛极一时,但卒归失败,原因虽多,主要为其愚妄残暴,措施荒谬,违背历史文化与人性情理,引起一般知识分子与社会大众极大的反感。

观点

台湾:台湾课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介绍用了整一节,在对该运动下定论时,课本认为它愚妄残暴、措施荒谬。

而对太平天国的领军人物洪秀全,台湾用了中性词“首领”称呼他。

大陆:大陆对太平天国运动也是花了一整节来介绍,属于“求民主、反封建”的运动。其中,天朝田亩制度所反映的平均主义思想被着重突出,认为这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运动后期的《资政新篇》被认为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点评

王仲孚认为,大陆教材对农民阶级怀有善意和同情之心,因此对太平天国运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评价。但台湾的课本则站在了历朝历代的立场,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被打破的立场,将太平天国运动定论的较低。

孙淑松表示,大陆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已经改了很多,从上世纪50年代完全的表扬变成了现在会说一些局限性、带有批判的眼光看待。

比如对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后期太平天国领袖的内讧等,都有很明确的态度,认为这是革命性和落后性的双重体现,并认为农民阶级也有其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