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上的梦想:传统本原论与传统生命科学精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5:52:44

前言
    《传统本原论与生命科学精华》是从众多古今得道者(包括诸佛菩萨)的教导中提炼汇编而成,非一家之言。但佛法只有一乘道,得道者们(包括诸佛菩萨)所证悟到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同一个真理,没有第二个,就是宇宙的本原。故此著虽非一家之言,实属同一内容。有言: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据此此著隐去了这些得道者们(包括诸佛菩萨)的姓名,而把他们的教导依大义重新编辑在一起。也就是说,此著已将这些古今得道者(包括诸佛菩萨)的教导融合在一起了,形成了一个整体。另外,为了方便读者的理解以及实践,此著依这些古今得道者(包括诸佛菩萨)的教导对宇宙的本原进行了统一界定,即宇宙的本原就是"本醒";并把我们在恢复本醒之前所能体会到的、被我们身心、环境遮挡后的本醒界定为清醒。
    为了广泛传承传统本原论与生命科学,为了一切生命也能够了彻自身生命本原而得道,这些古今得道者们以及十方三世的诸佛菩萨自是乐见此著的问世。
    《传统本原论与生命科学精华》既然是众多古今得道者(包括诸佛菩萨)亲身实践的结晶,那么它的编著者实质上就是这些古今得道者(包括诸佛菩萨)。然而此著又无法一一写出他们的名字,因而特取"无名"以代之。更重要的是,真理是天下的真理!道是天下的公道!真理、公道绝对没有著作权、版权,不属于任何个人!若说有,那就是天下的,属于天下人的!既然真理是天下的真理,道是天下的公道,那么就应该把真理、公道无私地昭示于天下,让人人得到利益。故特此声明:此著没有著作权、版权,任何人、任何出版社都可印刷出版。但不得私自更改此著内容。此著一定要标明编著者是"无名"。特别要声明的是,"无名"代指的是众多古今得道者(包括诸佛菩萨),所以任何人都不要冒充是此著的编著者。可以说,此著就是古今得道者(包括诸佛菩萨)对一切生命的无私奉献,是不取任何丝毫回报的!
    你若认为此著真好,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世界都有益处,那你就力所能及无私地做一些推广普及工作,诸如把此著无私地介绍给他人,或是把此著推广普及到学校教育中,这是世间最大的善事!功德无量!福德无量!智慧无量!虽有功德、福德、智慧,不求功德、福德、智慧。切记!切记!这也应该是得道者们(包括诸佛菩萨)的心愿吧。
    另外要声明的是,此著所谓"精华",只是强以冠之罢了,实非精华。真正的精华还需每位读者、每位修行人切实地去到传统本原论与生命科学的汪洋大海中提炼。但即便你真有所得时,切忌把你的所得变成商品!不要玷污了自己的名字,更不要玷污了他人的名字。
    名者,无名是名。说者,无说是说。如此而已!

  目录


一、为什么学佛
二、修行的第一步是什么 学佛为什么首先要发愿
三、修行,首先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四、练功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心地法门
五、练功应依何而练
六、道、佛、菩萨、师父、佛法、真心、自性在哪里 见性成佛难吗
七、修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就 如何才能解脱生死、烦恼、痛苦
八、自性 自性光 如何练功
九、八识 八识与宇宙 如何练功
十、止观 气脉 定 精气神 性与命 丹
十一、行愿
十二、报身 化身
十三、功夫程度的标准 证量以及磨难
十四、如何安心
十五、如何弘扬佛法
十六、其他

(一)为什么学佛
    学佛就是要把"不要名利,救世度人,帮助一切众生都成佛"的目标做为自己终生致力、世世投入的生命事业。即便是救尽了天下苍生,而自觉没有做过什么救苍生的事情,这才是大乘菩萨行。佛法的精神只问施出去,绝不求收回。
    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众生彻底解脱生死问题,就是要促使世界和平安宁。
    学佛就是要到苦难的地方去度化众生,去教化难度的众生。
    学佛是求解脱。如果有一点事就想不开,有一点烦恼就去不掉,那学个什么佛?我们一定要随时反省自己。
    学佛要找到真我。真找到了,是顶天立地的。三界之间只有我,其他一切皆空。
    学佛就是要成佛,以成佛为究竟,不然学他干吗?
    学佛,是学大般若、大智慧的成就,并不是学技术。


(二)修行的第一步是什么 学佛为什么首先要发愿
    学佛修行的第一步是要发起救世度人的广大心愿,没有时间性,永远永远入世救人,最苦难的时代,在最苦难的地方,都要来,帮助所有一切众生都能成佛。并且一定要把这个大愿融入到整个阿赖耶识中【阿赖耶识与宇宙一体】,如此,八识田中的业识种子就转化了,便可消灾除垢,转识成智,解脱惑业及魔境,生起无量大乘妙行。若不广发大愿,任何法门都不会修成功。没有发愿不能成佛。如何能成佛?必须以愿力为第一动因。愿不只是心愿,还要变成自己的行动去努力实现它,这才是真发愿。
    发愿,这是上乘禅的修法,也是无上密的修法。真心至诚发愿,愿力到了,功夫也就到了。初发心即成正觉。不要名利,救世度人,帮助一切众生都成佛的愿,绝对不会虚发。这个誓愿自然维持、保护自身,永远不失人身,生生世世做人,而且根基深厚,一转世过来,就能接上修行,一闻千悟,修行一定会有成就。担负起了佛法救世度人这个担子,在适当的机缘到达时,自然就会有智慧去选择正途而成功。
    心不清净,精神的透发力不足,根本的问题出在求道、普度一切众生的愿心不是很真切。只要有这么一念心,精神就来了,就能得清净。"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何患不讯速成办。只要如此一路下来,绝不白搞的,自然就能"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业障都没有了,一切妙行皆成就。
    一念顿超百万劫,一念勇猛修道心可超过百万劫。勇于担负起佛法救世度人这个担子,无形中就有一股强劲的推动力,使你一往直前,努力前进。
    认识这个,自己信得过,那么只要真有愿力,愿力越坚固,自然就得到了佛菩萨的加庇,自有护法神护法。

(三)修行,首先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判断一个修行方法、理论怎么样,是高是低、是正是邪,最重要的是看它的见地【即见解】是高还是低,是正还是邪。见地不高,什么都低了。不讲见地,而从修证功夫着手是不会高的。不论你怎么努力,如果没有见地,成就都不会高。"见地不真,果遭迂曲"。做功夫,如果理不明,见不正,功夫就不会上路。换句话说,功夫做不好,那就是理不通达。见地对了,修证一定会上路的。佛法的重点在见地。一切以正见即真正的见地为首,因为正见能破除迷信而起正信。正见即真正的见地就是般若,就是认识了自性,就是见道了。真见到了道,后面的修证、行愿就会成功,否则就是盲修瞎练。见地真到了,功夫一定到,气脉一定通。自认为见地到了,功夫没有到,那个见地不是真见地。见地到了一步,心行非变不可。见地到了的人,心行马上就转,自己有数,立刻就转。拿见地来讲修证,修证只是等而下之的事情而已,不足一谈。理彻比打坐或做别种功夫还要重要。理真正到了,事一定到,一定会有转变。真正透入理,理变成一个事实,那么一切烦恼妄念自然止息了。当然,讲见地重要,并不是不做功夫了。功夫还是要做的。只是说功夫只有在见地的指导下进行,才能见效快、收效大。
    佛法不是靠思想去搞,不是思想意识分别所能解释得了的。真正的佛法只有到了佛的境界才真懂。
    学佛修道是一门科学,一定先要把原理公式弄清楚,窍门找到,然后再去实验,一往直前,决不退缩,无不成之理!因为在成功的因素中,原理、公式占十分之八九,实验、功夫只占十分之一二。理透了,真正见地到了,修证所走的路线才是心地法门。如果理不透,见地不到,光靠做功夫或盲目修证,就是外道,即心外求法。事理本来合一,理透了一定会开悟。最后解脱,乃是般若智慧【自性】的解脱。般若智慧就是理性与实证泯然一体的究竟正觉。既不是有相,也不是无相,而历历不昧。从前的大祖师们,就是在三藏十二部都通彻了以后,再抛弃教理,走简捷的法门,一门深入的。修行的重点是三个:见地、修证、行愿。见地就是见道。"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顿悟是讲见地,就是见道了。渐修是讲修证。先有见地,即先见道了,然后再依见地即依道而修行。见地真到了,即真见道了,后面修持的事项就必定到。见地真到了,正好修行。渐修不离顿悟,顿悟不离渐修。理不透,所有功夫都白做了。真正修证做到了,行愿也一定做到了。大乘以行愿为主,见地、修证为辅。行愿才是真见地,行愿不到,见地没有用。功夫不上路,是见地不对,以及行愿没有到,功德没有圆满;见地不对,理不对,是行愿没有到,功德没有圆满,以及修证没有到;行愿为什么没有到?功德为什么没有圆满?因为见地、修证有问题。见、修、行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修行的方法不过是一个拐杖,不要被拐杖困住了。修行的方法最终是为了帮助我们能够认识到、证入到自性,大彻大悟。修行的方法只是一个过程罢了。认识到、证入到了自性,大彻大悟了,就要放弃方法。如果此时还要死死抓住方法不放手,把方法当成了究竟,当成了真理,那就大错特错了。学佛修道,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诚恳,专心一致,系心一缘,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切方法都是用来帮助我们制心一处的。佛法其实很简单,一门深入,制心一处,专一就成功了,还求个什么方法。
    我们的生命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在的。
    "敬学如师",学问本身就是老师。佛法的见地就是老师,所以要敬法如师。求佛法、学佛法一定要发起恭敬心。有正见,才能称为善知识。正见从何而来?靠多闻而来。大乘经典、小乘经典均要研究,如此才是真修行。
    修证、做功夫,为什么要先认识自性?因为不明白自性,就无从下手用功。认识到了自性,才好用功,才能保护这个自性。这就叫悟后真修。不明白自性而用功,就是盲修瞎练。悟后真修就是除思惑【习气】,思惑除尽,对境不迷,才能了生死。只有在悟后,方识真和假,从而保护自性,不为假相所迷,进而除尽习气。
 

   真正找到路子的人,懂了理,用一个很彻底的办法,修持很快就上路了。
    知见正确,当下一念,比较性的快乐一定得到。否则,你的方法、知见一定有问题。
    佛法是真理,永恒存在于这个世界。了义教没有什么正法、像法、末法时代。真理是永恒不变存在的。
    不管在家出家,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就还在欲界中,就有贪瞋痴慢疑的结使习气,一切都是魔境界。修佛修道就是在世间、就是在魔境界里修,而不是在出世间修。如此修才是真修佛道,才能真正修成功。
    不论精神的、物质的,一切世间万有的现象都是本体的现象,所有的作用都是本体的作用。它们在未变之前,变动之后,乃至变动的过程中,本来就是寂灭的、清净的。


四)练功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心地法门
    佛法只有一乘道,只有一个东西,你懂了就成佛。
真理,是非常平凡而难相信的。只有大福报的人才能相信真理。真的佛法最平凡、最简单,直截了当,就是把真实的东西直接显示出来,所有方法都不用。密宗的最高境界,所谓不传之密,既不念咒,也不观想,告诉你就是这么个东西,看你自己进不进得来,这就是秘密。真正的佛法,一悟千悟,永不退失。
    把对物与相的分别化掉,就能悟到本体而得道。道是无量无边的境界。
无为法为佛法的正法、真正的大法、无上佛法。佛法的究竟就是无为法。修道是修无为法,不是有为法。佛法无用心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具佛性,非从外得,不用求,不用取,无修无证,本来如是,本自无为,无需用力,越用力取越不得。不要以人为的方法,去帮助自己的天机,就让它自然,就是这个自然样子,只是当下。无功之用,其功甚大。不用功,才是大用功。佛法但由省力得,它是最伟大的省力事业。真正悟到那个理,一灯而破千年暗室,千年的无明破了,不用心也不费力,早就到了。动都不要动就悟到了,这是现成的法门。一切法门都是洋火,用这根洋火一引,生命本有的智慧之火就点燃了。其实有很多人,房间早已亮了。自己不知道,到处去找,结果又把开关关掉,聪明反被聪明误。
    真正懂得道的人,打坐不用眼,不用耳,不用力,不用思想意识,这就真合于道了。修道,靠眼、靠耳、靠形体、靠思想意识,都错了。
    念佛、念咒、观音法门、白骨观等,都是助道品,都是加行法,到头来非得接上般若正观【自性显现】不可。般若正观是佛法正修行之路。般若智慧是我们自己原有的,先把自己的这个慧根找出来,然后发展培养慧根的力量即慧力。智慧是种大力。用各种方法培养慧根变成慧力。慧力到达后,智慧自然开发。慧力中间就有定力,但定力中间不一定有慧力。慧到了才是真得定。智慧若有了定力,永远在清净境界中,没有分别心,照见五蕴皆空。
    真正明白了根本什么都不能把握住,心境自然就平静下来了,这就是学佛的正路。作如此观者为正观,非如此观者为邪观。因此你想求个咒子,找个什么稀奇的法门,那都是在妄想,因为你求的都是生灭法。佛法是非生非灭法,有个什么咒?有个什么法门?佛法的最高处是没有法的。

    心地法门:真正的禅宗是心地法门,是无为的,很简单,什么功夫都不要用,也不一定要盘腿,人人做得到:前面一念过去,后面一念还没生起时,中间这一段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什么都知道的状态是清醒呈现的状态。清醒状态持续下去,不要加上一点力,就是心地法门,就是无为法,是上乘法门,是真正的佛法,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一条直路。千变万化都是从这一点起的。注意:"前面一念过去,后面一念还没生起时,中间这一段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什么都知道的状态"就是意识妄想之流被截断了以后的状态,这一刹那不是只有在打坐时才能来到,行住坐卧任何姿势都可以发生。意识妄想之流被截断,才有顿悟的可能。碰上了千万不要错过,就定在那上面,越久越好,迟早会开悟的。
    我们本来很明的,何必要找个明心见性!不要找,放下来就是了,很简单,很自然。但这不是成佛,只是见道。修证、做功夫的第一步要见道。懂了这个理,认识了清醒,就是见道。见道,是心地上真实地体悟,它牵涉到生理的活动状况。但见道并非究竟的果,还只是在因位,并没有证道、得道,即并没有恢复本醒。见道以后才好修道【修道,一是保任;二是除习气】,这才向证道即恢复本醒上走。只是见道了没有用。认识了清醒,只是刚断了见惑,破了我见、边见,但思惑没有断。贪瞋痴等习气,以及习惯性的思想残余这个力量还没有达到空,无明没破,清醒本具的光明还没有大方出来。清醒还做不了主,把持不住,境界来了照样会动心,透不过去。虽然见了道,还是有困扰。见道以后非修持不可,非起大用不可,在清醒中行一切善,修一切功德,把无始以来的渣子、尘垢都清洗干净了,断尽思惑、尘沙与无明惑,才能恢复那原来的亮光,即恢复本醒。才能了分段和变易生死。这就好比把窗子戳破一个洞看天空,空是空,但只是一小孔,要慢慢把窗子打开,房子也拆掉,这还得靠功力慢慢增加。这也如同燃烧的蜡烛,蜡烛虽然在燃烧,黑烟也同时不断地冒。懂了这个道理,你有一点定力,如同烛火的亮光,烦恼犹如黑烟尽管让它冒,没有关系,你只管亮光,不管黑烟,慢慢它自己自然而然就会消失掉,此所谓渐修。道理可以顿悟,功夫是一步一步有次序的。生命业报,不是见到了道就空得了,还是要修的,要见道以后起修,一步一步功夫修来的。见到这个理,但把持不住,要保任,不要慌,不要着急,慢慢保任,久而久之,任运自在,活活泼泼。所以古人见道后,都依止老师十年二十年,然后出山。见道以后,没有不修行九年、十年的,有的访道求师三十年。真要修行,还要苦行,非要几十年苦行不可。释迦牟尼佛都经过了十二年的苦行【而且还不止这一生】。见道以后才能修道,道都没有见到,你修个什么?"不识本心,学佛无益",只有识得本心,才知患在何处,才知向何处下手着力用功,才可进一步除习气,而入于真修。修法的次第就是先见道,而后再着手除习气,入于真修。要把余习完全断了,除非回心走入大乘菩萨道,入世来修才行,在出世法中是断不了的。贪瞋痴三毒纵然到阿罗汉境界被伏下去了,不回心向大乘,不在世俗的大火烘炉里锻炼,是过不了关的!哪有那么容易!
    若是眼睛开着,尽管面对着前面的境界,但心不起分别,这样自然而然就会看而不看,不看而看,进入"梦幻境界",即并不是看不见前面的境界,只是前面的境界变成了光明境界,变成了一道清光,一片平静,人和物都变得模糊了、"虚幻"了。但是此时清醒并没有生灭,没有动过,本来如此。
    练功,要将自己的全部身心彻彻底底投入到本身原来圆满具足的自性海中,毫无保留,毫不怀疑。
    见道以后修道,修道是已经知道了修道的路线、学理的观念,真正入手修时,就要统统丢掉了。学理要懂,到了某一步时,不要这个东西了,都要去掉。文字语言只是表达了"这个"给你看,你懂了文字,要丢开文字。到了最后,连智慧都要抛弃。
    清醒本来就是空的,本身没有杂念妄想,犹如虚空无量无边,没有形相,遍满十方,没有时空阻碍,而不是我们修到虚空。正因为清醒本空,所以不要另外去求个空,不是我们的思想意识在努力空,而是清醒在促使我们的思想意识空,在促使我们的妄想杂念空,在促使我们的情绪烦恼空,这是捷径,是真正的无为大法。清醒本具的空一起动,威力之大无法想象。清醒本具的空的力量能成就一切、破除一切。宇宙的成功,是靠空的宁静才起来,气脉也是完全空以后才能达到,而空以及宁静都是清醒本具的功能。见空性后没有一法不转的,一定转,色法也跟着转,这是一定的。这里强调一点,空的力量并不是因盘腿打坐而发动的。空是清醒本具的,清醒只要时时自现着,空自然而然就在显现着。当我们的功夫到一定程度时,空的力量自然而然就会发动,气脉相应地自然而然也会畅通。也就是说空的力量能不能发动起来是由清醒能不能时时自现出来决定的。
    空的境界是如何达到的呢?初步只能做到自己感觉此身没有了,别人看你仍是存在的。真正修成的话,别人看不见,整个都空掉了。身体空掉,心也跟着空掉了,但是物质世界还有。再进一步,物质世界也空掉,这才是佛法一切唯心的道理。此时,心才能真正清净。心清净了,跟着肉体六根六识都清净了,转成清净之身,进而物质世界清净了。修证,是把整个身心投进去,彻底做到空掉身心,外面的世界也空掉。真正的法门是空,把身体都空掉,自然身体的气脉会充满起来,力量会越来越大,直到打通气脉,将毒素排出体外。
    清清楚楚、灵明不昧的清醒就是真种【真丹】,是成佛成仙的真种。内心没有一点真种子、真东西在里头,你修一万年也没有用。禅宗叫你抓一个正念,你没有这一点在里头,没有真种子有什么用?几个钟头坐下去,坐几十天,多少年,也没有用啊!佛法本来平常,就是这么一点灵明不昧的清醒。无边妙用,百千法门,都从这一点发出来。一切智慧、神通、山河大地,都从这一点灵光发出。它不受生死的影响。什么是法界?就是这一点。见到了这个一,保养这个一,你的身体就好转了,烦恼就解脱了,气量就大了,见解就通了。久而久之,神通具足。总之,千变万化都是从这一点起的。它整个同外界隔开了。那么在哪里呢?在我们心中,不一定是有形的心窝里头,但也并不是离开这个有形的身体心窝这个部位。功夫到这一步时,就要专修了。真正结丹是自然来的,不是想象出来的,观想出来就不对了。功德到了,修行到了,这东西就来了。开始只有这么一个境界,觉得有这么个东西,不一定只是打坐入定的时候,下座还是如此。随时随地这一念不出去,在内的。这一点从开始微弱,慢慢作用越来越大。这个体会进去就是实际的修持功夫,这是修持功夫的要点。
    只要保持这个清醒,什么都知道,非常清净,保持下去,不要离开它,这一步很重要。久而久之,生理、心理的感应就来了。一切杂念自己不起了,自己清净了,不是你把它压下去了,根本不需要你去空、去除。外界对你也没有任何影响了,心念就会很空灵。这样下去就能证到空。空的境界是有光明的。在空明之中定久了,神就凝结了,气就聚了。神凝气聚,就一阳来复,气脉当然就转变了,生理必然起变化,自然可以不要吃饭。岂止饭食可断,还真的会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呢!你自然不会饿死,也不会消瘦,精神反而越来越好。进而,对一切不可知、不懂、不能理解的道理,一下子涣然冰释,统统懂了,这是法味。最后毕竟安乐,进入佛的境界。要想得到物质生活的满足,必须"专念受持"。清醒就是专念,即当下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什么都知道的清醒状态就是专念。
    这个法门相当高,一路到底就可以证果,发神通,甚至到达即生成就,了脱生死。这是大乘的方法,是智慧的解脱,是不用方法的,是真正的大秘密,关键是一切放下。只要一切真放下了,清醒自然而然就会时时自现出来。然而大家走这个路线容易起怀疑,就是不容易信得过。原因何在呢?修道这条路程非常遥远,有时疑似无路可走,越修越糟糕,在进步中间是有这种感觉。在用功阶段,有时反而觉得自己在退步。走一段长途,往往会觉得疲劳而没有勇气再走下去,不晓得何时到家,好像走错路!其实没有走错,只要想到这是"山长似路迷",便能不退道心,锲而不舍地修去。"山长似路迷",学佛修道者常有一种做生意的心理,贪心,都想今天做,明天就会,最好今天做今天就会,一修就成功。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实际上只要一心一路下去,抛弃了时间、空间的观念,就可一路到底。中间偶然起疑,就要能自觉。这个疑不是对佛法、道理的疑,而是对自己怀疑起来,这是要命的!人最大的敌人是对自己怀疑,尤其修持的人,在理上不透彻的,容易犯这个错误!"信",不是信佛,不是信他人,要你信你自己这一点。
    有人怕来不及学佛法了,你慢慢来,包你来的及。什么是来不及?你赶个什么?
    我们一定要从自己的身心之中去求证,在日常做人之间去体会,能够体验到现在目前的生活也是虚幻的,这样学佛才有点像样。假如没有到达梦幻空花境界,那都不是真菩萨,都还需要修。
    一定要牢记:修法就是不许见光见佛,不要着相。要在心地上修,不要在相上修。
    禅宗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不一定是打坐来的!不从禅定来!这是顿悟。由打坐到开悟这叫渐修。怎么开悟?没有方法,随便你怎么开悟都行,这就是禅宗。禅宗以无门为法门,是没有方法的方法。
    万法归一,一在哪里?即是"清明在躬"。

(五)练功应依何而练

    心法是正法,凡是依清醒起修的都是心法,都是正法。
    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守住清醒,定止久了,清醒光便会现前。生理机能的六根本能,与相对外境六尘现象,以及意识心念的作用,就会顿时消除)。
    保持现量的境界,才可以入道。
    成佛要靠清醒成就,要依清醒起修,清醒是中心。做功夫,实质是清醒在做功夫。了生死全靠清醒,不是靠功夫,功夫抵不住事的。"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清醒实质就是本心。只要认识了清醒,依清醒一修证就到了。修行就是用清醒的功能来转物。用清醒消除罪业。清醒本来无罪,没有污染。
    用清醒来修,转化幻想,把我们自己的主人翁喊醒,用清醒之光把我们八识田里的执著种子都熏光,而不再色身上修,不向外求,这是最根本的法,不用其它法门,一切法都是多余的。这样修持才收功迅速,绝无不成,我们就一定成佛。
    从哪方面开始修持才好?从清醒开始修。见了道的人,还必须要经过这个修持,再来求证。所以,修持先要明白什么是清醒,这个是慧根。明白什么是清醒后,还要发展培养力量,此谓之慧力。静坐修定,用各种方法培养慧根变成慧力,慧力到后,破一切执著挂碍,智慧自然开发。如何得定?清醒本定。出世定在般若在见地。
    以清醒构筑提防、墙壁,隔绝内外,使外面打不进来,里面也没有动念向外跑。那么,堤防、墙壁怎样才算筑起来、筑牢固了呢?在一片光明清净的清醒显现中,我们生命里各种机能,每个细胞都有水气上升的现象,就有这个作用。呼吸慢慢地会由粗变细,由细变弱,最后内在呼吸也停止了,就是所谓的气住脉停。此时,由清醒构筑的堤防、墙壁就算筑起来了、筑牢固了。
    一切都是由本醒这个本体所产生,都在本醒这个本体之内,即本醒这个本体只有内没有外。所以,本醒这个本体只要时时自现着,它所产生出来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干扰到它。本醒是任何东西都碰不掉的。它永远也不会失去。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自性时时自现出来就可照空身心以及整个物质世界】,度一切苦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练功不离自性,自性要时时显现出来,这样色受想行识就会逐渐地与自性光明融为一体】。是诸法空相【进一步,外部的一切人事物境等也都会与自性光明融为一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如此,在自性光明中就会做到】无色【色消融在自性光明内。以此类推】,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一切都消融在自性光明内】。以无所得故【本有,本得】,菩提萨多【大彻大悟,恢复自性】。依般若波罗蜜多【依自性】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恢复自性】。故知般若波罗蜜多【自性】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自性能看护、照顾心念】。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其中重点在于"性住气自回",即清醒时时显现着,气自然回归,并不是叫我们做功夫。
    但识自心【自心显现】,妄想尘劳自然不生。佛法是安心法,认识了自性,就不会向外驰求,就没有疑惑了,心里就安稳了,就能得真实受用。
    实相般若不加修持,自然清净。昼夜都在清净实相中,如此经过三个月的专修,就可得大自在大解脱。
    直接走心地法门,就可以做到六根不漏。
    不管佛家、儒家、道家,一切修身养性法门走的都是一个路子,就是"退藏于密"。密在什么地方?不是身上哪一个点、哪一个穴道,而是无所在,无所不在,没有形象,无始无终一念不生,这个谓之密。并不是什么另外一个秘密。
    真修道,是在精神极旺极好的时候打坐。拿个人生命来讲,一个人在运气最好最得意的时候,功名富贵都来了,这个时候放下来修道,才叫做修道。
    保任自在,毋助毋忘,即是长养。
    清醒本来清净,不是善恶业果所能染污上去的,根本用不着断惑。





(六)道、佛、菩萨、师父、佛法、自性在哪里见性成佛难吗
  每一个人自己生命真正的身体就是佛身。佛身不是只有释迦摩尼佛、阿弥陀佛才有。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个个都有佛身,它是我们生命本有的东西。禅宗所追求的、所要悟的就是我们生命本有的这个东西。佛身也叫法身,它就是本醒。本醒这个佛身就是我们的真生命、真自己。那么,本醒这个佛身在哪里?是"妙绝在身"。不要到外面去找,它并没有藏起来,就摆在我们肉身上,即就在我们自己的身心上面,就在我们生命里,就在我们的身体内部,每一个细胞,上自头发,下至脚趾,到处都有它,无所不在。任何一个人本身清净的本醒这个佛身随时呈现,从来没跑掉,随时在这里,但是和肉身没有关系。一切众生都有本醒这个佛身,我们认识到了这个身就成功了,成佛了,得救了,安心了。本醒,虽然不是这个身心,可也并没离开身心。本醒本静,你不要去找它,很现成,你一寻找这个境界,却找不到了。把现象一丢开,自己本身本醒这个灵光自然在这里,何必去找?实相是真有这么一个东西,它就是佛身、法身,就是本醒,就是自性,就是道,我们本来就有。佛法的修证即佛的教育就是用种种方法认识到本醒这个身,认识到生命本有的这个东西,认识到这个真生命、真自己。这是个要点,学佛追求的也就是这个。本醒这个佛身是怎样证得的?是来自无量的功德和智慧。
    道、佛法、佛世界,不在佛那里,也不在师父那里,而在自己这里。什么是真正的自己?本醒就是真正的自己。不要去找师父了,本醒这个真正的自己就是师父。成佛并不难。因为我们本来是佛,不是把凡夫变成佛。只要不迷于假的外境,了了分明的清醒这一念清净灵光经过修行恢复本醒就是佛。悟道,悟个什么?悟个自己,悟个本醒。学佛修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要回转来认识到清醒,最终恢复本醒这个真正的自己。很简单,很容易,不要向外面找东西,首先回转来认识自己这个清净、自在、了了分明的清醒,就行了。自己的东西不是在外面,而是在里面。为什么找不到?因为我们都在拼命向外找,而不能回转来认识自己。每个生命都有清醒这个真我,佛法的修证,在于认识到生命的清醒这个真我,认识到了,经过修行恢复本醒就是佛。身体这个我是假的,说话思想都是假的。学佛讲无我,无我是无身心小我,不要执著现在身心假相的我。无我是个方便法门。在起用上,想成佛成菩萨,就要有清醒这个真我。
    清醒"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取无舍。只要不执着一切诸相,清醒自然而然就会自现出来。清醒、本醒指的是同一个东西,都是真我。清醒是开悟前的真我,它是被身心和客观世界遮挡后的本醒。本醒是开悟后的真我。清醒,你修它也在,不修它也在。但是你不修行,就不会使清醒本具的光明全体释放出来。清醒原本是光明的,只是被我们的习气遮挡住了。修就是要去掉这层习气,使清醒本具的光明全体释放出来,如此就恢复本醒了。
    佛从本醒中来,是本醒的显现。
    明心见性后,不用眼睛,十方八面上下都看见了。后面可以看,前面、上下左右都可以看。我们本来就有这个功能。那么,现在我们为什么没有现出这个功能呢?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忘不了前面这双眼睛,此即不懂道理,被前面这双眼睛困住了。如果真晓得自己能放光动地、无所不照,为什么要被这双眼睛控制?这就是众生的可怜,认错了自己的东西。
    愿意解决别人的烦恼,就是大菩萨。菩萨在哪里?就在人世间,就在社会里。菩萨入世不拘形式,没有一定的形象,也不一定以佛学的名相来讲佛法。菩萨永远在世间济世救人,教化众生。
    佛法最注重的是入世,是在世间。若是把佛法拉到深山的山顶去,你全错了。佛法的真意是救一切众生。




(七)修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就  如何才能解脱生死、烦恼、痛苦
    能无取也无舍,当下就是清醒。既不提起,也不放下,既不求空,也不求有。空也不对,有也不对。那是什么呢?是什么就是什么,现在就是现在,那就对了,就是这个!
    中国禅宗真正证道开悟的人是悟道了"般若波罗蜜多",不是只有一点清净,或一点意识偏空的境界而已。
    得道了,一切无为境界,似有似无,看起来好像有个道理,又像是没有道理,似乎都在对与不对,可与不可之间。
    能够把一切众生、每一个人都看成是佛,你就绝对成功了。有如此的精神学佛,骄慢心没有了,没有不成功的。
    开悟是有时间、因缘的。时间、因缘到来才能开悟。所以,修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得道的人一定是诚实的人。真诚、至信的人,不但能自立,还可以感应外界的物质,能够动天地,感鬼神。
    贪瞋痴慢疑都解脱了,烦恼的根即余习断了;业力都转化了;法、报、化三身都成就了;破除了时空,不受时空阻碍了就成佛了。真得道,一定有神通。但若自称得道,而实际无神变能力,这个"道"就大成问题。
    法、报、化三身成就是可以现生做到的。先把气质、习气变化过来,由善行开始做起,配合四禅八定的功夫,就有一点希望。
    成就了光明报身,就能降伏死魔,就能祛病延年,任何疾病都能去得了。
    如来代表一切众生、一切佛的自性本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增不减,不生不死,如如不动,当下即是。了生死要依自性如来,不是靠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自己的生死自己了。功德不是出钱布施,而是自己明心见性。修持到了,福德智慧就成就了,才可以了生死。真正了生死非大彻大悟不可。
    修到身心都没有了,忽然之间,如同"杜宇一声春晓",春天的境界回转来了,生机活泼,才明心见性。
    "狂心自歇,歇即菩提"。把一切妄想、烦恼、善恶、是非统统放下的时候,你就开悟了。
    把自己所有的都布施出去,自己的本醒这个大智慧才能发挥出来。
    人到了不着相就解脱了,就达到了学佛的目的。这个时候就没有无明起来。没有无明就不会有行,最后到生老病死也空了。
    能空掉肉身,也就是受阴、行阴解脱了,病就沾不上你了。病魔是限于一个范围的,没有了肉身,病魔就魔不上你了。
    得了道的人,外面的境界打不进来,即便是山崩地裂,任何事物都不能伤害到他,因为他没有内外的分别,他与宇宙虚空合一了,整个身心已经化空了。
    修到整个身体七彩光明,化成虹光身,然后把身体化空,这个叫做即身成就。
    修成功了,中脉通了,是天青色的,与虚空相互通透,昼夜随时都在万里晴空无云的境界中,不是在白光、金光中,内外绝对清静、干净,通体透明,无杂念,无妄想,无烦恼。这时才是真正的清醒。
    修成功的人,"散而为气,聚而成形"。他的身体不想给你看见时,一念之间身心都融化了,成了气,成了光,同普通光一样。他人虽在这里你也不知道。他想要给你看见时就聚起来成为形体,就是这个人在这里。这就是报身成就,也是化身成就。
    真正得道的人,没有烦恼,没有妄想,同宇宙天地一样,万里青天无片云,身心都是清净光明的,这才是真正的清醒。
    至人无梦,即真正得道的人睡而无梦,但不是白痴,相反的,他什么都知道,他是不用意识的。也就是说真正得道的人醒着的时候是清醒的,睡着的时候同样是清醒的。
    光明就是我们自己,这是一切法门的最后一步心要。但此光明是我们本有的,是我们真正的自己,是它自然而然自发显现出来的,而不是我们从外求来的。只有此光明才是真的。此光明一生起,就能成就报身解脱六道轮回。我们的主人翁、那个做主的本醒并非仅仅局限在这个身体上,它同天地宇宙相通,是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的。真正成佛要在色界【光明界】把肉身完全化成虹光,即清醒跟宇宙法界的光混合一体,从而脱开身体变成不生不死的虹光身,或称身外身、意生身、报身,生老病死痛就拿你没有办法,它们就魔不到你了,就可以得到五阴解脱。报身不是一般打打坐修修法就可以修成的,要悟后再起修【历境除习】。得了报身,不但可以无病无痛,更完全变成色界天人之身【虹光身】,就有千百万亿化身。【欲界、色界、无色界本为一体。我们本身就在三界中,就在色界即光明界中。明白此理,就可修虹光身了】。
    在中阴阶段【死时】,一刹那之间,突然觉得有个光无比的强烈、无比的空,这就是自性神光。如果平时练功就在光明定中习惯了,那么此时一看到光,就定住了,定在一片光中,就能证果解脱成佛。也可以说是一种中阴成就。
    欲求解脱,当靠清醒。清醒则幻离。色身的解脱不是由功夫来的,是靠清醒。色身痛患,着意更糟。我自有不病痛的清醒,靠清醒就可解脱痛患。如果注意身体何部分,该部分感觉即特别敏锐。倘不注意,即不感觉。以腿痛说,一注意,疼痛加倍。不去理会,则疼痛减轻。功力再深者,实根本无所谓。如何解脱?即是如此实验之,否则,空知理论而无实证,则生死到来,毫不得力。体会什么?体会"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即清醒。学佛是学解脱。这个是真的问题,是实际的功夫。你学解脱,肚子饿了空不了,就不要学佛。你若功夫到了,真可以空的了,就不需要饮食,这是真的。饮食,确实可以断去的,但不要自己乱修,不懂正确方法,胃一定会磨出血。得了定,心跳和胃的活动都变得很慢,胃中也是充气的,不是全空,就不会磨出血。不妄求,清醒时时显现,就自然得解脱。这种解脱之力大的想像不到,不可思议。清醒没有生老病死痛。清醒脱开身体,生老病死痛就拿你没有一点办法,它们就魔不到你了。清醒才是真我,它既在这个身上,也不在这个身上。所以,有病的时候正好学佛参禅,这个时候能参通才可了生死。懂了这个道理,就不应该执着我相了。
    学佛是智慧之学,只要清醒时时显现出来,再复杂的环境也能化成祥和,心中的烦恼也能解脱。
    自己是怎样睡着的?怎样醒来的?搞清楚了,才可以解脱生死。然后六道轮回可随意来往自如,三界六道任意出入,地狱也可以去玩玩,没有关系。
    念不是思想,但是离不开思想。有没有去想呢?没有,但是心里又随时放不下来【即牵挂着,就是挂念】。有那么一个作用,它可以离开身体而存在。这就是念。把这一念转了,转成佛念【本醒】就成就了。【"转识成智"就是转这一念;"心得解脱"就是这一念得解脱;转其名不转其实】。
    何为念?并没有去想它,可是怎么也摆脱不掉,这就是念。念并不是思想的,如果把念当做是心理的普通状态,是错误的。真正的"念"是你去不掉的。念不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念,是第六意识接近到第七识,是意识的根。念佛,为什么大家念得不得力?都是妄念在念,没有念到真正的念。真念佛的正念起来的念,那连"阿弥陀佛"四个字的佛号都没有了。心心念念挂到了,那叫做念。挂到心上就是念。三十七菩提道品是以四念住为根本,其它都是以四念住来的,乃至所有修持方法也是以四念住为根本。四念住归根起来就是两个东西,生理和心理。念身的感受是苦和念心的思想无常,下面都是解释,实际上就是念身、心两个东西。身心两个东西合起来就是一个人。所以修菩提就要从这一念开始。
    念代表了我们内心的感觉、思想、感情等等。念佛就是把这感觉执着的作用转化成念佛。一念放下就解脱了,就转识成智了。换句话说,把这一念转成清醒,即一念清醒,就解脱了,成功了。这个念是下意识不动念。
    身心内外,无边上下,就是一念。念并非仅仅局限在我们的躯体内,它是遍布我们身心内外,涵盖整个宇宙虚空、整个三界六道的。整个身心、八识、物质世界都是一念变来的。这一念就是业力,念转得过来,业力也转的过来。了心,就是了这一念。修是修这个,不是光修第六意识。一念不能了第七识、第八识,还修个什么?
    念佛,本质就是念自己,就是念真正的自己即清醒。念佛的意义包括佛与我自他不二,本为一体。真正的佛法他力就是自力,自力就是他力,自他无别,心物一元。"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没有时间,永远只有"一时"。宇宙无量无边,是一体的。一声佛号提起,身口意专一,一念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力量,都集中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真自己即清醒的显现。它就像磁场、像地心一样,本具吸力,所有的东西都吸过来了。念佛就是一呼一吸,气归一了。念到最后,佛号没有了,万缘放下。此时心光照耀,一片光明,有无比的感应。念咒是同一个道理,就是念自己,念真正的自己即清醒,换句话说就是清醒时时显现着。可以说整个十念法门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念,这个念就是真自己,就是清醒时时显现出来。
    功夫做到光明大放、神通大发,还不是究竟位。必须做到一切摄归自心,一法不存,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方是了手时。
    无明就是没有明心见性、不清醒;就是不明白、不知道、糊涂、散乱、昏沉;就是烦恼、情绪、习气、贪瞋痴慢疑、思惑、见惑;就是生理的感受以及心理的思想、观念、见解;就是不可知、不能知、无法了解、搞不清楚;就是黑暗,没有光明。身心全体是无明。万有一切、整个宇宙、三界六道都是无明。无明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是宇宙缘起的根本。普通人都是无明在做主。最大的魔是死亡即死魔,死魔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无明。烦恼就是无明来的。无明的反面即破了无明,就是清醒、明了、知道,就是大光明、大智慧,就是大彻大悟,把自己的根本找出来了。无明本身不能破无明。只有明心见性,清醒了,心灯一亮,有了光明,才能破掉黑暗,打破无明。打破了无明,大智慧出现,光明自在,明相现前,即智慧的光明呈现,昼夜长明,永远清明,身体立刻转变了,变成"虹光身",就跳出了生死烦恼。
    只有明心见性,才会了解此心不可思议,得大解脱。
    怎样莲花化身?把心中月轮观好,明点观好,一切妄想杂念没有了,专一了以后,临命终时,这一念就是了。修意生身的成就就是这一念起修,所以不须经过父母,也不要经过娘胎而生。一念专精,就可以莲花化身。心月轮中这一念清净观好,定好,他生来世都是这个莲花化身。一念清清楚楚,念头不要动,就往生了,不往而生。清净本身就是莲花,莲花代表清净。只要一念清净,心中的莲花就开了,自心就开了。
心净了,就能远离诸病。
    第六意识的念(分辨心)空了的话,呼吸自然停止,气住脉停,此时才能得定,才能证得空性。
    行阴空了【气住脉停】,色、受、想才有办法空。那么如可解脱行阴呢?有个最快的道路--智慧的解脱、般若、顿悟,也就是清醒,因为清醒本空,只要清醒时时显现着,空就会时时显现着。清醒有力量了,空也就有力量了。空的力量一旦发动,行阴自然而然就会停下来,就会气住脉停。此时色、受、想相应地也就会空掉。




(八)自性 自性光 何为见性 如何练功
    佛是觉的意思,就是自觉、觉他,觉性圆满。觉,就是清醒。所以清醒即是佛,佛永远清醒,没有昏沉、没有散乱。人的大脑清醒的时候不会出现境界,昏沉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比如看到鬼啊怪的。很多人把打坐中出现的境界当做是神通,实际上是自己的大脑昏沉了、糊涂了,要当心啊!佛法是平实的,就是真正的清醒。成佛的人脑子是清醒的。
    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学佛学禅讲究的是智慧的解脱,所以才有唯"智"能度的说法。
    清醒则幻离。清醒即菩提。清醒能转物。
    本醒也称为自性、智慧、般若、觉性、本体、本性、本心、真心、自心、如来。本醒本空、本定、本静、本具光明、本来无住,离一切相,见相非相,无来无去,本身是活泼泼的。"知晓,灵明不昧,了了常知,惺惺寂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了分明,圆明清净,灵光,清明,妙明,空性,真空妙有"等指的都是本醒的境界、本醒的作用。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本醒,就是原本清醒、永远清醒的状态,即是原本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通透无碍(没有时空阻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没有边际、遍一切处),了知自身、了知一切,圆满光明,清净无念像太虚一样的状态;是能够知觉,能够感觉灵灵明明的那个东西;是外缘和身心都丢开了,所剩下的那一个丢不掉的、没有动过的东西。禅的境界是万缘放下,把身心都丢开了以后的那个东西,这就是本醒。本醒是宇宙产生前的状态。万物的根源是它,心物一元都是它变的,即本醒是宇宙及其一切事物的本原、本质、本体、本性、真理。本醒是现量境,即观大千世界如掌中果,是"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本醒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十法界都在本醒内,宇宙虚空、山河大地、万事万物都在本醒内。本醒的境界是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便能含受十方国土。不要守着身体,以自己为中心,扩大至整个虚空、太空,都在自己本醒里。周围一切都是自己本醒中的影子。我们的本醒像虚空一样,虚空有多大,本醒就有多大,虚空就是我,我就是虚空。假如我之外有一个虚空,还有一个空在,那就不是了。一切宇宙万物都是本醒所现,都是自己。明白了这点,心量就广大了,就能容万物了,而不在着相博取了,这样做功夫才容易进步。认识了清醒,并没有恢复本醒。当贪瞋痴慢疑等习气除尽了,清醒大方光明了,将身心以及整个宇宙虚空都"湮没"了、化空了,没有身心的感觉了,才是恢复本醒。恢复本醒后,一切都收归本醒内了。此时我们也就成就虹光身了。功夫纯熟,即便熟睡,顶上亦如一轮中秋明月朗照。待光明精纯,宽阔天眼自然豁开,十方世界一时齐彰。
    现量就是一切本来摆在你前面,就是呈现出来那个真实的东西。妄心不起,自然就合于现量境。本醒是现量,当下即是,是绝对的。包括全体身心内外,与宇宙合一,大无外,小无内,圆明清净。整个宇宙,三千大千世界都是本醒的现量。修行,应越坐心量越大。心物都是一个唯心现量而已。佛的国土、佛的境界都是现量。修行要达到现量境。看到内在、外在放光,不理它就对了,就是现量【身心内外全体一片光明】;理它就不对了,就变成非量了。真正的禅宗悟道,是身心解脱而进入现量。
    整个宇宙三界万有,都是意识所现。身心内外一片光明正是意识境界,是意识现量的一种,既不可执著,也不能丢,要不舍不取。破初关是第六意识被打破了,是第六意识现量境,还要修。气脉流通不过是身根与身识的现量境。
    本醒原本光明,本来不动,无来无去,永远在照着,本来就在你这里,永远静静地在你这里,没有丢掉过、污染过,没有被思想扰乱,没有被烦恼骗走,还求个什么?这就是佛境界,就是真净土,就是我们的自性、真正的自己,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如来,就是觉性,是我们本有的,不是修出来的,不用去求。达到本醒的境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遍满整个虚空,六根无界,可以相互为用。物质世界与心灵世界亦无阻碍。
    我们的生命就是宇宙。真正的生命是和宇宙、法界、太空合一,是永远存在的。
    透过万物的象,而悟到本醒,这个就是道。怎么能够达到?把对万物的象的分别化掉,就能够达到。本醒的境界是无形象的。一切有形象的,是从没有形象中来的。能够把外部形象都空掉,到达了空,没有什么变化了,很自然的,具备了生万有的功能,就到达了最高处,这就是本醒。能够恢复本醒,叫明心见性。恢复了本醒就已经得道了,不需要更去求道。恢复了本醒,就处在了无量无边的境界。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在本醒中,都在养生命本有的气。此时,整个身心与宇宙同体,合一了,与万物同化了。外面的境界打不进来,外物根本就伤害不了自己,因为自己已经没有内外的分别了,外物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外物。换句话说,真正恢复了本醒的人身心已经转化成为能够容纳整个宇宙万有的真空了,整个宇宙万有都在恢复了本醒的人身心内了。此时恢复了本醒的人身心只有内,而没有外。相对于恢复了本醒的人身心而言,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外物,所以也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外物伤害自己的问题了。
    "无我"是无四大,无假我。本醒的真我没有抛掉。
    为了加深对本醒、清醒二者的认识,这里再强调一下:本醒、清醒二者指的都是同一个东西。没有恢复本醒以前称作清醒,恢复本醒以后则称作本醒。清醒实质就是本醒,是我们能够体验到的被我们身心、环境遮挡后的本醒。
    本醒即能起知觉的体,有无比的灵知、灵觉,能感知一切事,显现一切相,具万千变化,永远光明清净。
    本醒朗照十方无有障碍,十方世界无所不显、无所不见。本醒能够成就万物。妄想、妄心、妄情都灭光了,本醒就显现了。修法坐不好,是因为我们的心还有粘着、牵挂。能果真一放,本醒自然就显现了。明乎此,时时绵密保护此妙明真心。不使尘劳遮掩,不为物境粘污,即正修行。
    本醒本具空性。如何才能证到空?是本醒的空性来空你,不是你去空它。你懂了这个道理,很自然就空了。不要去求空。它本空!【本醒显现就是空】。
    真正恢复了本醒,所有的神通妙用就来了。将妄习除尽,就能现神通,起妙用。
    只要方法对了,念头正了,感应就来了。念头一正,宇宙的真气、阳能同真阴就跟你配合了。"中黄真意"就是正念,一念清醒、没有杂念妄想就是正念。正念在这里,宇宙的功能自然感召到你这边来,不要你去采它,它自然归到你这边来。不要守窍,不要做功夫,这是无上丹法。你如此坐十五分钟就有效果了,坐个把两个钟头当然舒服,因为宇宙之炁,阴阳之炁到你身上来,感召了,过来交流,把它凝结住了。
    性者,先天一点灵光,真空之体也。其体,圆成周遍,不减不增。此中本无一物。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通身惺惺寂寂,即是得了深深的见处。是破本参的见处,透重关的见处,出生死牢关的见处,踏祖关的见处,成道入般涅槃的大见处。从此以后,昼夜六时行住坐卧,身心寂寂惺惺,日久月深菩提稳固,一旦大彻大悟,生死如幻了矣!
    得道的境界有三:法身、解脱、般若。
    初坐空相,若昏若昧,有如入睡,但有知觉,非如昏睡无知,此时不可提起精神。只随其下沉之势一放,则安然入定,身心化空。如一惊觉,则又出定。
    真正的道是了无一法可得,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就到家了,非常简单,用不着做功夫。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
    发觉有个不生不灭的,无形无相,就不在生死中了。不生不死的真我,不是造出来的,也不是修出来的。懂了这个道理,就可开始修行了,这是如来因地。
    不起分别,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要你去修,当下就是!就是什么?就是清醒,就是佛境界。
    清醒这个灵明不昧同天地宇宙相通。让清醒这个灵明做主,身上气机精气就发动了。清醒这个灵明是主宰。不要管气脉,越不管它,它发动的越快,通的越快。全身气脉统统充满后,自然有蓝天之相,境界里头自己看到万里无云,不用抬起眼睛看,就是闭着眼睛也是一样。这也正是息的境界。
    气不入中脉而得明心见性者,绝无是处。
    由凡夫到成佛,通通靠般若智慧的一点道理。
    找到能观能照的那个,才能开始发现自己本来的面目。
    "一念回机,但同本得",只要我们思想回转来,不向外跑了,就已经是自己本来的那个东西。但是,我们一打起坐来一念回机,跑回来之后还要再找本来,因此笨呀!自己上自己的当!这样做功夫,永远没成果。
    何为佛境界?清醒就是,不要加一点力。
    深入清澈地反省,是生起大智慧的先决条件。
    佛法真正告诉我们就是一句话:清醒就是佛。身心内外心物一元全体清净,忘掉了身体,忘掉了感受,但并不是无知,这才是真正的清醒,真正的净土,真正的佛法。晓得清醒就是佛,何必向外找什么佛法呢?清醒就在这里,无境界也无烦恼,无所谓内也无所谓外。不要再去求个清醒,要摆脱求清醒这一念。证到了本来清醒【是身心内外心物一元全体清醒】,无修无证,那才是正行。以此清醒心,不取幻化,不被外界的幻境所骗,同时解脱身心障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一切烦恼妄想灭了,无处不寂灭清净,无时不寂灭清净,已经超越了人世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此身心解脱了,就是禅,就是真正的禅宗境界。"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何为静极?没有思想,没有身体的感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什么都知道,整个身心与宇宙虚空合一了,也就是达到息的境界了,这就是静极。如何达到静极?真正清醒了就能达到静极。清醒原本就是宁静的。清醒涵盖了无穷的力量。清醒可以清理干净身心。除障、除习乃至解脱生死的力量都从清醒中来,心清醒了,自然就有力量了。心清醒,身体内的真气才会启动。处理复杂困难的事,就要清醒下来什么都不想。
    清醒本具神通。只要在清醒的智慧中保持下去,丢掉了时空观念,神通自然就来了。
    心一清醒,什么魔啊鬼啊,当下都宁静了。心正念正【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即清醒显现】,什么魔都怕你。
    要想亲近善知识有一个条件,要内心清醒。在内心清醒中有充满法喜的欢喜心境界,才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善知识。要对佛法起欢喜恭敬心。内心清醒就是乐,是真乐。
    平实就是道、佛法。真正悟了以后没有境界。而有感受就是有境界。智慧真到了极点,就是最平淡的人。最高明的人最平凡。平凡就是伟大。真理绝对平庸。世人无智,偏去找玄秘。气脉、光以及各种境界都是本醒光所变化的,都是第八阿赖耶识心的投影,不是真实的境界。真实的境界是无境界。打坐、做功夫时没有相最好,看见什么并不好,说明六识没有清醒还在乱动,于是就显相了。没有什么感觉,总觉平静、平淡,这是最好的感觉。时时清醒,自然不见境相妄念。虽不见境相妄念而非无境相妄念,则一切境相妄念皆化妙用。
    真是主人,自然安居不动,不会往来不定。
    一切痛苦烦恼都是主观观念一念来的。跟着外境物理作用在跑,被物引诱,跟着尘劳跑,不知回光返照,找自己心性本体。
    "根本智",就是实相般若法身之体,但还未大彻大悟,还没有见"后得智",没有见到法身起用的一面。所以,证得了空的一面,还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进入这个苦海茫茫中来救人救世。




人体会放光,气息停止后,光芒放射的更大,鬼都不敢碰你。
    清醒本质上是本醒,所以原本光明,有照的力量。只是被我们的身心遮挡住了,因而我们看不见罢了。由此可以说清醒就是心光。本身的心光自然在这里,何必去找?你到哪里去找?不要另外再求个心光。不生不灭的心光就在这儿,就在我们现有人生生灭变动中。时机成熟,功夫深了,静极了,把身体的观念真空得了,清醒心光就会出来。此时清醒就恢复本醒了。
    自性光明即本醒本具的光明,乃强说光明,原本非相。定久光生,乃性光之第一反映。意境造作【观想起来】之光明,无论一点明点,或大光明境,即同第三重投影。由此等次,有意业所生,重重投影,光光互照,统乃即真即幻,并非究竟。但亦非不究竟。到此须理觉,不可全仗事【功夫】定也。又:黑暗亦即自性业识之变相,此尤须知也。青色青光,白色白光,黑色就是黑光,世界上无一不是光。在慧上解脱的人,即使这一段空,没有看到光,黑的正好嘛,黑色黑光,就定住了。这个境界认得了,定住以后,黑的境界立刻变光明了。把生命跟宇宙法界的光混合一体,就变成不生不死的光明,就成佛了,这不是有相的。修明点,当明点生起时,要将身心完全与明点合一,然后身心一概不管,只有明点,明点就是我,我就是明点。进而可以转化明点,与拙火灵能配合,入意生身境界。当六根六识一概不起外用时【没有感觉了】,自然就可使身心二者解脱分开。
    如何将生命、宇宙法界之光以及清醒合而为一呢?真正修养做到了,眼睛对外面见而不见,看到的与我不相干。内心意识不起分别,虽在闹市中,随便怎么吵,没有听见。眼睛不向外看了,耳朵也不外听了。心念顿时一空,我们的生命自然而然就会与宇宙法界的光明浑然一体。其中清醒仍然存在,没有变动过。这就是所谓的见道。但这并不是本醒。见道了以后还要修定,还有一大段功夫路子要走,要修。见桃花、睹明星而悟道,是同一个道理。眼睛看到它们时,心念并不在它们身上,视力的功能回转来,视而不见,眼里没有它们,心里也没有它们,心念顿时一空,如此而已,没什么稀奇。
    不要认为清明境界一念不生能一直保持住。事实上它一定会变的,一层层的变化。明极则暗生,暗极又会生明嘛!这是自然的道理。果熟要慢慢修得。打坐三天就想证果,没有这回事。要慢慢地,有时连自己都怀疑,好像没有希望了。好像在黑暗境界中,光明掉了,不过还有一点残照在,原来那个灵灵明明的还在,
    虹光法:修虹光法即修大圆满脱嘎法,就是用外界的光激发我们身内的光,实质是激发出本醒光。这样外界的光和身内的光合为一体,就使整个身体由量变到质变,变成光明体。身内光有五种:眼睛里放出的光;脉管放出的光;心脏放出的光;本醒光;整个身体的光。外界光也有五种:太阳光;月亮光;灯光;水光;黑光。黑暗也是一种光。本醒光同地水火风物理的光是同一光源。这个光源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充满了法界宇宙之间,无所在无所不在,遍满一切处,时间无始无终,是为无量寿光。色不是光。光是能,是色的来源。色的中间就有光。色是光本身呈现的现象。修行,就是要把全身心投入到无量光、无量寿内。把握到了光能,一念起,身体就变空,变成无量寿光,化成虹光了。即眼睛一闭,或是微微张开,不看外面,反观内照,自然就会进入一片光明清醒中。看事物,半虚着眼,似似乎乎的,反将事物的精气神吸收到自己身中来。这样就能借天地的光能,引发出本醒光明。如此,当修持的功德圆满了【习气除尽了】,修到无欲了,练功得定了,达到了不呼不吸至息,全身充满了气,身体已经没有感觉了,没有身子了,也没有一点妄念,是绝对无分别,清净庄严,即到了三禅定,本醒光明自然就会发起,就会到达光明境界,即不分身体内或身体外,就是那个宁静的内部,发起的神光。本醒光明昼夜不变,动中净中都在一片光明中。此时身体像琉璃光体,内外明彻,透明,都是光明,自然成就虹光身。虹光身光明广大,身光重重于外,照遍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量无数世界,超过了太阳与月亮的光明,自然清净。光明在身中,什么都照空了,自然可以治病,可以消除业障,消灾延寿,长生不死。虹光身要遵循两个原则才能得到,一是心理上没有一丝杂念;二是生理上没有身体的感受了。修虹光法,其中的一个要点是:在昏沉与散乱中间,在黑暗与光明中间,有一段中有,好像亮又好像不亮,认清这个,就懂得用功了,上起路来就快了。药师佛法门就是虹光法。走药师佛的愿力,消除众生一切灾难、身心一切疾病,就有感应,就能得到虹光身,病就会好,身体就会健康。
    其实,清醒就是大光明定,大光明境界,是常寂光,无相之光,永远清净。只要清醒时时显现出来,自然而然就在大光明定中。明白了此理,就知道如何修虹光法,得虹光身了。什么是清醒?知道妄念来来去去,知道自己清清净净,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知道身心内外一切变化,这个知道就是清醒。
    如何做到经常在本醒光明一片定中呢?只要一进入定的境界,没有身体的感觉了,就是一片光明,光明就是我,我就是光明,而这个光明本身就是清醒着的,一点妄念都没有,如此本醒光明就定住了。般若所以收功之速,以人人本具此本醒光明。每个人都有光明体,习气除尽了,所有污染执著烦恼颠倒都消灭掉了,光明体就显现了,就恢复本醒光明了,正不需修什么虹光法。本醒是光明体,内心清醒光明自生。光明来了心念不要动,不要睬,光明就越发越大。
    内心发出光明,心与光明合一,心就是光明,光明就是心。此时广阔无比,分不清心与虚空的界限,即心就是虚空,虚空就是心,已没有具体的身体了【身、心、虚空三合一】。
    把那点无形无相的东西找出来,由无形变为有形,从无相变为有相的光。然后使它脱离色身,而单独地存在着。
    大手印是大圆满的前行。修大手印要证成三空相应,三空合一,即明心见性。三空指内虚空即把身体化空;外虚空即身体外的空间;密虚空即自性、佛性,也就是本醒。三空本为一体。证成三空相应,三空合一,则了了分明。
    真正的灌顶是心的灌顶,是智慧灌顶,是证悟自心本性,自己得到了智慧,心里清醒了、了解了、明白了、知道了。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




(九)八识 八识与宇宙 如何练功
    八识是心的分类,是就心的作用,分为八个部分来分析。这八个部分是一个整体,是同一个心。绝不可以把某一部分独立起来。心指的是心物一元的心。思想意识不能代表整体的心。眼耳鼻舌身的反应,生理机能的各种反应属于前五识的作用,是心的前五部分。第六意识是透过脑所起的作用,是心的第六部分。第七识就不是脑了。心的第七个部分称末那识,包括身心内外全部。譬如我们人站立时,所放射的光与气,内外与知觉、感觉都有关的,大概是两手伸开那么一圈,头顶也是一样。在人体感受的知觉内外范围,属于心的第七部分。超过这个范围,而与宇宙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合一的那个功能,则不完全在这个身上,但也与身体有关系,叫阿赖耶识,含藏识。第八阿赖耶识是身心一体,心物一元,含藏前七识和一切种子功能的总机枢。它通过中脉而起作用。
    阿赖耶识并不是道,借用《易经》来解释,它是太极中的阴面。打破阿赖耶识,证到真如光明的一面,才算是道。第八阿赖耶识的转智,是跟着第七末那识而转。
    第七识又称为真意、我执、灵魂、中宫。它也是通过中脉而起作用。
    第七识、第八识与宇宙虚空本为一体。人的根是在虚空,在头顶上。空并不是没有。要如何"归根"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清醒。能够清醒到极点,才能回归虚空这个生命的根本,如此便能不生不死,永远存在。宇宙生命的来源,本来是清虚的。第七末那识跟着第八阿赖耶识走。阿赖耶识最后去,投胎则先来。投胎时,只有第八识、第七识来了,慢慢形成了前五识。刚刚投生没有意识,婴儿生出来也没有意识。在入胎时,先生中脉,这是第八识的现起。中脉一生起时,就是"去后来先"第八识,与精虫、卵子结合,第一个发动的现象。中脉中间是空的,是光明清净,蔚蓝色的,一点尘渣都没有。婴儿生出来,阿赖耶识在那儿,但第六意识没有成长。你懂了这个道理,生死自己可以了了,功夫自己可以做了,那里还需要传个法,传个什么法?
    前五识以及第六意识皆依第七识辗转而起。此识如果染污,前六识所发的功用也是染污的。此识如果清醒,则前六识也停止分别而得清醒。第七识因上能够经常保持清醒境界,念头过去没有了,未来念头没有来,当体很光明,没有杂念,永远这样定下去,行住坐卧随时这样,打成一片。这样,第七识的我相慢慢在修持,同时也就在慢慢转变、慢慢进步。慢慢就会忘记了身体,忘记了我,即第七识的"我"转了。人还是那个人,第七识我识还是那个我,可是转了,转成无漏果,转成了无我的境界--就是我越来越扩大了,同体之悲、无缘之慈慢慢就起来了。这时贪瞋痴慢疑也不会起。总之,能把这个因位保持下去,就会证到果位,没有果位不是从因位来的。第七识意之根慢慢转了,然后慢慢转到第八阿赖耶识,第八识种子就完全变成大光明无漏。不管做什么功夫,净土也好,禅宗也好,非要走这个因位上不可。所有的果都从因位上慢慢来,非要时间不可。时间因缘不到不行,时间因缘到了就成就了。从因位上到果位上的过程,要慢慢累积、扩充。其中,要明白各种境界是交互变化的。静极必动,明极生暗,但下一个境界也必然要来,即动极必静,暗极生明。这个过程,不晓得反复多少次。在这个反复过程中,你就在不断进步。关键是把这个理认识清楚了,进步就快了。要把道理运用到功夫中,与功夫结合。真明了理,能明白当前的境界是怎么一回事,也能明白下一个是什么境界。在一切生灭的境界中,自然还有一个不生灭的在,不生灭的那个功能,就在生灭的作用上。清醒不生不灭,本来不动。六七因地能够长久地定在清醒现量上,习气、肉体包括气脉不需要你去转,它自然就会慢慢转化,没有不转的,甚至生死也有转机。修行求证,不但要把整个心理念头转清醒,连同此身非要转清醒不可。
    第七识必须到达菩萨修道位的第八不动地,才进入无功用之用,即不要用功夫来管带,自然地除去了我执,人我相恒常地被摧灭,不复增长。或者说第七识完全转化过来,转化成清醒。这时整个身心内在永远是充满的、空灵的,没有一丝杂念妄想,流露出一片至善至美至真的活泼泼的天机,外表却非常的自在而庄严。
    最要紧的就是把第六识和第七识先转过来,因为它有领导作用。它的力量就是善能分别计量。
    智与识的区别是:能明白一切的是智;能分别一切的是识。唯识虽然很难研究,但是能够体会到智、识的作用,可以说大原则已把握住了。
    意识具有明了分别的特性,对事物能发挥出明白、领会、分析的作用。意识的现量境界就是不起分别,一念不生,明明白白,什么都知道,清明自在的境界。这就是禅的定慧的起始,即净土的自性弥陀,密宗的曼荼罗有了眉目,也是六祖所悟到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儒家所说的"清明在躬"。要怎样把握住意识的现量境界,正是学道修持的初步。如果能够达到意识的现量境界,智慧般若的成就自己都会感到惊奇。这个时候来看一切佛书,就好像是别人在替自己说话一样,同时还可以辨别里面的权实与高低,一切佛理与宇宙法则就好像是从自己胸中流露出来一样,一点神秘都没有,大道就摆在自己的面前,触目皆是。
    "知"是第六意识清净面,是第六意识,而非究竟。在唯识中属于"思"的方面。
    人活着时是以躯体为身体,死后是以虚空为身体。
    修证乃至修报、化身,要先认得身识,方能谈得上起步。身识并不是这个身体,身体是外壳。身体内在还有一层朦胧的内胎,那才是身识的作用,抓到这个来修,就快了。
    真意是与生命同时来的那个我,即真意是天生的有个"我",不用思想去想,生命自然有我,是本能的活动;是没有思想意念、没有感觉、没有分别作用以前,天然若有若无的有这个我的存在;是有念无念之间,一念不生的境界。一念不生不是没有东西,是有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真意。也就是说,若有若无之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东西,但是的确有这么一个作用。真意是自然清醒着的,不要用心就到了。真意的境界,在若有若无之间不守任何一处。真意不在有形的身体内、外、中间,但与身体中宫之气有关。所以到了中宫之气充实了,就会"气满不思食",不吃饭的时间可以拉长。我们今天活着,就靠生命这一点真意。无上道法是无形的真意。我执即真意体会不出来,就很难得到自在与解脱。清醒这一念,有形无形停留在中宫内外【清醒与真意合一】,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是内丹基本的一步。永远定在这个境界,静极空极,五行就归元,就集中起作用了。在这时,真的精气神才搞得清楚,它的消息才来,才能把握得住。但不要过分。
    内心【即真心】在中宫,就是要念头沉到中宫。如此,内心一念不生,清净,内在的鬼神听命自己内心,外面的鬼神也不敢动了,是真的!要想修成长生不老,返老还童延年不死之法,重点在真意怎么样能够达到伏食【结丹】的境界。
    神、气二者结合,"会入黄房【中宫】,合成一炁"。
    观一点光,放在中宫,这一点一念孤明,历历不昧,灵明觉知自然现前
    如果意生身不成就,修持就不会成功。真悟了以后,必得意生身方能证果。悟道后,如果不懂意生身,是没用的。悟了空的境界,不知道功夫修持,不证意生身,那个悟到的空性,一点用也没有。脱离了感觉状态,心便能离开形体,达到菩萨的意生身。打开头脑脉轮以后,意生身也出来了。脉都止了,才可以修身外有身。思想本身就是色身里面的内胎子。我们这个身体之中还有一个躯体,就是自己思想所聚成的自己。精神生命就是意生身。凡夫的身体也是意生身。一切有色,地水火风四大都是意识所生【即意生】,唯心所造。第六意识遍布身体内外,存在于人的周身大概两手臂画个圆那么大的范围。第六意识贯通了三界,三界的轮转,其中心柱子就是第六意识,三界都为它所造。懂了这个道理,配合修持见到了空性,转过来修意生身,就成功了,原理就在这里。把心月轮观好,明点观好,一切妄想杂念没有了,一念清醒,清清楚楚,就可以成就意生身。修成功的人,另外的生命再不要经过六道轮回的投胎,自己意生身,意念一动,就可以造成另一个身体。功夫做得好,第七识就能从肉体出来,这就是意生身。
    中阴身是第七识的幻化身。
    地、水、火、风、空、青、黄、赤、白、识,这十种功能可以在任何东西任何地方穿入透过,称为十一切入。
    有了道的人,听不用耳,看不用眼,动不用力气,思不用大脑,可是能够达到目的,这是气功了。
    行蕴是第七、八识之间的东西。行蕴借助中脉发挥作用。修持能达到要心脏、脉搏、呼吸停掉就停掉,要活动就活动,那你才对行蕴有把握。能对行蕴有把握,才叫修行。



(十)止观 气脉 定 精气神 性与命 丹
    清醒原本就是止,就是定。
    清醒就是观,观就是清醒。观是清醒的作用。
    禅宗是观第一义,当下就是,就明白了。
    越清醒越空,越空越清醒。在空中同时就有光明,即清醒、空、光明本为一体。我们所证到的空如果没有光明,不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的清醒状态,就不是真空。反过来说,清醒如果没有光明,不是空的,就不是真清醒。当然,真光明也必定是清醒的、空的。
    止和观是一种方便、手段。手段不是目标。目标是形而上的,手段是形而下的。一旦进入了形而上的境界,所有形而下的都成了空话废话。
    白骨观、不净观三十多种观法,对钝根的修行人来讲要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观。对利根的修行人来说就不要一步步地观想了,一个观念就明白了,当下就解脱了身见。
    佛法真正的修持就在于止观。一要观心,明心见性。真正的神通是大智慧。二要观身,所有的佛经,不管是大乘或小乘,所讲的修行路线几乎都是从观身开始,例如白骨观、不净观。这是修学佛法的基础。若不走观身法门则永远也无法达到解脱。
    修止是修道学佛的第一步。止是修行过程中心理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是指思想意念的专一,是杂念妄想被截断后的状态。定是止的延伸、深入,止能够持续下去就是定。在心理处于定境中,必然会引发诸如气住脉停等生理的变化。这个关系一定要搞清楚。入定不一定要打坐,每个姿态都可以入定。真定是无处、无时不定。修道学佛先要得止。不管功夫做得多么好,内在的思想、意念能否永远停在某一处呢?作意地把心定在某处而能做到超越时间与空间,超越生理与心理,这个才是止的道理,譬如念佛是我们有意地把心定在佛号上,不去管其他的杂念,这样心会变得更活泼,但是在活泼当中并不是乱想的。只有得止得定才能除掉散乱、睡眠以及一切虚妄烦恼。真得定的人随时都在休息中,因此可以不需靠睡眠来休息。止在禅宗而言就是"截断众流",我们的思想就像一股流水一样永远地流下去,要如何才能把它给截断呢?当过去的念头已经过去,未来的念头还未来的中间,这个念头就是空,止于这个空上面,就把它给截断了。不管修那个法门,意念若无法做到止于专一,那么所有的功夫都是白费的。想要了生死那是不可能的,成佛也不可能,只能说是玩弄自己。我们打坐做功夫,不管念佛或是空观,假使能做到只有一念,意念专一了,而内不出,外不入,即我们的念头不向外攀缘想东想西,外面的境界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做功夫时,就是止,这样就初步达到静的境界,静的境界不是定,而是定的前兆。虽然坐到后来腿胀脚麻腰酸,然而这也正是定的前兆即还在止的状态中。只要这一点认识清楚了就可以慢慢做功夫了。打通任督二脉、三脉七轮,也属于定的前兆即止的状态。然而一般我们做功夫,由于静使生理起变化而里面的念头就跟着跑出来了,而觉得这里酸、那里胀,因此无法做到内不出、外不入,往往功夫就到此为止而无法再进步。假如你能认识这些现象不过是定的前兆,是止中所发生的必然过程,并且能够忍过去,跨过这一步,那么再进一步就可以谈到如何发诸禅定。到了定的境界就转入意念的境界了,不要被生理转着走。一转入这个境界,头顶上慢慢清凉而有甘露水下来,叫醍醐灌顶。到了定的境界一切功德才能成就,才会发起拙火得暖,打坐腿就不会发麻了,慢慢全身发暖,暖了以后就软了,不管九十几或一百几,得暖以后原本硬化的老骨头都会变成婴儿般,进而气脉就全通了。总之,止能生出一切的善根。
    "心息相依",就是意识妄想之流被截断了,呼吸不动了。心与息本为一体。气是心的附属品。念动然后气动,心动了,息也就动了。思想越乱,呼吸就越乱;思想细了,呼吸也跟着细了;思想不动了,念头不动了、清静了,意识妄想之流被截断了,呼吸就会停下来,就会止息即气住脉停。念头随时能够空掉,气脉自然可以转变。真正念头空了,气自然回归,自然会气住脉停,达到二、三禅。调心就是调息,调心无形之中就在调息。心调好了,专一了,得止了,气息自然而然也就会得止。只在呼吸上求止,又加了一个念头,更不能达到止息。止息,关键是止心,不是呼吸的问题。思想情绪越多,气就越乱,生命本来的功能损失就越多。息调好了,身体自然而然就会健康起来。所以基本上都是心念的关系,就是要调心、止心、正意。如何调心、止心、正意?清醒就是调心、止心、正意。
    正意最重要。意识妄想之流被截断了,什么念头都没有而了了分明,就是正意。简单地说,清醒就是正意。什么姿势都可以。等功夫到了,气脉一通,两条腿自然就会软化盘住。
    把思想念头完全放空灵了,听其自然。当思想念头真的完全空灵了,呼吸就会慢慢充满,它自己自然停止,这个叫做止息。要想修道,就把念头空了,不加助力,不紧张,然后呼吸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停止,达到心息相依,这个叫修道,叫做功夫。做功夫要专一来修。所谓专一,就是一切万缘放下,像出家人一样,专门在修。不过在家人很难做到。但也必须有一个阶段专修,再来入世做事。普通在社会上做事,又想做功夫,必须经常要找短时间,一天、两天、三天,或者七天,随时在实验,慢慢短期的实验累积起来,这是初步的。平时各种欲念也要减少,否则思想很难空灵。
    前面讲过"意识妄想之流被截断,这一刹那不是只有在打坐时才能来到,行住坐卧任何姿势都可以发生。碰上了千万不要错过,就定在那上面,越久越好"。果真如此做到了,气脉一定会发生变化。
    当欲念一来时,四大都在动,四大都受损害,佛经以灾难称之。任何一念一动,四大都会动,都不归位。人的身体为什么不能得定?因为都不归位,都不均衡。实质就是思想妄念川流不息,停不下来。
    定有一个条件,就是轻安。头顶上发清凉是轻安的前奏。不过,由上而下的轻安容易退失,有时会全垮了。由脚心发起的一股力量,由下至上,就不易退失。如何是轻安呢?身体的粗重障碍没有了,没有身体的感受,轻灵到极点。真得定了,坐着觉得似腾空,就是那么轻安。三脉七轮都通透了,身体才会发生轻安。
    在智慧观照的境界中【清醒时时显现】就有定。要以无分别智观,在不分别中自然而观,叫般若,不是普通的观,而是永远在定中,无分别的观,虽然能够观一切理、通一切智,却是没有妄念。此为修般若,以智慧为依归。
    一念清醒就是止观双运,就是定慧。
    一坐就已经得止了,这个时候不需要起观,不必刻意再进一步去观,止当中就有观。不一定打坐,眼睛一闭,就感觉跟普通活动不同了,这种感觉就是观,观也来了,止也来了,很现成的,别再钻牛角尖。然后慢慢宁静,进一步宁静,你进一步体会,进一步体会,进一步宁静,这样止观双运,两者同时并进。观,就是注意,注意力就是观的作用。止就是安详、宁静。只要外界不起作用,自然很安详,也就是止,同时把注意力集中观察自己当时的心理状况就是观。从止观,到最后悟道成佛,不是止的功夫,完全是观,是观的作用。身心不是止所能止得了的,是观,唯有观才能止。念头不是止所能止得了的,是靠观来破的。全部佛法就是一条路:"止观"。
    定指的是意念的专一。假如能修定,等于暗室中的一盏明灯照破了千年黑暗。只有智慧的明灯这一点亮光才能照破几千亿万年的黑暗。智慧的亮光一动就破除了无数劫来的恶业。
    修行不论大小乘,要是没有到定的境界,都是白修一场。见了道的人,不能不走禅定的路,道理再高明,没有定力也是不行。何为定?就是断一切妄想烦恼,断贪瞋痴慢疑,就是没有身心的存在,与天空一样清,无量无边,既不昏沉,又不散乱,清清楚楚,心念不起,清明在躬,非常清醒,清醒到极点。身体内外一片光明,这是本醒光明,昼夜不变,动中静中都在一片光明中,这也就是虹光身。
    定,就是凝神。
    慧到了才能真得定。
    打坐为什么不能入定?忍住就定了嘛。用心专一,专一以后神气两个结合就得定了,没有不成功的。修道没有什么奥秘,就是神气两个结合而已,是温暖地结合。就那么简单。
    一点灵明不昧的清醒是本来存在的。让一点灵明的清醒做主,到完全空了,身上气机精气就发动了。清醒继续做主,就制服了气脉。慢慢这样下去,气脉安定了,就回归中脉,达到脉解心开。心脉打开,自己会"砰"一下,胸口好像拉开了一样,打开了心胸。一脉通百脉通,是指中脉一通,百脉自然都通了。此时,从头顶开始身心内外一片白光,是有相的光明。头顶上自然有甘露流下来。到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营养,要吃好的饮食,而且避开一切人事的干扰。到了这一步,要入密室,在不通风的地方,甚至到没有鸟雀声音的地方,一切声音都沉寂了。这个阶段才是得到天元丹的境界。这时气脉就真通了,所有神经细胞自然会松开,身心清静了,没有气脉的感觉了,没有身体的感觉了,妄念不生,身心两忘,天人合一,就是"百脉冲和"的境界,回到本醒的范围,这个时候就是大定,是色界光明定境。定一旦产生力量成为定力,就不会再被思想妄念以及生理上的诸如酸胀麻痛等感觉拉走,就"心能转物"了。只要定力增长了,智慧自然一天一天增长。
    心轮之脉,必须心空一念,方可"脉解心开",内外一片光明,即到色界光明定境。
    炁,无火之谓"炁"。炁是心清净无思无虑的境界。它是生命的能源,换句话说,生命是由原始的炁变化来的。找到自己生命中的这个能源,才可以改变自己这个身体而合于宇宙法则,即才可以得道。
    放下身心的感受,放下身体这个念头,身体内部气的流动将更加通畅。
    中脉是蓝色的,中脉通了,就一片光明,蓝天一样。中脉,由头顶的囟门,中间靠后脑一点点的地方,与虚空连下来,一直下来通到海底。【中脉上通虚空,下达海底】。
    气脉真正通了,身体内在的光明才能生起。光明生起以后,拙火才能起来。拙火发动了就能够与虚空合一,"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此时才能真正截断妄念、烦恼。
    不能得定是有身体的感觉。
    气修不通,脉络转化不了,不能得定。中脉不通而言得定者,绝无是处。气脉通不通和打坐是两回事。但气脉通了,要坐多久就坐多久。



息就是不呼不吸、不进不出,停止在那儿,是完全宁静,与虚空相通、合一的境界。此时,身体内部的障碍统统没有了,没有痛苦难受,酸麻胀痛痒等等感受一点都没有。简单地说,息就是身心内外通透无碍,与虚空合一了,虚空就是我,我就是虚空。它是生命的本源,是了生死的法门。认识了生命里的本元之气即息,才开始叫做真正修禅定、做功夫,才能控制生命、转变生命。真正的气脉通,就是达到了息的境界,即整个身心与虚空相互通透无碍,合一了,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境界。没有与虚空相通合一,你的气脉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真通的。
    禅宗的修法完全靠心力自己把气脉转化了,达到息的境界。但心力要非常坚强!念头要随时能够空掉,气脉自然可以转变。这一步功夫非常非常难!
    种子气的气是空的,是心物一元的,是念力,也是心力。(种子气是涵盖整个宇宙虚空的,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
    修脉,就是要知道身体内部哪里发暖,哪里发冷。
    气到了足心,才能谈到三脉七轮。气脉打通了,准可得定。
    修行之所以不能证果,不外四个字:男女饮食。若不转化,什么基础都没了。男女饮食没有断,身体都有毛病,就成为修行的障碍。
    所有的病都是因为气不通而引起的。要证果入定,非休粮辟谷不可。真得定,修持达到气脉通了,到了辟谷境界,不要饮食了,只喝水,它完全通的,内身就变成玻璃体了。
    到了心息相依,完全专一的时候,最好连饮食都不管,一吃东西就阻碍住了。不要怕饿,饿不死。人不一定吃饭,服气就可以了。走修行之路,肠胃一定要清爽。
    到止以后,一直坐下去、止下去,进一步变化就大了。可惜到这个时候你的心动了,爱动的习气起来了,就坐不下去了。为什么修行永远不上路?就是因为忍不住。此时就要忍住。忍住一下,再延续下去。忍是很重要的,忍不是定。由忍到止。忍住就过去了。修到止息,身体内部的变化就很大了,非常非常大,全身气血流通,一切都知道了。到这个境界,就要有个环境专修下去了。止息即气住脉停是要专修的。如果想要在入世做事中能够达到随时止息,那是不得了的大功夫,是大菩萨才能做到的境界。
    心不要注意上面,一切凡夫都习惯注意上面。心沉下,纯阳之气就上升,如此才能得定。不把心沉下去,纯阳之气就会下沉,永远不会得定。第六意识的用在脑里头,思想、妄念在脑里头用。"心",硬是心脏部分啊!心脏并没有思想,但是的确是一部分。平常做事,把心沉到心脏这一部分来做事,少管脑,你就不同!定力够了,记忆力增强了。参话头、观想、念佛、念咒子,都在用第六意识、在用脑--错了!所以不能得定、不能证道。心,你应放在心脏部位,有绝对道理!这是科学。不是讲心脏就是心啊!可是你使用的部分--"心"主要在这里。所以念佛你在心中念,不要在脑中念。
    在静坐中修得定力以后,要锻炼在行、住、卧、中也能保持住已得的定境。进一步更要达到在处理一切事务及言谈时,都不失掉定的境界,才真正算是定力坚固。用坚固的定力证取菩提,就相当方便,得心应手。
    什么是禅定呢?行善就是禅定。禅定到了,必然念念行善。有没有定力,只要看你有没有行善就知道了,不是看你能盘腿多久。但是盘腿也是要的,这是习定,练习定的基本功夫。真得定了,盘腿、放腿、走路、睡觉,无一不在定中,这要善根成就才能做到。不行善、不修福德怎么会得定?福德真修圆满了,不打坐也会得定。所以必须要勤集善根,广行善事,如此才能真正得到禅定,永不散乱。有了禅定以后,才能发起智慧。智慧是什么?是身心内外一片光明清净。这不是理论,是功夫,得了智慧干什么?大彻大悟而证得菩提。
    心是散乱的,思想在跳动,这叫烦恼。不着相,烦恼就转菩提了。
    如来大定无出入,起定即是入定,起定而心不乱,此乃是真定。
    真得定了,气脉必然是通的,所有神经细胞自然会松开,脸色自然端正柔和。
    修心能改相即转化生理,这是必然的。随时谦虚,随时反省自己的过错,这就是惭愧心。真正知道惭愧的人,是正修行人。随时忏悔反省,改进自己,修到功德圆满时,身心必然会转变。
    修持只要稍有定力,本醒必然发光。
    得一心者,则万邪灭。
    本醒光明就是我们生命本来就有的丹,它被欲望、烦恼、妄想遮盖住了,把这些污染清除掉,生命中本有的本醒光明就出来了,这就叫还丹。前提是首先要保持清醒不变,这样气自然会回来,自然会气住脉停、得定结丹。换句话来说,清醒本来圆明清净,就在我们身上。能够抓住它,在肉体锅炉中重新锻炼一番,凝固起来,同肉体结合成一个实体的东西,修成功了永远不生不死。把本来是虚无缥缈的变成一个事实,这是金丹最重要的关键。
    "丹头"是真空妙有修到了,说它空,是有的;说它有,是空的【一念不生,了了分明】。这个灵丹一点修成了是万劫不坏的,身外有身就是这个来的。"神明之妙固,全在中黄正位"。
    我们自身有最好的长生不死之药--精、气、神。如果不放射,回转来把自己的精气神凝聚起来,就叫做还丹。把精气神凝合了,就可以产生一个新的生命,永远不死。真精就是心中清明,清楚,宁静。真到了无分别心,浑然一体,才真正是精充满了,这是精神之精。不漏精的精不是指精液,"情动乎中,必摇其精"即心中有一念,感情一动,精气已经在散了,精的道理是这个精,所以修持的人应该在没有发动精液以前化掉它,即化掉心中这一念。身体本身有炁,要把这个体会出来。真把炁的道理体会出来,七天以内一定证果。只要把自己本来有的引发,身体内部一定起变化。用本身的炁就可以达到祛病延年,返老还童,容易得很,易如反掌,就是因见地不到,所以才认不清。炁认得了,要练到"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最多三天以内就可做到,打坐想入定多少天也都可以办到,身体要怎么轻灵就怎么轻灵。
    从本质上来讲,精气神本为一体,无二无别。神到之处,精气必到。
    神凝则炁聚"精"和"炁"是由"神"而有。神照久了【清醒时时显现】就会生炁。再照久了炁就会生精,有无穷快乐,得无比清净,不向外流溢,慢慢就会有成就。
    光明靠炁而来。静靠神【清醒】而来。静到了极点,真正本醒光明出现在身体的内部。闭着眼睛看到内外一片光明。
    精气神三家会合成一体即人元丹修成功了,气脉才会真通,就是"百脉冲和"的境界,此时顶上这个口开了,自然有天元丹来,那是真正密宗所讲的灌顶,就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连成了一气,即天人合一。所以,气脉真通了必然会天人合一,昼夜长明【光明境界】,浑身温暖如春,身心内外沐浴在一团光明景象中,整个天地宇宙缩小地融于我的范围,自我身心与虚空浑然一体。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是"整个天地宇宙缩小地融于我的范围"。这时就可出阳神(但吃多了会昏沉)。反过来说,只有达到天人合一,才是真正气脉通【光明境界】,否则气脉不是真通。如何才能达到天人合一呢?守住了神【清醒时时显现】,气自然调柔,连气都没有了,谓之息【光明境界】。天地与我自然溶化在一起。因此,我们不要追求天人合一,只要气脉真正通了,自然就会天人合一。达到气住脉停【光明境界】时,真正的采药功夫来了。谁采呢?是我们清醒这个主人采【清醒时时显现出来自然而然就在采药】。神、气、元精不能让它散了,要把它凝聚,有股力量把它吸收回来,好像一点灵光,这个就是丹,是真正的明点,不是观想出来的,是自然来的。到这个时候,就要闭关修了,完全进入关房。真修道慢慢锻炼,最后锻炼成内外有光,像大太阳一样。
    清醒就是一阳来复,真阳之气来了,这个正是真火,把握住清醒这一念,才叫做采药。生命的根本,就是一阳来复,看不见的一阳来复是最高明的。把握住清醒,生命的根本就在你手里了,这个就是命蒂。
    功夫到了三禅境界【气住脉停,光明境界】,身体完全软化了、净化了,才能去除疾病。必须达到止息,身体由病痛、障碍才能恢复到绝对健康。这时修禅定才能进一步认识生命。
    做到六根不漏,都收摄了,生理自然起变化。
    性功的成就是一念不生清净圆明,是本醒;命功的成就是气住脉停【光明境界】。这两个配合一起才能合而成丹。性与命如何结合呢?要透过真意。真意就是一念不生,就是清净。在一念不生清净的真意境界内,性与命就结合了。三家结合就能结成丹。此时就得定了。一念不生处【真意显现】,身心性命一定归一。真到了一念不生【真意显现】,一定是气住脉停【光明境界】。所以,结丹全要靠一念不生这个真意才可以。
    真意能够制服妄念。虽无妄念,并未昏迷;虽然清醒,并无杂念【即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最后,性【本醒】与命【光明境界】都归到真意,三家结合而成丹。所以,修行炼丹之道,全在真意。把念头完全清静归到了真意,就不入轮回跳出生死。真意就是活子时,懂了真意,就会做功夫了。心念很清净,没有杂想、妄念,身体也很端正,这就是真意。做到十二时辰都在这个境界中,修道做功夫就快了。精气神要靠真意才能凝结到一起。
    千经万论所指的两物,就是我们的神和气两样结合。
    烦恼和病痛,都从心中结使(贪瞋痴慢疑)来,都解不开,如果意结一解开,八十八结使自然清净,自然可以达到漏尽通的境界。意解心开就是道,禅宗开悟的第一步就是这个。定力到了,真悟道了,心脉就打开了【光明境界】。真到了有所心得的时候,一定是意解心开,脉解心开【光明境界】。
    欲念是最后一品无明。这一品不能了,就跳不出欲界。
    过午不食的功德:不昏沉;断睡眠;断情欲;身体清明。
    眼睛的神光要凝,不要外露,哪怕打坐闭着眼睛也不可外露,即不可看到各种境界。神外露,不能凝丹。眼神不外露,即似看非看,就会与天地之光合一,就可凝神聚气而成丹。如何才能做到呢?就是依靠真意。无形的真意就是一念不生。依靠真意,一念不生,就能凝神聚气、精气神合一,就能得暖,就能气住脉停【光明境界】,就能身心性命归一,法报化三身成就。
    心物一元,到了最高处,藉着物理【如光明】一样可以直接达到形而上,二者是一体两面。
    根与境,基本原理是心物一元,是一心所变现。
    密宗对中脉的观想可大可小,或细如马尾、吸管,或粗如手臂,或等如身体大小,或如虚空,或遍法界,乃至完成法身。
    人身本有三界,腰部肚脐以下到下部生殖器海底是欲界,是"精"所管辖的范围。胸至喉是色界,是"炁"所管辖的范围。喉以上直至头上虚空为无色界,是"神"所管辖的范围。乐、明、无念必依此三界而生。人身三界如下所示:
      梵穴轮
      顶  轮
      眉间轮        无色界    神    无念
    {喉  轮}----------------------------------
      心  轮        色  界    气    明
    {脐  轮}----------------------------------
      海底轮        欲  界    精    乐




(十一)行愿
    行愿是功德,功德不圆满,智慧不会成就。大功德的成就才有大智慧。
    真正的善根没有发起,般若是不会来的。
    修行,就是要检查自己的心理行为。心行做不好,乃至对人处事的行为改变不了,就算是功夫做好了,也没有用。真正的密法,在心理行为,道德的反省上。修行为何不能取得成果?是心行不够,心里的烦恼妄想习气的根转化不了,见地不到。从心理行为上改进自己,渐渐地功夫、见地自然会进步。心行的改变比打坐、做功夫重要得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点,你的定力、打坐就随之进步一点。为什么不能得定,甚至连打坐都坐不住呢?你在心行上去追求,不要在功夫上去追求。在功夫上去追求是空的。盘腿打坐与定没有绝对的关系。
    一个人如果随时随地都能够把自己的毛病检查出来,就是大修行人、真修行人、第一等人。什么是学佛修道?一辈子检查自己,反省自己,就这么简单。如果是一天到晚研究他人,观察他人,那就免学、免修了。人就是不肯检查自己,反省自己。
    真正的佛法是在心行,在八十八结使的解脱。修行要从种子入手,就是要改变心行,改变习气,从心行、习气去转变,把业识转了。习气深植在阿赖耶识中非常难破。你觉得自己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事实上无意中已在执著、已在分别,连自己都不知道。能够找出来这习气的话,就能得解脱了。
    觉性虽非修生,但以修显,所以必须要修。
    佛的行,以觉悟度化一切众生。使众生的生命和精神升华得到解脱,就是法布施,行大慈悲。大乘菩萨的精神,是要挑起一切众生的痛苦和危难,对社会、天下有责任感,肯为别人牺牲自我。
    真布施是法布施。法布施是智慧的布施,教化他人就是智慧的布施。教化他人就是要解决他人心里的痛苦。布施硬是要牺牲自己,不论是什么人你硬是要教化他。
    真的佛法是:善人要度,恶人也要度;对的要度,不对的更要度。
    功德不成就,智慧是不会成就的。善根成就的人是有真智慧的。真智慧是真神通、真善根。真正的修行,最后就是一个路子: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不要名利,发起救人救世之愿,为别人着想,处处能牺牲自己。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起心动念,内在的思想行为要转变。修行修的是心里行为,不是修腿,腿是靠不住的。
    学佛修道做功夫,要具备智慧、福德两种资粮。资粮不具备,你拿什么去修啊!福德资粮就是福报。福报不够,等你刚刚要打坐,电话来了,家里什么人病了,你连打坐的福报都没有。刚刚想上轨道,空下时间来用功,东边冒火,西边冒烟,屡试屡验。不做功夫,什么事都没有。一做功夫,什么事都来了。修行是要大福报的。没有福报,你别想修道成功,因为你不扰乱人家,人家可来扰乱你。福报如何来?就是行一切善,彻底转变心行,彻底清除干净贪瞋痴慢疑等习气。
    学佛要修智慧福德。济度众生,会更忙、更辛苦,不是逃避现实。
    真要做功夫,需要功德的培养,要修一切善,这个很要紧。功德是真的,决不是骗人。就算是功夫做到的话,功德不够,善行不够,莫名其妙地就会把你破坏掉,破坏的境界多得很。如果你积极修满一切功德,不一定打坐也会到达,非常奇妙,绝对绝对不是骗人的。如果功德不圆满,就算你那个道再高,马上就会化掉,没有用。这个是绝对的定律。行愿所培养的功德必然会引发身心的变化。不管你用什么法,要想有成就都需要修持自身功德,包括自己心理行为的转化。功德到了的人,不修气脉,拙火也会发动起来,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境界也都会来。心念变了,身就跟着变。随心理的转变,生理也会变化。打坐时坐的好不好没有关系。善行到了,功德到了,只要把腿盘起来,立刻就会到达某一个境界。一个善的行为,比你坐在那里一万年厉害得多,这是行为的厉害,也是心的力量。善要下根啊!功德如何圆满呢?就要勤集善根。行善要种下根基,深深埋根下去才能成就。心性能够修养到温柔祥和,人见人爱,功德才能圆满。
    但观己过,莫论人非。真学佛只有反省自己。
    有任何一点看不起别人、批评别人的心理,早就犯戒了。"自赞毁他"是菩萨戒第一大戒。
    如何与他人相处?不要时时挑剔他人的缺点、过错,要忘记他人的缺点、过错,只看他人长处,那怕是一点长处也要看到。修行最忌的就是见他人缺点、过错。人与人相处,意见不可能一样。菩萨道是我没意见,听你的。
    菩萨是积极的,不管自己,只有做入世利他的事。而入世利他是非常痛苦,非常烦恼的。要处处牺牲自己,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忍辱的时候,有非常痛苦的感受。而心念能把痛苦拿掉,转化成慈悲,极痛而不痛,才是真正的智慧成就,才是菩萨的功德。
    教化他人,使他人精神解脱,超越生命的束缚,这是真正的慈。
    道是天下的公道,应该公布天下,使人人得到好处,这才是修道的目的。
    真正的修持需要在名与利上真切地反省。名与利除不掉啊!真除去了,行愿才有一点像样。
    人贵自立,一定要自己想办法,自己站起来。自助然后人才会助,天才会助。一切求之于菩萨、上帝,没有用。一切在自己。自己求自己,求真正的自己——本醒。人的生命完全靠自己,靠真正的自己——本醒,没有靠天保佑。
    真能在念念清醒、念念空的境界坦然而住【清醒时时显现】,定久了,自然对佛法的一切事理产生深入而敬重的体会,也同时会自动发出利世利人之意。起深重心,起利世心,这是佛法起用。佛法的价值就在它能利益世界,救度众生。所以行是佛法最后圆满的表现。
    真用功得力时,行不知行,看不知看,外面一切都与我无关。
    在声色上了,才是究竟。不摆脱世间形态,而心能出家。这是大乘菩萨道,比出世还难。学佛最要紧的是在事上的运用。尽管做事,而不着相。成功了不喜,失败了不忧。为众生服务,利益众生。只有在事上运用,才是真正学佛,才得真实受用,才得大自在。事务多正是锻炼化尽妄习的好机会。无心而应事,绝不会感觉疲劳。要历境练心,在日用做事当中,时时清醒,不怕不避一切逆境烦恼,经得起种种考验,历尽艰辛,吃大苦耐大劳,磨尽习气,才能成道。真正佛法就在自己一天忙乱处得定。要把修行变成生活的全部。生活本身就是修行。离开了生活如何去修行?虽然在修行中,也不要以为自己在修行。【认为自己在修行,就会被这一念挡住、污染】。
    全部修养,包括打坐参禅念佛,就是要做到"废心用形",即内心清醒,没有一点杂念妄想、喜忧烦恼,而身体照样能做事情。
    清醒是一切障碍的总对治法,既不落空,又不著有。对治法门的作用,就是把我们的习气渐渐转变过来。
    修行是要有我去修,而不是无我去修,无我怎么去修?行则是要有我的。无我是证到了形而上的道体。
    "法无取舍",你觉得一定要放下了才是,放不下就是污染,这就有了取舍。本来就是放下的,本来不用放下,自然是放下的。法是没有污染的,清醒本来寂灭。你有一个放下之心就有取舍了,就被污染了。你上了座想我要放下!放下!早就放不下了。因为你有一个求放下之心,这个念头挡住了,污染了。
    如何回向?很简单,你只要起这一念就回向了,这就是心念的力量,不用再念出来这是为了谁为了谁的。修行不是为了自己,要布施出去,要回向给一切众生。有什么利益自己不占有,就是回向。只要有布施,就一定有回向。你抛出去的力量多大,回转来的力量就多大。利人就是利己。把一切都布施出去了,还怕饿死吗?【"怕饿死"这一念都布施出去了】。尽管去布施,布施完了,这个力量自会回转给你,但不要去求回转。回向就是布施,但是你施出去的还是会回到你这儿来,那是轮转的道理。
    什么时候身口意才在造善业呢?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得定了【清醒时时显现】。身不动,也不用吃,身就没有造业;口不动,连阿弥陀佛的阿字都不阿了;意念动也不动,清净圆明,也不造业了。只有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身口意三业向善。
    真正的大供养、大布施是法供养、法布施,就是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大彻大悟,悟道了【清醒显现】,这个时候才是身口意供养,供养佛菩萨三宝。
    以佛的教导去修持就是法供养,而法供养是所有供养中最高的。
    一些宗教徒的心理很可怕,都是有所求。这些人一到他们教主的像前,就下跪求平安求财富,都是求。如果教主、神明因为人家拜了就保佑他们,那第一就犯了贪污罪,收受贿赂。宗教应该是好的人要救,不好的人更要救,拜了自己的人要照应,不拜自己的人也要照应才对。大乘菩萨是施与人家的恩惠记都不记,没有任何希求,所做的功德自己不求回报。乃至打坐修行都不求成佛,只希望因自己打坐所得到的内心中的安详能够影响到他人也生安详,如此而已。即使对自己的子女也要持这样的态度,不求子女的回报、孝顺。
    学佛修道,要先能管理照应自己的身心。如果连自己的身心变化都不知道,还叫修道吗?修道要清楚身体内部的变化,以及心理的变化;起心动念都要知道。对自己身心内在任何一点变化,都随时要很清楚,这才叫修道。身体的变化,欲念的澄清,饮食的调理,气候的变化等,都要留意。修持功夫都是从自己身体上体会出来的,也是从自己心地法门中体会出来的。
    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由自身业力决定的。得什么病,什么时候死,活多长时间,都是业力的作用。明白此理,就没有必要为自己、为他人的生老病死担忧了。然而,人的生老病死能不能改变呢?是能够改变的。改变的唯一途径就是修行,就是自己要通过心理行为的转变来净化转化自身的业力。
    一个真正有道的人,处在这个社会,常有很多的委屈、侮辱、冤枉、痛苦,没有办法向人诉苦,只有自己挑起来。



(十二)报身 化身
    三身只是一身。
    报身修成了以后,自然有化身
    法报化三身都是本醒具足的。
    报身是虹光身,一片光明,无相。在度众生的过程中,既要随众生不同的根基、习气,教以相应的佛法,度他出苦海。又要将自身尘沙惑与微细无明消尽,这样才能得到差别智也叫后得智。当度生功德圆满了,就能在突然之间生出光明报身。
    妄心、妄念分粗的、细的、微细的、极微细的。极微细的叫微细流注。当把极微细的,最最微细的妄念即微细流注除尽了,才能证到百千万亿化身,分身十方世界,广度千百亿众生,起大妙用。


(十三)功夫程度的标准 证量以及磨难
    功夫程度的标准:
    果位的标准即功夫程度的标准是以心理行为上的贪瞋痴慢疑结使去掉的程度为依据的,结使去掉了几层,禅定的功夫绝对就到了那里。打坐修定,那是因,不是果位,得定也不是果位!贪瞋痴慢疑要怎么转呢?不是只靠打坐就能断的了得,要修,要在行为上修。不在行为上修,断不了的。修行,关键就是修正心理行为。受心理行为的影响,气质、习气在变化,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不是假的。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能够在烦恼中立刻觉察到烦恼,及时提醒自己这可不对,这样一觉醒,当下就是菩提。气脉与心理行为有绝对关系,多行一点善,念头转善一点,自己心中的烦恼、习气去掉了一些,气脉就会转一分,定力自然就会增加一分。心理行为及习气不能断,就做不到身内的功德成就,所以功夫不会进步。贪瞋痴慢疑慢慢去掉了,身体方面自然是一秒秒、一天天在变化。这个道理是呆板的。功夫进没进步,色身、气脉转没转化,要以检查习气改没改变入手。孜孜为善,孜孜去不善。习气是次第慢慢断的。要把过去、现在自己身心的业报清理完了,开悟的那一点消息才会来。否则,智慧启发不了。生命的延续,就是一个业识的作用。业是一股习惯性的力量,包括善的、恶的就是业报。人生寿命的长短,身体的好坏,甚至于生哪一种病,或者环境上应该有哪种遭遇,都是业识的作用。
    一切放下、丢开,做到了内布施就可成就、成道。
    证量以及磨难:
    功夫上身了,道要上身,这个是有效验有征候的,功夫有没有到,自己才知道,这个是正信,不是迷信。这是个科学,不是乱讲,道不是空洞的。自己的确有个东西来才有些消息。
    清醒自在,没有烦恼、妄念、境界,这时才算有点入门的样子。
    证道的人,没有时间、空间的阻碍。十世古今就在当念,亿万年以前,以及亿万年以后都是现在,就只有这一个,没有第二个。空间没有阻碍,没有方位、大小、来去。无边刹境就在自己这里。
    功夫到家的人,身轻如燕,夜睡无梦,昼夜长明,永远清醒。
    夜醒无梦不算本事,要昼夜无梦,连白天的"梦"也没有。
    当修心地法门真正达到某种境界时,真空生妙有,自然涌出事物,这才叫成就(证量)。
    功夫到某个程度时,自己就如同灯影中行,觉得是灵魂活在这里。如梦如幻不是形容,功夫到了,整个物理的、物质的现实世界就是一个梦境,不是空话,要真修持到那个境界才是。
    真学般若真修道的人,真正到空性时,自己的磨难就来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真实的事,不是假的。如果你说我福报大没有魔障,那你很可能没有道。道不高,魔不来。所以,碰到这些境界,自己要看清楚,反省《金刚经》上的话: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还要明白,道人空,毁谤不了。空的力量,回转的力量大。谤般若的人,果报还会回到他自己身上。
    魔障、磨难是来消除我们自身业力、习气的。没有魔障、磨难,我们自身的业力、习气怎么除去?是根本除不去的。
    魔是业力造的,魔的力量下去了,菩提道果就成功了。修行何以不到家?因为处处有魔障。你刚刚进一步,魔障就来了。你进步一尺,魔障就进步十尺。真修菩萨道不怕魔障,还希望有魔障,所谓"欲坚道力凭魔力",你每打赢一次,你的功夫就跃进一步。如果被魔磨垮了,你就下去了。修行人不怕魔障,不怕磨难,努力向前。经过一番魔障,道力自会强化一分。
    真的考验在病,病得快要崩溃,自己一点做不了主时,大痛苦时,测验你平生的道力够不够。
    来磨难你的都是菩萨。十方世界中做魔王的,都是十地以上的大菩萨。给你反对,给你刺激,给你烦恼的都是魔,都是菩萨变成魔王来试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的力量比道还大。如果你磨不过去,你的道只高一尺而已。魔可是有一丈高。如果你把魔降服了,就跳过了九尺。真受得了魔,打过了这一层,你的道理就跃进一大步。所以说真修道求魔来磨你,魔还不肯来呢!你能受魔王折磨要多大的福气啊!
    正心诚意,百邪不侵。
    什么是真降魔?就是不动念,就是清醒。
    把自己心理上感受的功能解脱,拿开,身上的病就好了!因为身体本来具有生命本能的治疗力量。越握着感受不放,就越糟糕。
    人生的遭遇,没有哪一件不是来磨炼你的。能经得起磨炼,就是真修行人。如果被磨垮了,就完了。


(十四)如何安心
    没有成佛以前,谁的心都不能安。只有大彻大悟,才能安心。清醒就是安心。清醒则心安,心安则心静。这就是佛法。
    要从自己心理上检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的也不可得。三心不可得,随时研究清楚,过去已过去,未来切莫算,刚说现在,现在已没有了,那就很好嘛!打坐,如何定下来,安下来?两腿没有盘以前过去了,盘了以后,管它气脉通不通,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就是盘腿,现在心不可得就好了,不就安下来了吗?可是大家打坐修道,贪心大的很哪!专想那个未来不可得的,硬想得到它!都在那里幻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明心见性没什么了不起,安心最难。真到了安心就成佛。
    一切佛法修证,归到最后是两个字:安心。学佛真正讲起来就只有一件事,就是为了安"心"立命。不管东方或西方的宗教都是为了安心。
    佛法是安心法,是得真实受用的。哪里去安心呢?清醒本安,明白清醒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就不会向外驰求,就没有疑惑了,心里就安稳了。能够时时清醒,就能得真实受用。



(十五)如何弘扬佛法
    现时代,开新的禅宗,用新的方法,另走一条路,不能再用老法子了,不一定是佛不佛。就是佛,也不会怪你的。只要你有办法弘扬,不管你用哪个方式。大乘菩萨学通了,嘴里没有"般若、供养、布施、因缘、涅槃"等这些术语。跟不懂的人就不能用这一套,要用普通的语言来讲。弘法,能够一句佛话也不讲,一个佛字也不提,就能将这个道理教导别人,就是佛法!何必要加一个"佛"字呢?那只是外衣!这个外衣是可以脱掉的。世间法就是佛法。真正的佛法不是宗教,没有宗教的形式,没有形式,没有形象,也不是盲目崇拜。追求宇宙万物生命的根本,才是佛法的真意。佛就是宇宙众生一切的本体。
    自己证到了解脱的境界,得了解脱,然后再为众生说解脱的法门,这样做才是对的。自己悟道了,然后教化众生悟道,这样做不但对自己没有损害,自己的道理越布施出去,智慧就越增加,这就叫无尽灯。
    学佛的人,在家里、在社会都要帮助别人,牺牲自我没有要求,不自私,不为名利,只有一番弘扬佛法的心。
    学佛修道是有时机、因缘这个条件的。时机不成熟,因缘不到,纵然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说动他去学、去修。但即便如此,我们也绝对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人。所以,在推广普及佛法的事业中,一定不能急躁。一定不要去强迫、逼迫他人去学、去修。要有百倍、千倍、万倍的信心、耐心和毅力,一要积极地去创造条件,努力促使时机成熟、因缘到来;二要耐心地等待,坚信时机一定会成熟,因缘一定会到来。时机、因缘并不一定就是一生一世的,即使他今生无缘学佛修道,但却为来生来世学佛修道种下了种子!换句话说,我们推广普及佛法的工作是绝对不会白费的,在永恒的生命中是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其他
    练功勿论时间长短,关键在于心清醒不清醒。心清醒了,坐下来不多时,就能安然入定,自然有轻安、宁喜的禅境,自然会光明大放。注意,清醒不是我们想出来的,是它自己显现出来的。它本身就是大智慧。
    圣人都是人做的,佛也是人修成的。
    妄念必须靠清醒才能破除。
    十世古今就在当念。无边刹境就在自己这里。
    一个新的理论出现,马上可以使世界改观。
    心物是一元的,色法也是心法的一部分【物是心的一种】,心理所到达之处,物理就到达;物理所到之处,心理也就到了,这两个并重,彼此没有轻重的分别,这个原理要抓住。正因为心物是一元的,所以心一定能够转物,能够转变身心,转变世界。"心能转物,即同如来"。真正的大成就,非做到心物一元不可,只偏向一面是不行的。自我可以生出地水火风,包括物质变化出来的作用。如果四大构成的物质世界破不了,说要成道,那是自欺之谈。一切唯心,身体是心的一部分,属于心所包含的范围。身与心是一个心,心是身心两面。真认为一切唯心,身体是心的一部分,此身没有转不了的。此身也是唯心中间的重要东西。此身如果不能转,你所修的法门就是靠不住的。心是"心物一元"的心,要把那个功能见到拿住才行。身心内外一切,精神的、物质的,物质世界与形象,都是心的力量生成的。心物一元。了了心,才能了色,了物质世界这一面。学佛修道,是回转来在自己这里找,把"这个"【自性】找出来,"那个"【身、物】就容易了。身是心的一种,它如息不下来【即身体不能气住脉停】,妄念就不会息下来。真达到正身、正意,没有一个身体不能转化;没有病去不掉的;没有身心不会健康的。因为一切唯心所造,这是真的。把心物一元的道理搞清楚、搞通了,会影响社会科学,影响政治思想。
    宇宙间的声音和光是自然界中范围最广、最容易使人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的引导力量。
    物质科学的发展,精密科学的发展,是工商业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生活上许多便利。但是,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反而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烦恼,没有带来安详。所以,我们要建立起一个新的人类文化。
    学佛,必须有一度真正生起厌离心,功夫便一日千里,就上去了,这是一定的事。
    做事就是做业,无分善恶。做好的称善业,不好的称恶业,不好不坏的是无记业。六道轮回,全凭善恶业所支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业由心来,由动念来。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六道轮回是由心、由动念的善、恶、不善不恶来决定的,而不是你想入哪个道就能入哪个道。当然你如果想入善道,比如想入天道,那么你从现在起就要把所有的心理行为都转变成善的,把贪瞋痴慢疑等恶的心理行为全部去掉,这样你才有希望进入天道。
    命运可不可以转变呢?可以转变,我们自己可以控制,一切唯心,心转变了就可以转变命运。但是这个转变非常困难,要莫大的善行功德才能够转变得了。
    生命是可以自己做主的,人不一定会死,可以永远活着。关键是要认识自己生命的能源。
    生命是永恒的,是轮回永恒的。我们由婴儿到老死,这只是生命的一个分段,是生命的现象,不是生命的根本。
    人类可以解脱宇宙物理世界的束缚,而找到自己生命真正的自在与自由。养气的功夫修成功了,人的寿命可以达到与宇宙同样久,跟太阳、月亮同样长。
    佛的四大弟子迦叶尊者、宾头卢尊者、罗睺罗、君屠钵叹受佛的遗嘱吩咐而留形住世,在这个娑婆世界永远活着,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形态来教化。
    吕纯阳是由禅宗开悟的。他奉黄龙南祖师之命,生生世世永远为佛教的外护。
    打坐时,多受一分痛,多消一分业。
    睡眠,似睡非睡,似乎睡着了,又似乎没有睡,也无梦、无游丝杂念。这是好境界,修行人当如是。
    "佛有三不能,不是万能,即不能转定业;不能度不信之人;不能度无缘之人",这是不了义教,不彻底。加上时间、空间,这三样都能。
    何为菩提慈?就是大彻大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真正供养佛菩萨是用心香。得定、清净就是心香,就已经供了香了。心中一念清净,就是礼拜,是真正的香供养。真正礼拜,心中无所求,无所念,无我相,也无礼拜之相,就是心香供养。【清醒显现才是真正供养、真正礼拜佛菩萨】
    为什么过了午时不可以吃饭?真要讲过午不食非常难,看你持哪一个"午"。严格讲,过午不食还有密法的,修持到了某个境界是不可以吃的,那个才是过午不食。一吃下去,定力会被破坏。那个"午"是活午,是不定的。等于道家讲的活子时。这个是大秘密。
    在家佛弟子的任务是护持正法,就是护法。护持正法的工作是很难的。只要能弘扬佛法宣扬正道的,就是护持正法。
    不怕没有神通,就怕不悟道。不怕没有众生度,就怕不成佛。
    拜佛菩萨、求佛菩萨是否灵验?佛菩萨没有保证过"有求必应",这句话是后人写的。何况"有求必应"还有一条:"诚则灵"。能够真正做到诚恳是很难的。灵不灵还要配合善行。行为要自己负责!全靠佛菩萨而自己心行不配合,是绝对不会灵的。所以当菩萨也真难。这个来求愿,那个也来求愿,一不合愿就变成怨了。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修道要先从身体上想办法。如果身体的障碍除不去,五阴脱不掉,哪有什么用呢?
    何为真休息?身心皆空,万缘放下才是真休息。身也休息,心也休息,空也休息,把空的境界也休息掉了,那才是大休息。真休息就是禅定。真得休息就能证果。念休息法门,就是要我们行住坐卧随时随地念念放下。
    生理状态包括感觉(如腰酸腿痛)、情绪(如觉得很烦、很闷),心理状态包括思想,它们都是妄念。妄念本身停不住,永远在流动,用不着去空它,它本来是空的。求空,用自己的意识去构想一个空,这是头上安头,是多余的。不要怕妄念来,妄念虽然来了,但也一定会过去。所以,做功夫不用怕妄念。你怕什么妄念?妄念来不相干啊!不去理它。要明白的是我们知道妄念来、妄念去的清醒并没有动过,永远静静地在那里,它才是我们的主人。那个妄念碰不掉这个主人。妄念会慢慢下去的,习气会慢慢没有的。
    人的习惯、思想、动作、个性,一切都是生生世世所带的种性,丢不掉的,是自己业力带来的,自己则完全糊涂不知道。
    在家修行叫大乘行,非常非常难!心念、道德、行为,一切念头随时能够空。
    胎儿是有知觉的。所以教育应在胎儿时期做起。如能让胎儿多听一些佛教音乐那就最好不过了。
    真佛无形,真法无相。真得道的人忘记了道。对于佛境界不能起执著,起一点微细的执着,就会障道了。
    所谓名相,名指的是事物的名称、概念;相指的是事物的表现形式,事物的存在状态。名相从哪里来?是从意识心分别来的。感觉舒服不舒服,一切烦恼痛苦,长与短,道德标准,是非观念,都是分别心所起的名相。分别心就是识;分别心不起就是智,就是正智现前,就是般若,就是佛境界。明白了此理,就不要再死在句下了。有些人学了佛学了禅以后,懂得空的名相,就一天到晚在那里搞空啊空的。偶尔瞎猫撞到死老鼠,觉得一片空灵。空固然是一片境界,而空的名相却是由分别心所起。因此,只有真正能够把名相推开了,那才能真正得解脱、得自在。你偶尔撞到空灵境界,那是功夫来找你,并不是你自己随时随地都有这种功夫,所以不究竟,不能自己做主,还要继续努力。在学佛的过程,自然要从许多名相中去探讨其中的道理。等到彻悟的时候,就要"乘悟并销",不再被名相所困。连空相都空去了,完全恢复到正智的境界,这才称得上是禅、是道,才算是成佛。如果做功夫还保持有一个空的境界,充其量是意识达到宁静而已,算不得是禅、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