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会飞的蛇:移动云计算人才急缺 微博招聘遭“哄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33:22
据业内统计,目前国内的3G研发人才缺口有三、四百万,其中Android研发人才缺口至少30万。目前对Android人才需求大体分为两类:偏向硬件驱动类,偏向软件应用类。从目前的招聘需求看,后者的需求最大,包括手机游戏、手机终端应用软件和其他手机应用软件的开发。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移动云计算教务的新浪微博,面向本专业学生发布了一条内容为“招聘WindowsMobile,Android,Iphone软件开发工程师,负责Windows Mobile,Android,iPhone平台下的手机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移植。实习待遇2000-4000元/月,”的实习岗位信息,未料引发包括蝈蝈网创始人胡震生在内的众多科技从业者,对移动互联网人才“一将难求”的感慨。在胡震生开出“我们双倍,顺便抄送简历给我”的条件后,网友“李靖_搜音客”即跟帖“triple下面的工资,有意向抄送给我一份”,更有执业律师和投行工作者热评,直到北航软件学院孙伟院长出面,事情才告一段落。

  在一片“就业难”的呼声中,移动云计算专业的学生何以如此抢手呢?

  产业大热 人才急缺

  据工信部预计,移动云计算类人才缺口将达百万,移动互联网被称为“下一座金矿”,无论是用户数量、智能终端销量,还是由此产生的收入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三网融合进度加快,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即将进入爆发期。而国内鲜有“移动云计算”优秀高等教育机构,尤其对于在职的互联网从业人员,想获得进一步的专业提升以至于职场提升,现有的很多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无法系统性地,满足高端技术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工信部移动云计算培训中心执行主任方业昌先生。方主任介绍说,云计算技术目前主要面向企业级服务,但是其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率极高,并且前景将会非常广阔。“移动云计算”正是把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概念融合到一起,把云计算落实到移动终端上去。工信部移动云计算教育培训中心,在工信部的指导下,在选择与高校联合开设移动云计算专业时,都经过细致调研。“调研的范围很广,大到当地的产业氛围,细到高校的教育、学术环境,以及师资力量等等各项硬件软件,必须达到要求,才能设立此专业。”之所以如此慎重,是为保证移动云计算专业的教学质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全方位贴合产业需求。

  移动云计算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云计算服务端和各类移动终端技术开发能力的实用型软件工程师;联合Adobe培养基于云计算服务端和各类移动终端的UI/UE设计的RIA开发工程师。

  据了解,与工信部移动云计算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开设移动云计算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的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厦门大学两所,很快四川大学也会开设同样的专业,服务于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电子科技产业区。这几所大学都是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6月份自主招生工作已全面展开。

  专业领先 毕业方式灵活

  “学过移动云计算的学生抢手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完全以需求为导向。”工信部移动云计算教育培训中心教学主管佟刚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移动云计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从课程设置上,引进国际先进的课程资料,同时紧跟产业趋势,使移动云计算的课程从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云计算开发,移动终端用户交互工程,基于云端的Adobe Flex4跨平台应用开发等等课程设置,保证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全球领先性。

  先进的课程设置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才能发挥作用,移动云计算专业的教学队伍由“专家+业界精英”构成,保证了理论教学的深度,众多一线业界精英的加入,又给学生带来更一手的行业信息,以及最新鲜的案例实践。

  第二,从配套硬件上,移动云计算有包括联想、黑莓、adobe等企业捐助的实验室,同时积极引进创业团队进驻实验室,鼓励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保证了对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培养。

  如此多的课业,学生会不会很难毕业?

  佟老师介绍说:“移动云计算专业不仅仅具有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战略。考虑到学生求学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毕业方式也完全从实际出发。学生只要修满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在业界专家指导下,与同学团队完成一款能实际应用的软件即可顺利毕业。而这款在学习中开发出的软件,将成为学生们就业的最大优势所在,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这样所谓‘有初级经验的移动云计算工程师’很轻松年薪就可达10万以上。”

  机遇难逢 前景无限

  究竟什么力量将彻底改写互联网历史?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在“2011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预言,“云”的魔力将真正改写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真正腾飞将更多基于云的应用和云计算上,当终端、应用、平台、技术以及网络速度提升之后,将有更多具有魔力的应用和内容出现。

  在这个孕育机会的阶段,大批有远见的IT从业人员已蠢蠢欲动。是否要搭上这班顺风车,是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