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晴演过的现代电视剧: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创古仁波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9:44:26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创古仁波切)
 
[药师佛·讲记释义]  加入时间:2010-8-15 11:57:26  点击:518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 开示:创古仁波切 翻译:堪布丹杰 地点:化育基金会 日期:2006年6月1日~5日整理:Sigrid校对:法聚法师、庆喜法师 各位带着对于佛法的信心,还有对于法教的虔诚恭敬心,同时也对法有一定的了解,而来到这里,愿意来听闻修持药师佛仪轨,得授八关斋戒,并且精进的来修持,具备信心的来修持,也虔诚地在祈请,所以仁波切很谢谢大家,也跟大家说一声札西德勒,吉祥如意。 昨天提到过,最主要无论修任何的法门,尤其密乘的法门当中要具备的条件:第一是能够让心成熟的灌顶,第二成为我们能依靠的口传,第三是帮助我们得到解脱的教授,就是灌顶、口传跟教授,需要具备这三点,无论任何法只要具备了这三个条件,那这些法门都会变得更加有利益、同时更加的如法。昨天晚上给予了灌顶、还有口传二个部份,今天要给予的是药师佛的教授了,这种教学、教授,是能够帮助我们解脱的教授,解脱什么呢?也就是帮助我们从痛苦跟烦恼当中解脱出来,解脱之后我们就能够得到究竟的快乐跟究竟果实。所以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我们就需要如法地来修持。在修持之前就要知道如何行修持的方法,譬如修持的次第是什么?方法步骤是什么?尤其在密乘里,一边念诵,同时一边需要做观想,就是随文入观的意思,在这个仪轨当中,它会次第地告诉我们,现在是祈请文、需要皈依、需要发心,然后要观修本尊、要迎请本尊等等,整个仪轨会有一个清楚的次第,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只是心中这样来观想,那还不太容易帮助我们很清楚的观想,如果能够随着文字的念诵,同时配合文字来观想的话,便会更加的圆满,利益会更大。 礼敬药王?生起信心 各位可以翻到仪轨的第一页,最开始的第一个步骤是祈请文的部份,首先有一个梵文叫「拿么贝堪则 玛哈惹扎耶」,这段的意思就是「礼敬药王、礼敬大药王」,就是礼敬药师如来,这是带着一种信心跟虔诚心来礼敬的,为什么要做礼拜、礼敬呢?最主要是消除我们的我慢跟嫉妒,这个礼敬的礼,或者是拜,有一种清净的意思,也就是清净我们的我慢跟嫉妒,特别向一个清净特殊的对境,也就是药师佛来礼拜、对他生起信心。一般来讲,我们谈到礼拜,都会有身、口、意三种的礼拜,这里最主要是心的一种礼拜,指的就是生起信心。 向佛宝来祈请 接下来第一个偈文,四个句子就是向药师琉璃光佛祈请,这里的祈请文,首先是向药师佛,后面次第地还会向周围的七佛来祈请,还有向八大菩萨等,第一句是向药师琉璃光佛来祈请,说「圆具福德大海宝藏者」,这是指说药师琉璃光佛当他在行有学道,就是菩萨道的时候,他圆满积聚了一切的福德,功德圆满了;第二句「您以无比大悲加持力」,他不仅仅是智力的圆满,福德、功德的圆满而已,同时他对众生具备大悲力,而且也具备了一种真实的力量,这个力量是什么呢?就是第三句所说能够「平息众生痛苦与忧伤」,所以要向这样的药师琉璃光佛来祈请,即第四句「药师琉璃光佛我祈请」,就是指说向具备了大智慧、大悲心、跟大力量的药师琉璃光佛来祈请。 下来是要向药师佛来祈请他的大悲,能够帮助受着饿鬼的苦、还有受着地狱苦的所有众生,祈请能够救护。所以说「受到极端吝啬束缚之,投生饿鬼道之诸众生」,这是指具备了极端吝啬的饿鬼道的众生,「若闻您名转生乐施人」,听闻药师佛您的名字,就能投生为人,不仅是投生为人而已,还会成为一个喜好布施的人,并且之后次第修持而能够成就佛道,所以祈请世尊药师佛能够救护饿鬼道的众生。 再下来,这里谈到要向具备能够救护地狱道众生的药王菩萨,就是药师佛如来,向他祈请,所以说「违犯戒律乐于毁他人」的,而投生在地狱的这些众生,若闻药师佛的名号之后,都能够投生到善道。 药师如来他也具备了一种大悲的加持救护力,能够帮助我们在今生不受到任何的伤害,在这个偈文中就提到了今生当中,有「一切挑拨离间与两舌」,挑拨离间还有两舌的这些伤害,而造成彼此的分离、拆散身命者,那么「若闻您名其等尽不害」,如果听闻到药师佛您的名号之后,彼此就不会受到这些伤害,所以也是要向药师如来来祈请。 以上这四个偈文,最主要是向药师如来来祈请,向他祈请的时候,不仅仅就是这样念诵而已,最重要的是要思维、要忆念药师佛他的大悲心,要能够不散乱的地来忆持他的大悲心,所以在前四个偈文当中,第一个是能忆起药师佛他救护一般众生的能力,第二个是特别忆念起药师佛他救护饿鬼道众生的能力,第三个是特别忆念起他救护地狱众生的能力,第四个是特别忆念起他救护在人道当中遭受各种伤害的救护能力。 再接下来是要向药师佛另外的七个眷属,就是向七药师如来祈请,「胜名」是第一尊药师如来的名称,「善金无垢之光明」这是第二尊如来的名称,接着「胜无涅槃」这是第三尊,「尊圣宣法音」是第四尊佛,第五尊是「神通智慧王」,第六尊是「声乐王如来」,然后是「释迦国王」是第七尊,这也是符合显乘的经典,首先是向主尊药师如来,再来的偈文是向周围的七大药师如来祈请,这是代表佛宝的意思。 向僧宝来祈请 接下来要向僧宝来祈请,僧宝当中分为所谓的菩萨僧众跟世间的僧众,第一句是「文殊护解金刚手菩萨」,这是指登地的大菩萨,像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等等,总共有十六个菩萨,第二句「梵天帝释四方四天王」,那是指世间的僧众了,就是像梵天王、帝释王、还有四方的四天王,后面都会提到,接下来「十二护法药叉大将等」,这也都是世间的僧众护法,「坛城善妙圆满诚祈请」,以上是向僧宝来祈请。 向法宝来祈请 再接下来是要向法宝来祈请,「七众如来发愿之经典,还有药师如来之经典」,这个是佛经中提到的,当时佛陀开示的《药师经》主要有两部份,一个就是《七众如来的药师经》,第二个就是《药师如来经》,再接下来「堪钦静命所着典籍等」,这里提到一位叫做静命大师,当时的西藏,让佛法兴盛的主要人物有三个人,那就是赤松德赞王、莲花生大士、还有静命大师,由于他们三位,而让佛法在西藏兴盛,尤其是密法特别的兴盛,其中的这位静命大师,他特别将《药师经》中的修持方法变成仪轨、念诵方式,所以才特别提到静命大师所着的论典。「正法经函汇集诚祈请」,下一个偈文,是向传承的上师来祈请,第一句谈到「菩提萨埵赤松德赞等」,这里的菩提萨埵,也就是上个句子谈到的堪钦静命大师,是同一个人,所以说这个传承是由静命大师,也就是菩提萨埵,他来到西藏后,传给了赤松德赞王,再之后,又传给了「译师学者王臣与菩萨」,这是当时西藏传承法脉的译师们,还有学者们、国王、大臣等菩萨众,之后还有「所有正法传承上师众」等,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我们现在学的这个仪轨,这仪轨是由天法明究多杰所传承下来的,什么叫做天法呢?天法的意思就是当仁波切亲见到药师佛之后,同时汇集了佛陀所讲的经、还有各种的论典,而在静观当中所撰写下来的仪轨,明究多杰他写这部仪轨的时候,最主要的上师是谁呢?就是恰美仁波切,那恰美仁波切的上师是谁呢?是第六世夏玛仁波切名叫却吉旺究,就是第四句提到的「法之自在」,以上是向这些所有的传承圣众来祈请。 下面「以此发愿祈请加持力」,以上我们次第的向佛菩萨,主要的药师佛,还有药师七佛,及十六菩萨等,一直到向我们传承根本的上师,祈求他们的加持,加持「各种暂时病痛恐惧除」,消除各种的病痛、恐惧,同时「死时恶道障难皆除灭,投生极乐净土祈加持」,以上这一段念的都是祈请文,这里我们并不需要做特别的观想,只要带着虔诚心来祈请就可以。 皈依三宝 接下来第四页,这里将进入仪轨最主要的正文部份,在正文当中的次第只有谈到要皈依,再来是发心等,这也可以说是前行法,或者叫加行法,就像昨天有提到,所谓的皈依是帮助我们不要走入一条错误的道路,为走入正确的道路;那发心不仅是要走入正确的道路,而且是走入一条能够发广大心的一条大道上。我们在修持佛法的很多时候,的确是有可能会走入一条错误的道路,所以要能够谨慎的来选择,能够带领我们进入正道,最好的方法也就是依靠佛、法、僧三宝的带领,所以我们最主要的依靠就是佛、法、僧也是我们皈依的对象。所谓的佛宝,指的就是开示佛法的人,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我们此世的教主。所谓的法宝,就是佛所开示离开痛苦的各种方法。第三个僧宝,就是如法地来修持这些法教的人们,这叫做僧宝。 三根本 另外还特别提到不共皈依的三个对象,这是密乘当中提到的,也就是三根本,第一个就是上师,是加持的根本。第二个是本尊,成就的根本。第三个是护法,事业的根本。这三根本的意思是什么呢?所谓得到加持的根本是上师,一般来说,我们从佛法、从佛陀处得到加持,但是由我们个人修持上来讲,是从我们的传承跟根本上师处得到加持的;第二个是本尊,也就当我们具备了上师的加持之后,我们依靠这些口诀来修持,并且能够得到某种成就,所谓共同的、暂时的成就,还有殊胜究竟的成就,这些成就得到的都需要实修,就是代表要修持本尊,就像我们现在修持药师佛法门,在观修药师佛的本尊,或者也可以修持度母或者观音菩萨法门等等,这都是修持本尊,透过这些本尊的修持能得到成就,所以这即是叫做成就的根本是本尊;第三事业的根本是护法,当我们具备了清净的动机来修持,或者在世间工作也好,或者在做任何佛法的修行也好,这时修持道上由于我们以前造作的各种恶业,今生会遇到一些障碍跟逆缘,这时候为了消除这些不好的情况,所以特别要向护法来祈请,透过护法能够消除这些障碍,所以名为事业的根本是护法。我们做皈依的时候,要这样向佛、法、僧,还有三根本,总共六个皈依的境来皈依。所以刚刚这里的「南无皈依三宝三根本,皈依一切皈依境」,便是皈依的部份了。 发心 后面两句就是发心,发心帮助消除我们进入小的道路,要培养一个宽广的心,所以当我们在修持这个药师仪轨的时候,我们要先发心,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没有办法马上帮助到一些人,但是未来希望真的能够利益到他人,希望可以帮助他人证得究竟的快乐、得到究竟的果实。我们需要具备这样的一种动机,这个就叫做发菩提心。我们无论是念诵药师经也好,或者是修持药师仪轨也好,可能会有一些不清净的动机,譬如说我们想要伤害一个人,甚至是想要咀咒一个人,因而来修药师佛、药师经,如果有这样的心,这是不好、不清净的动机,这可能是一种嫉妒,或者一种瞋心,这种心我们要将它消除。第二种发心是清净的,但是只想到学习药师经,修持师仪轨,是为了自己得到快乐,或者说自己的身体健康,自己要成就佛道,这种心是好的、是清净的,或者也再想到还要帮助周围的亲人得到健康等,这都是可以,但是这种心还不够广大,太狭小了,所以为了要让这种利益更加的广大,果实更加的圆满,我们需要具备一种更强心的力量跟加持力,就是要具备一个清净、广大、长远的动机,也就是这里的偈文说「为令众生皆成佛」,也就是利益一切的众生都能够成就佛道,带着这样的心呢来修持「今发殊胜菩提心」。 以上部份,也就是皈依跟发心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来做观想,观想在我们的前方虚空中有佛、法、僧三宝,还有上师、本尊、护法,这样子皈依的六个根本在我们的前方,在自己的面前来念皈依文、念发心文,并且在他们的面前我们真的发起菩提心,真的做皈依了,这是皈依跟发心的部份。 积聚福德资粮 接下来有一段是积聚资粮,这是说在念诵或者向药师佛生起信心,不只是口上说具有信心而已,象征我们具信心的一个征兆,就是要做供养来积聚福德,一般指的是譬如要供养灯、供养香、花等,总之是能够令人欢喜跟清净的物品都要供养,这种供养就分为两种供养,一种叫做真实物品的供养,譬如说我们设置这种供养的坛城、佛堂陈列这些供品。第二种供养叫做心变现的供养,也就是我们陈列出来真实的供品并不多且很少很小,但是要让功德无量增长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透过心的一种变现跟观想了,就这个是偈文当中谈到的,各位可以看到「从本净界所化现,遍满天地如云供,曼达诸宝天女俱」,这里就是透过一种心变现的供养,观想这一切的供品从本净界中化现,非常非常的多,遍满了天地,像是云一般的供养,这当中供养有各种的曼达、各种的宝物,像七珍宝、天女等,这一切都在当中,「祈愿无尽布扎霍」这一切都变得无穷无尽的。所以这里可以说是依靠了我们真实物品的供养之后,再透过一种心的观想,将这些供品变得无量无边,透过这样而能够积聚所缘的福德资粮。 积聚智慧资粮 以上叫做有所缘的积聚福德资粮的方法,接下来两句是积聚无所缘的智慧资粮,指的就是在我们心上的一种禅修方式,也就是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持,就是透过一种清净的发愿跟动机,而帮助我们在心上来积聚资粮的方法,以上是透过有所缘的观想,加持了这些供品,接下来就要观想慈、悲、喜、舍了,所以「众生俱乐皆离苦」这一句当中,第一个俱乐,就是慈无量心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发心帮助一切众生都能够具备快乐,还有得到快乐的因。第二个,众生也都不希望得到各种的痛苦,这一切的痛苦都是由各种苦的因而产生的,所以第二我们要发愿,愿众生皆离苦,就叫悲无量心,一切众生都能够远离痛苦,还有痛苦的因。第三是喜无量心,那「于乐不失」,这是指说各种的快乐有的时候只是暂时的,并没有办法长久,众生也没有办法拥有长久的欢喜,所以说令能够得到究竟的快乐,愿众生于乐不失,这是喜无量心。第四是舍无量心,叫做「平等舍」,这是指一般我们在观修众生的时候,很自然会有亲疏之分,这是我的亲人,这是我不喜欢的人等,但在观修的时候是不能有亲疏之分的,所以是要具备舍无量心,以上这一部份,可以说都是前行,也都是一种准备的部份,以上这当中就包括了皈依、发心,积聚资粮里面又包括了第一个部份叫做「有所缘福德资粮的积聚」,另外第二个部份是无所缘智慧资粮的积聚。 自生观想?对生观想 接下来就是观修的部份,就是第五页最上面,在实修来讲,一般分两个部份,一种称为自生观想,第二称为对生观想,所谓的自生观想,观想自己就是药师佛,透过这样而得到加持,得到成就。对生观想是观想药师佛在我们的前方虚空中,自己向他做供养,向他赞颂,向他祈请等,透过这个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得到加持跟积聚资粮,所以在密乘的观修当中,就有自生观想跟对生观想两个部份,很多不同的仪轨中会提到,先观想自身成为药师佛,或成为应修的本尊,然后再观想前方也有这个本尊,但是药师佛仪轨的修持,是自、他一起观想的,也就是观想自生,同时对生药师佛也出现,透过观想便能够帮助我们得到加持,也同时积聚福德资粮。很多人会问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向药师佛祈请、发愿,真的能够消除我们的病痛、消除我们的烦恼吗?是可以的,或者也有人问说我们修持药师佛仪轨,真的能够得到加持吗?仁波切也说是可以的。为什么说修持这个法门能够帮助、有力量能够消除病痛、消除各种的烦恼呢?原因是消除病痛跟消除烦恼的力量,这是法性当中自然具备的。 所以为什么在第五页最上面我们需要念一句观空咒,观空咒就是「唵 梭巴哇 修达 萨尔哇 达尔玛 梭巴哇 修多杭木」,这是梵文的语音,从实相上来讲,「梭巴哇 修达」就是说一切的本质是清净的,那么「萨尔哇 达尔玛」是指一切的法,「梭巴哇修达」是本质清净,「萨尔哇达尔玛」一切法。所以这句的意思是说一切万法的本质是清净的,也就是说法的本质是空性的,所以透过念诵这个咒语,将一切不净的都转变成为清净了,持诵这个咒语,下面提到「从空性中生出」,从这个空性当中再化现出「此三千大千世界转化成越量宫殿」,这个越量宫殿指的就是药师佛的宫殿,这个宫殿是四方形的,同时有四个门,然后在这个宫殿当中,有一个狮子的法座,这个法座前后左右都各有两只狮子的,所以总共有八只狮子抬起来的一个宝座,这也是四无畏的一种象征,之后,在上面又有一座莲花,这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在轮回当中却不受各种轮回的染污,在莲花上面又有一个月轮,这月轮代表清凉的意思,也象征是菩提心,在这样一个莲月的宝座上,这是自生、他生一起都要观想的。 以上观想的越量宫殿,同样在我们的前方也有这样一个药师佛的宫殿,刚才提到是四方的,同时有四个门的一个宫殿,狮子莲月宝座这部份再特别解释一下,先讲到我们正前方,对生虚空当中的药师佛他的情况是有一个越量宫殿,当中有一个莲花周围有八个花瓣,中间有一个像花蕊般的在中间,在这个莲花的正中央就是药师佛,也就是法本形容的有一个狮子宝座,上面有莲花,上有月轮,然后上面坐的就是主尊药师如来,在这莲花的周围还有八个花瓣,八个花瓣当中的七个花瓣,就是有七尊药师如来,分别坐在七个花瓣上,同样他们每一尊也都是坐在狮子莲花宝座上的情形,八个花瓣有七尊如来坐于上面,所以还有一个是空的,那就是主尊药师佛前方的那一个花瓣是空的,这个当中放的是药师经,所以总共是有九个部份要观想,也就是在前方的宫殿当中,上有八只狮子,狮子上有一座八瓣的莲花,中间是主尊药师佛,然后在他周围的八个莲花当中,七尊是药师如来,前面的花瓣上是药师经,所以总共八个莲花,再加中间主尊,总共有九尊,这是我们观想前方药师如来的情况,接下来是讲到自生,就是自生药师佛的部份,同样自己这里也化现一个越量宫,就是药师如来的宫殿,有四个门,这时候自己是在东方的这个门,然后就观想自己是药师佛,面对着对生的这些无量的药师如来,还有在对生的这些药师佛除了八瓣莲花上的药师佛,同时在他的周围还有十六尊菩萨,及十位世间的护法,站在周围还有十二药叉大将,总之要观想在我们的前方虚空当中有这样的一个对生坛城。 以上是观想的一种方式,就是自己跟前方分别观想有二个越量宫,但也可以观想更容易的,就是我们自、他都在一个宫殿当中,自己就在这个宫殿当中东方的门的部份,然后往里面看,就是往前看,看着药师佛,这样也可以。 这里说「自对生各现蓝吽种子字」,观想蓝色吽字的种子字化现成为药师佛,身如琉璃无量光,药师佛的样子是身披三法衣,穿著各种的严饰,「右手胜施持柯子」这个就像唐卡中画的,药师佛右手是拿着柯子的茎、根部的部份,一朵花像这样开起来的,右手持胜施印,然后是持着柯子的果实,这大部份都跟释迦牟尼佛的样子是差不多的,药师佛他的左手是托钵,里面盛满着甘露,然后手结的是定印,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圆满金刚跏趺座,到这里观修的部份,是自、他就是自生跟对生的药师佛长得都是这个样子,但是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在第六页最上面了,他是「特于对生之莲瓣上,安住七佛及经卷,其后十六菩萨众」等等,就像刚刚提到,自生观想的时候,自己就是一尊药师佛,但是对生的这个坛城当中,是有这样八瓣的莲花的,中间是主尊药师佛,周围七个花瓣有七尊药师如来,前方的花瓣有药师经卷,周围有十六菩萨众,之后有「十方护法神、十二药叉等拱卫」,然后「四大天王守四门」,就刚刚提到这整个坛城的四个门,分别有四大天王,像持国天王等持守在四个门,以上如此做观想。 「诸尊三处三种子,由心中吽字放光」,观想这样的自生或对生也好,所有一切观想的本尊药师如来等,从他们的身、口、意都有嗡、阿、吽三个种子字,还有他们心中也有一个吽字,从这一切的种子字放射出光芒,照射到东方的佛土,首先光芒照射到东方药师琉璃光净土,然后从这些净土迎请无量的智慧身,就是无量的药师如来的身形「皆融入自对诸尊」,就是融入自己观想的药师佛,及融入前方观想出的所有本尊、菩萨中。透过这种观想,我们得到了所有的加持,下面有一句祈愿文,「吽药师昆仲八佛无边众,迎请降临垂赐大加持,为我具缘种信胜灌顶,净除一切邪引与寿障」,那是希望透过观想融入得到加持之后,一切今生当中各种的障碍等都能够得到消除。 咒语观想 接下来第七页,要先念一句咒语,最主要的是金刚三昧耶戒,这是什么意思呢?由于诸佛菩萨像药师佛,他们自己本身都具备了三昧耶戒,具备了一种他们曾经发过的誓言,这个誓言是什么呢?这个戒是什么呢?他们曾经发愿一定要帮助救护苦难的众生,帮助及带领他们解脱,由于他们具备这样一种坚固的金刚三昧耶戒,或者一种金刚的誓言,所以当弟子们向他祈请的时候,他是一定要来到我们前方的,一定要赐予加持的,「拿么 玛哈 贝卡则 萨巴瑞哇惹 边扎 萨玛呀扎扎」,那首先「萨玛呀」,后面第二个「萨玛呀」就是三昧耶,就是誓言,就是药师佛他曾发的誓言,「边扎」的意思就是金刚,代表非常坚固的意思,所以「边扎 萨玛呀」是一个坚固的誓言,就是药师佛他渡众的一个誓言,「扎扎」就是药师佛来到我们的前方了,然后「边扎 萨玛呀 滴叉哈廉」,「边扎萨玛呀」还就是坚固他们誓言的意思,「滴叉哈廉」就是非常稳固的赐予、给予我们的意思,所以这里也需要打一些手印的,可能手印并不怎么重要,但是有时候手印它能够帮助我们拥有一种不同的感受。「边扎 萨玛呀 扎扎」就是迎请咒,我们手这样一弹指,那就是说佛他们真的来了,然后「边扎 萨玛呀滴叉哈廉」(手印),接下来的一段是为了要让自己观想的自生观想,及对生观想的两个部份,都能够更加的清净、圆满、稳固,还有加持能够非常的稳定,所以要给予灌顶、赐予灌顶的观想,那就是迎请五方佛来给予灌顶的部份,「唵 吽 张 舍以阿」,那就是五方佛,这每一尊佛都要做一个手印,首先是合掌,然后是两手握起来,中指升起来,这代表的是大日如来,再来是往上,食指升起来,代表不动佛,然后再往下,无名指合起来,代表是宝生佛,再来再往上,是大姆指合起来,这是阿弥陀佛,再来是小姆指,这代表不空成就佛,透过这样的迎请,迎请五方佛为自身的药师佛,及对生观想的药师如来给赐予灌顶,「阿比肯扎吽」的意思就是祈请五方佛给予灌顶,祈请之后我们要想已得到了这个灌顶,然后再观想五方佛融入到自生跟对生的佛菩萨当中。 欢喜的供养 在早上的课程当中,主要谈到了自生观想跟对生观想的部份,同时也教授为了得到加持,我们要观想迎请药师佛融入自己的部份,接下来是积聚资粮,还有一个赞颂文的部份,谈到积聚资粮的部份,在积聚资粮方面来讲,也就是做供养,有供养各种外在的、让人欢喜的物品,这个时候最主要观想从我们自心放射出光芒,变现出各种的供品来做供养,就像早上提到的,供养最主要有二种,一种是真实陈列出来的物品供养,第二种是由我们的心所变现出来的供养,由于我们要积聚各种的资粮,所以现在要观想从心中变现出各种的供养。第七页的中间上面的部份,「吽妙花熏香灯涂香,妙食以及伎乐等」,我们再观想从心中放光,化现出各种的花、熏香、涂香、妙食等等,再从心间变幻出来各种的「色声香味触诸法」,这是指各种让眼睛看到欢喜的颜色,耳朵听到好听的声音,鼻子闻到的香味,还有舌头尝到的味,还有身体感受的触觉等等,都变现出来,然后向对生观想的所有主尊药师佛,及他周围的佛菩萨们来做供养,透过这个供养「福慧资粮皆圆满」,也就是二种资粮都能够圆满,这部份的观想最主要是要配合下面念咒语时候,可以这样来做供养的。 吉祥八宝的供养 再接下来,分别有三种特殊的供养,第一个叫做「吉祥八宝的供养」,就在第七页的最下面的偈文。再来是第八页上面提到叫做「吉祥的八相」,这是第二种。再来是在第八页中间的部份七珍宝,这三个部份是一个从心中要变现的一个特殊供养,在第七页下面叫做「吉祥八宝」,这是指当世尊降生在人世间之后,他一路在修持道上,由不同的人或者佛菩萨供养他的八种宝物,帮助他各种禅定的生起,更使他能够利益众生等,其中就包括这里提到的「最胜王者白芥等」,白芥是指当时由金刚手菩萨他供养给释迦牟尼佛,帮助他消除很多各种外在的怨、各种的伤害等的白芥,同时在八宝当中,还有吉祥草,那是当时一个商人叫札西,他供养给佛陀之后,佛陀就是坐在这吉祥草编织的草席上菩提树下成就了佛道。八宝当中还有酸奶,当时佛陀在六年苦行之后,他受用了牧羊女所供养的这个酸奶之后,才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修行,身形就转变成殊胜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然后帮助禅定力的开展,以上就是所谓的吉祥八宝。这是我们观想从心间放射出的吉祥八宝,供养对生的药师佛,还有药师佛的眷众,日后福慧二资粮都能圆满。 吉祥八相的供养  接下来就是第八页,叫做吉祥的八相,这个就跟之前的吉祥八宝的差别是在那里呢?之前的吉祥八宝是指不同的人向世尊供养了这八种宝物,同时也更增长了世间的喜乐,更增长世间的和平。第八页上面所谓吉祥的八相,是指有八种特殊的东西,象征是佛陀身形的庄严跟威德的庄严,这八种八相中,第一个是*轮,就是佛陀他的脚,脚上面的*轮相,这代表是佛法正法宏扬的意思。八相的第二个,是幢幡,比喻象征佛的身体,像幢幡一样。还有伞盖,伞盖是形容佛陀头部庄严的形状,再来是宝瓶,这宝瓶是象征佛陀的喉部、颈部。再来是白海螺,白螺是象征佛陀的声音。所以总共有八相的八种东西象征佛陀身体的威德庄严。这时观想从我们的心间放射出这八种东西,向对生的药师佛来做供养,同时不仅是自己,一切有情的两种资粮都能圆满。 这里谈到叫七珍宝,七种珍宝象征是一个功德资粮圆满的意思,这七个宝特别只有转轮圣王他才具备的,这里我们要观想从心间放射出七珍宝来做供养,七宝当中有提到叫摩尼,摩尼就是摩尼宝珠,也叫如意宝珠,一切的愿望能够实现的摩尼宝珠,在七珍宝当中同样有个*轮,代表是一切胜利无碍等,由我们心间变现出这样的七珍宝来做供养,以上提到的就是八种吉祥物、吉祥的八相、七珍宝,这三类供养。 献曼达 接下来第八页的下面,这是献曼达的部份,这里所谓献曼达的意思也就是将世间一切的东西都供养出来,这就包括提到的一切主山及大洲,须弥四洲、八小洲等等,一切外在的东西或者内在各种的精髓,都由我们的心间化现出来,向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来做供养,特别也要向对生的药师佛做供养。 浴佛 再接下来分有三个部份,也就是要特别向最殊胜化身的佛陀沐浴,然后再来是拂拭等,总共有三个部份,然后第三个是敬献一套衣服给这个化身的佛陀、殊胜的佛陀。偈子是「我以诸香及香水,祈请沐浴大觉身,虽诸尊身无垢秽,为净罪障之因缘」,这是向佛陀以各种的诸香香水来沐浴,虽然说各种的本尊也好、佛陀也好,他本身并没有任何的垢染,这里是透过这样的观想,清净我们自身的罪障,所以需要这样来做。 拂拭 第二叫做擦拭或拂拭了,所以说「香滑柔软净白巾,拂拭如来尊金身」,我们会用一条非常清净、白色的毛巾,毛巾是非常柔软的,而且是香的白巾来拂拭、擦拭如来的金身,那么「尊身虽本无垢秽,为作离苦之因缘」,本尊佛菩萨身体,并没有任何的污染垢秽,这样的一种供养擦拭,是为了帮助我们自己离开痛苦,帮助自己能够积聚资粮,所谓的因上来讲我们有各种的罪业跟覆障,在果上来讲是各种的苦,所以才要消除这样的罪障跟苦痛,第一个的沐浴就是从因上消除各种的罪业跟覆障的,第二个擦拭就是消除我们果上各种的痛苦。 献供法衣 接下来就是第十页上面,就要向如来尊身献供法衣,这里所谓「天衣灿丽胜法衣」,就是指佛陀他出家的一种象征,就要具备三法衣,以在律典当中谈到的法衣,是具备三种颜色,就是红色、黄色跟蓝色,以这三法衣来献供如来身,「尊身虽无寒冷苦,为增光明之因缘」,我们并不是因为佛陀会冷,所以才供养他衣服,而是透过这样的供养,能帮助自己和一切的众生增加光明,或者说增加我们的威德,增加我们福德的一种因缘,这个文句当中写到说向如来身,向药师佛等等供养三法衣,这是以文字表达的,另外药师佛周围还有很多的大菩萨众、出家僧,或者周围还有很多的世间护法、十二药叉大将等,这时我们也可以观想不仅只供养三法衣,而是他们可以穿戴的各种殊胜的衣服,各种庄严,这些虽然文字没有写出来,但是我们同样可以这样来做观想。 赞颂的供养 以上这部份是为了帮助我们积聚圆满资粮,所以要做这样一段供养的观想,接下来是特别帮助我们的身、口、意三门都能够生起全然的一种信心,所以要透过赞颂,吟唱、歌颂、赞颂来做供养,这时候我们的观想是从心间放射出供养天女,每一个天女她都能够唱出美妙的声音,透过声音乐曲的妙音来赞颂前方所有的诸佛菩萨等。可以看到「身色宛若琉璃山王状,除灭有情罪障诸病苦,八大菩萨眷属众围绕,虔诚礼赞持药宝尊前」,那这个偈文是特别对药师佛主尊做赞颂的一个部份,所以第一句是形容药师佛他身形的庄严,第二句除灭有情罪障是指药师佛的佛行事业等。接下来「善名宝月妙金无忧尊,法称法海胜慧释迦佛」,这个是向七尊药师如来做的一个礼赞的部份,以上的礼赞是对于佛宝的礼赞文。接下来正胜法及十六,十六不是罗汉,是十六菩萨,这要改一下,所以「正胜法及十六菩萨等」,第二向法宝来礼赞的就是所谓的正胜法,这里就代表是向药师经等这些胜法,法宝来做赞颂。再来是向十六菩萨等,这是指僧宝,要向僧宝来赞颂,然后「顶礼赞叹希有三宝前」。 接下来是要向世间的护法来做礼赞、礼颂。所以说「帝释天王及十护法神」,这里也包括了像帝释天、还有梵天、四大天王等,还有十护法神等,及「十二药叉大将与眷属」,这里是对他们赞颂,赞颂是指对他们的身、口、意的各种功德来做赞颂,同样还有「天人医药持明诸仙众」等,然后「敬礼赞颂甘露药王前」,以上都要向他们来礼赞,我们可做完赞颂完后,想所有的这些尊众他们都非常的欢喜,然后从我们心中化现出的这些供养天女也都发光,融入到前方的药师佛,还有七大药师如来,及十二药叉大将等,融入护法们及所有本尊的心间,以上这个部份是透过了自生的观想,向对生观想做的一个赞颂,为积聚有所缘资粮的一个观想。 观想及持诵药师咒 接下来就看第十一页,这里就是要开始持诵药师咒语,同时持咒的时候也要做一段观想,观想在自己心间,也就是自生的药师佛,及在对生药师佛的心间,都有一个吽字,这吽的声音,可以说就是空性本然的一种声音,同时这个字,这个吽的声音也象征是不会被阻断的,同时也是一种明显的,其本质是空性的,这个吽字就代表是药师佛的智慧、他的心、他本智的。观想这个吽字之后,再观想从自身的药师佛心间吽字的周围就围绕着这个长咒,就是我们念的「喋雅他 唵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 贝卡则 惹扎 萨穆嘎喋梭哈」就右绕在我们心间的吽字,然后在旋绕的时候这咒就放射出光芒,这个光芒就照射到对生的药师佛,这光芒照射过去的时候,也祈请对生药师佛的大悲心能够生起,尤其是对于众生的病苦,他们过去所发的誓言敦促他们的这种大悲心生起之后,再观想从对生药师佛心间的吽字,还有对生周围长咒放射出光芒,这光芒就照射充满一切的大地,普照到一切的众生,让所有众生的各种障碍、逆缘、病痛都得到消除,并且增长各种的喜乐跟和平等,同时随这个光照射到的一切,所有外在各种的境象,外在世间都转变成为喜乐,都转变成威德庄严,而住在里面的有情众生,所有身体上的病痛都得到了消除,心理上各种的烦恼跟痛苦也得到了消除,并且都能够如法的修持。接下来就要持咒,这也是持咒时的观想。 以上这段持咒的观想,可以说是普遍的、一般的,清净整个外器世间,及所有内有情一切众生的各种病痛跟灾难,而让一切都具备喜乐跟欢喜,另外也有一种特殊、特别的观想,例如有一些我们认识的朋友生重病了,或者说特别需要帮助的一些人、朋友,这时候我们可以如何观想呢?我们观想他就在我们的前方,然后观想在他的头顶上有一尊小小的药师佛像,然后我们就静下心开始持咒,持咒的时候,就观想从他头顶上的药师佛,流出甘露,然后一点一点的从头顶流入充满他的全身,然后将他一切身体上的病痛,或者他心中的难过、烦恼都得到了消除,然后一切身体上的业障都消除了,并且具备了喜乐、功德、一切的欢喜,这种力量都增长了。还有一种特别的观想是自己某一些部位特别的不舒服,例如说头痛,或者手、脚某个部位特别痛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观想口诀,那就是恰美仁波切在他的「恰美山居法」当中提到的观修方法,无论我们身体那一个部位痛的时候,就可以观想在那个部位有一尊药师佛的佛像,他的大小是五个手指头叠在一起的高度,就在那个痛的部位,从佛的身体放射出甘露,然后清洗掉所有那里的病痛跟脏的东西,心里就想这个病痛真的得到了消除了,可以这样来观想。 以上就是持咒时可以做的观想,可以说特别利益帮助自己恢复健康的方法或者说是对于整个世界病痛的消除,或者是帮助特定的一个对象,或者消除特定的一种病痛等等,都可以如此一边持咒来做观想,我们不必同时四个都一起做观想,用其中的一个方法来观想就可以了。 忏悔及回向 那么持咒之后,就是整个仪轨的结行部份了,这时候有一段是叫「忏诸罪障回善向菩提」,这个部份是现在就要在药师佛及菩萨的面前忏悔,无始以来我们犯了非常多的恶业,造了非常多的恶业跟恶行,无论是我们知道而犯,或者是不知情的情况下而犯的一切的罪业,都要在佛前来忏悔,带着一念惭愧的心,也带着一念以后不再犯的心来做忏悔,同时还要回善向菩提,也就是透过念诵整个仪轨,观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还有持咒的一切善行,及利他的善行动机,这一切的善都要回向给一切众生,愿都能够成就佛道,同时回向一切众生,就短期的来讲,愿一切众生的病痛都得到消除,究竟长远的来讲,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成就佛道。以上这部份是「忏诸罪障回善向菩提,断除病魔苦恼赐吉祥」。 收摄次第 接下来的部份叫做收摄的次第,这时本尊要收融回来,观想的本尊主要有两大类的,第一类是指世间的护法,像是梵天、帝释天,还有十二药叉大将、四大天王、十个世间这些护法等,这时是「诸世间者各归其净土」,这些世间的护法他们都非常欢喜的回到了他们自己的净土去了。第二类的本尊也就是各种的十六菩萨,还有八大药师如来等,这一些佛菩萨也分成两个部份,一种叫智慧尊,一个叫誓言尊,所谓的智慧尊就是之前观想迎请而来的这些诸佛菩萨智慧的本质,叫做智慧尊。誓言尊就是我们观想,自生、对生所观想出来的这些本尊叫誓言尊,这个时候的智慧尊、誓言尊的十六菩萨、八大如来,他们都发光融入自己,然后我们得到加持,这就是第二句「智慧三昧诸尊入我身」,全融入到自身了,我们自己得到加持之后,也要化入清净的普贤界,那也就是要融入到空性当中,心无造作的,心能够平静的静寂下来,所以才说「奇哉从本清净普贤界」,也就是自身融入清净的普贤界。 以上这部份就是法本的教学的部份,以后各位想念诵这个药师咒语的时候,可以静下来就念药师咒,这也是会有很大的加持的,或者也可以在一幅药师佛的唐卡面前,看着这幅唐卡静下来持诵咒语,这也是非常殊胜的,或者就念诵法本,然后按照仪轨来观想,然后再念诵咒语,这样也是非常的好,也具备很大的利益跟加持的。总之,无论是在做怎么样类型的修持时,我们都要专注不散乱,同时尽量清楚的忆念观想药师佛的形象,并且具备信心的来念诵,这样就会得到不可思议的一种加持,以上就是帮助我们解脱教授的部份结束了,再接下来是要讲解药师经。 药师经教授 接着说药师经的部份,在最开始藏文的经文当中,有一段是特别提这部经梵文的名称: 阿呀 巴嘎弯 悲夏贼 咕鲁 悲主以呀 巴拉巴 谁?布噜哇 布拉尼 达吶 比些司 比司达吶  那嘛 玛哈呀纳 苏答啦?(梵文发音) 也就是就是印度文,这个梵文在印度的经文当中并没有特别立出来,而是西藏在翻译佛经的时候,在经文中会特别加上这一段梵文的经名,因为这代表的意思是它的法源、源流是非常清净的,而不是由这个译师、翻译者他自己撰写臆造出来的,这是因为佛陀当时在印度出生,降生之后并且开示佛法,那时佛法非常兴盛,次第的传承下来,传到了西藏并且翻译成藏文,所以当时的译师为了能够纪录、纪念这样的一个传承,所以在最开始才会有这样一个梵文的经名。 药师经经名的意义 同时这个梵文的经名还有第二层意义的,这是因为在未来陆续会有千佛出世,而每一尊佛他都会降生人世间,并且广为说法,同时也都会在菩提迦耶这个地方成就佛道,而他们所说出来的法,也都是用梵文所讲说的,所以当我们多念诵这些梵文的经名,也帮助我们种下一个梵文这些经译的种子,所以代表说在未来如果我们见到佛陀,并且能够跟随他们听闻法,能够修持的时候,由于过去我们有这样梵文经名的一种习气跟认识,我们更容易听懂他们的法要,同时也更容易将他们所说的法忆持记忆在我们的心中。 这样一个梵文的经名,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感恩这些译师,感恩过去这些翻译的大师们,最早在印度佛法是非常的兴盛,当时在西藏并没有佛法,就算西藏的弟子想要认识佛法想学习,也非常的困难,首先要学习梵文,然后才能够修持法要,除此之外他们没有任何其他的机会来修学,但就是因为透过了译师,将这些梵文的典籍翻译成藏文,之后西藏的弟子们便可以读诵及学习,同时也能够修持,这可以说都是这些古代译师们的恩德,印度当时的大师班智达们,是不会藏文的,同样在很多藏地的弟子们也不会梵文,中间都要靠译师们的翻译跟传述,才让弟子们能够学习修持佛法,所以特别要忆念这些大师们的恩德。仁波切也特别讲到,他自己现在也不会中文,各位也不会藏文,虽然佛法是这么珍贵存在,但是就需要有一位翻译,所以仁波切说也要特别谢谢这位翻译(指堪布丹杰)。 接下来讲到经典的名称,就藏文直接翻译过来的是《圣世尊药师琉璃光本愿差别广大大乘经》,也就是说这里面最主要有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个大愿,是为了能够让众生得到加持,同时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得到短期、暂时的各种利益,还有得到究竟长期的利益,因此述说了这部经。 各位可以看到在经名下面有一段藏文并没有翻译出来,中文意思就是向一切佛菩萨礼敬,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当时翻译大师们的一个礼敬,为什么要有这样一句要礼敬诸佛菩萨的经文呢?是为了在翻译的最开始,先礼敬的话,能够帮助他在翻译的过程都能够圆满而毫无障碍,所以首先要礼敬诸佛菩萨,在所谓译师礼敬的部份,传统上有两种礼敬。第一种叫做认识知道这是什么论典的礼敬;第二种是依照各自的本尊来礼敬。 首先如何知道这是什么论典的礼敬,是由于过去在翻译的时候,西藏的国王制定了一个规矩,佛经主要分为三藏,也就是经、律、论三藏。所以只要翻译佛经的部份,最开始的礼敬就是要礼敬一切诸佛菩萨,因为佛经的内容是很广大的,所以要礼敬的是诸佛菩萨;如果翻译的是律藏,由于律典内容的繁文缛节是非常多,当中非常多有关善恶取舍非常细微的东西,所以要礼敬的偈文提到说要礼敬一切遍知;第三个是论藏,论藏是为了能够帮助我们开启智慧,当中谈到了所有道次第的修持等等,因此在这部份为了开启智慧,所以论藏的最开头是要礼敬文殊童子。 在译师翻译这部份透过上面的偈文,礼敬的对象是谁,你就知道这一部经典他是属于经、律、论的那个部份,由于这也是国王所制订的一个规矩,所以这一句礼敬也被称为国王制订一种礼敬的语言,现在这一部药师经,是属于经典的部份,所以是礼敬一切诸佛菩萨。 缘起 接下来是经文的部份了,分为两个部份:一个叫序言;第二个才是正文。序言的部份就是在第一页上面第一段的文字都是序言,这个序言的部份,并不是当时佛陀亲口所说的,这里是有一段历史的,当时佛陀在印度圆寂之后,由于不忍佛陀圆寂的悲伤,所以陆续有非常多的阿罗汉都示现涅槃,而拥有阿罗汉的果位者,像是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都陆续的进入了涅槃,不仅是殊胜的佛陀入灭了,同时殊胜的比丘众、阿罗汉众也都入灭了,当时很多天人都形容当时的情况,整个世界就好象只剩一团灰、一些烟而已,什么都没有了,是令人非常难过的情形。 当时佛陀的大弟子如大迦叶尊者他知道了,他想一定要赶快将佛陀的经典及开示结集起来,第一次的结集,是需要五百位阿罗汉,但是只找到了四百九十九位,还差一位,这时候,他们知道还有一位阿罗汉,但已经入定了,而且就在这个天界当中,这时有一位阿罗汉进入神通,就化现到天界去找这位阿罗汉,并请他下来一起来结集,因为还差一个人,这位在天界禅定的阿罗汉,叫做帕龙达尊者,当请他一起来结集经典的时候,他的回答是佛陀都已经涅槃了,他也不愿意下来,要继续入定,当时送了这一件法衣,还有一个钵给另外的阿罗汉带回到人世间。这个时候大迦叶尊者,很严厉的制订了一个规矩,他说在经典还未结集之前,不准任何一个阿罗汉再涅槃了,要不然就都没有阿罗汉了。 大迦叶尊者也透过神通,知道还差一位,这一位就是阿难尊者,但当时阿难尊者还没有证得阿罗汉的果位,要如何才能够让他证得阿罗汉呢?方法就是要他受苦,让他难过,让他生起出离心才会精进想要修持佛法,这个时候,僧众就特别用一些语言,说他犯了错误,然后就把他赶走了,赶走之后,阿难尊者当然非常的伤心,心想我在佛陀身边待了这么长的时间,现在竟然被赶走了,心中非常的难过而生起出离心,接着更精进地开始修持佛法,透过修持佛法,证得了果位之后,具备了神通,原来当时大众把他赶走的原因,就是为了经典的结集,因为还差一位阿罗汉之故,这时候他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之后,就有五百位阿罗汉,陆续的他们就有几次的结集,结集了经、律、论三藏。 经典的部份最主要是由阿难尊者他来结集,律典的部份是由一位叫优波离的尊者结集,论典是由迦叶尊者来结集的。当时这些阿罗汉们要结集佛陀所开示的经、律、论藏首先都会聚在一起,然后一起向佛陀涅槃的涅槃城,发愿祈请之后就向阿难尊者请法,阿难就开始说出当时佛陀说了什么样的内容等等,接着由大迦叶尊者将论典的部份说出来,优波离尊者就将佛陀所开示律典的部份,一点一点的说出来,再记载下来。 同时就在结集的当下,他们也就写下了序言,特别记载当时佛陀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之下,说了什么内容,也就是这里提到的「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这个部份都是序言,同时这部份的序言虽然不是佛亲口说的,但也是符合佛制的,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佛在未涅槃前,也曾经嘱咐过后世的弟子说,你们要将我的教言结集起来,同时你们也可以注明是在那里讲的,听法的人有谁,讲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都可以加上去,所以这部份的序言,可以说是得到了佛陀加持跟开许的序言。 经文内容:序言 看到这序言的部份,第一句谈到「如是我闻:一时...」,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就代表着这一部经从头到尾,并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或者说只是一个传说的故事而已,而是当事人在当时、在某个地方,他亲耳所闻的,而记录下来的。所以说如是我闻,「一时」就是当时,薄伽梵就是尊者世尊,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在当时的印度诸国最主要有六国大城,在这里面,佛陀是到了广严城的地方,他为了要利益所有的众生而来到了这里,坐在这个乐音树下,当时有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还有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同时有民众来听讲,还有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等等,另外还有非人类的,像是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在藏文里面还有提到像是伽楼荼,就是金翅鸟,紧那罗就是非人,还有摩?罗伽就是大莽蛇等等这一些非人众,无量的大众都恭敬围绕而在听法,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佛陀说出了这部药师经。 接着是「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这里提到承佛威神,在佛经来讲,有一种是叫做佛陀加持而述说的经典,一种是佛陀开许亲口讲说的经典,以药师经来讲是佛陀特别加持了文殊菩萨,而述说出来的一部经典,所以这里说,文殊室利法王子是承佛大悲的威神力,从座而起,然后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这个习惯特别像现在在传授皈依戒也好,或者传授戒律的时候也好,便是这样的一种跪姿,就是右膝着地,左膝抬起来,并且合掌于心间。当时弟子们向佛陀来请法的时候,都是以这样的姿势来请法的,所以说是以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来祈请。 接下来翻到第二页,文殊菩萨当众就向佛陀祈请,他说「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后面提到「令诸闻者业障销除」,这里说众生有非常非常多的苦,最主要的苦就有三个部份,也叫做三障的苦,第一个叫做业障,第二个叫异熟障,第三个叫烦恼障,烦恼障是可以透过我们修持禅定而消除的,第二种异熟障是指说异熟果,如果投生六道畜生的话,那就是异熟投生到了畜生已没有机会修持佛法,这时的方法就只能透过一些发愿跟祝福才能消除这种异熟障,最主要的就是业障,业障指的就是过去所造的的业,而造成今生身体上的不健康、生病,或者心里的伤心、各种的烦恼,或者各种的苦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业障,文殊菩萨主要发愿就是希望能够帮助所有的众生能够消除这些业障,就是要开示诸佛的名号及本大愿殊胜的功德,特别针对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所谓的像法转时,是指正法快消失要坏灭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希望佛陀能够开示利益他们的诸佛名号。 接下来「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这时候世尊听到文殊室利童子的请问之后,他就赞叹说「善哉!善哉!曼殊室利!」,善哉!善哉!在藏文就是勒克梭!勒克梭!,善哉应该是一个古语,现在的意思就是「很好!很好!」「亚玻堵!亚玻堵!」(藏音)就是很好,「你问的很好」,为什么说赞叹文殊童子他问的很好呢?因为「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因为你是以大悲心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一切业障所缠的有情们,那业障就是指有情过去生造了很多恶行,在今生造成身、心上很多的痛苦的这些有情,还有很多的天人等等,为了要利益安乐他们,所以你劝请我来说,这是非常好的。 文殊菩萨「汝今谛听!极善思维!当为汝说。」在中文是只有翻译汝今谛听,这个谛听的部份,藏文是有三个部份的:第一个谛听部份是要「听好」;第二个就是「完整的聆听」;再来第三个就是「极善思维」,或者叫「善加忆持」,就是要记下来,所以可分为三个部份。 第一个是「听好」,第二个是「完整的聆听」,第三个是「要记在心中」。主要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都需要具备这三个部份,具备这三个能够消除我们听法时所产生的过患。 第一个如果我们听法的时候,带有烦恼的话,就好象是一个有毒的容器,也就是说听法的确是在听,如果我们带着是一念恶心,或者烦恼的动机,那就好象要将水或是东西倒进有毒的容器里,那这些水也会变成是有毒的一样,所以要消除不清净的动机,要好好的来听。「听好」的意思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动机来听闻,透过这个能够消除第一个听法的过患。 第二个是叫做完整的聆听,这意思是说,有的时候在听法时耳朵并没有专注的在听,就好象是一个倒过来的容器,不论是牛奶或茶都倒不进去的,同样就好象一个人如果不专注听,所有的法也是进不到他的心中的,所以完整聆听是指心要专注不散乱的来听闻。 第三个就是极善思维,或者说当善忆持的意思,有的人的确很专心的在听,但是他都记不下来,无法忆持,这时候就好象容器是有破洞的,如果倒了再多再多的东西,也全部都会流出来的,所以说要善忆持,要好好的记下来,透过了这三个,就是具备好的动机来听。首先是「听好」,第二是「专注」,完整的聆听,第三要「忆持」在心中,这是经典当中提到的,同时也是我们听法时候要具备的三个要素。  接下来文殊菩萨他就回答了,文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唯然就是说就像世尊您所说的要带着清净的动机来听,要专注完整的来听,同时还要记在心中的来听,我会这样子做,所以唯然,愿说!请你宣说这个经典,我等乐闻!序言的部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当时佛陀是在什么样的因缘说出了这一部经典,同时刚刚也提到这个结集经典的一个缘起,透过这个序言,也能够让我们回忆起、忆念起佛陀他当时的恩德,然后对佛陀、对这些大师们生起信心,这是序言最主要的目的,今天的下午的课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们也提到说,在平时无论我们在讲说佛法,听闻佛法,或者我们来接受灌顶,或者做了任何善法的修持,最后我们都会要做个回向,将一切善功德要回向给一切的众生。这个回向有一个特殊的意义,也就是无论做了任何的善行,我们积聚了这些善业,如果我们这些善业没有回向的话,譬如说当我们生起了嗔心,嫉妒心的时候,就会把这些积聚的善减少,或者是消除,所以为了不要让这些善的功德消失,所以我们要做回向,就不会被这些嗔心,或者逆缘所伤害、消除。 这里做一个比喻,这些善行、善功德,就好象是小水滴一样,这小水滴如果就放着在那边,放着放着就干了,如果你能将它汇入到大海当中,只要大海没有干枯,那这个小水滴都存在里面。我们现在无论做任何的功德,我们要将它回向给一切众生,只要众生还在,这一切的功德就会存在的,所以说回向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要来做回向,将一切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得到喜乐,尤其现在各种的病痛、灾难、战争、饥荒等等,都能够得到消除。 药师佛无上殊胜的功德 接续昨天讲到的部份,释迦牟尼佛开示了药师经,第二页的下面,「佛告曼殊室利」,文殊菩萨就是曼殊室利菩萨,文殊菩萨是药师经的请法者,我们说要利益众生特殊的一个方法,或者说能够帮助众生净除罪障跟净除业障,最殊胜的一个方法,就是向药师佛祈请,透过修持药师佛,向药师佛祈请,就能够清净我们各种的业障跟病痛,佛陀说到,药师佛在哪里呢?这里说东方去此,一般来说所谓的一个方向,一个方所,其实都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方所,都是由我们心安立、所造作的,譬如说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存在,也都是心所现的,但是所谓的东方,是一种象征,因为东方是太阳初升的地方,所以也代表一切的光明、一切的喜乐,出生的一个泉源跟根本的意思。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这个十殑伽沙就是十恒河沙等佛土,这是指一个非常远的距离,但是对于一个有信心、有精进的弟子来说,其实所谓的佛国或佛的净土,并不是遥远,是很近的,对于一个没有信心、没有精进的人来说,佛国是很遥远的,所以这一段话主要是针对还没有生起强烈信心的凡夫来讲「十殑伽沙」是比较远的,这个地方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明行圆满」,指的是佛陀的功德是圆满的,善逝也是指佛陀,所谓的「善逝」是透过了修持善的道路,最后前往到达了,逝就是到达了善的果位,以上是善逝的意思。 除了得到善的果位,同时还能够世间解,「世间解」的意思是能够遍知一切,就是得到尽所有智,尽所有知道世间一切的意思,所以叫世间解,以上都是形容佛陀殊胜的功德,例如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最主要这一段也是形容药师佛他具备的特殊功德,但是这同时也代表一切诸佛所具备的功德。例如这里也谈到「调御丈夫」,调御丈夫是指要利益帮助一切的众生,那么就需要调御,也就是知道众生痛苦的因是什么,像各种的瞋心、嫉妒、烦恼,需要消除,需要调御,不仅仅佛陀他是世间解,知道世间的一切,他同时知道如何利益众生,如何调御众生烦恼的方法,所以叫做调御丈夫,调御丈夫之后,由于众生有非常厚重深沉的烦恼跟习气,通常一般众生被这些烦恼习气牵引之后会到那里呢?落入轮回或者落入恶道,所以调御也是让众生透过佛法能够暂时短期投生到善道,例如天道、人道,以究竟来讲,是调御丈夫带领众生到究竟的佛国,这就是调御丈夫的意思。同时佛陀也叫无上士,是指他具备了无上功德的士夫,那么也是天人师、佛、薄伽梵,以上是形容药师佛,还有诸佛的功德。  佛法当中的见解谈到,一切的佛菩萨最开始也都跟我们一样是凡夫,然后慢慢进入了正道,佛法的学习,同时实修正法、实修佛法,生起菩提心,行菩萨行,最后圆满成佛的次第,利益众生成佛之后,而开启了两种智慧,就是「尽所有智」跟「如所有智」,并且以大悲心来利益众生,药师佛他也是依循如此的次第修持。在第三页的最上面说到「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这是指药师佛他在未成佛前,行菩萨道的时候,曾经发了十二大愿,也就是透过这十二个大愿的愿心力量,因此可以消除众生各种的业力、各种的病痛,这是因为愿心的力量,所以说只要后世的众生弟子虔诚的向药师佛祈请,或者修持药师佛的法门,或者听闻到药师佛的名号,都能够从各种的恶业、从各种病痛当中出离,最后圆满成佛,这是因为药师佛曾经发了这样的大愿,所以众生只要听闻到他的名号,都可以消除业力。 十二大愿:第一大愿 下来十二大愿当中的第一个,「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尽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主要是药师佛在行菩萨道时,曾发一个愿望,将来在他成佛的时候,他色身的光明会照耀无量无边的世界,炽然的照耀,非常庄严、非常光明,举个例子来说,就好象现在我们的人世间,由于佛陀的大悲及加持,也由于释迦牟尼佛诞生到人间,所以到现在都还有佛法能够学习、听闻,很多人看到了这个大愿都会生起疑问,为什么能够做得到呢? 什么叫做「佛的光明能够照亮无量无尽」的世界呢?或者说为什么众生都能够变得跟药师佛一样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心会生起怀疑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来想,例如释迦牟尼佛在人世间诞生了,一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可以看到者佛陀利益众生的佛行事业直到现在都持续着,而且非常的兴盛广大,无数的行者如修持南传法教的弟子们,他们透过了修持,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这已有数不清的人因为修持而得到阿罗汉的果位。同样无量修持大乘法教而证得菩萨果位的人也非常的多,也有数不清修持密乘法教而得到成就的人,所以说这都是佛陀佛行事业的广大,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的人得到利益呢? 整个世间都像被光明炽然照耀一样呢?这就是因为佛陀释迦牟尼佛,在蓝毗尼园诞生,之后在菩提迦耶成就佛道,到三转*轮,并且利益无量的众生,可以说这一切,到现在整个佛法还在世间弘扬,让世间更加的有福气、更加的圆满。这种佛法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边无尽的世界,这是象征佛法的圆满充满了全世界,所以到现在正是一种不可思议,不同于其他世界的一种加持,我们现在有正法,而且能够修持正法,也能够证得果位不仅是我们自己得到好处证得果位同时也利益无量的众生。上就是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尽无边世界最主要的意思。 这里也提到说具备三十二大丈夫相,还有八十随形庄严其身,这是指凡夫按照这样发愿,身体就能转变成为三十二相,并不是,而是透过了次第的修持,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的果位最后是可以得到的。例如说我们最开始向药师佛祈请,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或者对药师琉璃光如来生起信心,透过这种心愿、一信心,就在我们心中种下解脱的种子,一种善的习气,透过了这善的习气,我们再发起菩提心,并且次第的行持菩萨道,例如布施等六度的修持,慢慢的证得菩萨的阶位,从最开始的极喜地到最后法云地等,最后成就圆满的佛果,这时我们就能够具备三十二相跟八十种好的果报,所以这里说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这是药师佛的一种愿心,透过这个愿心,真正能够成就愿望,当我们在念诵的时候,从心中也要这样来发愿生起信心,这种信心是假如自己也这样次第来修,一定能够证得的果位。 第二大愿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这里谈到形容药师佛功德的圆满,及一切罪障的净除,他发愿在证得菩提的时候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这是形药师佛一切的功德都圆满了,各种的烦恼障、所知障都消除了,所以能够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光明为什么能够光明广大?是因为佛的三种智慧都开启了,大悲、大智跟大力这三种力量都具备了,所以说「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这是形容佛的功德跟光明甚至过于日月,所谓的日光也好、月光也好,这种光芒只能暂时消除一些黑暗而已,但是佛陀他所具备的功德是过于日月的,原因是佛陀的大悲,还有佛陀的智慧跟佛行事业,这种光明是能长远的、究竟的消除一些众生内外的黑暗。 譬如说众生内在的黑暗,像是各种无名烦恼等等。以上这一段是形容佛陀功德圆满的部份,不仅仅是自身具备功德圆满,同时能够利益众生圆满,所以后面又说「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幽冥是指在黑暗当中,或者昏暗当中的众生,幽冥、昏暗、黑暗是指众生在无知的、无明的障碍之下,不知道取舍的方法,所以形容幽冥的众生能「悉蒙开晓,随意所趣」,「随意所趣」是指透过修持佛法,或者是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而生起了一点的信心,仅是这样的一种信心,就能够在心中种下一个解脱的种子,就能够利益众生。 「随意所趣」是指众生就能不落入恶道,而能够随他们的意念投生到善道去,同时不仅是自己投生善道,能作诸事业,也能够利益众生的各种事业,带领众生前往善道的事业都能成就。仁波切提到最后一句叫「作诸事业」,由于在藏文里面也有另外一种的意义,也代表是众生随意所趣之后,能够消除一切的业障的意思。第一种意义是作诸事业,一切利众的事业成就,第二种意义也叫做尽除了一切的业障。  第三大愿 下面是,「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药师佛他发愿在未来成就菩提时,具备广大的智慧,能帮助一切的有情具备无尽的受用物,就是无尽的各种资财、各种的东西,这也是透过积聚资粮,能够圆满一切无尽的受用物,同时也有另外一种意思,就像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里面形容到,有人并没有具备这么多外在的各种受用物,譬如说财富、东西等,但是如果他具备了知足心的时候,他就像是具备一切东西,拥有一切东西的喜乐是一样的,寂天菩萨也形容当一个人具有知足心的时候,就连帝释天王都没办法比得上这个人,所以说这段话里,有二种意义,一种是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无尽的各种受用物。第二种意义,如果没有外在的东西,也愿众生能够具备一念知足心。「莫令众生,有所乏少」,尤其在人道当中,众生会遇到各种贫困或者资聚不充足、因缘不具足的痛苦,愿都能够消除,具备知足心,具备各种的受用物,以上这一段愿文也是告诉我们现在听闻到药师琉璃光佛的名号,也能次第修持这个法门,最后我们都能够证得佛果的,这是药师佛的第三大愿。 第四大愿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若诸有情行邪道者」,这是指佛陀以他大悲的一种加持,如果一个众生听闻到他的名号,同时修持正法,或者见到药师佛的身形,都能够让一个本来没有信心的人生起信心,或者让一个本来不相信因果的人相信因果,透过听闻名号、修持佛法、或者见到他的身形,能够在心中种下一个解脱的种子透过这些加持,悉令安住菩提道中,所以才说「行邪道者」。接下来「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在二乘的果位,声闻独觉二乘的果位,都只是暂时的果位,或者称为不了义的见解,愿他们都能够在智慧开启之后,皆以大乘而安立,也就是能够进入大乘法而修持,就像《解脱庄严宝论》当中提到说,佛陀身形放射出光明之后,照耀到二乘行者身上之后,并以佛陀语光明的一种加持,告诉他们:「你们的果位不是究竟的,你们要生起菩萨心,进入菩萨道大乘的修持」。就像是以上的记载一样,「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  第五大愿 接下来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不得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这个愿是希望一切众生都不要违犯各种的戒律,这里提到「具三聚戒」,在三聚戒,以密乘的观点来说,是指外在的别解脱戒,内在的菩萨戒,还有秘密的密乘戒等这三个部份。但是一般来说,以显乘来讲,三聚戒可以指的是第一是别解脱戒,第二叫禅定戒,修定的禅定戒,第三叫做无漏的戒。所谓的别解脱戒,就是透过接受持守别解脱的戒条而得到的,所谓的禅定戒是指透过了修持止的禅修而能降伏烦恼不犯戒,就叫做禅定戒。第三个叫无漏戒,指的是透过观的禅修,以止的基础,烦恼的降伏,而开启了智慧的时候,就能够具备无漏戒。同时提到「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这是说透过向药师佛祈请,听闻他的名号,各种的违犯戒律都能够消除而不堕恶趣,这是药师佛所发的大愿,我们心中也要生起这样的愿心,从经典里面的叙述,药师佛是住在东方的琉璃净土,经典中也形容是十殑伽沙,是一个非常非常远的地方,但是到现在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药师佛大愿、大悲的加持力,像各位每天都能持守八关斋戒,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透过持守戒律之后,好好次第修持,未来一定都能够成就圆满佛果,为什么呢?就像是第五大愿中,药师佛的祝福,一种大悲的加持,我们现在都能够走在善道上,每天能够持守八关斋戒,透过八关斋戒,我们种下善的习气,未来都能够得到解脱的果实,所以在持守斋戒的时候,要感到非常的欢喜。  第六大愿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有的朋友听到这个愿文之后,会产生疑问,一般佛教的见解谈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因果是真实不虚的,为什么这个愿文提到的感觉是只要向药师佛祈请,好象这些病痛都会得到消除,这是不是有点违背因果呢? 仁波切回答说,这并不是违背因果,而是得到加持,这符合因果的,而且完全符合因果才能够得到加持,这是什么意思呢?过去我们的确造了非常多的恶业,也积聚了非常多的恶行,因此我们会受到很多的苦,现在我们听闻了佛的名号,对佛生起信心,尤其是我们听到药师佛的名号,并且开始修持药师佛的法门,透过这样的发心、信心跟修持,我们的恶业会得到清净的正面的来讲,我们更在不断地积聚更多的善行。 前面说过去曾造恶业,因此会有「其身下劣,诸根不具」的各种病苦,但是提到「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那是指过去还没有听闻到药师佛名号的时候,我们造了很多的恶行、恶业,但是在听闻佛的名号之后,我们发起信心,生起菩提心,愿意开始行善,积聚资粮、净除罪障等,最后就会「一切皆得端正黠慧」,慢慢「诸根完具,无诸疾苦」的。 第七大愿 第七个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我们可以看到世间上有非常多受着苦痛的各种众生,所以药师佛以大悲的加持说,只要有人能够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或者对于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字生起信心,或者口中说出、念出药师佛的名号,他都能够领受到这种加持力,而将过去的业力消除。就像刚才提到,这并不是违背因果,而是更符合因果,原因是由于药师佛他的大悲、他的大愿心,如十二大愿一般,弟子听到之后,生起了信心,有了信心就愿意一步一步来修持,止恶行善,并且陆续的修持,透过一种善行的修持,过去的业的确就能得到消除,身心安乐等,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 第八大愿,这里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对于这一句,有的人刚听时到会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所以仁波切要解释一下,在佛法里面,特别强调男女二众是平等的,也都具备相同的机会跟能力能够修持佛法,并且能够证得佛果。就好象心经里面提到「善男子、善女人,愿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等,男众想要修持甚深的般若波罗密多法的时候,是可以修持的,同样善女人也是可以修持的,所以在佛法当中谈到,无论男众、女众基础是一样,只要具备了暇满难得的人身,都是可以修持的,所以这一段话最主要的意思,针对现在来讲,世界上很多地方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的确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会有轻视女性的情况,但是也有很多进步的国家讲男女平等,所以这一段话最主要的意思,是要消除男女的不平等,或者说尤其轻视女性的地方,希望能够消除跟平息。由于男女二众、一切众生,不分男女只要具备暇满人身,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的,所以说能够修持佛法,能够证得佛果的条件基础其实都是一样的。  第九大愿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这里是说「令诸有情出魔罥网」,「出魔罥网」,所谓魔网的意思是什么呢?是我们平常一种很强烈的情绪或烦恼,由于强烈的情绪跟烦恼,因此就造了各种的恶业、很强烈的恶业,因为这种恶业的牵引,会带领我们落入恶道当中,谈到业力的方面,业力一般分为四种, 一种叫做现世报。 第二种叫做来世报。 第三种叫做他世报,就在某一世时显现果报。 第四种叫做不定的业,不定的一种果报。 这是什么意思呢?所谓的现世报指无论是善的或者是恶的,由于动机跟心念,无论善或恶,由于动机、心念非常的强烈,所以果报会在今生现世当中实现,这种叫做现世报,例如说行善,或者一种善的动机非常强的话,善的果实在今生就会感受到、就会成熟的。同样如果是恶的动机很强烈,那恶果也会在今生成熟。来世报,是指动机的力量稍微小一点,如我们在今生积聚了善行,从善的一方面来讲,积聚了善行等,这种力量会帮助我们的果报在来世成熟。 第三种叫做他世报,所做的行为无论善恶的动机,并不是很强烈,比较弱,一点点的善跟恶的动机,所以不会在今生成熟,也不会在下一生,而会在第三世、第四世以后的某一生才会成熟,这叫他世报。最后的不定报,就是不定业,这是指无论善恶的心念都非常非常细微地、非常小,所以不见得会成熟,这里谈到说,如果我们没有一念后悔心的话,业还是会成熟,但如果忏悔了业报就不会成熟。 例如说我们行善,有一念善念跟善行,但是后来后悔做了这件事时,这个善行就不会成就,同样我们做了恶行之后,能忏悔的话,这个恶行也不会现形,所以这种叫做不定业,是指心念的力量是非常小的,是一种不定业。这里谈到叫「出魔罥网」,主要是指恶业的方面,希望众生都能够离开这样的魔罥,离开这样的一种恶业,解脱一切外道的缠缚,解脱的方法是什么呢?也就是对佛法、对佛陀生起信心,积聚资粮,还要多忏悔、后悔作这些罪障,这样就能出魔罥网。后面提到「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所谓的「恶见稠林」,「恶见」指的像执着有一个我的我见,或者说邪见,或者说想要伤害他人、害他的见解,愿都能消除。而「引摄置于正见」,这里的「正见」是指透过了比量的方式,而生起的正见,或者说现量直观的方式而生起的正见等,就是比量见跟现量见而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这里提到过去还有君王制度的时候设有系闭牢狱之苦,就算现在已经是民主的时代,同样也会有这样的恐惧,这里提到某人犯了这些错误违背了因果,譬如说被关进牢里去受这些苦痛,但是「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这是指一个被关的人、受苦的人,他能够听到药师佛的名号,尤其是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的话,也对佛陀生起信心、恭敬心向佛祈请做供养,那么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药师佛的愿望是希望一切众生的饥渴都能够消除,透过一种很强烈的愿心,或虔诚、强烈的一种祈愿,很多时候的苦痛马上就能得到消除,但有时没办法马上消除这些苦痛,但是从长远来讲,究竟的善果是一定会得到的,由于我们拥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愿心,同时愿意来积聚善行,修持正法并精进于这些修持,那么未来就像这里所形容「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就是我们都能够尝到究竟的法味而得到成就。  第十二大愿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药师佛的大愿主要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远离各种的贫困,远离贫穷、贫困,在现世来讲,很多人非常的贫穷或者贫困,是因为过去恶业所造成的,所以在今生如果想要远离这样的恶果,我们就要止恶行善,就像药师佛所提到的「若闻我名」,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并且向他祈请,修持这个法门,发起一念善心,在最后,或者在今生,或者来世,我们都能够具备一切的庄严,具备一切的富足。  以上这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最后提到「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就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因为文殊菩萨向世尊释迦牟尼佛祈请,想使听闻到的人业障消除,是希望所有的众生业障能够消除并且得到究竟的果位,所以说当时文殊菩萨就问世尊是否有这样的方法?世尊就开示出有位名叫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他现在就住在药师琉璃光净土,他过去发了十二个大愿,这十二个大愿能帮助众生消除业障,并且得到成就,所以当我们在阅读以上这十二个大愿,日后向药师佛祈请,对他生起信心时,或者说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之后,我们也如实以这个仪轨来观修、来修持的话,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暂时消除今生各种的苦痛、病痛;究竟的来讲,能够带领我们得到究竟的快乐,成就佛道。今天早上的课程就教到这里了,下午课程结束之后有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来。 业障消除 愿生净土 所以在早上的课程当中,提到这个药师经当中,是由文殊菩萨来请示世尊,也就是在第二页上面有提到说「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这也是特别为了利益在这些佛法要式微时的众生,如何帮助他们的业障消除呢?这时佛陀就回答了方法,即有一位药师琉璃光如来,他是在东方的药师琉璃净土当中,他过去曾经发了十二个大愿,就是为了要利益一切的众生,早上已经将这十二个大愿介绍过了,透过这十二大愿,可以帮助众生,尤其是受着苦痛、病痛的众生离开这些痛苦,接着由文殊菩萨请示佛陀,就是以这种问答的方式,总共有八个,接着佛陀便一一的回答,告诉弟子说离开痛苦的方法是什么,要如何来修持药师佛、向药师佛祈请等等。 首先介绍佛陀开示这个净土的情况,各位可以看第八页上面说「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这里是首先他介绍了药师佛琉璃净土的情况、及种种相状,接下来又谈到「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同时在这个琉璃净土当中有二个菩萨,日光遍照菩萨跟月光遍照菩萨,「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在这一段当中佛陀他介绍到净土的情况,当中还有有二位菩萨,如果一个弟子他具备信心向药师如来祈请发愿的话,就能够投生到这样子的一个地方去。 所以在这里提到说我们发愿是很重要的,像经文中提到「应当愿生彼佛世界」,通常我们发了愿之后,有二种情况,一种是能够实现的愿望,一种是愿望他无法实现,那当我们说因缘和合的时候,这个愿望就能实现,但是如果因缘条件不具足时,当然就无法实现了,所以仁波切就举了一个例子,他譬如说他如果发一个愿望说「好,我现在前面的桌上要有一朵花」,他就一直发愿要有一朵花,要一朵花、然后每天、每月、每年都这样在想要有一朵花,但是他还是没有办法有一朵花在那里,因为没有做任何事情,但是如果说稍为有一点智慧跟方便的时候,那同样我还是有一个愿心,我希望桌上有一朵花,于是开始准备,譬如说一个小盆子里面装了土,然后有肥料、有水、还有一个种子,慢慢这样子放在前面,因缘和合就有可能开出花来,在佛经当中说,我们发愿的话就能够投生,但是真的能否投生到那个净土,那要看我们首先一些因缘,例如我们有没有积聚资粮,同时我们对佛法是不是具备信心等等,以这个为基础,并且实修佛法的话,那么这些因缘条件和合,就有可能投生到净土的。  发愿修持 远离恶趣 之前提到佛陀说我们发愿是非常的重要的,透过了发愿,同时实际来修持,这些愿望都可以实现、可以成就的,接下来是谈到说如果具备一些恶行、恶业的话,那么会投生像恶鬼跟畜生等等的情况,在经文里面提到「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坚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在这里是提到有一些人,他不知道因果,同时他完全不肯给予布施,非常的吝啬,透过这样一种因果的道理,他将来会投生在恶鬼跟畜生道的,这是从因果上来讲,这里也谈到,如果透过了向药师佛的大悲心的光明,是能给予他们救护的,所以这是说因为我们过去所造的这些恶业,因此便会投生在恶鬼道跟地狱道,「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他在生前由于听过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所以就算他投生在地狱恶鬼,也能够因过去的这种善的习气生起,而忆念起药师佛的名号,那还生人中,还生人中之后,「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尤其后面提到说,能够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这是提到说他得到了这个人身,并且是能够修持佛法的人身,而且发起菩提心,积聚资粮,那么他在最后就能做到这样子以血肉等等来分施给一切、来布施给一切的众生,所以这一段是指说透过了药师佛大悲的加持,那我们能够远离恶鬼跟畜生这二种道的。 接下来佛陀开示了第二个教授了,透过大悲的加持,我们不用投生到地狱去,这一段的经文是「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在学习了很多的学处,但却破了戒,「尸罗」就是戒,「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则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等等。虽多闻但是生起我慢心,「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就是指说透过自己的过失,自己就像是愚人一样,最后会落入邪见、错误的道路,同时「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同时也会让非常多的有情众生,落入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但还是有方法,不落入恶道的,那就是要依靠药师佛的大悲加持,所以接下来又提到「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下面的另一个译本跟藏文比较一样,所以下面说「以得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故。于地狱处。」,特别只讲地狱,「彼佛威力如来名号暂得现前。」那是过去生中,由于听过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他虽然投生地狱,如果他回忆起这个名字之后,即使舍命就是从地狱离开了,还生人道当中,同时「正见精进淳善净心」,就是说他投生在人道之后,具备正见等等,不再具备像之前谈到的,增上的我慢、自是非他、嫌谤正法这些过失都没有,而是「正见精进淳善净心。便能舍家。于如来教中出家学道。渐次修行菩萨诸行。」以上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的种种大悲加持。  忆念药师佛 恶念化清凉 接下来第三个教授佛陀所开示的部份,是谈由于我们具备了这种我执,特别是贪、瞋、痴的烦恼等等,会将我们牵引到三恶道当中去,那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脱离三恶道呢?就是这里谈到特殊的能够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后面提到特别为人的话,「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这是指如果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佛法,或者知道对治的方法,那我们就只能这样受着苦痛,但是若过去「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壳,竭烦恼河」等等。这里是说由于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的一种加持力,这样的善因、习气,我们能够忆念起佛陀,至心皈依,透过修持佛法,消除我们的烦恼,常遇善友就是说常遇善知识,透过这样永断魔罥,魔,指的就是牵引我们到恶道当中的各种贪、瞋、痴烦恼;这里的罥就好象是魔网是一样,将这些魔网都断除了,然后将无明的壳消除,还有竭烦恼河,让这个烦恼的河干枯了,最后「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患苦恼」。  佛陀又提到说,特别在此生当中,由于我们积聚各种的恶业,会在此生当中受到一些伤害的情况,「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有很多的有情在今生当中,互相喜欢好喜乖离,就是挑拨离间,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不仅如此,由于有这样的一种心,叫做「此等互起恶心的众生」,以这样的恶心众生,他们更会「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都会做各种伤害的事情,互相谋害,具备这样恶心之后,互相会以身口意三门来互相伤害,如果不以三门来伤害,还有其他的方法,后面提到说,或者「告召山林树冢等神」,也就是召些山神去伤害对方,或者「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婆等」,或者「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厌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 无论说自他、互相伤害的各种方法,「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被害的人,或者说被别人诅咒、被别人伤害,如果他曾经听闻过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的话,他就不会被这些恶事所侵挠、所伤害,同样如果我们是伤害别人的人,别人过去如果曾经听闻过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的话,那么药师佛会加持他,「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当时我们并没有办法马上就止息这些斗争,或者马上消除这些恶业,但是由于透过修持药师佛,或者念诵药师佛的名号,慢慢我们会提醒自己,减少自己的恶行,并且多积聚善行,互相的饶益,这就能够达到的止息一切恶行恶业。 植此善根 莲花化身 接下来是提到我们想要得到快乐的部份,也就是透过修持药师琉璃光如来,未来能够投生净土,经文是说「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这里指苾刍、苾刍尼、比丘、比丘尼,还有就是优婆塞、优婆夷,就是在家居士男众、女众等等,「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就像是各位这几天当中,能够这样受持殊胜的八关斋戒,时间的长短不一定,譬如说「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这个善根是非常殊胜的,所以说「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那「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下面那一段跟藏文比较符合,「以此善根随所喜乐随所愿求。若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如来所者。由得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故。」,由于听闻过药师佛的名号故,在「于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径。即于彼界种种异色波头摩华中自然化生。」,能够投生在极乐净土当中,投生在各种颜色的莲花当中,从各种颜色莲花当中化身出来。  下来谈到,生于天上之后,由于过去听闻过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也不用受天界的苦,有关天界,分为欲界、色界跟无色界三个部份,例如我们积聚了身口的有漏的善业,会投生到欲界,以色界来讲,是透过修持止的禅修当中明分的部份,会投生在色界,以无色界来讲,是修持止的禅修当中的静,寂静分的部份,会投生到无色界,但这三个地方都还是有漏的,有漏就是有烦恼的部份,所以天人一般说的快乐,就是有漏的、有烦恼的一些快乐,还是会变异的,同时就像天人当中会有五衰的苦等,透过听闻过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这些苦都能够消除的,所以这一段提到「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本善根」这里指说听闻了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一般在天界,会有五衰相现的时候,也会知道将来自己会投生到恶趣,但是由于听闻过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这个善根亦未穷尽,所以他不会投生在诸余恶趣的。「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者是投生于「?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那「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主要谈到了佛陀开示的六种持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种种利益,接下来就是问问题的部份。 问题一:「观想五方佛灌顶时,除咒语和手印外,要做什么样的观想吗?」 仁波切:「这时候最主要观想五方佛在我们的头顶上,中间是大日如来,我们头顶的中央是大日如来,然后自己的前方是东方不动佛,前方指的就是我们额头的部份是不动佛,在右边耳朵是南方宝生佛,再来在后面是西方阿弥陀佛,左耳的这个部份是不空成就佛,要这样观想五方佛在我们的头顶上。」会不会太快?中间大日如来,前面是不动佛,然后右边是宝生佛,后面是阿弥陀佛,左边是不空成就佛。刚好是东南西北。  问题二:「仪轨里八吉祥物、沐浴等是要找寻一些图片做观想供养,还是要以实质的供品呢?」 仁波切:「一定不需要陈列出这些真实的东西,最主要是心中观想就可以的」。  问题三:「持咒语的时候,是否可以只观想大小的药师佛直接融入自身,或者是对生的药师佛直接以诃子和手中的钵洒出甘露,加持自身以及所有法界的众生?」 在这里仁波切:平时我们持诵药师佛的咒语,可以观想从自身的药师佛心中放射出光芒,照射到对生药师佛的心间,及对生药师佛很多的眷属他们的心间,然后敦请他们的心,所谓敦请其心,意思就是让他们、希望、祈请他们回忆起、忆起他们曾经发愿利益众生的大悲心,敦请其心之后,诸佛菩萨回忆起、生起大悲心之后,同样以这种心再放射出光芒,照射到净土去,然后从净土迎请无量的药师佛的身、口、意三个部份回来,所谓身的部份就是大大小小药师佛的身形,语的部份是指各种的咒语、咒的字,一串一串的,或者说在心间的吽字等等,代表是药师佛的语,还有代表药师佛意的各种法器,虽然说心意智慧是没有各种形像的,但是这里是以各种的法器,像诃子,有叶子、有茎的,诃子,还有盛满甘露的钵,非常非常的多,这些从净土随着光回来之后,融入到自己跟一切的众生身上,这是我们持咒的时候可以做的一段观想。  问题四:「药师佛仪轨是否需每天修持?在仪轨中需观想之处是否一定要非常清楚,方能获得加持?」 仁波切:「如果每天能够修持当然是非常的好,如果有时没时间修持,结果就断了的话,也不会有什么障碍,或恶缘产生的,这不用担心。总之,我们尽力的、尽自己的时间,安排时间来修持,这是非常好的」。另外问到有关观想无法很清楚能不能得授加持?仁波切说「如果能够观想的很清楚,这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办法观想清楚,其实也没有关系,因为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这念信心跟恭敬心,当一个人具备这种心,反而是比造作出一个很漂亮的景象来得更重要。」 问题五:「可否请仁波切在第五页从空性中生出如琉璃无量光这一段,重新讲解一次,谢谢!」 仁波切:这一段的观想,首先要念一个咒语的,就是「唵 梭巴哇 修达 萨尔哇 达尔玛 梭巴哇 修多 杭木」,这里最开始的「唵 梭巴哇修达」,这一段的意思是指一切的本质自然就是清净的,清净什么呢?后面「萨尔哇达尔玛」就是一切的法本是清净的。从这个空性当中,一切不净的外在都已经转变成为清净的,药师佛净土。一切现在的外在的环境也好,我们的身体也好,全部首先转变成为空性,接下来从空性当中,慢慢就要生起像是药师佛的净土,净土当中就有药师佛的宫殿,那宫殿当中有这个药师如来等等。 问题六:「主尊药师佛与另七尊药师佛身像、大小、颜色均一致吗?」 仁波切:这主要的八尊药师如来,他的身形等等的确是不太一样,各位可以看唐卡或者有八大药师如来的唐卡,或者是画像,那就很清楚了。  问题七:「第十一页观想咒语围绕吽字时候,吽字的颜色是什么?还有这个咒语是右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第一个字是从那里开始的?」 仁波切:高雄创古中心过去曾经有特别绘制了这样的一幅唐卡,当中很清楚的有主尊药师如来,还有七大药师如来,周围还有十六菩萨,还有十个世间护法,十二药叉大将,还有四大天王等等,可以跟他们要。至于观想咒语的问题,观想持咒的时候,中间是吽字,它周围有药师咒排列时,分为二种方式,一是字都是站立着的,字如果正面是朝内的话,这是代表自利时候的观想,如果字是朝外的,代表是利他的部份,自利时是向内排列,所以是向右排列,以顺时钟排列的,如果字是向外的时候,是逆时钟排列的。字的颜色,都是蓝色的,各位要观想字是向内排也可以,向外排列也可以。  问题八:「身体有病痛时,可以观想药师佛在患部流入甘露水,净除我们的病痛,但如果是心病,心里有很多烦恼、痛苦,或者像得了忧郁症时该如何观想?」 仁波切:如果是心病的话,你可以感受一下这种心病不舒服的感觉是在你心的部位,还是在头部?就可以特别观想在那个地方,或者说是一种特别的焦虑,或者刚刚说到这种难过,情绪上来讲,可以观想药师佛就在你的头顶上,然后流出甘露,充满我们的全身,然后我们就充满了快乐,这一些情绪都得到了消除。 问题九:「观想药师佛在我们的头顶上放光加持时,这个光是什么颜色?」 仁波切:「我们观想药师佛头顶放光,可以是五彩的光放射出来,但特别也可以观想是蓝色的光。」  问题十:「仁波切曾说过梵文的殊胜,但一些藏译过来的咒语,却和梵文所译的有所差别,如大悲咒、药师咒等等,上列的本尊,弟子虽灌过顶,是否可持梵译的咒语,或直接念梵音的咒语,还是应以上师口传的咒语为宜?请慈悲开示。」 仁波切:由于过去的梵文,是有一种加持力的语言,所以要念诵梵文是很重要的,过去很多的像西藏的大译师,他在翻译佛经的时候,也没有把梵文的咒语部份翻译过来,不仅是咒语,或者像是我们做供养时候的这些咒语,或者「唵 梭巴哇修达」这些转成空性的咒语,都还是保留梵文当时的发音,透过了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生起信心而得到加持,但是有时候其实发音并不是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仁波切讲了一个故事,当时有一位叫萨迦班智达大师,他要跟一位叫措杰的外道辩论,他们两个人相约在印度跟西藏的一个边境要辩论,萨迦班智达就从他家乡一路走走走,要走到那个地方,在半路的时候,他经过了一条河,他突然听到了那河里面竟然能够发出普巴金刚咒语的声音,而这个声音是怎么发,是叫「嗡 吉里吉拉亚」,他一想到说啊!这个真是很厉害,连水都有这个咒语的声音,这附近一定有一个大成就者在修这个法,但是这个成就者,他发音不太正确,因为他是念「吉里吉拉亚」,当然他就马上问了周围的居民,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他们说有,就在那一个山洞里面,有一位专门修持的行者,然后他就到了这个山洞,一进去见到了这位行者,他就问了,他说「请问成就者啊!你是修什么本尊的?」,他说「我是修普巴金刚」,「那你可不可以再念一遍你的咒语呢?」,那个大成就者念了,他说「嗡 吉里 吉拉亚」,萨迦班智达一听就说「你修这个法很好,但是你咒语实在没念对,应该是「嗡 格以里 格以拉亚」,不是「吉里吉拉亚」,所以请你要更正过来」,这个大成就一听,他就说「我不要改」,他说「我以前就是这样子念的,现在也是要这样念,我以后也是这样子念的,我是不会改的」,同时他也祝福萨迦班智达也送给了他一个普巴金刚,一根金刚杵,然后萨迦班智达拿了这个金刚杵,就到约定的地方跟那位外道去辩论了,结果辩论他赢了,赢了之后,这个外道他就想要逃走,所以他飞了起来,但是萨迦班智达他不会飞,这时候他也没办法了,这时候他突然想到成就者给他的金刚杵,他就把它拿出来,然后就对准了那个外道飞在天上的影子戳下去,结果产生一种加持力,那个人就摔到地下来了,所以说这个普巴金刚是这么的有力量,这个成就者他修持的是这么的有成就,虽然他的发音不太正确,是「吉里吉拉亚」。所以各位在念诵这些咒语的时候,大家想要念梵文的发音也可以,想要念藏文的发音也可以,想要念中文的发音也可以,总之都会得到加持的,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信心跟虔诚心,这是最重要的。  问题十一:再来请问仁波切「在修仪轨时,结五方佛手印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手印与手印之间的手势是如何做?可否请仁波切示范说明,谢谢!」 仁波切:刚刚仁波切最开始是二个手这样合在一起,就像是握拳一样,这个就像是金刚杵是一样的,然后再来是中指升起来,就是「嗡」,是代表大日如来,然后再来是食指升起来,这是「吽」,这是代表不动佛,然后再来是无名指升起,是代表宝生佛,然后咒语是「张」;再来是大姆指,这是阿弥陀佛,种子字是「舍以」,最后小姆指升起来,种子字是「阿」,它代表是不空成就佛。  问题十二:对生药师佛旁边的八瓣莲花中,药师七佛排列的顺序是如何? 仁波切:仁波切解释说「就像是我们看这个地图来讲,我们都会有指向的方向,譬如像南方,面对南方,都会有这个指南的部份,所以同样当我们观想所谓的坛城,或者在观修的时候,我们都是朝向东方的,自己的前面就是东方,意思就是当我们要观想药师佛,主尊的时候,他面朝向的前方就是东方,所以说中间有药师如来主尊,然后前方东方有一个花瓣,然后右边是南方一个花瓣,然后后面是西方有一个花瓣,然后左边是北方有一个花瓣,就四个了,四个之后,分别在中间,就是东南,然后西南等等这四个角,又各有一个花瓣,所以总共有八个花瓣了,但是在前方东方的这个花瓣,是空的,因为上面是要放药师佛经的,其他就按照顺序,经文名称七如来的顺序,就是从东边,再来一个一个七佛这样排列下来,这样就可以了。」  问题十二:这是今天最后一个问题「昨天讲述到药师佛的殊胜功德,能消除众生业障,又提到众生的痛苦有三个主因,也就是业障、异熟障及烦恼障,可否请仁波切再详细说明三者的区别与药师佛最殊胜的功德,还有药师佛修持跟金刚萨埵又有何不同?」 仁波切:这里再解释到所谓三障的部份,第一个叫烦恼障,烦恼障指的就是我们的贪、瞋、痴、我慢、嫉妒等等,这些五毒烦恼的障,再来第二种叫做异熟的障,这是指特别一种已经成为无法修行的情况,例如已投生到畜生,那它就叫做异熟障了,为什么?因为它不懂得如何修持佛法,也不知道要怎么修持,他也不会持诵咒语,他也无法对三宝生起信心跟恭敬心,所以他已经在这样一个异熟障当中了,但是药师经最主要并不是针对烦恼障跟异熟障,他是只针对第三个叫做业障,业障指的也就是无论我们在今生,或者在过去生,由于我们造作了各种的恶业,例如杀、盗、淫、妄等等这些恶业,这些恶业果实会成熟,也就是无论是在今生就成熟了,或者说在来生,总之因果的道理是一定会成熟,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不要让这些恶果成熟,或者消除这些痛苦呢?世尊就说了,那也就是要修持药师佛法门,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就在药师琉璃光净土当中,他过去发了十二大愿,如果我们能读诵经典,修持仪轨,生起信心,都能够帮助我们消除业障的痛苦,那么这跟金刚萨埵的修持方法不同处在于,金刚萨埵是属于密乘的一种特殊的方法,会要做特殊的观想,透过甘露降临的观想,消除我们的罪障跟所谓的覆障两个部份,这里提到覆障,是指我们各种烦恼所知障,或者我们一种很强烈的执着,或者说烦恼的因,或者一些粗的妄念,这些都可以透过修持金刚萨埵,而能够消除的。因此这两者是有一些不同的。 具备圆满清净人身的可贵 现在我们也都非常的难得具备了一个清净的人身,而不是就只是一个平凡没有意义的人生,为什么说已经得到了一个清净殊胜的人身呢?因为我们都已经接触了佛法,所以可以说是一个具备了佛法的人身了,现在我们身处的这个环境曾经有佛陀出世过,而不仅佛陀出世降生在人间,而且佛陀也开示了佛法,佛法又流传到现在,而且非常的兴盛,所以要有这么多的顺缘、条件和合,这是非常难得的,仅只是以上的条件具足也还是不够,如果我们没有生起信心来修持的话,是没有机会从佛法上得到利益的,但是由于我们过去生积聚的福德资粮,也一定曾经向诸佛祈请过,所以在今生我们接触到佛法,而且对佛法生起信心,甚至皈依了佛门,又精进的来修持,所以这些因缘的和合代表我们现在都已经具备了一个有佛法的人身,这是很难得的,无论在座的可能有些是投生在富贵人家,或者有的是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或者是男众、女众,不管这一切的差别,最主要的是我们已经具备了有佛法的人身,这都是非常难得的,而就在这个很珍贵难得的时间当中,我们说人生当中总会遇到一些逆缘,什么样的逆缘呢?也就是像生、老、病、死等等这些痛苦,当中的病苦可以说是很多痛苦的最主要根源。当一个人很健康没有病是最欢喜是最开心的一件事,所以特别要更加珍惜爱护我们的这个人身,同时保持健康,这是很重要的。而在一切保持健康最好的方法当中,佛陀曾开示到药师佛的法门,过去药师佛他发了十二大愿,因此后世的弟子如果向药师佛来祈请,或者念诵他的名号,都能够得到很大的利益,这可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好的使人无病、健康的修持方法。透过了这个修持,帮助我们很健康的人,这个能够持续的让身体健康有精神,或者已经生病的病人,透过修持药师佛的法门,能够得到痊愈,或者说在治疗病的过程,这些治疗也会非常的顺利等等。总之,这个法门帮助我们今生能得到利益,来生也得到利益,所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修持方法,我们向药师佛祈请,或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或者来修持药师法门的仪轨,都会得到非常大的利益,而各位在这几天当中,都已经依照这样做了,这真的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 修持供养药师经的功德利益 昨天的课程当中最主要谈到的是,佛陀向文殊菩萨开示《药师经》,还有持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的一些利益,接下来文殊菩萨知道这个殊胜功德之后,他也向佛陀来祈白说:「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在这一段主要是提到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功德是非常殊胜的,无论是透过这样的修持能够让自己的修法圆满,同时也能够利益自他,这是非常殊胜的,这里也提到说「若自、若教人书」,在藏文里面这一段是是读诵,无论是自己读诵也好,或者是教人读诵也好,这个功德是非常大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透过这种虔诚信心的读诵,能够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更能开展我们的信心,不断愿意来修持药师佛的法门,如果我们并没有在读诵《药师经》,但是已请了一本药师经之后,我们也可以把他安置在净处,所以后面提到:「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那也就是说可以将《药师经》安置于家中,所以《药师经》是不同于其他的书的,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带着一念的信心,跟要利益众生的动机,将它供在家里的话,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藏文里面,甚至还提到说,若于此经受持读诵,而能「广为流布」,也就是可以宣传这部经,或者将它赠与更多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药师佛的功德,《药师经》的功德,如果他拿到这部经,看了之后,就能了解经文的功德,知道了功德利益之后,就会想要开始修持,并且生起信心,所以这对每人今生也好,来世也好都会有很大的利益,接下来藏文又提到能够自书,或教人书」,书写他的功德也是非常大的。再来提到说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等等来做供养,一般来说这个佛经只是一个色法、一个物质东西,并没有心识的,我们将经典供养了佛经并不会开心或欢喜,其实供养并不是为了要让供养的对境欢喜的,供养真正的目是为了帮助我们自己的信心能增长,也长养福德。所以要用各种的华香、涂香来做供养,当各位在做供养的时候,我们更要带一念信心,现在知道《药师经》是这么的殊胜跟重要,同时也知道药师经的功德跟利益是这么的圆满,带着这样强烈的信心,来做华香、涂香、末香的供养的话,不仅是能够利益自己,更能够利益广大众生,让大家的信心不断生起,并且得到加持。 就像刚刚谈到我们能够在家里,是供养《药师经》,这也是非常殊胜的,因为《药师经》,是不同于其他的物质东西的,为什么呢?因为佛经具备了一种力量,具备了一种加持力,但是经典只放在那边,就有这种加持力吗?并不是的。对于我们供养的人来讲,由于我们带着一念信心跟带着自利、利他的心,所以以这种虔诚的心,来修持这仪轨,读诵《药师经》,那佛经的加持力量自然就会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提到说,藏文和汉文的顺序有些不一样,所以回到上面说「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是非常殊胜的,「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等等,能「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在这一段提到说,当我们家中供养《药师经》的时候,那么「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原因是《药师经》可以说是世间的一个的珍宝,是一切利乐的泉源,这些诸天护法都会来护持,同时后面也提到「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那在这一段祈愿文的时候,我们会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想到说是马上我们在家中这样供养了、放置了之后,或者听闻药师如来名号,病痛马上就没有了,或者说精气就能够恢复了吗?那的确,如果我们具备信心跟这种加持力圆满的时候,一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由于我们过去的恶业太过强烈,所以也没有办法马上得到改变,就算是没有办法马上看到一些改变,像是恢复健康,但是由于我们以虔诚的信心,来供养的时候,透过信心的生起,来读诵佛经,修持经典,最后这样的善行,是永远不会浪费的,我们还是会得到利益的。以上这一段是文殊菩萨在听了佛陀的开示之后,他也将心得向佛陀做了一个报告。  受持八关斋戒 再接下来这一段,佛陀听了文殊菩萨的报告之后,「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等等,就像刚刚所谈到,我们想要供养个《药师经》也好,或者要供养药师如来的时候,我们可以造立佛的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然后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七日七夜的受持八分斋戒,(八关斋戒),食清净食,什么叫清净食呢?就是在用餐的时候,或者吃任何东西的时候,要带着清净的念头,没有夹杂烦恼的来食用,这些叫做清净食。同时「澡浴香洁,着清净衣」那这一些是我们需要在供养的时候,需要具备的一些行为举止等,同时从利他上来说「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供养的时候,心中无垢浊心是指没有疑惑,没有对药师佛的疑惑,没有对三宝的疑惑,或者失去信心,心是非常清净明白的,这种叫无垢浊心,同时无怒害心,没有要伤害别人的心,同时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的心,再接下来语上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鼓乐歌赞」,可以赞颂佛,然后「右繞佛像」等等,以上是指当我们在供养《药师经》,或者供了药师佛像之后,我们心中要具备的动机,还有应该做的行为等等。接下来「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不只是自己读诵,也可以对别人解说,「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以上这部份是透过了向药师佛祈请,而得到了加持,然后帮助我们各种的恶业不会生起等。那么次第性的加持就像之前提到,有时候我们透过祈请跟加持,能够帮助各种的恶业马上消除,但有时候由于过去的恶业太重了,没有办法马上消除,但是我们不断供养《药师经》,供养药师如来等等,透过虔诚的祈愿,慢慢的这个功德还是会实现的,还是会得到成就的。  一切怖畏皆得消除 透过修持药师佛能够消除我们恶业的一部份跟消除逆缘的部份,所以这里说「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恶缘,或者逆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或者供养《药师经》等,透过这样的修持,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同时「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布;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这一段主要是提到过去有这一些的会让人感到恐惧的事情,那在现在来讲,像车祸等失事的事情,或者说世界上的战争等等,会让我们心生恐惧,这一切的怖畏也透过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并且恭敬供养,这一切怖畏都能得到消除。同时「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也都能够得到解脱,以上都是向药师佛做供养,或者说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才能得到这样的一种利益。  接下来提到说「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这一段谈到如果我们受了戒之后,有违犯戒律的话,那也可以透过持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能消除恐惧,跟消除罪业的,譬如说有弟子发心皈依了三宝,或者有的发心接受了五戒、十戒、菩萨戒、或者沙弥戒、比丘、比丘尼戒等等,有时因为一些恶缘的情况,我们会违犯戒律的,所以这时提到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的,这时我们会警惕地说我违犯了个戒,我怕投生到恶趣,这时该如何来做?如何消除这些恐惧?如何来忏悔?如何消除犯戒的罪业呢?经文后面提到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的话,必定不受三恶趣生的。同时谈到说,另一个功德利益是「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志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以上这是文殊菩萨跟世尊之间互相的一百零八个的问答的部份,接下来后面还会提到有阿难尊者向佛陀做的祈白,再来还有救脱菩萨,再来又是阿难尊者,然后是十二药叉大将等等,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接下来继续昨天的问题。  问:请教仁波切,中国的药师咒种子字跟西藏的种子字药师咒有些不同,哪一个是正确的?为什么出于同一本经典却不一样,要诵持哪一个?如果已经习惯念中文药师佛的佛号,可否在修持天法仪轨时,将诵药师咒的部份改为念中文药师佛的佛号呢? 仁波切:针对第一个问题,仁波切提到,由于的几千年下来,任何地方都在变,时间、时空都在转变,总是会有一些不同的情况会出现,但是无论是中国的药师咒,或者种子字,或者跟藏文的字型可能是不同的,但是并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的,最主要我们谈到说要观想一个种子字,这个种子字是一种象征,象征什么呢?象征的是药师佛的智慧,所以当我们在观这个咒字的时候,无论是中国的这种咒字,或者梵文的咒字,或者是藏文的咒字,我们就想这就是佛的、药师佛他的智慧,这样就可以了。 第二个问题,平常习惯念中文药师佛的佛号,在修持仪轨的时候,诵到药师咒的部份,仁波切说是可以改念中文药师佛佛号就可以了,尤其在「嗡贝卡则 贝卡则」那个咒语,其实这也是梵文,它最主要的意思就是药师佛的名号,就是「大药王、药师佛」的意思,所以是可以念中文药师佛的名号的。 问:药师法门共修的时候,有些段落有法器,在家修持的时候这些部份可省略吗? 仁波切:这是可以自己决定的,就是说如果您想要有法器配合,以个人的话是可以使用铃跟手鼓的,但是如果你想要比较自然无造作的,那就可以专注的来观想,再持诵这个咒语就可以了。  问:不熟悉藏文者,可念诵中文吗?是否一定要照共修时的方式来唱诵、来念,还是可以照一般说话念书的方式念出来? 仁波切:仁波切还要再补充刚刚上面那个问题,在修持药师佛法门的时候,就像是《解脱庄严宝论》里面提到,过去的这些行者,尤其一位菩萨,他发起菩提心的方式是很多的,像有转轮圣王,他发起菩提心的方式是发愿要修持十万座佛塔,而他发起这个菩提心,是很殊胜、很广大的,但是也有一些菩萨,他发起菩提心是透过点燃了一根草,他发愿希望透过点燃这根草,他生起他的菩提心,这也是生起菩提心,也是修持,或者有的人连像这样的一些因缘条件也都没有,但是因为他虔诚的信心,他观修、他观想、他发愿而生起菩提心,这个功德也都是非常大的,就像是在《解脱庄严宝论》里面对于发心有如以上不同方式的情况讲说,所以当各位在修药师佛仪轨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譬如说比较有能力的可以多准备陈列一些供品,或者没有这个能力的,可以尽力的来读诵观想就可以了。  问:不熟悉藏文的人,可以用中文来念吗? 仁波切:仁波切的回答是说,可以用中文来念诵,但还是要解释一下这部仪轨的殊胜,因为是由天法明究多杰大师,他亲见到药师佛而写出来的,可以说不仅是的意义、意思上是那么的殊胜,甚至连每一个音节上,他也都具备加持力的,所以如果能用藏文来念诵也是非常好的,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后世像现在翻译成中文的翻译者,他有没有具备这样特殊的实证跟功德呢?这也是不一定的。所以成就者所写的仪轨光是一个韾音、音节它的加持力都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用中文来念也是可以的,相信也是能够得到加持的。  问:念诵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共修时的唱诵方式来念呢?还是一般说话读书方式就可以了? 仁波切:仁波切回答由于这里唱诵的音调,也都是过去的上师们的加持,所创造出的一种声音、音调,所以如果能够用这个唱也非常的好,但是并不是说不用这种特定音调来唱就不能修药师法门,还是可以修的,总之想要唱也可以,不想要这样唱用念的方式也可以,两个都可以。  对于刚刚这个问题,用中文来念或者用藏文来念这个问题,特别在西方欧美的时候,有很多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的,当时仁波切都会做这样的解释,由于在东方,在中国,过去有非常多的殊胜的、成就的大译师,像是玄奘大师,或者义净大师等等,那他们翻译的也都是非常殊胜、?对有加持力的,但以现在来讲很多的这些仪轨,是现在近代才翻译出来的,以这些现代的译师来讲,他们比较难能具备圆满的修持,或者比较难得到了共同或不共的成就的,相信他们在未来能够透过修持得到实证,但是以近代、近期来讲,这些文字可能都翻译的出来,但是能否将法本里面的这种修持、加持、功德翻译出来,这就不见得了,仁波切在西方一样也都会跟西方的弟子们说的,那现在的这些像代仪轨的翻译,在文字上、意思上是不会有错的,都翻得对,但是由于翻译者自己,有没有具备修持,也可能修持得并不足够,由于修持得不足够的时候,加持也就不是很足够的。 问:请问仁波切药师佛流出甘露融入我们的身体,请问药师佛的甘露是从他身上的那个部位流出的?是否如同金刚萨埵一样从脚指流出呢? 仁波切:这里是说药师佛流出甘露是从他整个身体流出甘露的,或者我们可以观想从他盛满甘露的那个钵流出的甘露也可以,或者从他拿的这个柯子流出的甘露也是可以的。金刚萨埵是不同的,金刚萨埵是从他的脚的大姆指所流出来的。流出甘露的颜色,可以是五彩的颜色,或者也可以观想是白色就可以了。  问:请问念完仪轨、药师佛仪轨之后要加念百字明咒吗? 仁波切:如果在仪轨修持最后能够念百字明咒,这是很好的,无论我们再怎么专,心,修持的再好,总是偶尔会有妄念生起的,所以最后还是要透过持诵百字明咒来忏悔、来清净的,在修持这些仪轨的时候,有二个重点跟部份,有一句话说「最殊胜的修持是,我们从仪轨最开始到最后的修持,没有任何的妄念生起,或者没有执着为实的念头生起」,这当然是最好的;只是我们现在还是一个凡夫,总是会有妄念生起,第二个部份是持咒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说「最殊胜的持咒是只有这个咒语的声音,只在持咒,并没有任何一般的俗话或者闲话的」,这样的持咒是非常好的,但是大家都是凡夫,偶尔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杂语会出来,由于会有凡夫的过错,所以最后如果能念百字明咒,然后做忏悔,就有好处是清净我们在念诵时候的过错、过失之外,同时也象征在未来我们不会重蹈覆辙。  问:有位医生在法会中接受了口传、灌顶,但因为门诊不能来上课,是否可以听录音以及看仁波切的书做实修?第二是否可在为人治病时,按照仁波切所教的做观想? 仁波切:针对第一个问题是可以听录音的,而且也可以看这些书的,不仅是你可以读、可以看、可以听,而且也请努力的读、努力的看、努力的听仁波切也是发觉由于现在科技是非常的发达,我们现在也具备了很多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修持佛法,这真的是很有福气的一个时候,仁波切说他自己过去有一次在英国伦敦,他收到一卷敦珠法王开示的录音带,他就听了,那么他也回想到,像过去传统上以前的话,交通、科技不发达,你一定要到上师的面前,可能也只有那么一次的机会,而且听了一次,你好好专注听话就听到,你那一次没有好好把握,以后有没有在像这样的机会也不晓得了,真是很难得的。但是现在来讲,科技是很发达的,就像仁波切拿到那个录音带之后,他甚至在睡前都可以放出来慢慢的听,慢慢的仔细听,突然发觉没有听清楚,你还可以倒带,倒带回去之后又可以重复听,又想再听一遍还可以听,然后还可以快转,所以真的是非常的好用,能善用这些东西的话,是可以帮助我们的修行,起非常大的利益的。 第二个问题说为人治病时,可不可以按照仁波切所教的来做观想?仁波切说这当然是可以的,也同时希望你具备一念清净地利益他人的心,让自己的身、口、意三个部份都是以利益他人的心来做任何的治疗,这会是非常的好。  问:请示仁波切在做药师佛法门观想时,是否要每一个步骤都做?例如祈请、供养,才可做加持的部份? 仁波切:这也可以看我们各自的时间,还有当时的情况来决定,如果我们今天时间想好好如法的来修一次的话,那就透过次第,每一个步骤按照仪轨来修,这是非常好的,因为这是非常如法的,但是并不是说没有按照这样就不能持咒,或者持诵加持的部份,或者说后面的加持、持咒的部份就不能念了呢?不是如此的,最主要还是我们的信心跟虔诚的心,尤其带着一念出离心、利他的心,来持咒都是可以的。 问:这里请示仁波切在二个多月前,十几年的好朋友烧炭自杀了,来托梦一些事,我曾在寺院当中帮忙为他祈愿祝福,这次也有帮他超渡,在佛经里自杀罪是极重的,是否经过超渡了他会好一些? 仁波切:仁波切说相信这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超渡的法会、超荐的法会在藏文里面叫强秋,强的意思就是清净恶业跟清净过去的各种恶业跟错误的行为等等的一个仪轨,所以在透过这样的超荐、清净的仪式当中,由上师、僧众,大众一起来修法、来观想的话,这种祈愿跟观想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问:第一请问仁波切,在观想自生月轮上之蓝色的吽字,自生月轮上蓝色的吽字是否要反着观他呢?第二个问题在观想、自生的誓言尊,放光至净土祈请智慧尊时,是否需观想五方佛的净土现前呢? 仁波切:首先针对第二个问题,在做这个观想的时候,是有二种部份,一个是在持咒的时候,迎请智慧尊来讲的话,因为这是比较简短的一个仪轨,我们也可以比较容易简短的观想,就是说以这个光迎请智慧尊回来的时候,就只观想药师佛的净土跟药师尊就可以了,不需要观想五方佛的净土。第二个部份观想是五方佛持别要观的「唵 吽 张 舍以阿」这五个咒语跟手印的时候,如果细微的观想在念每一个唵、吽每一个字的时候,也可以观想就是从各自五方佛的净土迎请过来,也可以这样子细微的来做观想的。 问:刚刚您的第一个问题是问到说,在自生或者对生的吽字,他是怎么观想的? 仁波切:观想在月轮上的这个吽字的时候,它应该是平面的,所以就是吽字平面的这样往前,我们自生观想的时候,吽字朝前,就别人看来是正的,同样的,如果是对生观想的那个药师佛的话,我们这样看去那个吽字是正的,就是这个意思,都是朝外,面向外的。刚才也问到说,有的时候会说要这样子观想,就是这是直的、站着,然后是侧面这样对着外面,但是有位堪布仁波切曾经就有提到说,他也觉得并不需要这样观想,因为这实在太难观了,很少人会觉得看过一个字是以侧面看它的,是不太容易,所以不用这样来观。  问:请问仁波切,弟子曾在诵持显教药师经的时候,空中会传来阵阵卖场卖的药师香味,然在诵持天法仪轨却没有这样的香味?弟子是否持显教经典比较好?还是自己的执着心作祟呢? 仁波切:有的时候这种加持是不稳定的,有时候会有,有时候没有,所以有的时候你闻得到香味是很好,有时闻不到不会有什么关系,不用担心。  问:请问仁波切月轮跟咒鬘的相对位置如何?中央的吽字是立着的朝向前方,那我们自生观想跟对生观想吽字是否相反? 堪布(翻译):这些都说过了。  问:旋转的速度要如何配合咒语的速度呢?咒语的念诵? 仁波切:仁波切是回答说其实当我们这种观想的力量还不够的时候,你是转不起来的,你是没办法观想旋转得很快的,所以我们是要先稳定的观想它在那里边,已经在围绕着旋转,然后观想慢慢开始转,这个也都很清楚之后,才能快转,这样就可以了。  问:请问仁波切有没有可能在传法的道场设置投影机,将仪轨中观想的细节做成投影片,甚至动画,以帮助初学者,如果可以的话,或许可以在佛学院中培养制作动画仪轨的人才。 仁波切:那就像仁波切之前说过,他一直感觉这些东西像是录音机等,这些的确是非常有用的,当时也就是因为有敦珠法王的录音带纪录下来,所以仁波切在卧室里就能够听到这样珍贵难得的法,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如果能够正确的来利用这些东西是非常的好,佛学院的学生能够学也非常的好。  问:请教仁波切,药师琉璃光之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请问无有女人是何意?感谢开示。 仁波切:仁波切说在之前的这个祈愿文解释的时候,及十二愿文当中也提到,也就是以过去来讲,传统上过去有很多这些陋习,就是男女不平等的一些陋习,例如像在印度,有丈夫死了之后,太太也要陪葬,或者说在中国来讲,也有这种陋习,像是裹小脚,一些不好的陋习,因此在这里最主要的所谓的无有,最主要的意思也就是在那净土里是男女平等的,是没有这些陋习的。  那么今天早上就讲到这里。 修持药师佛之法门一切恶相皆即隐没 之前提到了药师经当中,救脱菩萨与阿难尊者的问答部份,之前谈到的有二个问答的部份,接下来是第三个,第二十页开始,谈到「复次、阿难!若剎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等等,在这里提到说若剎帝利、灌顶王等,这只是一个代表,特别以国王为代表,也泛指任何一个人,每一个人周围发生这些灾难的时候,像是人众疾疫难,或者像是他国侵逼难的战争,或者像地震、风灾、水灾等等,都算是在灾难当中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里提到「彼剎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这里特别谈到以国王来讲的话,要对一切有情起慈悲心,特别要赦诸系闭,但是以凡人,普通人来讲,我们没有这种权力能够「赦诸系闭」,但是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培养慈悲心,不伤害他人,同时「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那这是说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生起一念慈悲心,而且透过了供养药师如来,积聚资粮,或者像我们一起修持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法门等等,能够帮助我们住的这个地方、这个国家,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同时「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这是说说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当中,的确有很多人互相以瞋恨心伤害,以非人来讲,也都具备这瞋恨的,但是透过了修持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法门,及佛力的加持,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剎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这就像之前所说,剎帝利灌顶王只是一个代表,以国王来讲,透过这种修持,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那以我们个人来讲,如我们带着一念清净的动机,来修持药师佛,向药师佛祈请,像之前提到的对整个国家来讲,能够帮助安隐,风雨顺时,无病无灾等等,以自己来讲,透过修持药师佛的法门,就能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的。 接着阿难尊者他就请问这个救脱菩萨,经文是说「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之前的经文当中提到说,透过修持药师如来的法门,帮助我们已经死亡的人能够生还,或者说甚至已经病重的人也能够恢复健康,受苦的人能够出离痛苦等,因此阿难尊者他就继续问了,他说为什么命已尽的人还是可以活过来,或者这些逆缘能够消除呢?所以救脱菩萨就回答他说「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首先谈到死亡的因缘,大致分为二种,一种叫做「非时之死」,非时之死是指一些暂时因缘和合而成的,所以是能够改变的,譬如就像后面提到这九种横死的情况,这是一些暂时的缘,但如果透过修持药师佛的法门,是可以消除的。那第二类是指没有办法消除的,不是暂时的缘造成的死亡,是无法改变的业力,但这里所谈到能够改变死亡的因缘才叫做九横死,这是可以消除的,所以「是故劝造续命旛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这一段藏文并没有,接着阿难就问什么叫九横呢?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佑,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这是第一个横死,第一个横死藏文部份只有提到最开始说「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这是藏文只提到的部份,指说本来这个人命不该?,只是暂时的一些因缘不具足,譬如说去看医生,结果吃了错误的药等等,实不应死而便横死,这是第一种。第二种「横被王法之所诛戮。三者、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这第三种藏文的意思最主要就是说一个人非常的放逸无度,非常的散乱,常会为非人摄夺精气,再来第四个「横为火焚」,第五者「横为水溺」,第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最主要谈到九横当中,可以说为一个重点就是放逸的心,所以在其中提到譬如说一个人放逸无度的时候,这时候他就很容易招引不好的,而因此容易横死,所以这时如果我们能够专注向药师佛来祈请,生起信心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远离这种暂时死亡的因缘,远离这种非时之死。 十二药叉神将的誓言 下面是十二药叉大将在佛前发的誓言,「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魔大将: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  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首先他们感恩佛陀,因为得闻了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不复更有恶趣的怖畏,不会堕入恶趣,「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这里是说由于他们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他们也都来皈依,并且对佛法僧三宝生起了信心,生起信心之后,同时发起了菩提心,这里的菩提心也就是愿意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发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益利,饶益安乐,接下来「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之前是说他们发了菩提心,要利益一切众生,之后的这个愿可以说是一个分支,特殊的一个愿,无论在任何的地方,村城国邑或者空闲林中,若有流布这一部药师琉璃光如来经典的话,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那这里是说那个地方,如果有供养药师经,或者,有人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或者是供养《药师经》等,这十二药叉大将,还有「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藏文的部份是只到说「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只到这个部份。然后在密乘里面会常谈到说,三根本当中的护法,所谓的护法也就是代表事业的根本,护法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谈到佛法僧当中的僧宝,僧宝的意思是指说在我们修持道上的一个助缘,帮助的一个人,像一个友伴一样,他能够帮助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消除各种不好的情况,而具备、具足一些好的情况,具足顺缘,而护法就是属于僧宝当中的一个分支,同时我们会问他是属于人类呢?还是属于非人类呢?他是属于非人类的,同时他是属于非人当中具备力量的,具备慈悲的一种非人,他是护法,他能够帮助我们消除各种的障碍,所以显乘的经典当中,也提到如果我们能够至心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或者供养《药师经》的话,就像这十二药叉大将,这十二个护法他们就发了誓言,他们会护持发了心的行者,或者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的行者。  接下来「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这里世尊就随喜赞叹这十二位护法、药叉大将说善哉!善哉!这实在很好很好,为什么很好呢?因为你们发了愿只要有人持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或者修持药师经的行者,你们就发愿护持他们一切修行圆满,同时护持他们远离一切的障碍,这种发愿实在是非常的好。同时佛陀在这里说「善哉」也有两层意义的,是什么原因呢?第一个「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由于说他们十二药叉大将是感念恩德的心,而来发的誓言,所以这是非常好的,非常善的,非常好的,第二个原因是「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这是指说同时你们发起这样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这也是非常好的,所以这一段是世尊他随喜赞叹十二药叉大将的发愿。  药师经之经题有三 再接下来「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法门可以透过他功德利益的不同,有三种名称,一个就叫做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因为当中最主要阐述了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同时第二个是叫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第三个也叫拔除一切业障,因为行为功德的不同,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名称的。 时薄伽梵,说是语已,也就是当佛陀世尊说出了这个法门的三种不同名称之后,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揵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问:请问仁波切若想投生西方净土,但也修持药师佛仪轨,会不会无法一门深入,无法如愿呢?谢谢! 仁波切:基本上来说,这两者并没有任何差别的,我们说是西方极乐世界也好,或者是东方的药师琉璃净土也好,其实所谓的什么方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其实是我们心的一种造作、一种安立,假名的、并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所以举个例子,就好象以我们台湾来讲,当你在香港时候问到台湾在那里?你会说台湾是在东方的,如果你生在日本的时候,你问台湾在那里?台湾是在南方,那如果你在菲律宾的话,台湾在那里?台湾在菲律宾的北方等等,所以台湾本身来讲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方向,真实的存在,所以同样如果一个人,你是在修持像阿弥陀佛的法门,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这是非常殊胜,也非常难得的,如果投生到了净土,亲见到阿弥陀佛,这是非常殊胜的一个功德,但是我们说在投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在来世,并不是以我们现在今生就投生的,但药师佛的法门,如果你愿去修持的话,它是帮助我们在今生当中,能够培养我们一种善心,能够消除我们的病痛,能够增长我们的喜乐,同时保护我们不受任何的伤害,就让我们在今生当中能够更加的圆满修持佛法,那同样如果你也精进修持阿弥陀佛的法门的话,就能帮助你来生投生到一个净土,所以这两个法门可以一起来修也是非常殊胜的。 问:为何药师佛的身色是蓝色的? 仁波切:为什么说是蓝色的呢?原因是他代表一种平息、消除的一种意思,例如说我们要平息病痛,平息各种的痛苦,我们都希望健康,或者平息痛苦、病痛是能够长久的,能够一种坚固的、不变的一种健康,所以就颜色来讲,最主要有五种颜色,但这五种颜色都是会变的,但其中有一种颜色代表是不会变的,也就是天空的颜色,就是这种湛蓝的颜色,所以说药师佛显现的是蓝的颜色,就代表他消除一切众生的病痛跟各种的痛苦,他是能够稳固的消除,他是永远不变的、是坚固的这个意思。  问:这里还问到说这个同时与「唵」、「阿」、「吽」三个字的关系是什么? 仁波切:如果从颜色来讲的话,我们知道「唵」、「阿」、「吽」的「吽」字,他的颜色就是蓝色的,因为他代表的是佛心的部份,也就代表佛心的智慧功德是不变的,所以同样蓝色也是不变的意思,所以「吽」是蓝色,同样以「唵」、「阿」、「吽」三个字来讲,首先「唵」是代表佛陀身的一个种子,他是白色的,代表佛的身体,为什么是白色呢?他是代表佛身是清净无瑕的,所以是白色。第二个「阿」是红色的,代表佛语的意思,这是代表说佛语是能够利益众生,帮助众生生起信心,所以是红色的,那么「吽」就是蓝色的。  请仁波切口传《遇见药师佛》附录里面的短轨及佛号赞颂极短轨。 仁波切说这个在之后最后的时候会一起给予口传。  问:接下来在佛教的教义中,常教我们观想和死亡有关的种种情况,但是反到让我对死亡感到很恐惧、担心,当往生那一刻到来时,有没有一定的步骤,供我们事先练习?谢谢! 仁波切:很多时候的确当我们在看到了许多像是佛经当中也好,或者很多情况谈到死亡,我们每个人这是一定很自然会有恐惧跟害怕,这是每个人自然都会有的,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来感觉,就是在短期、暂时来讲,我们的确心中会难过,或者不舒服、恐惧的感受生起,但是长远的来讲,这种思惟对我们是非常非常有用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像密勒日巴大师曾经说过,他说最开始我就是因为恐惧、害怕这个死亡,因此我愿意到山中来精进修持佛法,而现在我已经不再害怕,不再恐惧了,同时佛陀曾经也说过,他说知道、认识这个无常,认识死亡无常,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初学者来讲,这可以带领一个人进入佛门的条件就是知道无常,因为当一个人他知道无常,常会去思惟死亡的时候,他会更知道自己的心要非常的保持正念,不可以有伤害别人的心,同样在身口的行为上,也都要趋向于善行的,对于一个已经修持一段时间的人来讲,同时思惟无常也很有用,因为无常能够提醒我们要精进,思惟无常、思惟死亡的时候,告诉我们不能懈怠,要精进,这个无常也会带给我们一个丰盛的果实,为什么呢? 由于生前不断的思惟无常,因此提醒自己好好修持,最后当证得果实的时候,这个果实是能够带领我们解脱的,所以当我们每个人在修持的时候,一生当中如果最后能够不再害怕死亡,这当然是非常的好,但是如果没有办法完全不感到恐惧,至少我们要随时提醒自己无常的重要性,透过思惟无常,我们的心就会再向着佛法,同时也由于一生当中总是思惟无常,所以由于有这个无常的念头,我们的心就会想着佛法,可能没有办法究竟成佛,但是至少当你在回过头来回想一生的时候,你会想「啊!我提醒过自己了,我曾经告诉过我自己,同时我也曾经这样子认真修持佛法」,你在心中会有一种信心跟一种坚定的心生起,所以说无常在一生当中,是非常非常有用的,无论是从暂时的利益来讲,或者从究竟的果位来讲,都是非常有用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就像很多时候,我们的确会有恐惧跟害怕,这个候就像药师经里面讲的,我们可以多持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能够帮助我们消除暂时的害怕跟恐惧,或者持诵长寿佛的佛号等等,但这只是暂时的恐惧能得消除,究竟来讲你可能还是会死的,我们还是一定要面对他。  问:请问仁波切修行路上障碍甚重,一坐下来,一闭眼睛,一开始上课就打瞌睡,听闻有困难,又思惟不起来,听过又忘光光,十多年如一日,昏沉散乱痛苦不堪,我曾经为人堕胎许多次,此是主因吗?我该如何是好? 仁波切:你可以多修持金刚萨埵百字明咒,这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当你昏沉想睡觉的话,这时候可以思惟无常。  问:以往生之人,或者将要往生、临终的人,为其念诵中阴度亡经,或者是《药师经》,那一个比较好? 问: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是针对这个临终的人来讲,或者说病重的来讲的话,是有两种情况的,就是他生病的程度,如果他还意识很清楚,他能够了解说我们在跟他说的时候,他还能够理会意思、了解意义的话来讲,这时候可以为他念的是《药师经》,为什么呢?如果他还有意识能够了解,神识清楚的话,这时候如果为他念《中阴度亡经》,那有二种情况会发生,一种是他听了之后,很有信心,生起信心而欢喜,这是好的,第二种情况是,他可能听懂意思之后,反而觉得他还很想活,他并不想要去面对死亡,所以他可能反而会有瞋恨心生起,或者是伤心,所以这时候如果这个人还有神识能够了解经典的意义的话,这时候应该为他多念诵的是《药师经》,透过这个方法让他的心安定,恢复健康等等,这是能够了解意思的,如果这个人已经神识不清楚了,没有办法了解意思,但可以听的到声音的话,这时候可以为他念的是《中阴度亡经》,因为如果真的要面对死亡的时候,会有中阴的情况现前,对他是有帮助的。对已经往生的人来说,就要念《中阴度亡经》。 问:请问仁波切药师佛是显密可修之法门,请问仁波切以前从别的教派受过灌顶,是要修持仁波切所做的功课呢?或者是可以选择?谢谢! 仁波切:仁波切回答说,都可以的,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者两个都一起修,这都是可以的。  问:请示仁波切观想能够很清楚,除了是禅定力、虔诚心等条件之外,是否还必须具足那些条件?(是不是业障净除的愈多,观想就愈清楚呢?) 仁波切:是的,也就是说业障净除的愈多,对观想的清楚与否是有帮助,就例如我们可以多修持金刚萨埵百字明咒,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要修四加行,在四加行当中,会有金刚萨埵百字明咒的修持,为什么要放在前行的原因就是这一个。  问:这次很感谢仁波切及堪布,请问能否帮往生的亲人或朋友或众生(如动物)皈依药师佛?如果可以的话要如何做? 仁波切:我们就可以按照仪轨的方式来做,也就是为了他们,我们首先按照仪轨向药师佛来祈请,然后按照仪轨来修持,持咒加持他们,这样就可以了。 总结? 回向 今天这个教授课程的部份就到此为止了,这几天当中有机会为各位解释《药师经》,同时给予了药师佛的灌顶、口传跟教授等等,同时看到各位都这么认真的来修持,并且是如法的来修持,透过受持八关斋戒来听闻、修持药师佛的法门,这是非常的殊胜的,尤其看到各位的发心,我们如果发了一念广大的心愿,那这几天当中的功德,就能够利益一切整个世界,同时能利益照顾到我们的国家,稍为小一点来讲,我们透过这样的修持的功德利益,利益到我们的家人,我们的亲人,当然也利益到我们自身的此生、来世也好,这都具备不可思议的一个功德,所以各位带着这样的虔诚心、恭敬心,愿意来修持,听闻这个药师佛的法门,仁波切看到各位真的是非常非常欢喜,所以再次的谢谢大家。  同时最后仁波切特别提到,我们说现在看到无论在藏地也好,或者是在中国汉地等亚洲地区,可以说佛法都非常的兴盛,弟子们都能听闻修持佛法,为什么说能够有这样的福气修持、听闻呢?我们说从历史上来看,最早佛陀他降生在印度,陆续的有八十四大成就者,还有印度的六庄严,六个论师出现,由于他们在印度的降生,并且广说佛法,当时是用梵文,还有巴利文的,但是以这些梵文跟巴利文来讲,在藏地或者在中国也好,是大家没有办法听懂,也无法使用的语言,以这种语言的一个隔阂,就好象是一个藩篱,一个框框一样,把很多人都隔开了。以过去在西藏来讲,像毗卢遮那大译师,还有非常多的大译师,如同雪域西藏的珍宝一样。同样在中国来讲,过去也有大菩萨,像玄奘大师等等,这些大译师他们历经艰辛、徒步的到印度去取经,并且将这些珍贵的典籍翻译成当地的文字,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修持佛法,以这样的翻译的人来讲,在现在是非常的难得,但是仁波切提到说现在有罗卓丹杰当翻译,能够将藏文翻译成中文,而且能够如法的翻译出来,因为仁波切他自己并不会中文,而各位也不懂的如何说藏文,所以互相之间就好象有一个很大的藩篱、距离,但是透过了翻译,能够将这样的距离完全的打破,所以仁波切要特别谢谢,那谢谢这位翻译,同时也希望在座的也谢谢他。  就像是在每一次的修法也好,或者是在开示也好,最开始我们都会一起念诵金刚总持祈愿文,而在最后我们也会一起念诵回向文,像是极乐净土的祈愿文等,我们说要投生西方极乐净土,最殊胜、最重要的一个条件跟方法是什么呢?也就是心中要忆持这个净土,要忆持阿弥陀佛,所以就好象所有的要投生净土最殊胜的方法,就是念诵这样的祈愿文,我们没有办法念诵很长的经典,但是这个祈愿文当中,很清楚的开示我们说,在净土中间有阿弥陀佛,右边有观音菩萨,有大势至菩萨,周围也有无量的菩萨众围绕,而且我们至诚的发心在往生之后,愿临命终时即刻投生极乐净土等等,这样的一个愿文,当我们多念诵时,也在我们的心中种下一个善的习气,能够自利跟利他,同时最后还会念一个祈愿文,就是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远离生老病死的痛苦等,那不仅是在这一次我们修法要做回向,也希望各位平时都能够这样的发心跟回向给众生,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也要至诚发愿将一切善功德回向给世界,一切灾难能够消除,一切疾病能够消除,增长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