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灵档案在线看完整版:全真正韻賞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3:04:13
李豐楙
中國的宗教音樂中,道教全真派的經韻音樂是流傳至今的珍貴宗教藝術。<全真正韻>則是全真派齋醮科儀中所留存的儀式音樂,它普遍流通於全真道觀的十方叢林中,被稱為「十方韻」。可說是道教內部流布較廣,也較一致的道樂。它在歷經近四十餘年,尤其文革十年的壓抑禁制之後,終於重現於全真道觀之中,引起大陸及海外音樂學者、宗教學者的關注。
到底它是如何傳承而能流傳至今?它在道教儀式中具有什麼功能?道教經韻音樂又具有什麼音樂的特質?
由於臺灣的道教是源自福建、廣東的正一派,加以海峽兩岸的長期隔離,社會各界雖久聞全真道派的出家住觀、晨昏課誦的宗教生活,卻直到兩岸開放以後,才逐漸獲見全真派的齋醮儀式及其經韻音樂的堂奧。這次<全真正韻>的整理發行就是海峽兩岸宗教、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
壹、美好的音樂盛宴
全真道派的經韻音樂,是經由住觀道士的代代口傳,配合著齋醮儀式的演法而傳承下來的,所以現在重回道觀的全真道長尚能記憶多數的音樂;像玉溪道人閔智亭道長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全真道的歷代傳承中,曾有一部《全真正韻》被保存於《道藏輯要》中──這部輯要是在清康熙年間進士彭定求編修,光緒年間由賀龍驤、彭濣然等人刊行於四川成都二仙庵的,其中總共收入經韻56首,並注有「當、請」譜與板式,由於該一譜式僅記錄了誦唱時敲擊法器的符號,未曾保留曲譜,所以一般未學過經韻的是無法照本誦唱的。
1990年秋,閔智亭道長基於對全真道的宗教情感,乃以他傳承的道樂涵養,將<全真正韻>解讀並傳唱於世,武漢音樂學院道教音樂研究室加以錄音「記譜」,並整理、編印為《全真正韻譜輯》行世。
1992年冬,閔道長親率中國道教學院高功班學員前往武漢音樂學院,與該院音樂研究室的同仁再次合作,對《全真正韻譜輯》進行同步錄音。這次的整理除了精選<全真正韻>中的49首外,另外加上14首全真韻,總共63首,可說目前全真派科儀中所使用的經韻音樂,已大部分搜羅於內,足以較全面地瞭解全真道派數百年傳續不絕的道樂精華。
閔道長從18歲出家為華山派道士,歷經半個世紀的道教生涯,虔習誦道經,潛心鑽研教義,又先後從學於陳櫻寧、丁福保、馬寅初、徐元白、周濟、趙理中諸大師,所以具有豐瞻的學養與才藝。
改革開放以後,由於他的道學涵養,被中國道協迎請主持「中國道教學院」的教學工作,從此便擔任道教內部的多項重要任務,目前擔任「中國道協」副會長、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及中國道教學院常務副院長等。因此由他來主持《全真正韻》的解譜,指導高功誦唱,並推動錄音保存的工作,確是道教音樂、道教文化的一大功德。
武漢音樂學院是大陸教學、研究中國音樂的重要學府,除對於中國各地的民間音樂有深入的調查成果外,由於與湖北省道教名山武當山有地利之便,因此先前已對武當山的道教音樂作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曾經出版《中國武當山道教音樂》,具有良好的全真道樂的研究基礎。
此外,像蒲亨強所撰寫的《道教與中國傳統音樂》,其中就紀錄、解析了武當山及北京白雲觀等全真道觀運用十方韻的情況;劉曾針對武當山的道樂作過較完整的研究工作。
類似的音樂學界的深入研究,既已奠定了合作的條件;加以音樂學院的訓練方式,針對「當請譜」作適度的修飾、美化處理,增加聆賞的美感效果,在學界與宗教界相互配合下,使原本只流傳於名山洞府的仙道音樂,經由精緻的製作後流通於世,讓喜愛宗教藝術者能夠方便聆賞此一飄飄仙樂。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曹本冶博士,是研究中國民間音樂、道教儀式音樂的專家,主持「中國傳統儀式音樂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之職。曾經舉辦過兩屆大型的國際會議,研討「道教科儀音樂」,因此累積了豐富的研究經驗,這次《全真正韻譜輯》就是經過中國傳統儀式音樂研究計劃編修,因而呈現出更完善的面貌。
由於曹博士持續而積極地堆動道教儀式音樂的採錄與研究計劃,增加了一般人對中國傳統道教音樂的深入理解,這對於中國音樂研究具有一定的貢獻。他本身在臺灣商務印書館所出版的論著,《武當山道教音樂研究》就是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臺灣音樂學界另有呂錘寬研究本地正一派的道樂,不過對於全真道派的儀式音樂,以往是較少有機緣接觸;道廟也沒有機會將全真道樂引進,修練氣功與丹道者也無從理解與修持的關係。
這次道緣具足乃得以引進而來,在本地精良的錄音後製作條件下,又經過進一步的組合,而完成兩岸三地的大合作,將道教古樂以現代的錄製方式呈現出來,實在是一次美好的音樂盛宴。
貳、全真道樂的流傳與使用
全真派十方韻的經韻音樂,在中國音樂史上是別具一格的,被視為有獨特傳承及道門風格。這種出家住觀的全真派道樂,由於它的傳承方式,用情境及教義體系,表現出異於正一派火居道士的音樂風格,這正是臺灣正一派道教環境中所不易體會得到的。
全真派的出家住觀傳統,其教義是講究性命雙修的清淨無為,活動所及都是以住觀居庵與雲水掛單的道觀為主。全真道派的宗教世界是一個與俗世有別的天地,住觀修行,雲遊參訪,都是期望修真得道。所以「十方韻」也就具有獨特的道樂風格。
全真道樂的流傳、使用,主要的是在道觀之內。由於十方叢林制所形成的宗教修行的教派性格,從道士的入道、養成,到道團內部的管理、分職,都需嚴格地遵照全真派的清規戒律,因而全真世界是一個有組織、制度的教團。
在道觀之內所有的出家道眾所營的宗教生活中,宗教儀式是一種聖事,一種與幽門溝通、虔奉的神聖行為,所以整個儀式表現為「歌、舞、樂」一體的狀態。
在經懺、科儀之中,典雅的經文都是採用詩歌、駢文及文言體,在誦唱時需要有音樂的引領、伴奏;而高功在進行步罡踏斗、行訣存想時,音樂需完全配合科儀動作;道眾在進入壇場,諸般動作都是在合樂的情況下完成,道教音樂可說是聖事中不可或缺的構成體。
道教在進行儀式時即是為了事神濟幽,因此講究壇場內的威儀。對於道樂的傳授、科儀的配合,都要按照一定的水準,具有古老性、傳統性。
由於全真派是以各地的道觀為出家道士的活動場所,但彼此之間也有所聯繫,其中道士在雲水生涯中掛單暫住,互有來往。所以「十方韻」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的,目前所知的北京白雲觀、武當山諸道觀等,所使用的科事程序及經韻音樂就有諸多共通處。其中自然也有部分吸收當地的音樂,不過相對於火居道士較易於和地方音樂結合,全真道樂確是較能表現十方叢林的特性。
道士的宮觀生涯既然是為了卻塵事、修真傳道;齋醮聖事和養生修練就必須合為一體。在道觀內的修行,就是經由日常的禮神行為,通達聖真,因此每日的早、晚課即是功課。在諸般潔淨身心的持咒中,面聖宣意,誦唸經文,讓道眾體驗聖靈充滿之感。而全真道士的日誦經文中,所宣示的教義也是勤求苦練。道樂的飄渺、清靈實有助於誦詠時,形成一種仙真眾聖降臨壇場的氣氛。
在濟幽的齋法中,進行施食的儀式時,高功及道眾是借由太乙救苦天尊等聖真的功德力,對於幽冥中的孤幽度脫、濟亡,所以道樂也較為悲切、哀惋,較能激發悲憫的慈悲心。宗教音樂在聖事中,禮贊諸天,宣達心意,正是一種神聖的訊號。所以全真派自會形成特有的唱腔、韻腔,並不花俏、激越,而是平和中存思頌贊,通真達聖,有種仙樂飄渺,恍若登仙的情境。
在道教的古來傳承中,採用的鐘磬及鼓等,既是樂器也是法器,都自有神秘的法物神話。全真韻原先所用的請當譜中,諸如鐺子、小鈸、大鎈、大鑔及木魚等,演奏出古樸的聲調,即可用以控制節奏,也可渲染氣氛,是很符合住觀道士的修真風格的。
而民間所使用的綠竹樂器則較為清越、明快,適合民眾喜聞的美感嗜好。這次就在原調的節奏中附加一些修飾性的伴奏,目前道觀內也逐漸採用這種方式,在室內、固定場所的演奏大體可以顯出道樂之美。對於本地喜愛國樂、江南絲竹者,不失為一種折衷的方式,既可體會道樂的古樸節奏,也可欣賞絲竹的聲韻,類似的嘗試也是一種借鏡。
參、兩岸宗教文化交流的盛事
海峽兩岸在經過四、五十年的隔離之後,終於展開宗教、文化的相互交流,由於本地原本並無全真派的傳統,因而也無緣一聞全真道樂的飄渺之趣。目前宗教的發展環境較為開闊,社會大眾在經濟富裕之餘,也逐漸起精神上的希求,練功養生成為新風尚。
全真教義及其儀式、音樂應該可以提供一種「全真」精神的體會。以往大家所熟悉的正一派,所演奏的道樂多以熱鬧或悲切為主,較富於庶民性、地方性。全真道樂則另有一種道門風格,應可讓教徒及道樂愛好者有種耳目一新之感。
這次能將全真正韻引介,是兩岸宗教文化交流的盛事,特別感謝閔智亭道長及他所率領的道教學院的高功們,也感謝武漢音樂學院的研究及演奏,最後也對促成交流的曹本冶博士、汪子錫先生致以萬分的謝意。只有在這大好機緣之下,飄飄的仙樂才能飄送在海上仙島之上,帶來吉祥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