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h版种子: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54:11
9.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父亲司马池,官任天章阁(皇帝藏书阁)待制(皇帝顾问)。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司马光中进士,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职。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独乐园,专事著史十五年,完成了不朽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天下以为真宰相”。
    司马光的独乐园,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资治通鉴》书局所在地。这里环境幽美,格调简素,反映了园主的情趣和追求。其书局在汴京时已奉诏成立,除了司马光之外,当时的著名学者刘恕、刘攽和范祖禹都参与了书局的工作。其中,司马光任主编,刘恕、刘攽、范祖禹为协修,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司马光来洛阳后,便把《资治通鉴》书局由汴梁迁到洛阳。在独乐园中常住的不仅有书局的工作人员,当时洛阳的名贤如二程、邵雍、文彦博、吕蒙正等也常来此聚会,堪称是一个学术中心。
    司马光所编之书的前面一部分(即后来的《资治通鉴》前八卷),原名为《通志》,神宗即位后,赐名《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历时共十九年的《资治通鉴》终于完成了。它上起战国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止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分为二百九十四卷,共计三百多万字;另外《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据说,他们摘引的资料和底稿,堆满了两大间房子。书未完成,分工撰写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刘恕,由于积劳成疾过世。分工撰写两汉部分的刘攽,这时已经六十二岁。分工撰写隋唐五代部分的范祖禹,这时虽年仅四十三岁,也显得未老先衰。司马光此时也已六十五岁,由于操劳过度,两鬓霜白,牙齿脱落。这年腊月,司马光不顾寒冷,亲自将该书送往东京汴梁,进献给宋神宗。
    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提出编写《资治通鉴》的宗旨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实际上是希望宋神宗借以改进政治,安定国家。 
    《资治通鉴》的著述意义,已远远超过作者的本意。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资治”的借鉴,也给全社会提供了借鉴,为该书作注的宋末元初人胡三省深谙此理。他说:“《资治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清代王鸣盛也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历史学的重大成就。全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语言文字也极为简练。这些对后世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研究者代不乏人,使其成为一门学问,即“通鉴学”。
    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去世后,六十七岁高龄的司马光被迎回宫中,出任相职,开始“元祐更化”,尽罢新法。他执政一年半,竭尽全力,日夜操劳,耗尽了毕生心血之后与世长辞。噩耗传出,“京师人为之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在灵柩送往夏县时,送葬之“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为了祭奠他,“家家挂像,饭食必祝”。朝廷追赠太师,封温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