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明的东西图片:人民币国际化与花钱“养儿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31:58
人民币国际化与花钱“养儿子”

吴庆

1月3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总裁李小加以《“养儿子”和“育儿园”》为题,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了再思考。他思考了以下问题:一、中国当前是否应该和可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二、在现阶段承受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与成本值得吗?三、香港真的能为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作用吗?人民币国际化真的能为香港带来实际利益吗?

李小加对上述几个问题的回答全是肯定的。为了让大陆读者相信(不是明白,而是相信)他的答案,李总裁用“养儿子”来做比喻:“中国人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不惜千辛万苦生儿育女来养老,期盼将来儿女成群,颐养天年。人民币国际化之于中国,就好比是‘养儿子’的过程……之所以要养这个‘儿子’,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只要大家认为“养儿子”是必要的,那就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养儿子”的成本与风险。至于“养儿子”的地点,李小加认为必然是香港,因为香港有“一国两制”的优势。

打比方的做法通常仅限于用来向非专业读者介绍专业问题。但是,即使在非专业的读者群当中,笔者也不认为李小加的再思考有多少说服力。

关于要不要“养儿子”的问题,大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年男女摆脱了必须生儿育女的传统观念,晚婚晚育甚至主动不婚不育的行为越来越多。同样的道理,人民币国际化也不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一个国家是否应该主动推进货币国际化,需要综合权衡国际国内的各种因素,而不应仅仅考虑自己的经济规模。而且,对于各国的经济规模而言,汇率一波动就有可能颠倒“老二”、“老三”和“老四”的排序。如果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定与“老二”的排名挂钩,必定缺少连续性。

关于如何“养儿子”的问题,会有更多父母对李小加的答案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不计成本的溺爱只能把孩子宠坏,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更需要考虑收益与成本。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确实如李小加所言“不是一个自上而下、逻辑完整、计划周全的过程”,但是当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特备是在货币、金融等事关大局的领域,“摸着石头过河”的风险很大。更何况我们已经看到当前的做法付出了不必要的成本、冒着不必要的风险,为什么还要睁着眼睛装糊涂?不必要的成本包括四项,其中,金融层面有两项,分别是外汇储备的汇兑损失和利差损失;产业层面也有两项,分别是贸易条件损失和产业扭曲损失。在2005年到2008年之间,仅仅外汇储备的汇兑损失就高达11115亿元。人民币国际化有更好的路径,不必像现在这样承担巨大的成本与风险。

关于第三个问题,笔者完全同意李小加的判断:大陆既养人民币国际化这个“儿子”又把香港当成“育儿园”的决定,对香港的意义非同小可。从短期来看,从大陆到香港的利益输送不断,港人俗称“大礼包”;从长期来看,香港得到一份保单,如果人民币国际化成功,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将获得提升。不过,这里也引出了一个分歧:站在香港的立场上,似乎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一定要沿着当前的道路继续下去;而站在大陆的立场上,这笔“大陆只付出成本、香港只享受利益”的交易是不公平的,应该立即停止。

当然,在李小加看来,大陆的收益是在远期,至少十年之后。就像当前的美国,无论债权国多么不愿意,也无法选择其他货币。“挟持整个世界经济”,这就是大陆可能获得的远期利益。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笔者看到的情况是:在2011年5、6月份,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香港人争抢人民币,香港人民币存款达到5500亿元(当时最快的增速是一个月增加600多亿元),金融界预期这个数字会在2011年年底之前达到1万亿元。可是2011年下半年风云突变,人民币汇率走势扑朔迷离。2011年11月底的香港人民币存款只达到了6273亿元,之前的10月份还减少了37亿元。

可见,香港这个人民币国际化的“育儿园”,只会揩大陆的油水,不会被大陆挟持。如果大陆连“一国两制”的香港都无法挟持,更别想挟持整个世界经济。作为刚刚成长起来的大经济体,中国也要谨防被“挟持整个世界”的邪念所挟持。

作者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重庆农村商业银行(03618.HK)独立董事。著有评论集《见证通胀:动荡世界中的中国利益》。您可以通过新浪微博或者搜狐微博和作者联系。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