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网校bec破解百度云:从倪文涛同志的郭沫若文化研究谈沙湾与郭沫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12:19
从倪文涛同志的郭沫若文化研究谈沙湾与郭沫若......
  作者:王泽生(日不落)
  
  倪文涛同志的《关于打造沫若故里,建设先进文化区和沫若文化城的提纲》里边就明确指出:“郭沫若是沙湾最亮的一张城市名片,因为他是现代的文学巨子,文史政大家。”。的确,郭老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郭沫若作为苏轼以后四川又一大文人,其成就直堪与东坡媲美,为世所重。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出生在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早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从文。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发表新诗《女神》等,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6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参加中国共产党。他 是 继 鲁 迅 之 后, 中 国 文 化 战 线 上 的 又 一 面 光 辉 旗 帜。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名人中,郭沫若是最有研究价值的一位,也是研究最不充分的一位。已经出版的传记和研究著作有数十册,可是这些书中的“郭沫若”与真实的郭沫若相去太远了。周恩来说过“有人说,学术家与革命行动家不能兼而为之,其实这在中国也是过去时代的话。郭先生就是兼而为之的人”。他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的一个旧式家庭,从小受好的是传统教育。后来留学日本,接触到的却是非驴非马的文化的怪胎。回到沙湾的故居,他心情或许非常阴郁,这座大宅院出奇地阴暗和拘谨,即使在四方的天井里也暗无天日,天井里的青石板地面爬满厚厚的绿色的苔藓。也许郭氏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这个阴森冷漠的院落......《沫若故里——沙湾》专题邮册和《郭沫若旧居》个性化邮票正式面世。有这样的资料表明:“诗人郭沫若出生于乐山西南36公里处的沙湾,沫若二字,得之于故乡两条江水的古名----沫水是蜿蜒流经沙湾的大渡河,若水则是家乡附近的青衣江。自己取的名字当然与自己的性格有联系,“智者乐水”,诗人郭沫若无疑是聪慧过人的。郭沫若旧居坐落在沙湾老街中段,为一座四进穿斗的结构平房,共有大小房舍36间,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旧居最早建于清代咸丰年间。最外侧是两间经商的匍面,入内则分别有郭沫若父母,兄长的往室。还有一间则是郭沫若1912年结婚时的隹房,郭沫若婚后三日即出走,直到27年后奔父丧才回家。后面是郭家的私塾----“绥山山馆”。整个郭氏旧居给人的感觉是低矮压抑,色调深沉的,很难想象这里诞生了一位歌唱《女神》的诗人。门外的街道行匆匆,一片市声,而郭沫若的脑海里则向往着《天上的街市》......”。四川乐山沙湾的旧居,已经辟为纪念馆供国内外人士参观。
  这座旧居,在乐山市东35公里沙湾场正街。坐北向南,背负绥山(即峨眉山第二峰),面对沫水(即大渡河),是一座三进中式木结构小四合院。院后有一座小花园。第一院的左侧房间,是郭沫若诞生处。中院右侧房间是郭沫若“结婚受难”时的新房;后院紧连小花园,有一间面对绥山的厅房,即为郭沫若4岁半启蒙受教的“绥山馆”家塾。虽然,门里四进穿木结构的一间间平房残留着历史的痕迹,但黑色的楠木依然保持着原有的色彩,而刚建成的文豹堂格外惹眼......沙湾城区沫水街中段,有一幢古色古香的四进穿逗木结构清代民居——郭沫若旧居。旧居始建于清代嘉靖年间,占地21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由三个天井和一个后院组成,有大小房间36间,至今仍保持着古朴风貌。从出生到远赴日本留学,郭沫若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个春秋。1939年,正在抗战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任上的郭沫若为探父病和为父奔丧曾三次返回沙湾。其中1992年区政府为纪念郭沫若诞辰一百周年修建了郭沫若旧居博物馆,占地1000平方米,为一楼一底仿古建筑。王蒙曾经说“郭沫若是一团烈火” ,的确如此!沙湾地处四川盘盆地西南边缘,境内有大渡河,有峨眉山的第二峰和 第三峰,有笔架山、四峨山和五高山。郭沫若,也许就是其中的那座高峰吧!沙湾,郭老在这里度过童年时代,留下了不少珍贵文物。沙湾,“绥山毓秀,沫水钟灵”。横贯光洁度湾城区南北的老街中段,一套坐西向东的四进穿斗木结构平房,这就是饮誉中外的郭沫若故居。故居前傍沫水,后依绥山,创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后经逐步扩建,至郭沫若父亲郭朝沛经营家业时,达到目前规模,共有大小房间36间。今天,它仍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故居博物馆位于旧居墙后,占地3.35亩,为一楼一底的三合庭院仿古式建筑,馆内亭台相接,环廊相连,竹木森森,池水涟涟,奇花异草,幽香阵阵。博物馆陈列大厅内,郭老的著作、有关文物和生平事迹资料及照片.....沙湾地处四川省乐山市西南部,著名的乐山大佛距此地20公里;秀丽的峨眉山离此地只有18公里,沙湾所在地是大渡河的末端,又称为“沫水”。我再摘录一段文字:“四进的老房子,从清朝开始修建,曾是沙湾最讲究的豪宅。因为是郭沫若生长的地方,幸运地未受过任何恶意的冲击。床、桌椅、打在屋内的井,都保持着百年前的风貌。在导游的带领下,踩着第一个天井正中的铜钱花纹过去,据说就可以像郭父那样成为经商奇才;两道门,右边的宽,左边的窄,进去时走右,出来走左,宽进严出也是郭家成为沙湾首富的持家之道。而整幢房子里光线最好的书房,是郭沫若的老师的领地。老先生在做学问的间隙一抬头,正看见繁花似锦的后花园。园内两尊石狮,导游说是郭家祖上传下的镇家之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开始出现风化的痕迹”。而我们所不能忘记的是:这片沧桑蕴涵着思想和革命家活动的风云经历。恰恰沙湾就是这个无比壮美历程的最初的源头啊!
  郭沫若旧居博物馆占地面积4425平方米,建筑面积2265.5平方米。其中,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距200多年历史的木结构民居占地2189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1992年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修建砖结构,一楼一底的博物馆占地面积2236平方米(建筑面积1157.5平方米)。郭沫若旧居博物馆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正在申报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材料已上报国家文物局近期有望通过。郭沫若旧居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郭沫若旧居博物馆以国、文、物、并茂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郭沫若从孩童到世界文化名人的光辉历程。他曾说过,我要以松柏的态度来刻画出自己的年龄,能成为合抱的大木给天下的劳人以一片清荫,即使中途遭了电击或者枯死;我也希望它的残骸能够供给贫苦人一把取暖的柴----他的女儿郭庶英在《我的父亲郭沫若 》一书中也这样提到的。
  近年来,沙湾区坚持弘扬沫若精神,着力开发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全面打造“沫若文化城”,先后启动了14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面积约30亩,集集会、休闲、文化、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沫若文化广场已于今年春节前夕竣工并投入使用。名人档案室也已建成,共收集到郭沫若生前图片300余幅、文集20余册、著述20余本 以及散文、诗集等50余册。
  这些,恰如一瓶醇厚佳酿,韵味悠长,愈品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