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槐米:一有病就输液,大错特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24:05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的输液用量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2003年30亿瓶,2004年50亿瓶,2007年70亿瓶,到2009年变成104亿瓶。104亿瓶平均到13亿人口,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年里挂了8个吊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超过100亿瓶/年的输液大国。
在中国,普遍存在“过度输液”的现象,儿童已经成为其最大的受害者。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已成了重灾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其实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
输液打吊瓶表面看上去见效快、疗程短,因而深受相当一部分患者的青睐,无论什么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纷纷要求输液。即使是普通的感冒,本来通过多休息、多饮水、适当补充维生素C就能痊愈,许多人也会去医院输几天液。那么,什么情况才应该静脉输液给药呢?临床上出现以下三种危重情况时:⑴吞咽困难不能进食;⑵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⑶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应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实际上,在西方一些国家,输液这种风险较高的方式是“最后的给药方式”。
输液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胃肠道,省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环节,所以常输液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输液病”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时经常采用输液的方式治疗,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疾病如果不输液就不太容易治愈。
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反应,往往也更快,更严重。一旦发生危险,“快速便捷”的输液往往令医生来不急抢救垂危的患者。
据《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注射剂占所有不良反应的59%,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输液,可以说静脉注射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 然而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输液由于是将药液直接注入人体静脉,因此导致的医源性疾病不容忽视。输液所用的药液及配入的药品从生产、灭菌、配药到输液操作都是人为的,即便是无菌操作,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被污染。因此它才会引发过敏、发热、严重感染等程度轻重不一的输液反应;同时输液对血管本来是一种刺激,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还易引发静脉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血管硬化等。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用电子显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Å(毫微米)的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静脉注射剂容器及瓶塞的材质)。由于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Å,故国家《药典》中规定的液体中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不能超过10毫微米。但是质量安全调查却发现,市场上销售的输液制剂含有的不溶性微粒直径很多都超过了这一规定,有的甚至达到50毫微米以上。
人体全身所有的静脉血经过循环都要回流到一个屏障器官——肺脏,它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所以微粒进入血液后,只要是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只能停留在肺里。这些颗粒无法通过代谢排出体外,会造成肺部本来通畅的血管堵塞,使得氧气交换不够,导致呼吸困难。
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血管后,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几十年。可能会形成肺内肉芽肿、静脉炎甚至诱发肿瘤形成。较大微粒在脑、肺、肾、肝、眼等处的小血管造成堵塞,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损伤。有学者曾对一名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综上所述,不当的输液治疗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如下严重危害:
(一)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经过血液循环将沉积在肺部导致肺功能下降,现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甚至肺癌的发病率增高与此不无关系!
(二)输液过多过快将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长期输液还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对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三)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这些都将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严重的恶果!
(四)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因液体污染引起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为此每年全国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
其实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是:口服药应占50%以上,肌肉注射占30%—40%,输液占10%左右。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最终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患者胃肠功能正常,完全没有必要采用静脉输液方式。我们大家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输液存在的潜在危害,尽量选择绿色、安全的用药方式,不要让我们已经饱受病痛折磨的身体再遭受不应有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