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头这首歌谁唱的好听:电话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36:57

电话簿

曾记得读初中时,正是中国与苏联关系最好的时期。俄语老师教“电话”这个单词时兴奋地说:“苏联正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到那时,吃的是土豆烧牛肉,住的是高楼大厦,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中国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啊。”想不到我们中国才过三几十年,梦想就实现了。我还记得九十年代末我到旅顺开会,经过沈阳时去一个单位找老同学,老同学不在。当时必须要打个电话给北京的一位老师,通知他们开会的时间。那时好像还没有手机,就是打长途电话也要通过总机转。我们问办公室的同志,邮局在哪里,好去打长途。办公室的同志说,你就在我们这里打吧。我告诉他电话号码,他在电话机上拨了几个键就接通了。当时我们几个老师都很吃惊,打长途在座机上怎么能马上接通呢?真有些不可思议啊。说起来,我们贵州太落后了。才不几年,电话很快在老百姓中逐渐普及了。到二十世纪末,连手机也在中国广大城乡普及了,这真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啊。电话普及,联系的人多了,电话簿也是人手一册了。可人们老是依赖电话簿,十分不便,必须强记电话号码,但没有多少人能够记上十个以上号码的。用手机时,也得费一番周折翻查。所以,常听人们抱怨自已的记性太差。

退休后,我在一所民办中学打工,遇到一位能记上百个电话号码的小青年,他叫余云。余云三十不到,先给学校敲信号钟和烧开水。后来发现他给初一的学生讲数学题,交谈下来,才知道他的底细。原来他是农校毕业的,学的是畜牧专业,分在粮食局下属的养猪场。不几年,养猪场倒闭,粮食局只发给他们每月两百元的生活费,要他们自找出路。于是小余便与几个职工一道办了个饲料厂,还是这个小厂的党支部书记。可不两年,饲料厂也维持不下去,小余家两口子便只好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现在这所民办中学租用隶属粮食局的饲料厂的仓库办学,小余就在学校打工了。学校需要打印试卷,小余说他可以干,并负责学校的保卫工作,于是小余和他爱人小马都成了民办中学聘用的职工,两人工资加起来也只有一千来块钱。由于家住学校,小马在家里弄点粉面早餐卖给学生和老师,收入也就多了起来。由于小余踏实肯干,老师们对他的印象很好。学校的门窗坏了,他很快修好,电灯不亮了,他很快去接好,学生生病了,他马上背去诊所看病,许多力气活,他主动去干。才两三年,小余已成了这所民办中学不可缺少的人物。时间一长,老师们还发现小余非常聪明,初中的数学他还能辅导学生,老师们还常向他请教电脑上的一些知识,平时的摆谈中还知道他还懂一些阴阳宅地的知识。更让人惊奇的是他的记忆力特强,特别是记电话号码。有时老师要查谁的电话号码,他随口就讲了出来。学校几十个教师的手机号能随口说出,学校与县里常联系的单位电话号码他也能随口说出。只要他打过一次的电话,过了许多天,他也能回忆出那个电话号码。究竟小余脑子里储存的电话号码有多少,虽没有统计,估算一下,也不会少于一百个吧。我调查过许多人,他们也刻意记一些电话号码,虽然也能背得出十来个号码,但不大用的电话号码,不多久又都忘记了。我也问过小余,他说他也没有怎样刻意去记呀。人们都开玩笑说他是本话电话簿,我想,这大概是一种特异功能吧。

平时我们都夸奖小余聪明,都很感概他的人生遭遇。如果小余不是只读一个

中技学校,而是读高中,大学;不是分在一个小小的养猪场,不是遭遇下岗,他一定能大有作为,一定是个顶瓜瓜的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