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llica james 软蛋:丹道周天和经络周天、意念周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55:38

丹道周天和经络周天、意念周天
2009-07-12 11:05 

(一)卦爻周天,亦称丹道周天。
    是宋朝以后兴起的一大门派。六十四卦中有十二消息卦,代表阴阳消长的规律。练周天功的人把十二消息卦用搬运小周天,身前六爻,背后六爻,即身前、背后各有六个部位,称六规程,按规程转周天,故称卦爻周天。又把这种功法称为丹道周天是因为它强调结丹(意念周天不讲结丹,经脉周天虽然也讲结丹,但更强调气脉和神)。所谓“丹”实为质量与形体变化了的气。正宗丹道周天从下元入手练,即从守下丹田入手。从守下入手的丹道周天,因其用以运周天的精、气不同,即所谓水源的清浊不同,又有三种丹法:第一种水源纯洁,为丹道正宗,即在练功至一念不起之宁静状态时,肾阳发动,出现高度性冲动,但没有性欲;或于睡觉中没有做梦而出现无性欲之性冲动。二者都属元精,以之运周天可练成金丹。第二种是有性欲的性冲动,是用浊精运周天,不能结真丹,只能结幻丹。第三种是夫妻生活中出现高度性冲动时,中止性生活,以这种精运周天结的丹叫泥水金丹(以其拖泥带水不清净故名)。对于浊精,有的门派认为采用一定的功法可以化浊为清,即将浊精用意念运至百会,从百会向上出去,于距头顶一尺高处,向左、向右各旋转12次至36次,便可化浊为清。正宗丹道周天的特点是用元精、元气运周天。所谓元精是指未化为生殖之精的精,其实也就是元气。由于这种周天功是以肾阳发生来转周天,所以要从守下田入手。守下田的具体位置是在肚脐与命门联机之前七后三的位置,即将联机分为十等份,从前面数为第七等份,从后面数为第三等份处。因为意守该处感到是黑洞洞的,所以也称之为南海观阴。口诀是行守而后忘。先守后忘至为关键。意念往下田集中便不再想,就可以使气自然集中,气多了自然出现盛阳反就,即出现无性欲的性冲动。如果守而不忘,便容易与后天意念结合而出现性欲,成为浊精就不能用了。 
    运周天讲究火候,有所谓文火、武火和沐浴。武火指用强呼吸以炼精化气,所谓火逼金行。文火指轻微呼吸使内气自然变化。古人常以子、丑、寅、卯、辰、巳、六具阳时称为阳符,以午、未、申、酉、戌、亥六个阴时称阴符。运周天时气从背后上升叫进阳火,气从体前下降叫退阴符。进阳火、退阴符都要用呼吸,否则不能结丹。在进火与退符过程中各有一个不继续进火或退火的时间,采用自然呼吸,称为沐浴。怎样配合呼吸运周天,至关重要,各家功法不同,都秘而不录,属于龙门派的《伍柳仙宗》在诸古籍中对周天功讲述最为详细,唯在这个问题上也只用比喻而不直言。柳华阳在《伍柳仙宗·金仙证论·风火经第六》中引伍守阳的话说:“子至巳六时为阳,阳合干,故用干爻干策,干爻用九,而四揲之为三十六,故阳火亦用九,同于四揲。子丑寅以次,皆用四揲之三十六。午至亥六时为阴,阴合坤,故用坤爻坤策,坤爻用六而四揲为之二十四,故阴火亦用六,同于四揲。午未申以次,皆用四揲之二十四。阳时策百一十六,除卯阳沐浴不用干,用实一百八十也。阴时坤策一百四十四,除酉阴沐浴不用坤,用实一百二十也。合之得三百息,周天之数也。闰余之数在外,盖三百数者实非三百息,皆譬喻辞也。”这段话说三百六十或三百的数是呼吸数,但双不是呼吸的实际次数。其中奥秘龙门派不外传。所谓“四揲之”是讲一个呼或吸分四次用。至于怎样分四次用,被视为至密。《伍柳仙宗》中的《仙佛合宗》最后答太和、太乙问的一段对话,对这个问题回答了很多,但不披露真情,说得到口诀就都对,不得口诀就不对。我们亦不宜于此公开披露。配合呼吸运周天的方法各家互异,但实质是一个都是练高度的意识自控力。性冲动是人的生命本能,生命本能最难控制,用呼吸把情志领走的作用属于移情,做到能够控制生命本能,意识的力量便大大增强。     卦爻周天的正宗是从下元入手练,但也有从上丹田(如金山派)和中丹田(如青城派)入手练的。守上田的有两种练法:一种是意守印堂,让气从印堂向前放出一尺远,然后收回,从背部下降至会阴,然后运周天。另一种是守住印堂,先有发紧感觉,以后当出现凉感时,便将气下引转周天。守中田的方法不走阳精而走元气,意守中脘,呼吸之气在中脘处不出不下,待至呼吸绵细、真气充足后,引气向下丹田运周天。     卦爻周天是先运小周天,结注丹,然后运大周天,结大丹。结丹便能长寿。古人以白发变黑、落齿更生为结丹的标志。卦爻周天从采药运周天到最后粉碎虚空有很多步骤。练小周天足300周天后,出现马阴藏相,即生殖器往回收缩。马阴藏相的机理是:出现性冲动时使精不外放而内收,生殖器就不显了,精能放也能收,功能就全面了。马阴藏相之后是阳光三现,这时小丹结成开始进入采大药结大丹,意守部位从下田上升至中田。然后结胎,升入上丹田开天门,“婴儿出窍”。所谓婴儿出窍其实是意念与气结合聚成婴儿状。婴儿出窍之后便演神,演神之后把婴儿收回丹田养育,气越来越充足,可以充斥全身毛窍,全身毛孔发气光。最后一步叫“粉碎虚空”,即气光从毛孔发出,与体外虚空相接,使人体皮肤与外界的界线没有了,人体的外层粉碎,与虚空一致了。古人讲练气功可以成仙,其实是改变人体健康层次,使人体内的混元气这一生命的最根本物质发生变化,变得更加精细,可以用意念调动而出入周身各个部位,乃至周身的细胞。这样,人调动自身生命活动的能力便大大提高了。 (二)经脉周天     经脉周天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人体经脉环行来运周天,它与医学气功关系密切。练经脉周天前可先练内脏小周天。根据中医理论,内脏的位置:肾在下,肝在左,心在上,肺在右,脾在当中。意念按肾(下)、肝(左)、心(上)、肺(右)、脾(中)这一顺序想内脏小五行。待体内气足后再练经脉周天。也可以一开始就直接练经脉周天。对于经脉周天,已故周潜川言之较详,现转录于下。     “此功法分为三部:1.端正坐势;2.练气吐纳;3.修脉搬运。这三部方法是互相联系的。现循序叙述如下:     1.端正坐势。在未上坐之先,必须松衣解带,然后再全身放松。坐势采用“跏趺坐”,其做法如下:     (1)盘腿坐。先准备好一个坐凳,二尺见方,前面两只脚高二寸,后面两只脚高五寸,前低后高,呈缓徐的斜度,上面再铺上一个薄棉垫子。如没有这种特制的凳子,可在硬板床上,后面铺个垫子也可。但不能坐软的沙发或钢丝床。冬天盘腿可用一条薄毛毯围覆着双腿。夏天可用一条布巾覆着。     初练功的人不宜用“单盘”,更不宜用“双盘”,只宜用“散盘”。散盘做法是先把双腿放平,贴着坐凳,同时要把腰腿放得很松,随即先卷盘右腿,把右足的后踵轻轻低触在“会阴穴”(穴在前阴与后阴中间);接着再把左腿卷盘,同时将左足的后踵,轻轻抵触在右足的“跗阳穴”(穴在足胫弯的凹陷中,解穴附近)。这样练得纯熟,腿不发麻了,再改为“单盘”。单盘也练得熟了,再进一步练“双盘”。 
    如果在练功中腿盘麻了,可以左右交换一下,但仍须照旧轻轻抵触穴和跗阳穴。这样盘腿,腰腿会自然地放松臀部自然稳坐,不必把臀部向后凸出。     (2)竖脊。在盘腿之后,要把背脊骨调整成笔直,不可驼背弯腰和前俯后仰,但又要放松,不能硬劲强直,才合标准。其方法是把双肩微微上耸二三分高,使每一个脊椎骨自然地重迭笔直,松紧合度,不会硬劲强直。     (3)含胸。在调好脊柱之后,随即调整胸部,以胸部微微抽内陷凹进标准。陷凹的部分限于膻中穴与玉堂穴之间,即在两个锁骨交接处与两乳之间,成为三角形的地带,使这三角地带微微陷凹进去,这叫做“含胸”。这是控制肺部呼吸量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具体做时是把两手掌握好之后放在脐下,同时两肘尖微微朝前方“飞开”,即把左右两个肘关节从后面向正前方移开约二三分,有如雀鸟张翅欲飞的样子。这样,就会很自然地做到含胸的标准。     (4)握手。含胸和握手是同时操作的。握手的方式很多,旧说名叫“结手印”。根据内景发经络理论,手三阴和手三阳的气脉运行都出入循环于“井穴”,井穴又皆在十指尖上,而手部的三阴三阳气脉经络又统辖于足部。因此,在练功的时候既要盘腿,又要握手,这是控制气脉循经流注的一种有效方法,不是迷信。      阳虚或气虚者的握手方法是把掌心向上,手背向地,把左掌放在右掌上,也可把右掌放在左掌上。两掌重迭好之后,顺着自然的姿势,适应地放在肚脐下,轻摆在腿上,或随自然倚托在小腿外边。其要点是必须把两个大拇指尖微微地接触,并略微向掌心内收,以两指笔直、自觉有一股内劲自然发出,互相抵触为标准(但要注意这不是故意用劲而成的)。     (5)垂帘。垂帘是把眼皮微微合拢,只留一线微光,其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把上眼皮向下合,微露一线外光,另一种是干脆把眼皮轻轻合上,一点光也不露。初学的人,以采用微微合拢、留一线外光为宜,因为功夫练到“归元”的境界,眼会自然闭合,会向内抽缩似地闭着。又因为初学的人完全闭眼,容易昏沉,易生杂念。     (6) 舌。 舌是舌抵上腭,但千万不可用意识或着力翘着舌尖抵上腭,而应当始终保持自然,否则可能影响静功。功夫深了,舌头会自动卷折锁着“鹊桥关”。这是内景功夫的一种自然表现。有些书籍叫人把舌尖有意地翘起去上腭,是不合理的。舌方法的要点是轻轻把齿和拢,同时把上下唇吻合闭拢,舌尖即会自然抵 上腭与上牙龈之间,这才是 舌的标准要求。     2.练气吐纳。练气吐纳即运用呼吸方法一吐一纳,呼气吸气,是锻炼脏腑的一种重要的内功。这种方法分为“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照平常的习惯呼吸,一吸肚皮鼓起,一呼瘪进去,这叫做顺呼吸;与此相反,一呼肚了鼓起,一吸瘪进去,这叫逆呼吸。
  周天搬运法采用鼻呼吸的方式。初学的人采用顺呼吸为最方便而又合理,一直练到火候深了,再采用逆呼吸,才容易掌握。     鼻呼鼻吸必须配合“神与气合”。所谓“神与气合”,是指把念头与呼吸的一进一出、一吐一纳而为一,不可分离,也就是说把思想集中,随着呼吸运动。当呼气的时候,气向外面吐出,同时肚皮相应地向内瘪,念头也随着它瘪进去,自下丹田呼气外出。当吸气的时候,气自鼻孔内吸,下至丹田;同时肚皮相应地向外鼓起,念头也随着吸气入内,而下至丹田。这种吐纳方法含有“升、降”的作用,以“活泼自在”为原则,而不用“意守丹田”的死守方法。     3.修脉搬运。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脉”?“脉”与“气”又有啥关系?什么是“搬运”?“脉”与“搬运”的关系又怎样?懂得这些简明的概况,练功就有下手处了。     在下坐之后,呼吸时要“神与气合”,调息练气,进出吐纳,上下升降,不断地呼吸着。如果在练气当中,把“神与气合”的方法掌握纯熟了,即会感觉在下丹田里因此呼吸的长降而产生一团“热气”,古人叫做“先天真气”,其意思是与呼吸“后天空气”有分别的。“真气”的象征是一个“热感”,这团热气因呼吸的深、长、升、降作用愈聚愈多,聚到了相当的程度,即会随着一定的道路流行。这种热气流行取名曰“脉”,脉所流行的路线名曰“脉道”。综合全身的脉道,即手足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经络”。运用呼吸的方法,把这股真气的热流,循着脉道的经络循环流注,周遍全身,周行一个大圈子,仍旧回到丹田里,这种练功方法就叫做“周天搬运法”。     所谓“神与脉合”和“神与气合”,是指两个阶段,联系这两个阶段叫做“舍气从脉”。   先用“神与气合”的方法打好调息的基础,这是第一个阶段,即丹田里产生了热气。在热气产生以后,就是第二个阶段,这时即放弃“神与气合”,改为“神与脉合”。  热气在丹田里生聚壮满后,会自然地循经流行,这时就要把念头也随着它流行的道路前进,这就叫“神与脉合”。   热气产生时,放弃“神与气合”,而改用“神与脉合”,这种交换关系,叫做“舍气从脉”。   整个说来,练功的过程是先把念头集中,随着呼吸一吐一纳,继而丹田产生了热气,就根本不管呼吸了,而要把心念集中到丹田的热气上来,思想不要开小差。继续下去,丹田的热气会从丹田开始流注循环。这时,念头必须随着它流走,一直从背后上行到头顶,下至面颊,再下入胸腹,然后仍然回到丹田,自始至终念头都要跟着它,这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神与脉合”。   在真气发动之后,不论在丹田里酝酿生聚,或者已循着经络道路流行,千万不可用意去引它领它,而只能跟随着它自然流行,亦步亦趋,顺应自然,一点也不能勉强或急躁。这是运用“神与脉合”的要点,名叫“照法”,是“内视”功夫的初步,以做到活泼自在为原则。   有些人对真气的流行,不能顺应自然,而胡乱使用“领法”,妄用意识去当头“领气”,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出现偏差。“领法”本来是练气的口诀之一,有它专门的用处。但在这样的场合,却千万不可使用,因为初练功的人不了解经络道路的方向和大小交会的岔路,又因功夫太浅,不能控制气机的进退和指挥它分经流注。如果妄用意识去当头号引领,则等于瞎子引路,很可能引到悬崖,前途不堪设想。   真气在丹田里产生以后,因为“火候”不足,先期只能在丹田里酝酿着,一直到火候充满,才会因满而溢,就像江河之与湖泽,发生流注调节的作用,才开始向外流动。   在这一阶段,必须谨守禁忌事项的要求,身心二者都要放松,恬然怡静,不能紧张,免除急躁,连欢喜的意识也不能有,只有平淡视之,把念头与它合而为一,活泼自在地顺应自然,跟随着它流注,循环一个大周天。   真气在丹田里发动生热时,或在背后循着经络上行时,那股热流不可能太热,只允许它有温暖的成分,如象喝了美酒,微有暖意,所谓“如饮醍醐”,令人舒适,不能象烤火或者熨斗烫热一般。这种生热发暖的现象旧说名叫“起火”,练功出了偏差名叫“走火入魔”。暖热的大小程度,旧说名叫“火候老嫩”。如果火候太大,热气动过高,必须张口哈气,念“哈”字诀去调伏,声音要逐渐下降。   运用哈字诀的方法是,张口平舌念“哈”字音,气要绵绵不断地向外呼出。如此一经念动哈字音,则热气即会减低,同时胸部的气也立刻下降。但不可念动多次,只能适可而止,否则热气全消。     所谓大周天的循环,有它一定的轨道。这轨道是循着二十部脉道的经络路线流注运行的。真气在丹田里首先向锁钥任、督、冲三脉的“阴库”(即会阴穴,在两阴之间)流注,折而走向“尾闾关”(在尾闾骨第二节中)。热气到这两个地方冲力比较大,动触的感觉很明显。再由尾闾关分两支流注,夹脊上行,直上腰脊第14椎两旁的“辘轳关”,由此继续上行,通过背、胛、肩、颈部,直达后脑枕骨棱下的“玉枕关”。初学的人只觉一片热气上升,功夫深的人则分四支上行。上述这段行程,即所谓“逆运法,通三关”。   气脉远行至此,其势已缓,故一般练功的过程,在玉枕关通过较慢,而热气亦减小了。再由玉枕关继续上行,越过头顶的“百会穴”,同“厥阴肝经”的气脉会合,仍旧前行,转变为向额颅面下注,与手三阳的气脉大会于“祖窍”(两眉中心略下些,又名额中、山根,但非天目)。由“月窟”下入目中,复出于“龙宫”(在大眼角上下眼睑有穴如星之处),循鼻两旁夹井灶(即鼻孔),下至上唇,左则转而向右,右则转而向左,在“人中穴”交* 而过,与“任脉”、“冲脉”相会(女性则会于“乳根穴”)。这一段的行程,在头面部分,已不感觉热,只感觉是分五条道路,自头下面有如小虫爬行,又似涂抹薄荷水,感觉也非常明显。   再从此下前项至“挨刀纹”(即项部横纹),循“人迎”、“气口”两穴(喉结旁)下入“缺盆”(肩窠凹中),与全身气脉大会于“膻中”(两乳之间)。这一段行程,虫爬现象减少,若有若无了。   从膻中分主从二支:主支由内里直下,归入于丹田,名叫“中脉”;从支则由“乳根”自胸膈下行,入于“日”、“月”双穴(在脐中两旁微上凹中,非针灸之日月穴),还合于下丹田,入窍归元。这样循环一遍,即是大周天的功夫。此时归元入窍的感觉,则另有一番滋味,微微出汗,神清气爽,轻松愉快,所谓“如灌甘露”即指此。   当真气归元,还于下丹田的时候,另外觉得有一股潜在吸力把肚皮向里吸紧,很象肚皮已贴着了背脊骨似的;同时又觉得丹田里的真气,有似香烟缭绕,悠游自在,荡漾漾,轻飘飘,似动似止,载浮载沉;又象锺表的摆,左右相应摆动似的,即旧说“氤氲紫气”。   此时,仍然把念头随着肚皮向内吸昆吻合在一起,一点也不能分心动念,既不可欢喜,也不可惊惧,切切实实地跟随着它向里吸入,一直觉得真气已不再向内吸的程度,即把念头集中在吸贴最紧的地方,这地方不会很大,一般说来只有鸡蛋大,或者鸽蛋大(功夫深了只有豆大)。如此把念头集中在这最后一点,一心一意“定住”在那里,连“氤氲紫气”也不动了,久久练习,功夫即会进步到“清静境界”,牙关也会闭紧,眼睛也会内吸,呼吸微细,绵绵不断,吸多呼少,这样已经达到比较高度的休息程度,比睡觉更能恢复精力,收效快又省事。如果不想继续练了,则把念头分开,全身放松,慢慢起坐,算是练完一趟功夫。     4.收功(咽津导引)。练完一趟功夫,即张开眼睛,把眼珠溜转二三次,眼皮眨动几下,即把口里的津液分成三五口,慢慢吞下,且须以意识送不丹田,然后再舒手伸腿,用掌在面上随意磨擦,轻拍几下腰腿,随意走走,不必拘执。”   无论经脉周天或卦爻周天,在周天运行受阴时,皆可借助开关法以解决,现将《丹亭真人传道秘籍》开任督诸关浊辑于附录六。 (三)意念周天     意念周天就是用意念依次去想体内若干部位,使体内混元气按一定路线运转。它不需要真气发动,只要按着一定路线去想体内,慢慢体内就会产生热感。意念周天流传自唐、宋,其后越来越盛行,在民间流传尤为广泛,民间气功、武术气功多属意念周天。古法意念周天是在虚极静笃之后意念在玄关窍里转周天,与后世不特虚极静笃,精神一集中便用意念转各种形式的周天不同。后世之意念周天运转形式很多,有小周天、大周天、走十二经脉等等。武术气功的意念周天多为转丹田,即从肚脐到命门会阴反复转动。古人贬责意念周天是没有麦子空磨磨,犹如无水空煮铛,会练死人。实为偏见。练意念周天,在用意念转周天的过程中可增强真气,习练久之,真气充足,转运成习惯,不用意念气也自然转动,也可以达到**** 自转的高层次。练意念周天很快就可以通周天,但与自然周天、经脉周天和卦爻周天一般需几年功夫才能练通的内容不同,效果也不同。     以上介绍了卦爻周天、经脉周天和意念周天三种周天法门。一般而言,卦爻周天是从精入手,炼精化气;经脉周天是从气入手,使丹田真气入于经脉;意念周天从神入手,用意念搬运体内混元之气。三者都要以清静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