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风神射晕带回去:國際金融危機與兩岸金融合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50:19

財金(析) 098-042 號September 07, 2009
國際金融危機與兩岸金融合作
財金組召集人 林建甫
財金組高級助理研究員 吳孟道
關鍵字: 金融海嘯 兩岸金融合作 聯徵制度
壹、前言
        2008年金融海嘯肆虐全球,從金融面到實質面的經濟均慘不忍睹。2009年隨著危機的衝擊效應縮小,世界經濟逐漸顯露生機,邁向復甦之途。回頭檢視此波金融危機對全球經貿板塊之衝擊,歐美國家受傷相對慘重,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雖也遭受波及,但復甦力道卻相當驚人,尤其是中國在2009年上半年的經濟成長力道高達7.1%,表現遠超出各個經濟及投資機構的預期。

        台灣作為一出口導向國家,對國際經濟的依存度一向偏高,且淺碟型的經濟型態容易受到國際經貿情勢變化及國際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在當前的國際浪潮下,是否能把握機會趁著中國大陸崛起之際,透過兩岸間的金融及經貿合作,帶動台灣的經濟成長,顯是一值得研究的課題。回顧過往,台灣曾長期高度依賴日本進口及對美國出口,受到美、日經濟景氣波動之影響甚鉅。而近十年來,對外經貿則逐漸往中國大陸靠攏。2008年台灣與中國大陸(含港澳)貿易總值的比重高達26.8%,較十年前的14.7%,幾乎成長將近一倍,顯見當前台灣對中國大陸的依存度頗高。

        而在後金融危機時代,兩岸目前亦積極透過諸多的經貿交流合作,試圖解決當前兩岸經濟的困境,其中包括擴增兩岸包機直航航班、開放陸客來台觀光、簽訂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及開放陸資來台等,未來則將持續推動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及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簽署。由此可見,在未來國際經貿新局下,台灣與大陸積極的經貿合作勢不可免,此亦是台灣身為海島型國家對國際經濟高度依賴性的宿命。
 
貳、兩岸金融業交流的現狀
        兩岸金融交流的歷史已久,自1995年及1997年起,有著台資企業背景的協和銀行與華一銀行便分別在寧波及上海成立並營業,此象徵著兩岸金融合作的濫觴。隨後7家台灣銀行業者分別在大陸成立辦事處,亦引發保險業、證券業的效仿,紛紛前進大陸成立辦事處(台灣金融業赴大陸現狀請參見表一)。而除台灣銀行業者積極前往大陸發展外,中國大陸的銀行亦對來台發展有著極高的興致,其中已獲大陸官方批准的浦東發展銀行、工商銀行香港子公司(工行亞銀)、福建興業銀行與深圳招商銀行等4家銀行均已提出赴台設立辦事處的申請,目前正在等待官方的審批。此外,中國四大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招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亦紛紛表態有意來台設立辦事處。
 
表一、台灣金融業赴大陸現狀
銀行1995和1997年,兩家台資企業:協和銀行和華一銀行分別在寧波和上海設立並營業。2001年台灣開放國內銀行赴大陸設立代表處,先後有八家銀行提出申請,其中除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撤銷申請之外,2002年大陸批准七家台資銀行設立代表處。其中彰化銀行在昆山;世華、土地、第一銀行在上海;中國信託、合作金庫在北京;華南銀行在深圳。2008年台灣富邦金控旗下的香港富邦銀行,成功參股廈門銀行,成為第一家通過第三地投資大陸銀行業的台灣金融機構。
證券自1997年起,大陸批准台灣證券公司經第三地設立代表處:例如群益證券在上海;元大證券在北京、上海;寶來證券在北京、上海、廣州;兆豐證券在上海、深圳、北京;統一證券在上海;建華證券在上海;金鼎證券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日盛證券在上海;元富證券上海、深圳;大華證券在上海;永豐金證券在上海、凱基證券在上海、深圳;富邦證券在上海、台証證券在上海等。
人身
保險2000年台灣同意人身保險業者赴大陸設立代表處,例如國泰人壽在北京、成都;富邦人壽在北京;新光人壽在北京、上海;台灣人壽在北京;及國泰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於上海等。目前人壽保險公司已有三家已經與大陸企業合資,開始營業,分別為國泰人壽與東方航空、台灣人壽與廈門建發、以及新光人壽與海南航空。
財產
保險2000年台灣同意財產保險業者赴大陸設立代表處。例如國泰世紀產物保險在上海;富邦產險在北京、上海;新光產物在蘇州;明台產險在上海;友聯產險在上海;中央產物在廣州、上海等。目前則有國泰金控旗下的國泰人壽及國泰產險合資在上海成立獨資的「國泰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

資料來源:海基會(2009),「為何要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本文整理。
 
        從上述雙方均積極想要進入彼此市場的狀態來看,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的簽訂顯然是一道亟需跨越的門檻。因為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關係著未來雙方准入的條件及相互投資的談判,一日不簽,兩岸金融的合作就仍原地踏步,且在缺乏法律依據及運作框架的情況下,連帶使得兩岸金融監理機制無法建立,亦無法進一步地深化金融合作。因此,兩岸金融合作的當務之急即是加緊簽訂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後續的貨幣清算機制及市場准入限制等問題才能陸續展開磋商。
 
參、兩岸金融合作之方向
        隨著政黨的輪替,兩岸金融交流合作的步伐愈來愈快,而金融海嘯的衝擊更加深兩岸金融合作的體認。因此,對於未來兩岸金融合作的方向,本文有幾點建議如下:

(一)建立兩岸外匯合作機制
        此波金融海嘯的肆虐,使得各國對外匯的需求急遽攀升,為穩定匯率及因應實質的外匯需求,換匯合作機制油然而生。例如中國大陸與日本、韓國及東協於2008年5月擴大清邁協議的換匯機制規模,通過高達800億美元的多邊換匯機制,並強化區域金融的體制發展,而在2009年2月更將此規模擴大到1,200億美元。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更透過換匯協議,各提供300億美元的信用額度給巴西、墨西哥、南韓與新加坡的中央銀行,協助應付全球信用危機。

        針對換匯合作機制,兩岸當前最主要的資源即為外匯準備,如何利用可運用的外匯資源,進行最有效率的配置,而非僅是把外匯用於購買先進國家的債券,頗值商議。例如設立兩岸換匯合作機制或成立兩岸外匯基金,當兩岸金融出現問題時將可互相幫助,亦可減緩金融危機之衝擊,有利兩岸金融之發展。

(二)建構兩岸台商紓困平台
        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經濟成長及企業經營均遭遇嚴重挑戰,各國銀行紛紛緊縮授信範圍及規模,當前台商在大陸的融資亦遭遇到極大的困難,被抽銀根的現象愈來愈嚴重。而為協助台商融資,取得營運所需之資金,台灣金管會日前與大陸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及招商銀行達成共識,將儘快建立企業紓困聯繫平台。根據台灣金管會的規劃,兩岸合作成立台商紓困平台主要有兩個重點:(1)雙方成立聯繫窗口,以確實掌握台商在大陸與台灣的財務狀況;(2)台灣的本地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與大陸銀行一起合作聯貸案,可解決大陸銀行不熟悉台商企業信用的問題,增強大陸銀行協助台商融資的信心。

        而除官方的紓困平台外,民間金融業者的合作亦如火如荼進行。例如,早先富邦金控即已透過入主香港富邦銀行的模式,經由第三地參股廈門商銀,進行異地抵押貸款,協助台商融資。而最新的合作模式則是具有官股銀行色彩的合作金庫,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預計共同成立兩岸台商融資平台,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挹注800億人民幣作為平台的資金先遣部位,合庫方面則藉由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提供保證,出具保證函或信用狀予陸銀,再透過陸銀放款給台商企業。此外,中國多家城市型農村商業銀行最近亦透過財務顧問公司找上合庫,有意參股或業務策略聯盟,透過中國農銀放款、合庫擔保的方式,融資中小企業台商。

(三)建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及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
        中小企業可說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所在,而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在協助中小企業取得銀行貸款方面,貢獻卓著。隨著大陸市場經濟的開展,資本主義盛行下,整個大陸的經濟結構也產生很大的變化。原先幾乎以國有企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正逐漸地轉變。現今中小企業的家數及規模也愈來愈大,尤其是1992年兩岸經貿的開放,造成許多台商將原先在台灣成功的中小企業發展模式全盤複製到大陸發展,連帶地也帶動大陸中小企業的發展。而台灣政府建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之相關政策及台灣銀行業長期融資中小企業所累積之實務經驗,對於欲扶持中小企業之大陸當局及目前仍偏重於放貸國營企業與基礎建設之大陸銀行業者,是極具參考價值的。因此,若能將台灣成功的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經驗引進至大陸,提供廣大的中小企業(包括台商)融資保證,相信對經濟的發展會有莫大的助益。

(四)搭建聯合徵信資訊分享平台
        目前大陸聯合徵信制度正蓬勃發展,相關的制度日趨完善且業務亦大幅擴充,而台灣的聯徵制度建立已久,但基於客戶資料保密與外銀對台商客戶風險管理等因素考量,均未同意將聯合徵信中心資料提供外銀海外分行使用。面對此一資訊交流難題,兩岸若可共同出資設立一個聯徵資訊交流平台,事先過濾敏感資料,並採使用者付費原則,互通徵信資訊,相信對雙方銀行業都能獲得益處。

(五)金融人員訓練及金融專業證照相互認證
        在兩岸金融持續合作交流下,雙方金融業對彼此的金融技術操作及管理知識的學習是極為重要的。因此,針對金融技術人才及專業師資培訓開展,兩岸可定期開設培訓班,並推動金融專業證照相互認證,或合作設立專門合格之管理機構,以解決現階段兩岸金融專業證照無法互通,人才無法充分流動的問題。至於金融專業證照相互認證之技術層面議題,可朝根據各地民情法制之不同,加考一科當地法規,或是以培訓課程方式認證等方向,進行後續延議。
 
肆、結論
        2009年4月26日,第三次江陳會談於南京圓滿閉幕,會中雙方針對兩岸金融合作事項,共同簽署「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並發表「陸資赴台投資」共同聲明。

        長久以來,雙方積極洽談、協商的兩岸金融合作,終於正式付諸於官方文件,為兩岸金融合作開創一個新的紀元。值此金融海嘯肆虐全球之際,兩岸的金融合作往前邁進一大步,可說是相當振奮人心。近來大陸及台灣股市(特別是金融股及資產股)冠於全世界證券市場的表現,徹底呼應兩岸金融合作的成功開展,亦拉高未來兩岸金融合作的想像空間。

        兩岸的金融合作,一方面除可有效解決廣大台商融資困難的問題外,亦可協助兩岸金融業邁向國際化。另一方面,開放陸資金融機構來台設立子行、分行或參股,除可增加台灣資本市場的規模,深化金融合作外,亦可為兩岸關係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促進兩岸合諧與共存共榮的基礎。

        在國際經濟晦暗不明的當下,兩岸政府戮力解決兩岸金融的困境,拉抬經濟的表現,顯已獲得民眾掌聲。未來,後續相關的兩岸金融合作議題,包括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之簽訂及金融市場准入等,勢必得加緊步調推動,刻不容緩。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本文刊載於2009年9月6日中央網路報星期專論)

原文: 國際金融危機與兩岸金融合作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3/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