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男儿贴吧:对毛泽东思想时代内涵与时代价值的再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35:41

对毛泽东思想时代内涵与时代价值的再认识

柳建辉

    [摘 要]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具有长远指导作用。作为20世纪人类先进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它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是我们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只有把毛泽东思想同它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和时代背景,才能真正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时代特点和思想精髓,进一步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自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以来,它已成为20世纪人类先进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具有长久指导作用,是我们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因此,学习、研究和实践毛泽东思想,也就成为我们的长期任务。通过学习,可以进一步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掌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本领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时代内涵

    说毛泽东思想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首先是说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那个时代的产物。因此,只有把毛泽东思想同它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和时代背景,才能真正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时代特点和思想精髓。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来看,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必然,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革命斗争深入的结果。它之所以能够产生、形成和发展,从时代内涵的角度来说有两个与此相关的问题应重点思考和把握:

    第一,毛泽东思想具备当年时代人类先进文化成果的指导,即它的理论来源或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革命理论的指导科学,马克思主义原来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并逐步传播到全世界。但到20世纪初,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心东移到俄国后,列宁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同时关注世界上被压迫的民族解放问题,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提纲。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被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产生了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重心又进一步东移到中国等,并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主义是挽救和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中,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只具备一个要素即理论来源或理论基础是进行不下去的,至少必须是两个要素的互动,即必须有一个实践来源或实践基础,即中国实际(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当时的中国国情、当时的中国革命运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只有明确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才能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有关问题,也即毛泽东思想的时代内涵问题。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至他的工作作风,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这一界定,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时代内涵,反映了当时全党的认识。

    由于中国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东方大国,中国的革命遇到了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未遇到过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些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并对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中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因此,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重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这方面,毛泽东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口号,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西方文化向中国文化的转变:而且提出了“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口号,实现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在毛泽东思想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使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像“实事求是”,本来是《汉书》中的一句话,中国古代的一句成语,毛泽东却赋予它新的含义,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把它提到了新的学风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并使之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熟悉和掌握。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已浸透到我国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方向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第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在不断地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领导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并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时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并制订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正确方针和策略。但是,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等各方面原因,当时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十分盛行,导致中共中央接连犯了三次“左”的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给党造成惨重损失,几乎使中国革命陷于绝境。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在同各种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许多重要思想,特别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抗战爆发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的科学思想体系,成为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同时,围绕这一科学理论展开了多方面的论述和理论创造,毛泽东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党的建设思想等方面也都逐渐形成体系。这都是时代的要求和时代的需要。正如毛泽东1962年1月30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遵义会议前,党内的教条主义十分浓厚,王明等人根本瞧不起在国内搞实际斗争的毛泽东等人,认为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理论,更谈不上什么马克思主义,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开口闭口“国际指示”,搞的实际上也是“两个凡是”,即凡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凡是苏联的经验和做法,必须坚决照搬。对于王明等人的这种教条主义态度和做法,毛泽东曾给予深刻的批判和讽刺,指出:“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这里所说的“臭的”、“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其中主要是教条主义。他还曾说教条主义者连猪都不如,因为猪碰到墙上还知道痛,马上转弯,而教条主义者碰得头破血流,就不知道转弯。正因为毛泽东深刻地批判了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从而领导全党实现了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可见,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着中国革命的时代烙印。

    二、毛泽东思想在当今的时代价值

    说毛泽东思想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还有一层重要意思,就是说毛泽东思想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指导作用。

    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有同志认为毛泽东关于革命的论述已经过时,而晚年又犯了严重错误,除了那些世界观、方法论以外,对今天已经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学了也没用。这种看法和疑问可以理解,但却是片面的。当今时代,毛泽东思想不仅对党和国家的工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且对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都具有长远指导作用。所以,当今形势下,我们应着力挖掘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中共中央倡导学习毛泽东思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要求我们根据新的情况,来认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即是说,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党的一系列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重大决策都包含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的学习不是过去学习的简单重复,而是要以新的视角、新的眼光来重温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挖掘这一精神财富过去未被发现的时代价值,进一步理解这一精神财富对我们党的贡献,真正做到“常学常新”。

    首先,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理论成果。它同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此做出了明确结论。可以说,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科学、完整地把握党的指导思想发展的历史和一脉相承的历史关系。我们之所以要继续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重要著作,一是因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二是因为毛泽东思想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等人的著作中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对于现在和今后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如果对毛泽东思想没有深刻的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因此,我们现在虽然要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但仍应该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等人的重要著作。

    其次.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实现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对于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振兴和长远发展,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指导作用。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发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的功能,而成了20世纪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进入21世纪后,毛泽东思想还是我们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为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或学者研究的课题,会贯穿整个世纪甚至更为久远。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学习毛泽东思想时,应该力求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深刻领会它的精神实质,着重学习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具体来说,毛泽东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指导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世界观、方法论,也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什么时候都要坚持。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活的灵魂的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其中,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工作中的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运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际、国际关系中的运用。可以说,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展开,因此也必须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去搞革命要坚持这三条,今天搞建设,搞改革开放,仍然要坚持这三条,而且必须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中共中央才把它们称之为“灵魂”,贯穿在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始终。正因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活的灵魂的这三个方面,才在实践中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在理论素养和领导水平方面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不断提高相结合的本领,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就是相结合的工作。一个干部领导能力的大小,也主要是看能否做到这种相结合。如何才能做到这种相结合?我们可以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中得到启发。

    (二)毛泽东思想中必须重视生产力的发展、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生产力的发展,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而不是手工,因此必须努力实现工业化。为了发展经济,毛泽东提出要利用外资,认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以后对外国投资的容纳量将是非常巨大的。另外,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还明确提出衡量一个党先进性的“生产力标准”。他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当年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是多么宝贵和重要!

    要发展生产力,就要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制定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四面八方”政策,就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正确地处理了各种关系,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种经济成分都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整个国家出现了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后来毛泽东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也提出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个方面的关系,统筹兼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践证明,不照顾方方面面,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发展不起来的。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重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毛泽东还非常重视满足人民的要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为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不给他们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他们就不会拥护你,党群关系就不会融洽。因此,毛泽东1942年12月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讲话中就尖锐提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不断给人民带来物质利益,才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来看,要想得到群众的拥护,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断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则,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毛泽东思想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民问题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谁得到农民谁就能得天下。不懂得农民,就不懂得中国。毛泽东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并反复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中国革命实际上就是农民革命,中国的革命战争实际上就是农民战争,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就是依靠农民取得的。对于农民的重要作用,他曾在七大的报告中作过精辟阐述:“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农民。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依然不能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因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所以,无论搞革命、搞建设,还是搞改革,我们都要努力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满足他们最迫切的要求。革命时期,农民中的大多数是贫苦农民,他们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解决土地问题。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能得到农民。国民党也看到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重要性,曾多次颁布减租减息的法令,并颁布过一个《土地法》,可是由于他们和地主阶级有着密切的联系,始终不敢解决这个问题,因而失掉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而中国共产党不仅从一开始就主张减租减息,而且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坚决开展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解决了贫苦农民的土地问题,并废除了压在广大农民头上的苛捐杂税,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都翻了身,从而得到了他们的衷心拥护。广大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胜利果实,踊跃报名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在各个根据地和解放区,到处都是“父送子,妻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这样,就使人民军队有了源源不断的兵源,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战胜敌人的无穷力量。

    历史证明,进行民主革命要靠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要靠农民,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要靠农民。农民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现代化就不能实现,社会主义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甚至连起码的社会稳定都保障不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那些突出问题,毛泽东思想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很值得研究借鉴。

    (四)毛泽东思想中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在毛泽东提出这个理论以后,当代其他领导人又对这个理论作了很多补充和阐发。例如1957年4月27日,刘少奇在上海市委召开的党员干部大会上,作了《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明确指出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地表现在群众和领导的关系上,确切地说是表现在领导者的官僚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矛盾上。另外,人民内部矛盾还特别表现在分配问题上,一些地方的闹事,几乎全都是经济性质的切身问题。群众闹事中提出的要求,大部分是合理的,是可以实现的,一小部分是不合理的,是不能实现的。我们有些同志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问题上,有几个基本观点是错误的:一是站在人民之上的观点;二是只去分清群众的是非,而不分清领导的是非;三是以力服人,而不是以理服人;四是把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从上述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发:一是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地表现在群众和领导的关系上,首先要从领导方面去解决,而不能只要求群众怎样怎样;二是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是由经济问题引起的,特别是分配问题引起的,因此不能只强调政治教育,要从经济上找出原因,加以解决;三是群众闹事中提出的要求,大部分是合理的,是可以实现的,要想办法加以解决,不能动不动就压,甚至动用非法手段。有些问题可以一时压下去,但并没有解决,矛盾会越积越多。现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有的也很尖锐甚至一触即发,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但不少领导同志不知道怎么去解决。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关于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对于解决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党处在农村,不能不吸收大批农民入党,使农民出身的党员成为党的主要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党还能不能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当时,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都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认为不过是一个“农民党”。可是毛泽东认为,一个党的性质不决定于党员的出身和成分,而决定于以什么思想为指导。因此,他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注意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而没有过分强调党员的出身和成分,处处从实际出发。他主持制订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的入党条件,只列了以下五条:一是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二是忠实;三是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四是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五是不吸鸦片、不赌博。应该说,这些条件是不高的,只要拥护党的最低纲领,积极参加革命工作,起带头作用,就可以入党。当然,党员入党以后还要继续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逐步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由于党根据实际提出入党的条件,而不局限于某种成分,就使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具有了广泛的群众性。同时由于党始终重视思想建设,终于把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党,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并且培育出了三大优良作风和清正廉明的作风,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现在,我们仍然面临着怎么搞好执政党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像毛泽东当年建设一个革命党那样,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这方面,可以从毛泽东的建党思想中得到很多启发。

    (六)毛泽东思想中关于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论述,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论述很多,也很精彩。例如,坚持调查和研究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民主和集中相结合,全局和局部相结合;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原则坚定,策略灵活;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统筹兼顾,抓住中心;胸中有数,抓“牛鼻子”;抓好典型,解剖麻雀;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尽力而为,留有余地;要善于当“班长”,“弹钢琴”;要两条腿走路,两手抓,抓两头带中间;要“波浪式前进”,等等。所有这些,对于我们搞好今天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认真学习的。为此,就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毛泽东曾说他特别喜爱明代杨继盛的两句诗:“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后来他曾在庐山对人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这两句,并照着去做。这几年的体会是:头一句‘遇事虚怀观一是’,难就难在‘虚怀’上,即有时是虚怀,有时并不怎么虚怀。第二句‘遇人和气察群言’,难在‘察’字上面。察,不是一般的察言观色,而是虚心体察,这样才能从群言中吸取智慧和力量。”

    由于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他对中国的国情看得就很透。在党的主要领导人中,可以说他是最了解中国的。正因为他真正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实际上,调查研究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桥梁和中介,就是“求是”的过程。缺乏这个桥梁和中介环节,就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丰富的思想宝库,里面有挖掘不尽的财富,只要认真学习,我们的理论水平、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学习任何理论,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实用主义地去引用某些具体的词句和结论,而应该系统、全面、准确。学习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可以学到长期管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站稳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从中得到丰富的历史智慧。这对于进一步加深领会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全面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认识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历史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很有益处。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01期,摘自2011年第4期《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