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中帅气的男角色:从食物链到产业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59:24

从食物链到产业链

每当我们在沾沾自喜的时候就要想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找个地方反醒一下。

 

很多朋友喜欢拿中国的家电行业和中国的汽车行业来做对比,并且会得出一个象模象样的结论--中国再这样发展下去,明天的汽车行业就会发展到今天的家电行业这么成功和发达。

问题来了!中国的家电行业很发达吗?未必吧!格兰仕在很久以前就可以占到世界微波炉产量的1/3,听上去很不错,但是微波炉的核心元件磁控管,中国却造不了,一定要进口。格兰仕其实还是赚它应该拿的那一部分就是组装费。

今年的电视销量中一半以上已经由液晶或等离子等平板电视所创造,而我们的家电行业根本制造不了液晶屏,这个占50-70%成本比重的重要部件占去了本来应该属于这个产业的利润。而在液晶屏这种核心部件生产中,中国大陆甚至根本无从染指。对于掌握液晶先进生产技术的厂家来说,无论消费者从何处买货,他们都将赚取他们的垄断利润,用一句话说就是:让下流厂商去竞争吧,最大的利润永远与他们无关!

就象中国的汽车行业一样,当年华晨引进宝马的生产线是从装四个轮子开始的,这样的国产化能带来什么样的技术含量呢?而没有技术含量的中国合资伙伴们也还是赚了自己的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汽车销售地区大市场。所以,很多合资企业的成功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就象电影《天下无贼》里的黎叔所言:(指那帮抢劫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没错啊!中国的好多合资企业其实没有做什么事情,就只不过是请一帮洋人来一起抢劫中国市场啊!看看上海大众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抢劫的历史!

一、在其20余年的发展史中,没有技术创新(除了搞了一个帕萨特B5.5--领驭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含量的领驭号称是德国人和中国设计师合作的产物,但是谁都知道,这种合作可有可无。

二、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一些价格虚高却销售奇好的车竟然还是一些20-30年前的“爷爷级产品”,譬如说我们中国人爱买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桑塔纳。合资企业的产品早已经不是先进产品的代名词。这种上世纪70年代开发的产品拥有至今都没有装安全气囊的优秀安全性,这种可以叫做“撞死都不要装气囊”的产品也许真的是没有办法再改进了吗?他们去N-CAPE去做一下撞击试验又可以拿到几个星的评价啊?还是高额利润让其无心向上,我们不得而知。而我只知道这款散发着浓重塑料和化纤气味的21世纪制造产品如果运回它的祖籍是肯定是没有人要的。

三、当年17万元一部的桑塔纳,但是当年的钢肯定没有现在贵,当年的中国工人月工资只有一百多块钱,而今天上海大众的平均收入已经是那个数字的数十倍了,价格却只有几万元。我们去想想,这么多的利润无非是变成了一个个冰冷的“品牌使用费”、“技术转让费”、“外国专家劳务费”等等费用而打入成本。还有就是多年来把汽车当成是摇钱树的某些部门利益。正是这些利益的组合构成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高级层次”,消化着下游带来的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

以前我的一个老板说他自己是吃肉的,是食肉动物,我不以为然。其实按他当时那点5%的利润率根本算不上食肉动物。在自然界中,一百头羚羊大约可以养活2-3头狼,而养活一百头羚羊却需要一大片草地。食物链从拥有广大数字的底层到最顶端的少数高等动物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在汽车产业链中,我们在没有大多数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如何能掌握最多的利润?

不管是IT还是家电,甚或汽车,中国远远不是强者。这是一个事实。卖50辆QQ的利润如果真按厂家所言可以有500元的利润还抵不上上海通用生产一部君越的利润。而在君越的产品供应链中,又有多少利润能够留给合资公司呢?

我们的部分企业也许已经触到了世界500强的门边,除去了那些靠垄断和抢钱发横财的大型国企之外,中国的大型企业还差很远。联想很长一段时间只是一个组装厂和分销商,芯片永远摆不脱INTEL INSIDE;海尔的液晶电视还是要为选择购买SHARP还是SONY的液晶屏而头疼;大部分中国自主品牌才刚刚开始摆脱“MITSUBISHI”的4G系列发动机的阴影(这令我想起了长春车展中力帆的工作人员给观众介绍说他们的进口TRITEC发动机是花3万多人民币买的);歼十的引擎也是从俄罗斯买来的。诸如此类的例子不用枚举,而在这些个例子中,我们都发现利润最大的部分还远远不在我们手中,控制核心技术的国外大公司才是产业链的标准制定者,才是食物链的上层结构。

是不是食物动物,看看有没有可以咬断颈椎的牙齿就知道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美国人约翰.珀金斯写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也许会更明白发达国家是如何保证其在食物链中食肉动物本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