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财富卡年费:解读潍坊高考连年上升之根源[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9:48

RE:解读潍坊高考连年上升之根源[讨论]

山东潍坊从“两个尊重”出发破解教育难题
------------------------------------------
原载:中国教育报 2005年12月29日 来源:潍坊报业网


  近年来,山东潍坊深化制度创新,掀起了一场直击教育内核的深刻变革,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以课堂为主渠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潍坊市的教育改革一直令人瞩目。2005年11月17日,当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恰巧碰到当地一家媒体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本市两学校乱加班被查》。文章披露了两所学校因为让学生周六、周日上课而被潍坊市教育局严厉查处的情况,并同时公布了潍坊市教育局24小时专项举报电话。

  当不少地方周末给毕业班学生加码补课的时候,潍坊市教育局竟能自查其咎,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刨根究底的兴致。近些年,该市教育创造了若干个全省第一,连续四年高考成绩持续攀升。至2005年,人口总数不到全省十分之一的潍坊,其重点本科上线数已经达到全省五分之一,艺术体育类院校录取数达到全省四分之一……

  一方面是教育局对“题海战术”的全方位监控,一方面是在全省遥遥领先的高考成绩,这种鲜明的对比显得格外不同寻常。在很多人心目中处于矛盾状态的素质教育和高考升学率,为什么在潍坊能如此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秘诀何在?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说,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看教育是否真正做到了两个尊重——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尊重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尊重教育规律,就是尊重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尊重教学的本质规律,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当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从“两个尊重”出发时,教育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题大做:让孩子睡个好觉

  2001年,李希贵刚刚出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就收到了一位老人的来信。信中说:“李局长,孩子们实在太辛苦了,晚上是一大堆写不完的作业;早上五点多钟就被大人从被窝里拎出来匆忙往学校赶。您早上可以到大街上看看,第一批行人除了环卫工人就是孩子和家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谁也没想到,李希贵上任的“第一把火”居然烧得这样细微并充满人情味——“让孩子睡个好觉”。李希贵在局办公会上郑重其事地把它作为“重大问题”提出来研究,“教学质量如果是以牺牲孩子的身体健康为代价来获得,那我们宁可不要这种质量!”

  于是,《关于规范市区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意见》迅速出台——严格控制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和教辅资料数量;严格按常态分班……

  市教育局专门聘请了20多位督学,联合各个区教育督导室的督学,一丝不苟督察各个学校的执行情况。很快,就有一些不以为意的校长因违规被报纸曝光、被教育局通报,更有严重“触雷”者被摘掉了“乌纱”……很快,学生早出晚归的现象在潍坊逐渐消失。

  中考改革: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2002年,潍坊在山东省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老师和家长心里都没有底,于是,一边教着新教材、一边学着旧课本就成了一些学校的“独特教学风景”。

  老师和家长的不放心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中考制度没有变——教材是新的,教学方式是新的,学习体验是新的,唯独考试内容和方式却依然故我。

  尊重教育规律,就必须抓住问题的实质,从源头上解决问题。2002年10月,一份“潍坊市中考改革方案”出台。

  第一个亮点是“化整为零、增加机会”,将初中毕业一次性考试分散在三年中进行。市教育局成立了学业考试中心,每年1至6月组织两次考试,所有学科全部开考,学生可自选科目和考试时间,这样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课业负担。更为合理的是,一门学科学生可以有两次机会:一次成绩不理想可再考一次,从中选择最好的成绩作为升学依据。

  第二个亮点是实行等级评价。方案明确规定考试成绩按等级公布。将每门课的成绩分为A、B、C、D、E、F六个等级,每10分为一个等级。分数段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如A级大致占15%,对达不到90分但进入考生总数前15%的,也可定为A级。

  第三个亮点是“综合评价,权力下放”。学生为社区提供的某项服务、在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制作的航模、在报刊发表的作文……总之,凡是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方面面成绩,只要有所凭据,都可以认定为高中录取的依据。

  全新的中考改革使一些渐行渐远的教育规律开始正本清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各个学校密集展开。高密市向阳中学校长赵升明感慨地说:“过去学校想组织些课外活动,家长极力反对;现在活动组织得少了,家长反倒有意见。”

  市教育局投资数千万元建起来的、拥有各种设施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曾经门庭冷落,现在自愿报名让学生到实践基地锻炼的学校排成队。可见,改革考试制度,让考试这把评价的尺子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一次升学服务,同时也是牵动素质教育的“牛鼻子”。

  权力“归队”:让学校自由呼吸

  2003年5月,市教育局开展了一次学校管理制度“梳辫子”活动。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对校长考核机制、教师备课制度和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学校评优争先制度、学校年度评估制度……来自各个职能部门繁琐重叠的规定和考核几乎让校长们透不过气来。不要说尊重教育规律,就是完成教育局相关科室的“规定动作”,学校已经是“气喘吁吁”了。

  “尊重规律的管理机制,一定是简捷和节约的管理机制。简捷首先是管理程序上的简捷,教育管理者的最高境界就是节约校长和教师们的时间,让学校能够自由呼吸。学校有多大的空间,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有多大的空间。”

  基于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一系列尊重管理规律、让权力“归队”的举措陆续出台——

  没有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任何科室和教育局直属单位都不允许到学校检查工作;把学校中层部门的设置权归还校长;把中层干部任免权归还校长;把副校长提名权放给校长;把财务支配权放给校长;把高中招生权放给学校;把教师职称评聘权放给学校……

  对学校的综合评估则创造性地推出了协商式评估——

  协商式评估,首先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办学特色来确定年度目标和长远规划,然后由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评估组进行科学评估。在这样个性化的评估模式引领下,一所所个性化的学校如春天原野上的鲜花灿烂开放,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争奇斗艳,构成了潍坊教育文化田园烂漫的风景。

  放权不意味着放纵,不意味着教育局毫无作为。潍坊市教育局牢牢抓住了宏观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学校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例如,副校长由校长提名,但必须报教育局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完毕,教育局到学校对被提名人进行民主评议,被提名人必须获得80%以上的赞成票;否则,校长就需另外提名。有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又有制度化的监督和调控,潍坊的校长们犹如鱼跃大海,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才华。

  脱下“黄马褂”:让校长成为真正的校长

  2004年9月15日上午,潍坊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关于校长职级制改革方案在热烈的掌声中一致通过。市委书记高兴地说:“校长的作用太重要了!校长不是官,不要想着级别,校长要当教育家。这是潍坊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很快出台——凡是市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一律取消行政级别,全部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新任校长只有职级,不再有行政级别;校长共分六个职级,最高是特级校长,其次是一至五级校长。校长实行任期制和交流制,每个任期四年,一位校长在一所学校一般只能任职一个任期,鼓励校长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任职……

  诸城市龙源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孙立平说起校长职级制改革满脸喜悦:“改革之后,我被评为一级校长。我今后发展的路子很明确:提升自己的素养和水平,往专业化校长的路子上走。”

  对于这次改革的意义,李希贵说:“校长职级制改革,最大的意义就是校长自身位置的回归——校长的本色应当是教育家。”

  关注课堂:让每个孩子找到感觉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改革中,他们响亮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的口号。他们从语文教学改革入手,在初中、小学推广“三一制”,即每堂课1/3的时间用于本课教学、1/3的时间用于相关内容阅读、1/3的时间写作,依靠大量阅读提升语文能力。高中每个学科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每堂课不超过15分钟,教师不该讲的不讲,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会解决的不讲、讲了不会的不讲。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学校尝试让各个层面的学生进入“教学超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套餐”。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一种全新的分层教学模式开始在潍坊试点。

  首先,学校精心设计“教学超市”——原班级不变的情况下,学校把同一年级的数学、物理、英语学科设定为A、B、C不同层次,A层讲求加密台阶、夯实基础、小步伐前进,心理教育重在表扬鼓励,重树信心;B层要求树立标杆、综合发展、跳跃式前进,心理教育重在激励斗志,勇于赶超;C层则重在精益求精、深度拓展、鼓励创造,心理教育重在砥砺心智,超越自我。

  其次,让学生进入“教学超市”自我选择。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状况和对老师的喜好,自主选择层次。一段时间学下来,如果感觉不好,学生可以重新确定自己的层次。

  由过去居高临下面对学生,到现在平等地面对学生来选择,参加实验的教师明显感受到了挑战和压力:每学期初,每位实验教师都必须面向所有学生做自我介绍,宣传自己的教学特色以及准备采取的教学策略。于是,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这些过去校长三令五申也难以满意的要求,现在变成了实验教师的自觉行动。

  学生家长张友林谈到分层教学时说,他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在分层教学的实验点潍坊十中,孩子自主选择了B层。在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一起学习后,渐渐找到了感觉,小步慢跑,点滴积累,3年时间,居然一跃考取了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潍坊一中。

  一直参与实验的潍坊十中校长崔秀梅说:“如果单从升学这个角度来评价,分层教学带来的变化其实并不显著。但学生对分层教学却依然充满了感激,因为这些孩子在学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尊重,这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是不可想象的。”

  是啊!一个孩子如果热爱学习了,他就会热爱学校;热爱学校了,他就会热爱生活。而培养热爱生活、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人,不正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吗!

  大道至简,世界万物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进入一种返璞归真的状态。教育也不例外。当我们的工作真正契合了教育的本质规律,真正契合了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学生的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就会水到渠成,素质教育也就不再是个难以求解的老大难问题。这就是潍坊教育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为了教育的自由呼吸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 李希贵

  我是从教师、校长的位置走到潍坊教育局长岗位上的,因而,这里的教育改革也就自然更多地带有教师的眼光和校长的追求,如果把这些眼光和追求予以聚焦和汇集,其中的价值观也就显得特别的简单——那就是为了教育的自由呼吸!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教育局长当作一位“大校长”,许多时候,教育局长也在不自觉地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一句话,学校有什么工作,教育局就设一个什么部门来管理学校的这项工作。我们没有把学校当成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能够自主发展的“成人”,而是当成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管得琐碎而又具体。因此,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经常造成学校管理的被动应付和“唯上主义”,有时甚至使校长们感到力不从心。

  到教育局工作之后,我不希望做这样的“大校长”。长期的学校工作经历告诉我,只有当学校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才能够自由呼吸;要想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学生,首先要从塑造具有独立精神的学校开始。于是,自2001年开始,潍坊市的教育改革在原来扎实的工作基础上一路过关斩将,通过改革还给学校招生自主权、人事聘任权、经费分配权和职称评聘权,归还学校应有的权力成为近5年潍坊教育改革的主题词。大大小小的改革紧紧围绕着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最大限度解除学校身上的枷锁,为校长松绑,因此,我们追求的目标正是为了学校的自由呼吸。

  关注课堂教学,改变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改变学科的认知和教师教学的方式,是我们近年来始终不渝推进的另一项工作重点。为此,我与我的同事们经常到校园里听课、评课,既研究问题,也总结经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在课堂里自由呼吸,让师生共同演绎生命与成长的精彩,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于是,有人表示惊讶,有人感到好奇,似乎这样一些芝麻小事用不着一个大市的教育局长来管。但我始终认为,教育局长如果不关注天天发生在课堂里的事情,不关心孩子们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其实是本末倒置;我始终认为,每一门学科都可以找到一种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每一个课堂都可以创造出精彩。其实,素质教育并不神秘,当孩子们在每一个课堂里都能够自由呼吸,教育也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