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5th wave 剧情介绍:2012高三历史寒假复习锦囊(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51:38

2012高三历史寒假复习锦囊(2)

——把握选择题解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2012年01月04日14:45  
  编者按:寒假就要来临了,高三的同学们在放假期间别忘了适当的复习,人民网教育频道特别推出2012年高考各科备考复习锦囊,请广大考生持续关注。

  把握题型特点,提升解题能力--高考历史复习锦囊

  高考分数的高与低源于解题能力的高与低,在提高历史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解题方法技巧的培养。下面综合2011年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以及2012年的命题趋势,谈一下解题能力的提升。

  锦囊二、选择题解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试题组成:选择题一般由题干(主干语、中心词语、条件限定语)和备选项组成。就2011年高考历史部分的选择题而言, 95%以上是通过文字材料、数据图表、地图、漫画等创设的新材料、新情境题,其中非文字类选择题所占的比重最大。下面具体谈谈解答选择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1.选择题审题的基本规律

  (1)看题干:要做到“四审”,有的放矢。

  第一,要明确题目结构,找出关键词语,确定答题方向;

  第二,要界定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以明晰答题范围;

  第三,要弄清题目的基本类型,结合相应的答题方法进行思考和把握;

  第四,要明确涉题概念、理论和观点的内涵与外延。

  (2)审备选项:要“四推敲”备选项,对症下药。

  第一,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基本常识; 

  第二,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第三,推敲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第四,推敲备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并列、从属、对立关系。

  2.解答选择题的基本方法

  (1)排除法

  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查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2)筛选法

  根据题目的基本要求,把四个备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

  (3)换位法 

  有的题干中的词语是我们平时不经常接触的,此时可以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换位思考。如“功绩”换成“积极作用”, “重大举措”换成“重大措施”等。

  (4)简化法

  有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复杂化,这时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划分出题干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备选项。

  (5)关联法

  此法主要是通过联系教材有关内容,进行时空定位,依据推理逻辑作答。此处应注意两点,一是坚持先入为主(没有十足的把握,一般不要轻易修改之前作出的选择),二是防止走极端(如果备选项中出现了“完全”“最”“绝对”之类的关键词,一般有误)。

  3.以非文字型选择题为例谈

  例1 (2011 广东)下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例2 (2011?大纲全国)下图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非文字型选择题主要是通过数据图表、地图、漫画等代替单纯文字材料而创设历史情境。它能深入考查学生的阅读、思维、文字表达、逻辑论证和创造性认知等多方面能力,是每年必考题型之一,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

  【解题思路】 首先审题干。第一,找出关键词语,确定答题方向。例1是通过图片评判历史事件,关键信息是“1958”;例2是通过分析柱状图数据变化找原因,关键信息是“1960—1965年”“工业”。第二,界定答题范围。图片是看里里外外和注释,柱状图材料是看上下左右找趋势。例1图片中的麦穗与农业相关,而且时间限定为1958年;例2柱状图是1960年至1965年工业经济数据变化趋势,与当时工业政策有关。第三,弄清题目的基本类型。如例1是非文字补全型选择题,例2是非文字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第四,联系备选项作答。

  其次推敲备选项。例1中的C、D与图片主题不符,B与图片时间不符。例2中的B与A是从属关系,C与题干主题不符,D与题干无关,从1960年到1965年中苏关系一直处于恶化状况,与1961—1965年工业产值的上升无关联。

  解答例1采用排除法,按时间定位进行排除,B、C、D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0年和1995年,故答案为A。

  解答例2采用筛选法,通过对柱状图数据的纵横比较,可知原因是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左”并且提出国民经济建设“八字方针”,C、D与题干无关,B不全面。故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