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ngwie音阶:听着《墨子悲丝》看汉简——怎一个爽字了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24:46
古琴曲《墨子悲丝》
杨璐萌老师录制《墨子悲丝》

',1)">
杨老师您最棒。。。
琴曲《墨子悲丝》
天下,人生,最大的,春秋,影响
琴曲《墨子悲丝》又名《墨子悲歌》、《墨子》、《悲丝》等,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墨翟所作。此曲为广陵琴派大曲之一。
《墨子悲丝》的本事见于《墨子·所染》:墨子见到洁白的丝被染成各种颜色,引发了他关于社会、人生的哲学思考。他认为,不但丝会很容易地被染成各种颜色,一国之君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无论是“功名蔽天地”的“仁义显人”,还是“为天下谬”的“不义辱人”,无不是外来的影响所致。“士”也不例外,交友不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而发出了“故染不可不慎也”的感叹。
曲谱最早见于明末杨抡所撰《伯牙心法》(1609年),《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等也收有此曲。乐曲反映了墨子感伤世人随欲浮沉而不能自拔,犹如洁丝染色,失去本来面目。曲意深刻,音韵悲怆。
此曲音调悠扬,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流露出一种洁己自爱的感慨之情。




在品味之余,突然有了一种感觉。。。+ Q, \8 a8 E6 x9 w
在这种感觉下,又找了几张图一起欣赏、学习


汉代从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z6 Z; \5 c: y( q6 k  _. |
% e+ P7 }; @) C3 o3 I
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康有为曾说:“秦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广艺舟双楫·说分》)给以较恰当的评价。# K+ Z4 d' P$ k, f, R
+ U4 O& M2 Y1 J9 y4 u: M
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字的结构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作为书法艺术,它打破了原来篆书单一用笔的局限,而有了十分丰富的变化。前人称篆书笔法为“玉箸”,即玉作成的筷子,横平竖直,均匀圆润。字的结体规矩严谨,较少变化。隶书则不然,它的点划分明,粗细有致,波画有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用笔有方有圆,或方圆兼济。结体或险峻跌宕,坚挺雄健,或秀丽工整,圆静妩媚,或坚守中宫,凝重端庄,或大开大合,意气飞扬,可谓千变万化,各臻其极。这真是书法史上瑰丽的一章。近人康有为极力推崇汉隶,他在《广艺舟双楫》中写道:“书莫盛于汉,非独气体所高,亦其变制最多,皋牢百代。杜度作草,蔡邕作飞白,刘德升作行书,皆汉人也。晚季变真楷,后世莫能外。盖体制至汉,变已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