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客剑心佐藤健剧照:坦特罗或怛特罗(tantr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6:48:52
【怛特罗】
(一)指印度中世以降盛行的怛特罗教之圣典︰又名怛特罗文献。一般而言,是指印度教中性力派的‘怛特罗’圣典。但广义而言,则包含潘遮拉特拉派的‘本集’与圣典湿婆派的‘圣典’。其成立时期不明。此等文献系体系化的记载曼荼罗、印契、真言、种子及其行法,具有秘密的、象征主义的色彩,并发展出特异的语言哲学及人体生理学。从中可以窥出怛特罗教较倾向于普遍化并肯定现世;亦即其成立系于《吠陀》的传统中,增添了印度民俗的信仰。
(二)指密教的圣典︰又译密续、续,或本续。佛教中,如《大日经》、《金刚顶经》等中期密教之前的经典,通常都称作‘经’,但后期密教圣典出现后,则连同其前之密教经典,一并称为怛特罗。在后代的印度及西藏,系将密教圣典分为四类,即︰
(1)所作怛特罗(事续)︰指初期密教的经典,即成立于两部大经之前者,如《苏悉地经》、《苏婆呼童子请问经》。除印与真言之外,尚规定一些烦琐的仪轨。
(2)行怛特罗(行续)︰指《大日经》系的密教经典,除仪轨之外,兼说瑜伽观法。
(3)瑜伽怛特罗(瑜伽续)︰指《初会金刚顶经》系的密教经典;重视瑜伽观法甚于仪轨。
(4)无上瑜伽怛特罗(无上瑜伽续)︰指后期密教圣典,即《金刚顶经》系的思想加上‘性瑜伽’之理论所发展而成。又可细分为父、母、不二等三类。母怛特罗(母续)所奉之本尊与转贪毒为觉力有关;父怛特罗(父续)与转嗔毒为觉力有关;不二怛特罗(无二续)与转痴毒为觉力有关。
【怛特罗佛教】
即以印度东部之波罗王朝为中心所发展出之密教,乃印度佛教史上之后期阶段。怛特罗原是印度教性力派所依准之理论与礼拜文献,据传有六十四种至一百九十二种之多,然多已散佚,现存者其成立年代约在西元八百年左右。内容分为四部:(一)教义之理论,(二)瑜伽,(三)神殿建筑、神像制作法,(四)宗教仪式等,以第四部为主。
崇奉性力派者,又分左道性力派与右道性力派两种。左道性力派系以十一世纪左右所流行之怛特罗为中心,重视轮座礼拜,即供献人身而行男女杂交,欲于合欢之恍惚中与神合一,得观其解脱境,以此作为修业上之有力阶段与方法。姑不论其神秘主义宗教思想之要素,其行为不免猥杂下流,令人轻视。右道性力派有鉴于此,乃为去除前者之猥杂弊风,而于十三世纪兴起。
佛教受左道性力派之影响,由即身成佛之思想,肯定现世之幸福快乐,非但不主张克制人类之烦恼爱欲,反予以肯定尊重,遂形成所谓‘左道密教’之怛特罗佛教。盛行于东印之波罗王朝时代。
七世纪前半,怛特罗佛教之学者沙罗诃,居于那烂陀寺,教化王者及五千民众。据传,八世纪初,瞿波罗王之子阿南迦发拉着般若方便决定成就法;乌仗那国之王侯因陀罗浦谛著有智慧成就法,其子即为莲华生,曾与寂护同赴西藏弘法。又因陀罗浦谛之妹,名罗珂修明迦罗,著有不二成就法一书,门人颇多。
西元八世纪后半时,多毗赫鲁喀撰俱生成就法。自此,该派之根据地,便迁至达磨波罗王所建立之超戒寺。九世纪时,库利修那贾霖有四十余部之著作。
十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超戒寺之上座阿提沙曾入西藏,改革当地之佛教,同寺尚有宝藏寂、那洛巴等人辈出。十一世纪时,将诸尊之成就法集成,编为成就法鬘,此时,并有南印度之时轮根本仪轨传来,怛特罗学者亦兼修之。所谓时轮,即主张被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限制之迷界,能依宇宙本源之本初佛而得解脱。
在同时代之东印度,令有从怛特罗佛教分出者,称守护道,该派为准许结婚之教团。十二世纪初,阿布哈耶卡拉笈多撰入时轮等著作。
怛特罗佛教受波罗王朝之护持而兴盛,惟至十一世纪中叶,新兴之斯那王朝,渐改信印度教,又遭到回教势力之不断入侵,怛特罗佛教遂趋于衰颓。至十二世纪末期,回教徒袭灭斯那王朝,该派之根据地超戒寺亦遭毁坏,学僧四散,残留之僧徒被虐杀,该派即于印度本土绝迹。
【怛特罗教】
大约形成于七世纪之后的印度民间宗教。是对佛教中之密教有重大影响的印度宗教。
梵语tantra,中文音译为怛特罗,有经丝、织物、织机、网、体系、组织等含意。至于印度古典《五卷书中的tantra,则有寓言之意,因而佛教瑜伽行派所说的依他起性中的tantra,便有依属的意思。但就作为流派之名的trantra而言,也就是Tantrism(怛特罗教)中的tantra并无此意。现代印度哲学家达斯笈多根据《Ka^s/ika^vrtti》,而谓‘tantra’一语是由tan(意为弘布、宣传),加上tra^-n!a(有救护之意)的语根tra,所组成的合成语,其意为‘宣传救护者’。又,湿婆派的经典《Ka^mika A^gama》亦承继前述,谓tantra是宣扬救护与真实、真言有关的广大智,并述其目的。至于佛教徒对于tantra,则有另一番独特的解释。如《秘密集会轨》第十八品谓tantra乃相续之称。其相续有三种,即依持、自性与不夺。自性者无作之因,与不夺同样都是果;其依持者为方便。也就是‘tantra’,是由具持续义的tan,加上使其成为名词的后接语tra所构成,意为持续者,或相续、连续。基于此说,《Visvamitra》条列了四种tantra的定义,即︰
(1)是以连续不断的文字来叙述本有菩提心的真相。
(2)是显示如纲目那样有相互关连的种种方便相。
(3)是纠正经文的杂乱。如实使上下有关连而阐明其意义。
(4)如同缝合布料,制成衣服,将种种相关的部分辑合,而成就佛果。
如上所述,对于tantra的解释,印度教与佛教的解释有所不同,但两者皆认为向一般大众广泛宣扬本教真理且师资相承的教派,就是tantra。
怛特罗教徒本身对自己教派的起源传承有四分时说。此说类似佛教的末法思想,是一种终末相应说法说。亦即太古时代的人或社会皆是完整的个体,但随着时间流逝,世间的混浊也相对增加,因此太古时期人法调合的教法难以在尧季之世实行,也因此,在末世时期不得不用与其相应的怛特罗教法。四分时说便是此一分类。即大体可分为圆满时、三分时、二分时、斗争时等四个时期。
(1)圆满时︰是实行诸《吠陀》及《奥义书》的时期。
(2)三分时︰是盛行《家庭经》与《法典》的时期。
(3)二分时︰是流行两大叙事诗及《往世书》的时期。
(4)斗争时︰是从前的所有教法皆失去效力,仅有怛特罗教能与时代相契合的时期,因此,怛特罗负起教化民众的重任。
怛特罗教以民间信仰为基础,在民间自然成长茁壮,故此一教派并无特定之教祖或创始人,其起源与形成年代亦不详。不过,若依据前述的四分时说所示,怛特罗的出现是在诸《往世书》之后,由于《往世书》系成立于六世纪左右,因此,此教应成立于六世纪以后。今日欧美的印度学者也大多支持此说,认为此教创于七世纪以后。
但是,如果把怛特罗教解释成是以印度民俗信仰为基础,逐渐发展所成的,则其起源便不可说是在《往世书》之后,其萌芽期应在民间对于古《吠陀》的包容与接受中探求。若果如此,则怛特罗教的意义,可依其历史变迁而分为七个时期。即︰
(1)渊源时代(500B.C.~200B.C.)︰随着佛教的兴起,弥曼差、数论、胜论等诸学派相继成立,另一方面吠陀神话中的诸神,如湿婆、毗湿奴也逐渐凝聚其势力范围,而成为汇聚民俗信仰的渊源。
(2)萌芽时代(200B.C.~200A.D.)︰是雕刻毗湿奴及湿婆形像,并安奉在寺院崇拜的时代。此一时期,成立了所谓的《新奥义书》,即吠陀中的众神被浓缩成梵天、毗湿奴、湿婆等三神,而‘唵’字亦被分解成a、u、m%(三)字,并被配属于此三天。
(3)形成时代(200~550A.D.)︰是印度教中的各个宗教相继成立,各自组织自派的神学,并视自己所奉神祇与《奥义书》中的‘梵’同为一体的时代。崇拜神妃的女神派也在此时成立。此一时期,毗湿奴、湿婆及其配偶的本质被认为即是‘梵’。另一方面,从两大叙事诗而展开的通俗文学《往世书》也告成立。这是以平易的方式述说宇宙的创造、破坏,以及众神的系统,进而论述《吠陀》的起源、世界的支配者以及诸王的传承等。是一般人所谓的圣书。而使《往世书》大众化的怛特罗教便是在此时形成的。
(4)大成时代(550~900A.D.)︰此一时期,印度各个宗派的组织已臻完备,各派为了弘扬自己的教义,遂竭力培养布教师;为了提高信徒的热诚,而创立入门式;为了显示各人所属的宗派,便在自己的额头上附上额标。不仅北方辈出伟大的思想家、注释家,连南方的Tamil也有毗湿奴派及湿婆派的诗人、音乐家一边游历、一边歌颂弘扬自己的宗教。而崇拜铄乞底的性力派也于此时完成其体系,并且成立‘在人体构造中,有神经动脉各种中枢,铄乞底的Kun!d!alini即潜伏于此中枢中’的六轮说;并提出了觉醒铄乞底及发挥其力的修习法。
(5)普及时代(900~1250A.D.)︰系已成型的怛特罗教普及各地、掌握住人心而呈现灿烂纯熟景象的时代。此时,此一教派一方面开始趋向堕落颓废,另一方面则变成其他宗教体系的基础。最后,由于回教徒的侵入,势力逐渐消失。
(6)颓废时代(1250~1500A.D.)︰1203年,回教大军从中印度侵袭东印度,毁灭了波罗王朝以及受其庇护的金刚乘信徒。怛特罗教因而转入地下活动,其教势亦愈加颓废和迷信化。
(7)革新时代(1500A.D.~)︰凋落、颓废的怛特罗再度觉醒,由那纳克(Na^nak,1469~1538)率领的锡克教、达杜(Da^du,1544~1603)所创的达杜派以及其他种种新兴宗派陆续窜起,一新弊风,产生了蓬勃的气象;而怛特罗教内部也有革新的倾向。
2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5-6 12:44 只看该作者
部分学者将怛特罗教与性力派视为同一教派,认为怛特罗教仅流行于孟加拉一地,乃孟加拉人所创。但是,如前所述,怛特罗教是湿婆、毗湿奴、性力派的基础,因此,只要是这些教派存在之处,便有怛特罗教。而且,此教亦非只在孟加拉流传,它遍及全印度,为印度教各派内在的民俗信仰或基础;不仅成立甚早,范围亦甚广泛。在此一漫长的历史中,佛教怛特罗的金刚乘,经由尼泊尔而普及于西藏、蒙古等地,进而南渡,远传至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印度教怛特罗的性力派及左道性力派等,则与金刚乘共荣直至今日。
在教义方面,如前所述,由于怛特罗教是以印度民间信仰为基础,在民间自然成长茁壮,因此此一教派没有教祖或创始人。但怛特罗教徒认为往昔有圣者或得成就者,将自得的灵感与所闻神音向大众阐明;彼时所说者,即是怛特罗教典。神的本质超越男女性别、不二一体,永劫的湿婆同时也是法尔广大的毗湿奴。但因抽象的表现无法用以教化大众,为了使大众容易接受,而将湿婆或毗湿奴具体化、人格化,并配以妃子。这些神祇与其神妃住在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开拉沙山,共享永劫不灭的妙乐,且经常说法。此中所说的雪山(喜马拉雅山)即是须弥山,印度教徒咸信湿婆神系住在开拉沙山的主神。此湿婆神娶此山的女儿Pa^rvati为妃,两人相互问答,即以对谈的方式来说法。若神妃是问者,便是弟子,而湿婆神则以说教师的身份作答;此时称作A^gama。反之,若湿婆神当问者,则由其妃回答,此一方式名为Nigama。此二者因系配偶神之对谈,故亦称作Ya^mala,皆是怛特罗的异名。
怛特罗教经典的主要内容由(1)宇宙的创造,(2)毁灭,(3)对诸神的礼拜,(4)超自然力的获得,(5)与最高存在的合一等五项构成。据说其中尚有诸神的住处、诸圣地、梵及精灵的住处、天国的起源、时代的特质、王的义务等。由于怛特罗教是以普益万机为目的,故其实修方法便有多种。不过大抵可归纳为实践怛特罗的人、实践的方法与目的等三点。修习者称为Sa^dhaka或Sa^dhika。此怛特罗教的特质在于不论阶级或男女性别的差异,只要信奉其教便能成为修习者。修习此教而获致自由飞翔于空中的神通力的女修习者,一般称为荼吉尼,为湿婆神妃Ka^li的侍女,在佛部、莲华部、金刚部中均有其席位,是金刚猪天妃的化身。修习的方法称为Sa^dha-na。首先,是上师对弟子传入门式,授予入怛特罗教的资格。所谓的入门式是上师对弟子讲授真言,透过真言,上师与弟子的神虑相同,弟子念力与师长相应。入门式终了,上师对弟子提撕,使其心境向上,并传授灌顶。其灌顶从入门开始,力量依次增上,净化有漏,及至等持圆满位。此中的阶段共分八种。即︰(1)铄乞多灌顶,(2)圆满灌顶,(3)次第入门灌顶,(4)王位灌顶,(5)大王位灌顶,(6)瑜伽入门灌顶,(7)圆满入门灌顶,(8)大圆满入门灌顶。人本来有兽性、勇性、神性等三种性质存在。此三者以潜伏在人体中的明态、动态、钝态等三德为基础,依年龄、家庭、教养程度不同而有深浅不一的表现,因而,上师须适应时机而予以指导。而因应此种种阶段而修的法,是礼拜、念诵、布字观、五摩字观。其礼拜又有四种阶段,即︰
(1)所有事物皆是‘梵’的展开,除‘梵’之外,无任何事物,悟梵我一如。
(2)依实修统一心灵的瑜伽而不断绝心中神性的冥想。
(3)礼赞、念诵神祇。
(4)外在性的礼拜神。
其中,第一为最高层次,第四为低层次,各依其性格而实修,第四是最为一般性的礼拜。
修习者所礼拜的神祇是自己的本尊,即︰毗湿奴派徒礼拜毗湿奴、女神派徒礼拜女神、湿婆派徒礼拜湿婆,一般人则礼拜日天、圣天、女神、湿婆、毗湿奴等五神体,尔后,变成礼拜自己的守护尊。即礼拜属一家守护神的家庭神。礼拜神的行事及用具称为upaca^ra。一般而言,即(1)设尊像座,(2)迎神,(3)上洗足水,(4)献装在容器内的供物,(5)与(6)献上漱口及可饮用的水,(7)献蜜、奶油、牛奶、凝乳,(8)献沐浴的水,(9)献衣服,(10)献宝石,(11)献香料,(12)献花,(13)献香,(14)献灯火,(15)献食,(16)祈祷等十六种程序。在礼拜神祇时,修习者首先须在神像前心中专念该神,同时以神力或生命力注入彼神像中,将形像本身当作是真神来崇拜。从这种外在的礼拜进入内在的礼拜,进而到达精神性的礼拜。达到此一阶段时,upaca^ra只是运心,并且要以饮、食、性交等动作代替物质性的供品。最后,超越礼拜者和被礼拜者的二元的立场,到达梵我一如的不二真实的境地。
其次,布字观是一边唱特殊真言,一边用右手的五指接触身体各部分,使修习者的身体成为神的身体。最后的五摩字观,则是使用酒、肉、鱼、炒米和性交等五实性的行事,由于此五实性的原语均以‘摩’字为首字,故称五摩字。实行此五者时,行者须因应自己的性格慎重行事,若欠缺慎重,便易蹈入淫祠邪教。
实修的目的也有多种,例如在流转道者,透过对此世的欣悦而谋求幸福,在还灭道者则追求还灭于母胎的根源,以及与最高梵合而为一。不论是外在的世间享乐或内在的解脱之乐,两者都是由最高神所馈赠,怛特罗即是授与世间乐与解脱的教派。此世间幸福可概括为法、欲、富等三类,加上出世间的解脱,便是怛特罗的实修目的。怛特罗教徒认为若依据因应各人性情而实修种种方法,就可获得圆满的境地。
2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5-6 12:45 只看该作者
景昌极〈印度密教考〉(摘录自《现代佛学大系》{51})
(一)密教名义
密教梵语称怛特罗教。怛特罗本义为经纶或网罟,假借为纲领或统系,寖假而成为密教经典之专名。往日译家,或译为教,或译为本续,或译为秘密本咒。
密教之别名,梵语称铄乞底教。铄乞底。本义为精力,偏指男女生殖之性力,寖假而成为大自在天妃突伽天之专名。近者日人译为性力教或女神崇拜教。
怛特罗教或铄乞底教,本印度教之一旁支。印度固有之宗教凡三,曰佛教,曰耆那教,曰印度教。佛教大别为小乘与大乘。耆那教大别为白衣派与天衣派。印度教大别为传统派、遍入天派、自在天派、梵天派、日天派与欢喜天派。怛特罗教者,则自在天派之一支,以崇拜其妃之性力,特重符咒、坛场、图像、供养诸事相为标帜者也。
此派之兴起,依据印度历史学者所考证,约在西元后七世纪至九世纪之间。其发源地在东印度孟加拉、阿撒密二省,印藏交界之区。其后寖盛,印度教其他各派颇有为所同化者。然即在印度教中,大多数有识之士,仍以左道目之。耆那教徒尤能屹然自立,未尝稍染其颓风。其受毒最深,与之俱化者,则为末流之大乘佛教,即自称密宗之佛教者是。怛特罗本无秘密义,佛教徒以其显与佛说相违,且其中多有不可告人之处也,故托为佛之密教以自掩饰。其实密宗佛教,可称为佛化之怛特罗教,亦可称为怛特罗化之佛教。佛化者,以其多易外道诸天之名为佛菩萨等。怛特罗化者,以其教理事相等大体袭取印度教中之怛特罗派而无以自别也。今姑略考怛特罗派教理事相之内容,以见密宗佛教之渊源所自。怛特罗之名,或不为国人所熟知,则亦姑以印度密教或密宗印度教之名译之。
(二)密教溯源
密教如一大杂货铺,百货杂陈,瑕瑜互见,试略溯其渊源。其真言、护摩、供养、坛场、图式等事,大率可上溯至吠陀时代之婆罗门教,而以本之礼论派哲学者为多。其特重信仰之态度,得之于《大博罗他纪事诗》与往世书等。其众生与自在天二而不二之教理,则徘徊于明论派哲学与数论派哲学之间。其崇拜生殖力,则为自在天派生殖器崇拜之遗风,或谓系阿利安人得之土著之蛮族者。其视身体为小宇宙,而谋种种修炼之道,则系瑜伽派哲学之修行法,而变本加厉者。印度教素以博大涵容,方便应机为特色,其弊乃至于藏垢纳 污而不知别择。大乘佛教亦唯博大方便是求者,故不期而与之俱化。以视小乘佛教与耆那教之壁垒谨严,抱残守缺者,其得失正未易言。
(三)密教文献
密宗印度教分其教经典为四类,以配属于此世劫中之四时期。第一为属于天启书之《四吠陀本诵》及其所属之《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适用于第一沙替时期。第二为属于传承书类之《家庭经》、《法经》等,适用于第二吹佗时期。第三为各种古事纪或往世书,适用于第三得勿怕时期。第四即怛特罗密典,适用于第四迦利时期,即现在世。在现时期中,过去之经典符咒等,皆失其效能,以众生之根机已异于前时期故。佛教之以密宗配属末法,或亦有取于此。
现存密典,其钞本最早者,如《Kubjika-mata》密典等,约在第九世纪。证以六世纪初之《长寿字库》书中,怛特罗一字仅作纲领统系解,以及七世纪中玄奘、义净所记,尚无密教踪迹,可见密典之造作,当自八世纪始。此后代有新作,直至十六世纪以降。如所谓《弥罗密典》中,具有伦敦与英吉利字样,其为晚出明甚。
密典中自述密典之总数,通言六十四,如《Vamakesvara》、《Kulachudaman!i》、《Agamatattvavilasa》三密典中各举六十四种,而互有出入。又有《Agam atattvavilasa》中外举之八十三种,以及《Mahasiddhasara》密典中所举之一九二种。核以沙士睿(H. P.Shastri)《泥泊尔豆巴图书馆梵荚目录》以及阿物龙所刊行之《密典原本集》等,知其泰半亡佚。其最著名者为《大涅槃密典》。余尝以其英译本,与佛教密典相较,讶其体裁内容之十分相似,茍易自在天之名为毗卢遮那或阿閦佛,易突迦天之名为救度母或某某明妃者,行且见一般佛教徒将奉为宝典而不疑也。其余如《Saradatilaka》、《Yogini,Kularnava》、《Rudrayamala》等密典亦皆有名。
密典又或分为两类。大自在天向其妃说法者,称阿笈摩。反之,其妃向自在天说法者,称逆笈摩。
密典内容,普通分为四部,与《遍入天派集颂》之分部略同。曰智慧之部,论哲理。曰瑜伽之部,论苦身炼气等各种观想。曰作业之部,论建寺画像等法。曰修行之部,论宗教仪轨。西藏佛教密典,分作、修、瑜伽、无上瑜伽四部,殆亦有取于此,特易智慧之部为无上瑜伽耳。
佛教密典,亦通称怛特罗,与显教经之称修多罗者有别。在藏文佛典中,虽间有显密相厕者,然怛特罗与修多罗之分,大体尚称了然。中译佛典,则怛特罗亦称为经。名实混淆,译密典者当负其责。
佛教著名密典,其属于作修瑜伽之部者有七八世纪之《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毗卢迦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苏悉地羯罗经》等,此皆有汉、藏译本或兼有梵本可以对勘者。其中译密典中多有经译人随时臆造,巧立名目,而托为译自梵本者。不空所译,尤为可疑。其详可参日人大村西崖所著《密教发达志》。其后出之无上瑜伽一类,同见于中、藏、梵三本者,有十世纪之《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或《喜金刚密典》。见中、藏二本者,有《密集经》等。见藏、梵二本者,有《时轮经》等。此外独见藏本者最多。
(四)密教教理
密教除所谓息灾、增益、钩召、敬爱、降伏等纯粹法术外,其最终目的在求解脱。其所谓解脱,在举小己以没入于大神,此与其他印度教各派,无大差异。惟其主张大神无作用,具有作用者为其妃或铄乞底,而名之曰自性,则有取于数论神我不变,自性变异之说。又或于神我自性之上,加立数谛,以牵就一元与创世诸说。(中略)近出印人婆罗摩氏所著《印度诸成就法之哲学》一书为密教回护甚力,热心密教者可参阅。
密教所论种种修行或成就法,颇自有其特色。兹就身语意三方面,略述其自诩密义之几种观想。
(1)身体方面︰密教有一根本假定,即以人之身体为一小宇宙是。谓人脑海中有千叶莲华,实为大神之府。其下有六轮、三径。六轮者,一曰四瓣莲华之尻轮或基本轮,二曰六瓣莲华之阴边轮,三曰十瓣莲华之脐轮,四曰十二瓣莲华之心轮,五曰十六瓣莲华之喉轮,六曰两瓣莲华之额轮。三径者,一曰沿脊椎之中枢径,二曰脊椎左边之左翼径,三曰脊椎右边之右翼径。中枢径中又有金刚径等。宇宙之神妃,平日如蛇形,围绕圆柱,蜷伏于尻轮中,是为有名之蜷伏力。茍经一番修炼或瑜伽工夫,则此蜷伏力可由寐而醒,渐次上升,最后达于千叶莲华之脑府,而与大神相合,则此人即入神通无碍,不思议解脱之境。其详具见英人阿物龙氏所译《蛇力》一书。顷阅《班禅开示录》中所举额间月轮、喉间日轮、心间罗喉轮、脐间劫火轮、髻间虚空轮、密处智慧轮之六轮,与此所举盖大同小异。唯是彼复以六佛配之,此殆即彼之所谓佛化也已。又另篇谓,‘时轮金刚一经,上起日月星辰,下讫草木沙石,配以吾人一身精气脉络,无毫末之差’,此亦密教通义之一也。
(2)语言方面︰印度教之尊重真言或秘咒,通译曼陀罗或陀罗尼。陀罗尼之初义本指总持或撮要,其后寖变而为秘咒之代名词,其衍变之迹具详大村西崖《密教发达志》),由来已久。所谓梵文本义即指祈祷时所用之声及其所代表之语文思想。初民智慧浅陋,往往因尊重前人之语文思想故,认为其中有不可思议之魔力,寖至抹杀其思想之本身,而唯语声文形之是崇,此一般符咒之起源也。唯心派或唯理派之玄学,认宇宙之本体亦即一种心或理,而可以语文表示者,更从而附会之,遂蔚为玄想与迷信之大观。其在中国之宋宙学与希腊之柏拉图派哲学,略启其端而支离未甚。其在印度,以趋于极端为民族特性者,遂由波你尼之声常住论,支离而为密教之真言种子等说。(中略)
(3)意想方面︰说者谓密教之长,即在其种种观想。其仪轨不及吠陀诸祭之繁,而一举一动,一器一图,莫不赋以若干哲学上之意义,最为耐人寻味。然惟其如此,其附会牵合乃无所底止。(中略)
密教种种离奇怪诞之观想,既不可殚述,姑述其所谓近事之三类。其一曰各得一体观之近事,此认宇宙多神各得大神之一体而奉为本尊,而以某一声母或图像器物为之代表者。其二曰具体而微观之近事,此认某一声母图像或器物,可为大神之符号,大神虽寓于其中而亦有超于其外者。三曰神我一如观之近事,此为最高境界,更不见有能祀者与所祀者之差别。即此以观,以成其观想,彰彰甚明。
要之身口意三密相应,以求达到所谓不思议境,此密教之通义,亦佛教密宗所自诩为于显教外独辟之无上方便也。
TOP
2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5-6 12:46 只看该作者
(五)密教事相
密教之仪轨事相,虽较古代吠陀中所规定者为简,然其名目之繁多,式样之诡秘,已足使局外人目眩而神迷。兹仅略述其流弊最大者数端。
一曰绝对专制之尊师法︰密教最重师承。凡修行者必择一本师,尊之如大神,而受其灌顶训示等,不容有丝毫自由批评的精神。学生稍有心得而未经本师印可者,则加之以最重之盗法或越三昧耶等罪名。
二曰诲淫之轮供与双入像等︰密教供养法中有所谓无上密义之轮盘供养者。昏夜聚若干男女于一处,不问长幼尊卑,共行所谓五真实之道。五真实者,饮酒、食肉、食鱼、食炒米与性交是。彼固有特殊之观想与意义,非局外人所能究诘也。
三曰诲杀之杀人祀天法与执兵器之像法等︰自在天在印度神话中本为代表破坏之力,与梵天之代表创造,遍入天之代表维护者相对。其妃亦然,故有暴恶母之称。主其祠祀者往往杀人以祀之,以求快其好杀之意。此风由来已久,据《慈恩传》,玄奘法师即几遭其毒手者。然密教学者则曲为之回护,如有名密教诗人般萨大生( Rama Prasada Sen1718~1775)之诗曰︰‘母虽笞子,子仍啼哭以就母,牵衣而不舍。惟我乃知,母之降诛,正母之慈爱’云云。我恨不能以斧钺加此诗人之颈,使躬为牺牲之模范,而观其能否仍说‘臣罪当诛,天王圣明’之风凉话也。
佛教密宗,始终未染杀人以祀之风,大村西崖谓释迦遗泽终未尽泯,有以致之。然我观密教诸佛菩萨暨诸忿怒明王执金刚等像,亦每狗牙上出,三头六臂,手中执刀锯杵索等物,足下践踏怨敌以示威,坛场之内,或以尸骨粪秽等物为供养,此果何为者。佛经中所谓降魔者,大率以喻内心之冲突。释迦一生,曾杀几人?岂真有待于杀生以成其道?以欢喜佛之事例之,密宗佛教之不以杀人为无上密义者,相差亦仅一间耳。
(六)密教饰辞
虽然,密教学者固自有其掩饰之说。如曰︰人有此生当受之业果,必须受尽乃获解脱也。如曰︰以毒攻毒,其心乃益坚也。如曰︰穷其所之,使倦而知返也。此皆无足深辩,以一切纵欲败度者,无不可以此等语为借口故。其居心尤不可问者,则即此等淫乐,亦惟少数特权阶级,自命为利根上智者得享受之。其于一般教徒,则设为种种危词以愚之,使自知其资格之未深,长在可望而不可即之境,俾惟其尊师之命之是听。此与贵族之躬行贪污而以廉洁责其下者将毌同。近有西人参观东印阿撒密省戈哈替附近卡马乞亚密教寺院者,谓寺院内部虽极腐败,其附近之一般教徒,则生活极有规则,此其故,可深长思也。(密教分人类为畜生乘、英雄乘、天神乘三者,惟英雄乘以上,得为五真实等事,此指资格较深之个中人,其视一般愚夫俗子,则犹畜生,不得参与其机密也。)
(七)密宗佛教
释尊之反对祭祀、咒术等,原始经律,不乏明文。(如《长阿含》〈梵动经〉‘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为人咒病,或诵恶咒,或诵善咒……或诵死生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或诵一切音书,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又〈裸形梵志经〉‘沙门瞿昙呵责一切诸祭祀法’,又如《四分律》卷二十七‘比丘尼诵习世俗咒术乃至音声,若口受,若执文诵说,而了了、波逸提,不了了、突吉罗。’大乘经典中渐有咒术音声等之窜入,然仍居附属地位。玄奘、义净而后,印度佛教大衰,广采印度教各宗之说,以谋适应,于是有所谓纯密之密宗者出。其在中译,大要分胎藏、金刚、苏悉地、瑜只等部。其后出者,务求胜前,而尤与怛特罗派结不解缘者,则有藏译之喜金刚、上乐轮、救度母轮、佛顶轮、夜摩对治、密集、幻网、佛平等行、月明点、忿怒文殊等部。自称为大瑜伽、无比瑜伽、无上瑜伽等,凿空杜撰,彼此乖违,其去本乃愈远。如所谓时轮,则为无上瑜伽中之最后出者,以不久印度佛法即完全为印度教及回教所覆灭故。不者,此类密典之名目仍将层出而不穷,虽持续至于今日可也。
密宗佛教之诸尊,有显然为外道诸天者,如吉祥天、辩才天、欢喜天、摩利支天、风天、火天等是。有自自在天妃之千名中转变而成者,如不空罥索、白衣、如意轮、十一面、十二臂、千手、马头等观音是。观音部诸尊大率为突迦之化名或化身,其又称莲华部者,则以突迦一名莲华标及莲华妇故。有自咒名之人格化而成者,如诸明王是。其所倡导诸尊种种法门,即就中译杂密胎金诸部计之,已不下数百千种,莫不自谓为最胜。(下略)
2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5-6 13:35 只看该作者
金刚心陀罗尼经》中预言的魔外道
佛陀预言末法的“波旬”,也就是魔
《金刚心陀罗尼经》
第十八 外道六师论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 世尊曰:如来灭后,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住我寺院,悌头披缁,称佛弟子,相共檀越,饮食酒肉,污漫净地,第一外道。
复有牵妻带子,住佛伽蓝,遍学瑜珈教相,自称遗法弟子,饮酒食肉,与人修斋,不僧不俗,第二外道。
复有邪人,上无师傅,下无师证,被鬼迷制,邪悟聪明,不加修功,自言成道,外托佛教,内行邪法,惑乱世人,同入邪路,灭佛知种,第三外道。
复有外见,偏学有为,行符咒水,驱鬼遣神,惑乱世人,增长恶见,灭佛正见,第四外道。
复有道依休咎,妄断吉凶,占卜鉴形,先兆祸福,惑乱世人,灭佛正眼,第五外道。
复有妆模作相,空腹高心,未证言证,未悟言悟,一言半句,便为究竟;不食油盐茶果酱醋,执持邪戒,惑乱无智,不用看经念佛,不用作福参禅,不用出家受戒,不用投礼明师,偏指色身与佛无二,诳惑无智,同入黑暗,断善根苗,灭智慧种,执着痴顽,第六外道。
此等六师波旬外道,于后末法,入我法中,坏佛伽蓝,毁佛正法,灭佛教相。佛敕大乘愿力菩萨,随方应现,或为人王帝主、或为宰官长者,具大威德,各作一方佛之檀越,摧灭邪道,护守正法,无令外魔得其方便。依佛说者,是佛弟子;随顺邪者,即是波旬,相同毁谤大法,入阿鼻如箭,一失人身,无有出期。
2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5-6 13:52 只看该作者
Q:譚崔(Tantra)在修什麼?
A:譚崔就是要開啟人體中脈的性能量,當性能量被喚醒,中脈7個輪脈都會開啟。喉輪開啟,可講微妙法;眉間輪開啟,可察覺過去未來;頂輪打開,可開智慧,超越輪迴。 譚崔要從性高潮去了解這些,但一般男人高潮5~7秒射精完就結束,女人最多12秒,時間短到不足以搖醒沉睡的性能量。譚崔透過不斷持咒、發願等嚴格宗教儀式,延長做愛到2小時。全程須坐著,請佛下來,然後將對方觀成佛,才開始愛撫。這麼嚴格,高潮指數會越過平常身體界線外。
Q:有人修這只為了性滿足?
A:傳統修譚崔要念很多經典,就是要穩定心性,不再起貪、瞋、癡、慢、疑、愛、恨、情、仇。但照這標準,大多人一生都沒資格,於是網開一面。但它還是傳承古法,至少三人,有老師在旁,才不會作亂。尤其台灣騙財騙色很多,都不是照我講的程序做,一下就拉上床去做愛,這種人很快就被我們淘汰。
Q:對上次《蘋果》報導你的看法?
A:那次我們只是穿著衣服在交抱,沒在雙修。我們現在在台灣不敢做,因法律規定這就是「妨害風化」;第二是「破壞家庭」,有人背著先生或太太來;加上台灣人性壓抑,對性攻擊很厲害,都讓我們覺得難以控制。
Q:譚崔如何克服妒忌?
A:譚崔叫你換伴侶。當你愛的人就在一旁跟別人做愛,你受傷的不得了;他還在那裡哀號叫春,告訴你他爽得要命,你更受傷,你整個人格一下被打掉。即使正跟你做愛的是林志玲,你也不會注意她。這痛非言語能形容。你愛的人也很在意你,看你失敗就高興。做2、3次,你就麻痺習慣了,知道怎麼去應付自己的心跳、感受,而不是去糾正對方該怎麼樣。你們感情從此增強,沒任何東西能打破你們;雙方再跟別人做愛,也不影響彼此的愛,這都是我在德國經歷過的。
Q:這聽起來對實際兩性相處有意義?
A:這是更大的愛。像我愛太太,她若爽,我也很爽。人其實能同時愛很多人,因愛不是切割,一人分50%。它都是百分之百,只是品質不同。
愛情無法切割 這讓我們對婚姻更包容,而不是用割裂的方式。現在人離婚,只想凌駕對方,於是充滿暴怒。當兩人分開,以為結束了,還沒呢,幾10年後還恨對方。譚崔高度覺知,用在兩性生活裡就是佛家說的「走過萬花,遍葉不沾。」它並非如外面描繪的淫亂,而是不同的愛。不管對方說什麼、做什麼,都不會影響你,更何況你這麼愛他。
Q:你怎麼看外遇?
A:無解。因為愛一個人沒條件,就是觸電發生了,非法律能規範。接下來就看彼此能否容忍。這問題未來會更嚴重,若我們的婚姻觀沒與時俱進改變,婚姻搖搖欲墜,因為我們很容易受傷,越容易受傷,婚姻越容易不保。怎樣不受傷?就是看愛人跟別人做愛,你們會愛得更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