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ahiro 手冲壶:北洋时期兵工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22:45

  北洋政府时期,因军阀混战,各自为政,兵工企业的代表人物,大部分是主管官员,个别是技术人员,简述于后: 
  一、翁之麟(生卒年不详)字振伯,江苏常熟人。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军械局局长。同年7月,任北洋政府陆军部军械司 司长,主管军械和军用器材的制式筹划、支给、交换、检查等事宜。随即主持制订整顿兵工厂的办法:1、调查北洋政府控制下的七个兵工厂的情况;2、将兵工厂收归陆军部统一管理;3、兵工厂的职员由陆军部委派;4、各兵工厂附设军械学堂;5、逐步统一全国兵器制式;6、由国家的主要兵工厂造枪,各省设厂造弹;7、奖励有贡献的人员。同年10月,主持拟订《陆军兵工厂条例(草案)》,并发到各兵工厂征求意见。1913年1月,主持拟订马枪口径为7.9毫米;参照克虏伯炮和施奈德炮,拟订山野炮口径为75毫米,在上海兵工厂试造样炮。同年6月,主持拟订机关枪口径为7.9毫米,派人赴上海兵工厂试造。1914年,主持调研,筹建新兵工厂。同年7月,行文将兵工厂的督理改称为总办,以统一兵工厂负责人的称谓。1917年4月,汇集各厂讨论《条例(草案)》后的意见,制定《陆军兵工厂编制条例》,由陆军部正式颁布。这一《条例》规定:“凡制造陆军军械之厂谓之兵工厂,其归兵工厂总办兼辖之厂谓之兵工分厂”,“兵工厂总办隶属陆军总长,总理全厂一切事宜”。这就统一了兵器制造厂的名称、工务、审检、材料四处,划定各处人员的职责。这是自晚清政府建立近代兵工厂以来第一部全国性的兵工厂组织条例。1920年9月离职。1921年任东三省兵工会办。1932年9月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副署长,同年12月离职。 

  二、韩麟春 
  韩麟春(1888-1931年)字芳辰,辽宁沈阳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1912年4月,任陆军部军械司兵器科科长。1913年6月,奉派到上海兵工厂试制拟议中的制式机关枪,该枪由日本最新式机关枪改进而成,口径7.9毫米,可与步枪通用子弹。1915年9月,任上海兵工厂总务处处长。1922年,任东三省兵工厂总办。主持对该厂生产的7.9毫米步枪进行改进,在枪机上加一保护盖,提高防尘性能,以适应北方风沙大的环境,称为“韩氏79步枪”亦称“韩麟春造”。1923年辞职。1927年6月-1928年6月,张作霖执掌北洋政权期间,曾任陆军署军械司司长。 

  三、萨镇冰 
  萨镇冰(1858-1952年)字鼎铭,福建福州人,早年在英国学习海军。清末任海圻号舰长,北洋海军提督等。1915年6月,任北洋政府陆军部督办兵工厂事务处督办,负责上海兵工厂、德州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和汉阳钢药厂的管理和筹建新兵工厂事宜。同年8月,令所属各厂暂照民国元年式75毫米山陆炮、民国4年式7.9毫米步马枪、民国4年式7.9毫米轻机枪生产。曾计划扩充汉阳兵工厂和汉阳钢药厂,使之成为全国制造枪弹的中枢,因袁世凯担心不易控制,改在河南巩县建立新兵工厂而作罢。1917年1月,他支持汉阳兵工厂建立兵工学校。同年2月,因督办兵工厂事务处撤销而去职。1919年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1921年一度代理国务总理,1923年任福建省省长。1927年后辞职赋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2年4月在福州病逝。 

  四、沈凤铭 
  沈凤铭(生年不详,卒于1916年)字仪亭,1911年,负责主持湖北钢药厂钢药部分的厂务。1912年7月,任湖北钢药厂总办,主持对制造无烟药的工艺进行了多项改进,使火药产量提高。1913年,无烟药日产量由上半年的200磅提高到300磅。并开始研制无烟炮药,以便与汉阳兵工厂仿造的克虏伯式管退炮相配套。与此同时,还改进设备,分馏回收历年硝化棉纤维后积存的废酸,每日能处理废酸2800磅,从中回收硝酸400磅、硫酸1600磅,回收的酸可以再次使用。但所制的无烟枪药质量欠佳,曾发生炸膛事故。1916年7月13日,在清理汉口镇守使交来的数箱炸药时发生爆炸,不幸身亡。 

  五、刘庆恩 
  刘庆恩(1869-1929年)字国臣,四川德阳人,广东水陆师学堂毕业,后在虎门、江阴等炮台工作。再后入湖北枪炮厂当技工。继由湖北省保送到日本留学,攻读机械及枪炮制作,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回湖北枪炮厂工作。他是同盟会会员,奉孙中山之命,向工厂请准到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学习考察两年多,趁机调查制炮、用炮技术,为革命党人购炮,1912年7月,任汉阳兵工厂总办。1915年秋,用其在美期间购到的样品,仿制成功半自动步枪。这是中国最早制造的半自动步枪,为此受到大总统颁发的奖励。1917年1月,在督办兵工厂事务处督办萨镇冰的支持下,在汉阳兵工厂内设立兵工学校,培养兵工技术人才。同年3月,创办炮簧厂,仿制炮簧成功,使机枪和陆炮用的弹簧不再全靠进口。同年,山西省长阎锡山在国产武器试射比赛场上看到汉阳兵工厂制造的枪炮精良,邀请他到山西指导制造,并代为培训技术人员。1918年,刘庆恩决定试造大炮,但北洋政府不予拨款,他将个人积蓄倾囊投入,以作经费。在试制过程中,他亲自指导,有时还亲自动手制作。试炮时,北洋政府派人参观。该炮连发数发,发发中靶。1929年8月,他因患脑溢血瘫痪去职。 

  六、蒋廷梓 
  蒋廷梓(1873年生,卒年不详)江苏武进人。1901年12月,在北洋陆军炮队学堂毕业。1902年1月,奉命赴日本学习陆军。1904年11月毕业回国,在陆军中工作。1914年12月,参与筹办全国兵工厂制造事宜。1915年6月,任督办兵工厂事务处总务处长。奉派调查选择建设新兵工厂的地址,选定在河南巩县孝义镇建厂,并即着手筹建。1917年2月,督办兵工厂事务处撤销,4月,成立巩县兵工厂筹备处,任筹备处处长。由于建厂经费不足,工程进展缓慢,到1921年春始将炮弹厂建成。9月筹备处撤销,巩县兵工厂成立,他任巩县兵工厂总办,炮弹厂随即投产,生产75毫米子母弹。1922年春,组织续建装弹厂。1923年春再建步枪厂,将1919年即已购回的机器擦洗安装使用。1927年春去职。 

  七、杜巍 
  杜巍(1889-1965年)字武城,山东嘉祥人。1918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火药科毕业,获工学士学位,毕业前,曾致书军械司司长瓮之麟陈述他对中国兵工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回国后,任军械司科员。1919年四月,任汉阳兵工分厂制药厂主任。1921年,研究成功一整套制造7.9毫米枪弹药的新工艺,使这种枪弹药的膛压降低,初速提高,并可避免药片在环境温度较高时粘连,过去中国制造的无烟枪药,只能装填步枪弹,经他改进工艺后制成的枪药,不仅可以装填步枪弹,还可以装填机枪弹。它的成功,推进了中国无烟药制造技术的发展。1922年3月,任汉阳兵工分厂厂长。1926年,任汉阳兵工厂副厂长。1927年,任新城兵工厂火药厂副厂长。1928年12月,任兵工研究委员会专任委员。1940年,兼任兵工署驻北碚事处处长。1945年10月,随该事处的撤销而免此兼职。1949年2月,奉派到第23工厂指导无烟药制造,对改进制药技术、增填安全措施、降低产品成本等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取得一些成果。解放后,任该厂火药工场主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八、杨宇霆 
  杨宇霆(1886-1929年)字邻葛,奉天法库人。20岁时考中秀才。后入奉天陆军学校,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1910年5月毕业回国。1913年1月,任陆军部军械司科员。1914年,任奉天军械局局长。1916年,任奉天军械厂厂长。1923年,以督军兼参谋长职务兼任东三省兵工厂督办,后又以总参议兼兵工厂督办,奉军第三、四方面军副军团长兼兵工厂督办。在张作霖的支持下,利用他的权力,在1924-1925年和1926-1928年,对东三省兵工厂进行两次大的扩建,使该厂成为一个生产枪、炮、弹、药的结合性大型兵工厂,产品的技术性能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九、邓演存 
  邓演存(生卒时间不详),广东惠阳人。1926年9月,北伐军攻克汉阳,奉委任汉阳兵工厂厂长兼汉阳兵工专门学校校长。一次,在试造手榴弹时受伤,1929年底伤愈辞职。1932年,任广东石井兵工厂副厂长,从汉阳兵工专门学校调来毕业生十多人,又招收绘图员5人,使该厂的技术力量有所加强。1933年,陈济棠决定在广东建立制炮和制弹等兵工厂,在同德国克兰公司签订建厂合约的过程中,他对合约内容提过一些修改意见。合约签订后,又参加选址工作,选定清远县浥江口企业、湖塘为建设炮厂和炮弹厂的厂址。1933年8月,被委任为筹建工厂办事处主任,负责组织建厂工作。1935年11月,新厂建成,筹建工厂办事处撤销。12月1日,广东第二兵器制造厂成立,任厂长。广东第二兵器制造厂包括原拟分建的炮厂和炮弹厂,设计生产能力为月产75毫米步兵榴弹炮9门、75毫米野战炮9门、105毫米轻便野战炮5门、炮弹12500发。1936年7月,陈济棠反蒋失败,广东归属国民政府,兵工署派人接收广东第二兵器制造厂,他因其弟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不愿与之合作,拒不接受接收委员会主任职务。1937年5月,离广东第二兵器制造厂厂长职,后任兵工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