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队告别演唱会再见:守望儿童 变革课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40:24
守望儿童 变革课堂时间:2011/4/11 12:13:26  作者: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 杨荣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教育》6

现代教育兴起与发展的历史,与中国社会沧桑巨变相随,更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相伴。回眸小学教育,课堂与儿童,是它经久不变的关注,三尺讲台,因师爱而美好,一方天地,因生命成长而灵动;上海市实验小学,是上海教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品味小学校,每个孩子都可以教好,每个生命都应该幸福,是它恒久的守望与变革的原点,也见证着教育的价值与美好。

1911年,初创的上海市立万竹小学,以学定教,灵动课堂。学校认为“用课本则按部就班”,难免“呆滞”,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偶发事项”,不为“课本时间所拘束”。于是小学校的课堂有了方法灵活、内容丰富的特点,如教学方法上,整体采用“设计教学法精神”,又尊重儿童特点采用不同教学设计,低年级采用“混合大单元的设计”,中高年级以“分科设计”为主,辅助“自学辅导制”。课堂也不仅教“教材”,采用“课本与讲义并用”的方法,一到三年级常识课本是教员自编的,数学等学科选用多套教材。

注重基础,管理规范,让每个从万竹校园毕业的孩子都能学有所获,或成为家庭所依之人,或成为社会有用之士。学校以“课堂精良,教学质量高”被誉为“上海小学之最优”。

新中国建立之后,学校依然聚焦课堂,变革教学,承“精良课堂”之传统,形成鲜明教学风格,成就名师群体,实现了学校的华丽转型。

坚持“研究课堂,加强教研”,实现“教师的教活,实现学生的学活”。学校在上世纪60年代就研究小学减轻学业负担的问题,学校行政和教师分析了100多节课,提出改“环节教学法”为“少而精”的启发教学。学科教学特别重视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

探索“教得生动,学得愉快”。认识改变教学观念,行为才能改变课堂状态,课堂变革必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会阅读、会议论、会提问、会操作,是教学目标之核心。学校要求教师“把思维方法和习惯教给孩子”,重视分层教育。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素描作文”,音乐课的五线谱教学,数学课的思维研究,体育课的音乐伴奏教学等,均形成极有价值的经验。

持续的课堂研究,培养了学生,也成就了以袁王容老师为代表的学校名师队伍,“严、实、细、活、深”的教学风格备受赞誉,“课堂精良,师资优秀”,书就“百竿千竹,人才辈出”的生机与辉煌。

课程改革,呼唤着课堂变革,学校的课堂变革依然淡定从容,遵循教育规律,继承“严而有格,扎实求真,细致缜密”的传统,激情探索“生动活泼,宽广深刻”,向着“课堂,走向儿童”的目标稳步前行。

学习课程领导,提出“做强基础型课程,活化拓展型课程,适度引入探究型课程”的课程原则,设置为学生所喜欢的课程。精准解读国家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课堂教学实施细则,保证“高质量地落实国家课程”;研究教学内容的开放,探索主题式教材统整,尝试校本课程研发,研发“我是小学生”“小眼睛大世界”微型系列讲座课程等教学内容,让课堂为学生所喜欢;提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程内容,低年级“跑班”套餐课程,提供学生选择的空间,高年级俱乐部课程,鼓励学生特色个性发展;探索个别化辅导,心理工作坊的个别辅导课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开放课堂,活化教学策略。必须体现公正、公平。“看着学生的眼睛上课!”“想着孩子的喜爱设计教学”等成为备课新视角,扎实基础,培养习惯,激发情感,延伸课堂功能;让学生经历学习体验,探索“精密预设”向“科学生成”转变,把动手的时间、思想的机会最大化地留给学生,提高课堂教与学效益;拓宽课堂时空,网络世界、社区场馆都是学生探究学习的新课堂。

育人为本,研究教育新命题。进行“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从学生中常见的行为现象导入,进行有关儿童价值观的“谈话课”教学,既不伤害儿童自尊,又不向陋习妥协,课堂由此承载起支撑儿童生命成长的使命,课堂在润物无声中,体现人文关怀。

从百年前的“学问”之议,到“严、实、细、活、深”教学风格的形成,从传统经典的传承,到课堂的开放,小学校大境界,小课堂大视野,成为上海教育的生动缩影。把“以人为本”作为变革课堂的原点,把守望儿童幸福,作为变革课堂的核心,让学生在“学而有助”“学而有乐”中“学而有得”,是实现上海教育不断超越,发展与创新的强大动力与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