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起床 几点睡觉:科学网—回眸二零一一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31:28

回眸二零一一年

已有 696 次阅读2012-1-1 15:56|个人分类:杂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2011 回眸

一、前言

 

趔趔趄趄地走完了二零一一年。这是我人生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有耕耘有收获,有喜有悲,更有那飞来的祸水,将我推到台前,让我至今无法回归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也许,我在二零一一年元旦晚会上的那首沮丧的诗就已是这一年的种种不详的征兆吧?

 

《退休之年的伤悲》

 

(写给2011年室新年晚会,权当是“为谱诗书强说愁”吧。)

 

失落的心,
伴着2011的钟声
战栗。
望断的飞鸿雁宇
徒留幻影;
隐绰的古筝弦呜
幽咽如泣。
不管是诅咒还是乞求,
都只是徒唤奈何:
2011,
我的退役之年,
翻开生命的Last Chapter。

 

孩提的童痴妄想
——腾云驾雾,
少年时代的理想
——名垂青史,
踌躇的青春遐想
——事业爱情,
人到中年的设想
——家计国策,
到如今
都化着晚年的回想
——一缕思念、一丝忏悔。

 

清凄的淡月
苦吻着
行色匆匆的浮云。
料峭的寒风
漫卷飞絮
带走多少尘封的往事。
无雪的黄土地
让人眷念
荒芜了的春的翠绿。
问泊在双溪的舴艋舟
可能载动
这一生的几多愁?1

 

明天
谁还记得,
一个不甘臣服的生命,
曾挑战过坎坷的命运?
青山绿水依旧,
只有那隔世的淡淡云烟
萦绕在明月短松的碑前2

 

程代展,二零一一年元旦前夕

 
1. 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 苏轼:“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二、我的收获,我的耕耘

 

与农夫春种秋收不同,科研人员当年的收获是去年、前年、甚或更早的播种,劳作;而耕耘却要在许久后才能见成果。所以,先谈谈我的收获吧。

 

今年是我丰收的一年,我和我的学生在所谓自动控制领域最好的两个杂志IEEE TAC[1,2]和Automatica[3]上发表了3篇长文(Regular Paper),这至少对我而言是史无前例的。我还在IEEE TNN[4]上发了一篇长文。其他的论文就不提了——这不是年终总结。我还在Springer出版了一本我和两位学生写的一本专著[5],系统介绍了我们自己发展的理论:布尔网络控制的半张量积方法。我准备写一篇博文专门介绍这方面的工作,这里就不细说了。

 

再说耕耘。回忆2011年,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工作可能有两项:我们曾研究过人机动态博弈的最优策略,性能指标是平均收益。前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做报告时,一位经济学教授指出,对经济学问题平均最优意义不大,因为以后的钱不如当前的钱,因此要考虑贴现因子。这问题苦恼了我们很长时间,因为老办法不能用了。今年,我们用策略图重构的方法给出带贴现最优的充要条件,自己很满意。另一个工作是布尔函数分解,它对电路布线意义重大。我们用半张量积方法给出充要条件。进而,我们给出并证明有限集上的函数的隐函数存在定理,并将其用于差分—代数型布尔网络。今年完成一部专著[6],由World Scientific即将出版,它包括了上述成果。

 

我对科研的痴迷依旧。当更深夜静难以入眠的时候,当感到委屈不公心生怨气的时候,我常问自己:“上帝把那么多简洁精美的成果送给了我,这难道不是对我幸勤耕耘的最好回报?有了这些,难道我还不知足吗?”

 

三、我的欢乐,我的痛苦

 

先讲高兴事:今年3月29日,我接到IFAC奖励委员会主席George Irwin的e-mail,通知我:我和我学生的一篇论文[7]获得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颁发的“Automatica”2008-2010年“最佳理论/方法论论文奖”。国外的奖,说来就来,如同天上掉月饼。我们被邀请参加2011年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18届IFAC世界大会。在9月2日的Awarding Ceremony上,我们接过了这个奖状。


 “Automatica”是IFAC主办的国际控制领域的顶级刊物之一。IFAC从1981年开始,每3年评一次,每次评“最佳理论/方法论论文”、“最佳综述论文”和“最佳应用论文”各一篇。现在国际奖很多,判定一个奖项的含金量的一种办法就是看它的历届获奖人。Automatica最佳论文的当选论文作者包括(以下“2次”指两次获该奖):B.D.O. Anderson(澳大利亚前科学院院长,澳两院院士),K.J. ?str?m(瑞典两院院士),L. Ljung(2次,瑞典两院院士),A.S. Morse(美国工程院院士),A. Isidori(2次,几何控制理论创始人之一,IFAC前主席),H. Kimura(2次,IFAC最高奖Quazza Medal获得者),还有J.C. Willems(鲁棒耗散理论创始人),M. Vidyasagar,C.I. Byrnes,M. Spong(IEEE CSS前主席)等控制领域著名教授。而我们的上述论文是由华人作者完成的第一篇获该奖的文章。我不是说,自己可以和上述获奖人比肩。我只想说,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较高肯定。

 

再说痛苦:今年再次申报院士(不要告诉我中国院士是推荐不是申请,我说的是实际而非规则),再次在首轮落选。后来听说,这次比上次评得还差。我不理解的是,今年的材料应当比两年前强很多,难道,我的工作在院士们眼里就这么不堪?不过,我还是很快就释然了:一个人的工作及其价值,不会因为院士这顶桂冠而改变。记得多年前看过一个故事:拿破仑一生喜欢数学,当时,法国科学院授予了他院士称号。后来,法国科学院一直为此感到蒙羞,而世人也从未因其院士称号而把拿破仑当成数学家。

 

四、我的横祸,我的思考

 

由《秦化淑举报王飞跃》一事的公开及此后所引发的混战,让我“被主角”了一次。这件事,还在继续发酵,甚至有越演越烈之势,真不知它会闹到那个地步!

 

我从一开始,就想挂一个免战牌,声明此事与己无关。所以写了《一点声明》:

 

本来是一个无名之辈,不幸被城门的火烤着了,贱名也上了新语丝。一些朋友关心,问我怎么回事。只有一件事可以回答:“本人是托了李世明先生之福,才读到那封举报信的。”其余一概无可奉告。

 

希望不要有什么联想,本人第一轮就已淘汰出局,与王飞跃先生并无利害冲突。
本人现已退休,今后也不会再申请什么院士了。就算是一只吃不着葡萄的狐狸罢,悔不当初。今后只想一如既往,做宁、荣二府门前的石狮。

 

 程代展,2011年11月15日

 

可惜李世明先生不依不饶,非要我“敢做敢当”,于是又回了一个《还我清白》:

 

上次写了一个《一点声明》,说明自己是从李世明先生的文章看到“举报信”的,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举报信内容的主角。其实当时心里想的是:自己既然已是退休之人,几十年来,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对学术界的种种早已见怪不怪,就做一只冷眼不语的石狮罢,何必多掺和?至于寥寥数语的声明,只是想给关心我的朋友一个回答。

 

不幸看到朋友转来群发的e-mail,题目是《看看秦化淑到底是和郭雷程代展联手诬告王飞跃》(大概是传多了,标题似有漏字)。看来本人也已成了某些人或某个…的目标了。又看了李世明先生《关于程代展先生的“一点声明”》,一副要坐实本人“罪名”的架势,不得不再补充说几句。

 

(1)秦化淑实名举报,她对事实认定是否准确,行事方式是否妥当等,本人既不够水平,也不想在这里评说。但有一点,她光明磊落,真名实姓,拿旧小说中的说法叫:“行不改姓,坐不移名。”李世明先生,你能做到吗?事实真相,需上级权威机关或司法调查认定(“诬告”已属刑事犯罪),方可做数。如今某些人先把“诬告”罪行,戴到秦化淑以及他们指认的“共犯”头上,这才是100%的诬告。此风若长,今后学术界岂不成了冒险家为所欲为,无所顾忌的乐园了?


(2)关于“悔不当初”,指的是不该申请院士,这样可以离是非之地远一点。其实这一点从前后文看很清楚。李世明先生若非故意断章取义,我也就没必要纠缠于此了。希望今后不要再拿这一点说事。


(3)至于“敢做敢当”,套一句当今电视中的流行语:“男子汉说话,一星唾沫一颗钉子”。事情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如果到时候发现我程某人声明过没做的事却参与其中,甚或那怕只要支持过,天下人都请来朝我吐唾沫。


(4)李世明先生倒是帮了我一个忙:我不但这样想、而且几次说过:“我不想当这个执委,准备辞去此职。”如今倒省得自己说了。但不是现在,否则不成了“引咎辞职”?坦白说,我对科研工作依然痴迷,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只想与世无争地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别无所求。但我也是血性汉子,谁想无端将屎盆子扣到我头上,我也会奉陪到底。


(5)石狮子不是吓唬人用的,不明白就去看红楼梦吧。


(6)我喜欢新语丝,它为无权无势者提供了一个说话的平台。

 

 程代展,2011年11月22日

 

因为当时在科学网上自己没有博客,只好发在《新语丝》上。此后,我想,大多数人的确相信了我的话,舆论不再怀疑我。之后,自动化学会的声明再次把矛头指向了我。我不得不再次为捍卫自己的荣誉而战。在博客上发表了《我当选IFAC Council Member的前前后后》。

 

对于这场争论,我的原则是:(1)君子不党,我说的话只代表我自己,我对自己说的话负责。(2)我的策略是:只有Defense(守护自己),没有Offense(攻击别人)。(3)对我的攻击,来而不往非礼也。

 

争议还在继续,如果不找出一个了断之术,看来自动化学科,甚至科学网,也会永无宁日。这逼使我去思考不该由我去想的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以为,这一切都是院士制度惹的祸!中国现行的院士制度赋予院士太大的特权。(再说一遍,我说的是实际而非规则。)除了把守院士大门的投票权,这还包括学术评价,项目申请、评价,杰青评选,百人计划,千人计划,各种评奖,学位点申请……凡是跟学术有关系的事情,几乎都有院士的影子。而只要有院士在,就很难公正。因为院士的话语权超过了一切,其他评审人常常只有唯唯诺诺的份,因为他(她)们要考虑下一次自己的评审。还有一句我常听到的话:“我们也想申请院士呢。”因为这种种特权,每个学校或单位都要拼命争取院士,院士评选也成了学校,及所属省、市的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教师和科研人员不是以科研工作为目标,而是以院士为目标:有了院士就有了一切,当上院士就是最大的科研成果。尤其是中国科技界最优秀、最有希望的一群,他们以当上院士为目标,他们要千方百计与院士拉关系,找门路,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以及貌似合法的灰色贿赂:高工资,高讲课费,兼职费,项目预审费,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院士制度以及它所衍生的错误导向,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绊脚石。此外,各学校、科研院所,它们的上级单位,以及相关人等,为了权力的分配,大打院士攻防战,甚至不惜一切手段,让中国学术界充满乌烟瘴气,知识分子斯文扫地。现行的院士制度,是撕裂中国学术界,污染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真正罪魁祸首。

 

因为利益所在,我的这个观点一定会引起一些人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但历史一定会证明我是对的。现行的院士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希望不要像人口问题那样,到(几近)不可收拾了再掉头,那对我们整个民族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损失就太大了。

 

五、别了,我的二零一一年

 

别了,我的二零一一年。我告别了我的院士梦,也告别了为申请院士所带来的种种难堪和烦恼——我决不再去参选。多么希望二零一一年能将它带给我们大家的那种种烦恼一并带走。二零一二年的元旦晚会,因为心情不好,写不出新诗,只好把刚退休时写的一首诗充数。

 

《我不相信》

 

(我对命运说“不”,对退休说“不”,对自己的懦弱说“不”!)

 

不相信自己已经老去,
睡里
从操场边的榕树上跌下。
四周
是一帮少男女的嬉笑和嘲讽。

 

不相信自己已经老去,
梦中
到清华水利馆教室制图。
身旁
是难以释怀的眼神和倩影。

 

不相信自己已经老去,
办公室里的灯光键盘
还是一周七天不肯停歇。
打印机下的白纸黑字,
还在苦苦寻觅创新之作。

 

不相信自己已经老去,
思绪
依旧如山峦起伏。
创意
仍然似泉眼涌动。

 

不相信自己已经老去,
昨日的光阴
已被上帝收回。
而今天
是属于我的
最年轻的一天。

 

不相信自己已经老去,
只因为
对事业的追求
对成功的渴望
是我终生不醒的梦。

 

 程代展,2011年5月15日,于济南


 
时代的车轮还在滚动,生活步履还在前行,我也会像诗里所说,继续我的追求,我的梦!愿二零一二给你、我都带来平静,带来好运!

 

References:

 

[1] D. Cheng, Disturbance Decoupling of Boolean Control Networks, IEEE Trans. Aut. Contr., vol. 56, no. 1, pp. 2-10, 2011.

[2] Y. Zhao, Z. Li, D. Cheng, Optimal control of logical control networks, IEEE Trans. Aut. Contr., vol. 56, no. 8, pp. 1766-1776, 2011.

[3] D. Cheng, Y. Zhao, Identification of Boolean control networks, Automatica, vol. 47, no. 4, pp. 702-710, 2011.

[4] D. Cheng, H. Qi, Z. Li, Model construction of Boolean network via observed data,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vol. 22, no. 4, pp. 525-536, 2011.

[5] D. Cheng, H. Qi, Z. Li,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Boolean Networks: A Semi-tensor Product Approach, Springer, London, 2011. (470 pages)

[6] D. Cheng, H. Qi, Y. Zhao, An Introduction to Semi-tensor Product of Matrices and Its Applications,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 2012. (about 600 pages, to appear)

[7] D. Cheng, H. Qi, Controllability and observability of Boolean control networks, Automatica, vol. 45, no. 7, pp. 1659-1667, 200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0333&do=blog&id=52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