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宣教士的血视频:小学生习作心理障碍与对策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26:48
【内容摘要】习作是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的全面体现,更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教学中过高的习作要求、封闭式的教学,脱离实际的命题,批改时的求全责备等原因,使得学生十分害怕习作,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在习作教学中,首先要通过观察和实践使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起来;其次要使命题切中学生心理并合理使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指导,让学生品尝写作的成果,树立写作信心。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消除习作中的畏惧、厌倦、失望等心理障碍,从而使学生的习作熠熠生辉。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 心理障碍 原因 对策
学生习作,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它能突出地表明学生的语文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思想情操,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有教师做过调查统计,发现怕习作的占85.1%,恨习作的占8.5%,不怕习作的占4.3%,而爱习作的仅占2.1%。学生不爱习作,是习作教学的大忌,习作教学时,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凝视黑板,冥思苦想,无话可说;有的微微摇头,面带窘色;有的手足无措,无从下笔……学生习作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源在哪里?有何良策?笔者认为,学生主要障碍是心理障碍。学生习作时的种种情态正是他们习作心理的一种反映。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研究习作心理,培养他们良好的习作心态。
一、学生习作的心理障碍分析。
1、畏惧心理。学生习作中有恐惧心理,不喜欢上习作课,不愿写习作,把习作课称为“黑色课堂”。而那些单一、死板和陈旧的命题则是引起这种心理反映的原因之一。
2、畏难心理。感觉无话可写,无从下笔,而又体会不到习作的成就感,视习作为畏途,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3、应付心理。由于习作成绩不佳,习作给他们的只是苦涩滋味,而他们又无法摆脱这种现状,只能被动应付。
4、依赖心理。由于学习不得法,一写习作,东翻西找仿抄或依靠教师和家长指导。
5、对抗心理。由于他们所写的习作很少获得成功,在学习中长期处于被人冷落的气氛中,逐渐产生了压抑心理,写作时胡涂乱写。
6、厌倦心理。从目前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习作兴趣不高,认为习作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习作。
7、失望心理。习作困难大的学生,由于他们对习作的厌倦、畏惧心理长期未能得到矫治,而产生的失望。
二、小学生习作心理障碍原因分析
1、教学目标要求过高,使学生失掉信心。
习作的成败受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想认识诸因素制约。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靠几堂习作指导课和几篇习作就可立竿见影。学生对这个过程缺乏足够的认识,数回无效,兴趣逐渐消减。不少教师急功近利,习作指导偏高偏难,要求学生立意要高,结构要巧要美,搞不好还会破坏写作教学的和谐气氛。那些过高过严过细的要求,使学生望而生畏,不敢越雷池半步,冥思苦想,搜索枯肠,无从下笔,倍觉习作“高不可攀”,致使情绪受挫,最终丧失信心。
2、封闭式教学,令习作成无源之水。
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想认识这三方面,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完全获得的,它外延至社会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而学生功课紧,作业多,对社会生活少观察、少实践。教师为“应试教育”所迫,不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忽视引导学生对生活观察、体验、感受和积累,习作成为无源之水。学生头脑空空,言之无物,总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生硬感。
3、命题脱离实际,难以推动学生习作兴趣。
古人主张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而我们的部分老师却常干这样的蠢事:指导命题出得高、偏、怪,无疑是拉牛上树。题目超出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超出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即使东拼西凑,勉强成篇,也不是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对习作感到困难,以致完全失去兴趣。“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诚然,学生失去兴趣,自然不乐习作,视如畏途。
4、批改求全责备,让学生产生自卑
学生完成一篇文章,无论篇幅大小,质量高低,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从心理角度来看都有一种让别人认同的心理。而教师由于自己的特殊地位,学识水平、文学修养、生活经验远高于学生,所以总是高高在上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往往片面地认为学生水平差。对学生的习作“横挑鼻子竖挑眼”,很少表扬。老师觉得学生“笨”,学生觉得老师“刁”,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
5、读写脱节,学不得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竟欲谓教阅读如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写作指导”(叶圣陶语)。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教学为前提,那么,我们的习作教学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多年来,我们的阅读教学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大量的讲解和反复训练,并没有引领学生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这不但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切断了联系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血脉,使学生谈“习作”色变。
6、写评时间过长,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
从近些年来的语文教学研究成果来看,研究阅读教学的较多,研究习作教学的较少,而系统研究小学习作教学的更是少之甚少。因此,考试考什么,教师就让学生练什么。实用主义泛滥,激不起学生创作的热情。全班几十篇习作,一个等级,一个笼统的评语。对教师的批改结果,多数学生只看个等级,而教师只能作共性点评。除了教师,学生再难得到其他方面的意见,更难获得读者和作者意义上的沟通。
三、小学生习作心理障碍的消解策略
1、创设习作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需要和兴趣
语文课标指出:学生习作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它强调了习作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要能激发起他们写习作的浓厚兴趣。包含写作在内的任何表达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小学生的习作也需要这样的一种情境,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习作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会逐渐对习作产生兴趣并养成习惯。
学生的思维、情感、想象等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走进习作的乐园,让习作变成一种学生的自觉行为,就必须善于营造出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情境。我们要指导写一次游戏活动,教师要亲自带着他们玩游戏,让他们分别体验做游戏的感觉,然后指导他们写出活动的规则、过程,包括自己的表现和老师、同学的表现,第一次写不要求多么具体多么形象,只要说清楚所做的游戏就可以了。逐渐渗透到指导他们把游戏过程写清楚,并能简单地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如,做猫时怎样想,做小鸡时又怎么想,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等等,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并勇敢地和身边同学分享,教师要时刻注意给予肯定性的表扬。这样以活动为先导,既让学生有了以习作来表达生活的快乐体验,又培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2、降低形式要求,培养习作自信
自信心是人们对自己力量充分估计的一种自我体验,它是写作活动能否成功的基本保证。如果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就缺乏自信,自我否定,就会严重阻碍今后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甚至还会对他们的正常学习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培养自信,首先要降低形式上的要求。小学生习作是“习作”而不是“创作”,所以,不要从立意、选材、语言等各方面过高地设置要求,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让学生具有“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意识,不再视习作为高不可攀的事。对小学生,只要他们写出了自己所看到的生活,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这就是走向习作成功的开始。培养自信,还要注意在习作指导过程中以对话活动为依托,设置先说后写的习作坡度,逐渐消除习作无言可写、视习作为痛苦之事的心理。帮助学生解决了习作难的问题,使他认识到原来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都可以成为习作的内容,习作并不可怕,从而培养了习作的自信心。
此外,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习作评语方面也要下一番功夫,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赞赏的建议性的评语,用热情、鼓励和肯定的语言对小学生的习作给予肯定。
3、引导自主习作,消除依赖心理
消除学生习作中的依赖心理,除为学生创设习作情境、培养自信心外,家长要避免为孩子代笔,教师要改变习作指导思想,避免无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优秀习作选”,要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
首先,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改掉懒于动脑、抄袭范文的毛病,在他们习作起步阶段可以指导他们写“放手文”,让他们自由选题,自由习作,不受过多的束缚,可以写任何的事,可以抒任意的情,不论长短,不论文辞,只管大胆来写,什么样的文章都可以交给老师。教师要注意多鼓励少批评,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闪光之处及时表扬,让学生在起步阶段享受成功的快乐,当学生发现自己不依赖父母、范文也能写出习作来时,他们写习作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其次,在他们能用真实语言写出具有个性的习作后,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观察父母干家务的情景,观察老师、同学的言谈举止,观察大街小巷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等。只要指导得法,学生会在大千世界里观察到无穷无尽的人、事、景、物,这些都是极佳的习作素材,占有了这些素材,学生自会用笔来描绘这个五彩世界。他们的习作视角宽了,习作内容多了,独立习作的能力自然就有了。同时要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有效地提高表达能力。
4、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克服畏惧心理
学生视习作为苦事,无非是因为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写”。因此,丰富写作素材,让每个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是克服学生习作畏惧心理的重要措施。
叶圣陶先生说过:“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了。”于是,我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要求学生观察事物要全面、细致。观察全面,才能了解事物的全貌,找出重点,看得细致,才能掌握事物的细节,抓住特点。如写反映校园生活的习作,让学生亲自在校园内,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去细细体会,就会发现校园可写的东西也很多:那窗明几净、温馨现代的教室;那形状各异、独具一格的石雕;那红花绿叶、充满诗情画意的植物;那绿茵场上追逐撒欢、活泼可爱的同学……处处皆是景,物物可入文。这样,学生积累了观察素材后,写起习作就会言之有物了,而且笔下的人、事、物、景才能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似乎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但是当你转个角度,换个时间去观察,却发现另一番景象。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可以让学生多角度思考。例如学生在观察菊花时,有人看到的是它的孤傲,有人驻足的是它叶子的茂密,有人却联系到了栽培它的不易。这样的话,学生就不落窠臼,独辟蹊径,勇于观他人之未观,善见他人之未见。
5、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克服厌倦心理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指出:“教学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他还引用了许多的至理箴言进一步说明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活动的重要作用:“当人乐意学习时,就比被迫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好学。”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情绪,对于学习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拥有了它,学生就能专心致志,乐而忘返。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克服习作的厌倦心理。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触发文思兴奋点的引子。好的习作命题,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如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要指导学生写一篇“我的自述”时,他给学生出的题目是《(嗬,哈,嘿,嗨)我这个人》,让学生从中选出不同的语气词与“我这个人”搭配成题目,写成文章。这种新颖、有趣的题目能唤起学生兴奋、激动、惊诧等情感,能满足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有利于学生展开思路。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命题时可以用关注的热点问题来命题,写出自己的所悟所感;更可以自由命题,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生活、选取题材、开拓主题的能力,同时,又给予了学生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能写好习作的信心。
6、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克服失望心理
有失望心理的,主要是习作困难大的学生。这是由于他们对习作的厌倦、畏惧心理长期未能得到矫治。要克服这些学生的失望心理,树立他们的习作信心,首先教师要真诚地热爱他们,使其从心理上解除习作负担,看到希望的曙光。
学生习作水平有不同的层次,对学生的习作要求也要有不同的层次,尤其是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则应多出点子为他们搭桥铺路,鼓起他们的写作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习作的成功点、闪光点。学生习作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会是一无是处,要充分地发掘、捕捉学生习作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大至节、段、篇,小至字、词、句,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诱发心理的兴奋,激起喜悦之情。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
7、激发学习动机,扫除学生心理障碍
习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字词句篇,表情达意。这就需要付出一定创造性的劳动。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语言文字还没有学出门道,感到习作困难自然是难免的。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从一定程度上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使学生克服写习作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一旦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由“怕”习作转为“爱”习作,并产生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
只有让学生写内心世界的感受,他才会高兴地说,高兴地写;反之,只能是为习作而习作,言不由衷,绞尽脑汁,敷衍应付,视习作为苦差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和欲望,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与协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自己感情的火苗点燃学生心头的火花,使学生的写作动机萌生迸发,写作欲望燃烧起来。
8、以说促写,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看到,有些学生虽然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习作时却无计可施、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的锻炼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习作时,让学生整理思路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
9、完善习作评改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习作后,老师应及时评改,给予肯定。要开展优秀习作欣赏活动,创造条件让同学们走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另外,在习作批改中,不管是“旁批”、“眉批”,还是“总批”,都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他们写好习作的自信心。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一看到学生的习作内容简单、语句不通顺或有抄袭嫌疑,只是简单地在习作本上随意写一个“阅”字。这样做不但抺杀了他们对习作的兴趣,还增添了他们对习作的畏惧感,并导致学生不明就里,不知道自己习作优点多少、问题何在,今后努力方向何在。所以,我们要用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评语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批改习作时,评语力求让学生看后有一种亲切感。当看到学生习作的精彩之处,用醒目的波浪线标出,有时写一些简短评语,如果哪部分写得不令人满意,也可以写批语,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学生也乐于接受。如果是抄仿很多的习作,除了必要的批评教育外,还写上勉励的话。学生在看到那些切中要害的批语后,不管自己写得好与不好,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
总之,基础教育新课程习作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小学习作教学的方法。在保持习作教学基本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只要是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我们就应该采用。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保持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达到让学生快乐地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