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网盘手机怎么用种子:金港热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7:55
高新民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2011-09-21 13:07:07   出处: 张家港日报

    高新民  女,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党的建设教学与研究,以执政党建设基本问题、党的建设史等为研究方向,著有《中国共产党活动方式》、《论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等著作,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及时政文章100多篇,在党建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造诣和广泛的影响力。

  □本报记者 李敏  见习记者 肖艳艳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今年“七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特别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这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深思的问题。

  1 群众、群众工作与党的传统优势

  群众、群众工作的基本含义

  所谓群众工作,泛指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特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群众工作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党的群众工作特指专门机构、人员动员与组织群众,实现特定目的。从广义上讲,群众工作蕴含于党的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权力运作全过程。从党的价值观、领导方式到党风廉政建设,都影响到党的群众工作的成效。群众工作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党的目标,而终极目的,是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实现,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有所不同。社会工作是专业性工作,从广义上讲包含有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狭义的社会工作包含有社会服务、社会救助等。群众工作的范围远大于社会工作,有较强的政治意义。但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又密切关联。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社会政策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中,如平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而社会救助、服务等则蕴含在大量的具体的群众工作之中。执政后,党的社会政策、保障制度等直接影响到群众工作成效,微观层面的社会服务则与党的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基层政权的群众工作紧密相连。

  党的群众工作的传统优势

  党的群众工作的传统优势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不掌握公共权力,最大的资源就是人——一切反帝反封建的千百万群众的支持。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就是争取群众的过程,由此党形成了一系列经验。

  一是以阶级分析方法确定基本“群众”的涵盖面和政治倾向。中国共产党依据对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与各阶级关系的分析,确定了革命的领导力量、主力军、同盟者、革命对象,并由此确定党的政治和社会的政策。

  二是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反映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诉求。这是决定社会人心向背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包含有丰富的民生内容,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而土地制度改革的大方向,从根本上解决了当时中国社会最大多数人口——农民的生计问题,获得了取得中国革命胜利至关紧要的基础。

  三是提出实现党对全国人民政治领导的基本条件。在没有权力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党的政治领导依赖于:根据历史的发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为了实现这种口号而提出关于每一发展阶段和每一重大事变中的动员口号,作为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按照这种目标行动起来时,共产党应成为实现这些目标的模范;确立与同盟者的适当的关系;“共产党队伍的发展,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格性”。

  四是善处与同盟者关系。在统一战线中实现对被领导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同盟者向着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

  五是以服务的行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获得领导资格。党历来强调领导资格不是自封的,是通过服务行为获得的。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既体现在党的大政方针上,也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具体行为上。在战争年代,从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到普通党员、人民军队官兵,以自己为群众服务的行为使群众对党有了直观认识。每开辟一个根据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依靠群众、为人民服务的过程。

  六是正确认识群众中的不同利益要求,善于调节利益关系。比如,照顾全局,照顾多数的原则;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既反对脱离群众的冒进主义,也反对跟在群众后面的尾巴主义;坚持教育、引导原则,等等。

  七是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强调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关心群众生活,注意群众工作方法,才能动员群众、依靠群众进行战争。把群众生活问题、工作方法问题与党的中心任务联系起来,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经验。

  八是形成了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包含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价值理念层面,认为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二是方法层面,即将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正确与否。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九是形成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群众运动。群众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经常运用的方式,最大优势是在短时间内形成浩大声势,使众多群众迅速卷入运动之中。这在战争年代对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有重要作用,因此被中国共产党视为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

  十是以优良作风凝聚群众。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作风,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都曾感召了无数群众与党共同奋斗。党的作风和形象,是党凝聚群众的软实力,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共产党人的珍贵财富。

  2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处在快速转型之中。一方面,党的群众工作拥有比以往更多的经济政治社会资源;另一方面,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利益格局、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价值观等都处在变动之中,群众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呈现出新的特点。

  基本特点:两个主体的变化

  任何工作都有主体与客体之分,而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因此从“工作”的视角来看,两个主体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群众基础发生了变化。其主要特征:一是代际更迭。党执政初期的群众基础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大多退出职业舞台,现在活跃在时代舞台上的新一代群众基础,大多数对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是认可的,但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和利益认同。二是结构变化。市场经济导致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复杂化,群众划分为多个不同利益群体。由于群众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特点,必然导致社会价值观多元、利益诉求碎片化。三是民主法制时代,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显著增强,执政早期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无条件信任和服从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对个体权利的追求。四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由于社会分化等问题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逆反”心理。五是由于党风廉政等问题带来的对公权力的信任度降低。六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形成了新的表达诉求渠道,成为群众参政议政发泄情绪的缓冲阀、调节器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使群众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等等。简言之,群众工作的复杂程度高于改革开放前。

  另一方面,作为群众工作的施行者——党的队伍自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党的宗旨、党的性质和终极目标未发生变化,但在党员构成、党员个体价值趋向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其基本特征:一是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社会上有多少利益群体,党员的社会身份就来自多少利益群体。二是党的干部队伍经历了几次代际更迭,其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战争年代老一辈党的干部相比也有很大变化。三是长期执政,党自身与权力紧密结合,某些领导干部自身变异,党风廉政建设仍然直接影响党群关系。特别是很多群体性事件背后,往往与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问题相连。四是在社会飞速变化的同时,某些干部能够跟得上时代变化,而某些干部自身素质跟不上时代变化,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意识欠缺,导致不断出现被社会所诟病的问题。五是封建文化传统的影响,官本位意识、“面子”意识,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六是有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害怕群众,不敢与群众打交道。七是部分领导干部对上负责大于对群众负责,这与干部授权方式相关。八是有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以传统的工作方法对待今天的群众,以行政权力管卡压为主,群众不能接受。

  群众工作面临新考验与新挑战

  群众基础与干部队伍两个主体的变化相互交织,又与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结合在一起,对党的群众工作形成重大考验与挑战:

  一是群众主流一方面渴望公正、稳定,另一方面各阶层之间又互信不足。公权力与民众之间良性互动不足,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考验党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政合法性。

  二是群众的诉求大多与利益相关,考验党能否公正协调利益关系。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是指能否公正协调社会分配,防止公权力与民争利;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是基层各种利益矛盾能否得到公正、及时化解。基层普遍反映,现在思想工作难做,因为所有的思想问题的背后都是利益问题,如果利益问题不解决,思想工作收效甚少。

  三是社会利益诉求与政治诉求交织在一起,考验党如何应对民主政治。群众首先关注的是利益,但利益能否得到公正协调,需要特定的制度、法律保障,这与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权力制约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社会公正是靠民主的制度、机制来保障的。这就要求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转变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的机构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能够与这种新变化新要求相适应,有的则明显不能适应,习惯于用传统的强制性手段对待群众,少数地方甚至出现过领导者一句话就决定一个街道、一个村庄是否拆迁的行为,这与社会主流价值理念有很大差距。

  四是群众工作中出现“倒逼”现象,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改革魄力与能力。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但作为群众个体、群体而言,需要党来组织、引导群众,这就是群众工作。现在是群众“倒逼”我们改进工作,比如,社会批评、社会监督日益增多,公民社会的发育已经是客观趋势,而我们面对变化了的群众有时却陷于被动应付,哪里出了窟窿就往哪里堵,哪方面出现问题就强调哪方面的重要性。换句话说,群众工作方式的转变滞后于社会的变化。实际上社会的发展和转型需要实事求是、统筹全局、未雨绸缪的引导方式。

  五是党风廉政问题直接影响群众工作的效果,考验执政党能否最大限度地解决党风廉政问题。党风廉政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近些年来群体性事件居高不下,其深层次原因之一与党风廉政问题有关。就干部队伍总体而言,出现的问题大多数属于作风层面,如对群众冷漠,方式简单粗暴,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等等,导致群众难以接受。但就其价值取向而言,本质上还是能否以群众权利为本位的问题。

  维系党群关系的四个维度

  从党的群众工作历史来看,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但维系党群关系最终取决于四个方面:

  一是政策对群众需求的满足度。党的社会政策能否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党对于社会关系的调整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决定人心向背、群众工作成败的根本性、方向性因素。舍此,就没有党的群众基础。

  二是基本制度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度。群众注重民生,但经济的发展并不天然地保证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社会利益调节需要民主决策机制的保障,需要给利益相关者以畅通的表达诉求通道与平等的机会,也需要各利益群体之间、各群体与公权力行使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公民权利的保障需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三是作风、形象在群众中的认可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执政党良好形象,对于群众工作具有极重要意义。群众往往通过身边的领导者、党员来判断党的性质。如果群众对党风廉政不认可,群众工作就无效。

  四是党的基本价值与社会主流价值的重合度。党的价值取向包括终极目标追求,也包括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念、目标。对于执政党来说,党的价值理论与社会主流价值理念重合度越高,党的发展生存机会就越大。因此,一方面党需要自身与时俱进,使党的价值理念能够被社会大多数人认可;另一方面,需要引导社会思潮,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健康向上的社会主流价值。

  3 与时俱进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方式

  从中央的要求看,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一方面要坚持传统有效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有几个问题需要重视:

  一是尊重规律、转变理念。树立“四观”——“大群工”观,即群众工作是一个蕴含在整个政治体系运作之中的过程,党群关系是整个政治体系运转的结果;服务观,即以服务作为党政机关、基层组织的主要功能和业绩考核内容;民主与依法执政观,即群众基础变了,民主与依法执政是群众工作应有的基本观念,也是基本的工作方式;民众利益本位观,即公权力不得与民争利。

  二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注重民生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群众是现实的,公正协调各方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尊重民众的基本权利,是维系当下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本条件,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内容。没有民生的进步,就没有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改进决策方式,通过民主决策,给利益相关方以平等的机会介入到决策过程中来,防止少数人控制话语权。以民主与法制的途径确保公正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使人民放心。

  三是建立新型沟通机制。改革与创新党的群众工作,还要构建开展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创新从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今天,开展党群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决反对“代民作主”、越俎代庖、强拆强迁等行为,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权益、素质、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构建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与人民群众协商,其利益如何实现和提高,其人权和基本权益如何保障,其基本素质如何提高,其社会保障体系如何逐步建立。

  四是要用社会政策公正调解利益关系。发展民主以保障利益协调的公正性。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必然保证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社会利益调节需要民主决策机制的保障,需要给各方利益相关者以畅通的表达诉求通道与平等的机会,也离不开各利益群体之间、各群体与公权力行使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对话协商。没有民主,社会公正就只能依赖于少数权力行使者的素质。民主的制度化发展需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五是提高领导者领导素质。领导干部要认识到党内领导方式与领导群众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做群众工作时,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坚持以说服为主。要做到周恩来同志所说的“领导群众,结交朋友”,特别是要结交社会最底层的群众为朋友。领导干部还要不断提升内在素养,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

  六是工作方法、手段灵活、多样、权变。要注意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各级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转变工作方式。以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式,以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方式开展工作,灵活多样,确保党以多种姿态、手段联系群众。把服务融入到社会控制中,以服务的良好形象获得群众认可与社会的稳定。强化党组织和政府的服务功能,把服务蕴含在社会控制之中。在中国,社会治理是典型的执政党起主导作用的治理,即所谓政党治理。执政党和政府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强化其服务功能确是时代的需要,是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需要。面对变化了的时代和群众,唯有服务,从权力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上,从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式上、工作重心上,转变到服务方面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在群众中的政治动员力,形成对社会的凝聚力。

  七是进一步改革、完善民主制度,进一步加强党代表、人大代表的作用,使其真正反映选民意志。进一步在基层实行选举制度改革,以授权方式的改革,迫使各级领导干部为群众服务,迫使各级组织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

  八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执政党的良好形象。党风廉政问题直接影响群众工作的效果,考验执政党能否最大限度地解决党风廉政问题。党风廉政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近些年来群体性事件居高不下,其深层次原因之一与党风廉政问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