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尺度大的惊悚片:性治疗行为学派及方法的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00:15

性行为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学习而来的。“疾病行为”在本质上是由于错误的学习而导致的失调行为和结果。行为治疗就是借助特定的方法和技术消除所学到的“疾病行为”方式,并通过重新学习,以较适当的方式取而代之。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建立于实验基础上,它包括经典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模仿学习原理三大学说,现分别介绍如下:

  (1)、经典条件反射原理

 ①、非条件反射:特定刺激因素会引起特定的身体反应,是一种人与动物都存在的自然反应。如嘴里的食物――分泌唾液;喉咙里的异物――干呕或咳嗽;性刺激――阴茎勃起或阴道湿润;突发的、强烈的刺激――惊吓反应(自主神经激动如心跳、呼吸加速,肌肉紧张等)。其中引起特定反应的刺激称为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引起的身体反应称非条件反射。 

②、条件反射:巴甫洛夫通过对狗的实验发现,狗不仅仅是在食物(非条件刺激物)出现时流唾液(非条件反射),如果在给狗喂食的同时给予一个铃声(中性刺激物)刺激,经几次结合之后,狗一听到这种铃声(条件刺激物),即使未给食物也会流唾液,这种后天习得的反射,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 

③、条件情绪反应:1920年,行为主义之父华生报告了对一个1岁的男孩阿尔伯特的实验。起初这个男孩并不惧怕白鼠,但每当这个男孩玩弄白鼠时,实验者就用一根小铁棒敲击他的后背,几次结合之后,这个男孩便对白鼠产生了恐惧反应。这种反应称之为恐惧的条件反应。此后又进一步发现这个男孩的这种反应泛化到其他白色有毛的动物身上。假如小阿尔伯特长大成人后因恐惧裘皮大衣而烦恼,有谁会想到他的病态恐惧只是起因于幼年时不断敲击他后背的那根小铁棒?然而为了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对于认识恐惧的条件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识别那些现存的、具有条件刺激功能并引起恐惧反应的刺激。 

④、条件反射的泛化:是指一些相似的条件刺激引起相同的条件反应。如前述那个男孩不止对白鼠产生恐惧反应,而且对诸如兔子、狗或有毛的玩具也产生恐惧反应则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 

⑤、条件反射的消退:当条件刺激反复出现而非条件刺激不出现的情况下,条件反射作用会削弱并最终停止。如果巴甫洛夫只是不停地给予铃声刺激而不给狗喂食,那么狗听到铃声时所分泌的唾液会越来越少,直至停止分泌。在上述小阿尔伯特的案例中,如果实验者反复把白鼠展示给小阿尔伯特而没有敲击铁棒的声音刺激,那么这种恐惧反应就会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 

(2)、操作条件反射原理 

①、斯金纳箱:斯金纳把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实验中把老鼠放进“斯金纳箱子”中,当它偶然碰了杠杆时,就吃到了食物(强化物),以后老鼠就学会了,一有饥饿感就来按杠杆。老鼠主动做出一定动作得到强化而建立起条件反射被称为操作条件反射。这就是说,当一个行为对个体造成了有利的结果(对这种动物的生存或安全有好处的结果),这个行为更有可能在将来的相似环境中被重复,这就是行为强化原理。其中通过行为强化过程得到增强的行为称操作性行为,这个增强了操作性行为的结果就称强化刺激。 

②、正性和负性强化:随着行为的发生,出现了对该个体有利的结果,这个结果的增加导致了该行为的增强,此称正性强化;随着行为的发生,移除了或减轻了对个体不利(或有害)的结果,导致了该行为的增强,此称负性强化。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在正性强化中,反应产生出刺激(正性刺激),而在负性强化中,反应移除或阻止了刺激(负性刺激)的发生。但是在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中,行为都更有可能在将来再次发生。这一点与惩罚的概念不同,惩罚是使行为减少或减弱,减少该行为将来再次发生的可能。 

③、行为消失:是一个基本的行为学原理,它发生在一个先前被强化的行为不再得到强化的时候,行为消失的结果是行为的减少和停止。行为消失的特征之一是“消失爆发”,即指得不到原有强化的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或强度暂时增加或暂时出现异常行为。 

④、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由行为的结果控制的,操作条件反射同时也包含了对结果的处理;而反应性行为是由前提因素控制(或引起)的,反应性条件反射中包含了对前提的处理。例如,当一只乌鸦向小孩俯冲时,小孩产生了两种反射行为,害怕反应(惊吓反应)是反应性行为,跑向他的父亲则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孩子跑向父亲可以获得父亲的安抚,使行为得到强化,其结果是,当孩子再次遭遇乌鸦时,更有可能跑向父亲。 

(3)、模仿学习原理 

①、华生的学习理论:华生做了一个白鼠跑迷津的实验,这个迷津只有一个入口,须经七拐八弯、迂回曲折的狭窄通道才能到达预定的终端,终端放有白鼠喜欢吃的食物。白鼠在饥饿的状态下,经多次实验可以很快找到到达终端的捷径。华生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行为是学习的结果。他还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学习得来的。

②、模仿学习理论:他们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模型)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

3、性行为治疗的机制  

(1)、性问题的形成机制:行为疗法认为性问题的形成是人在成长过程及学习过程中条件反射的形成或习惯的建立受到不应有的干扰(强化或惩罚),以及不恰当的学习,不良认知的建立等因素造成,是一种习惯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行为治疗方法重新学习的。例如一些“性厌恶”的形成与幼年时不良性经历有关,如遭遇强奸、无意中窥见性行为(或表示好奇)而遭斥责,使性行为与暴力及斥责结合形成条件反射,遂对性行为本身形成恐惧或厌恶等情绪反应,采取回避或抵抗行为,如果这种消极行为再得到不断的强化,那么这种行为就会不断被加强,得以延续,最终形成问题性行为。

(2)、性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1958年,沃尔帕创立了源于学习理论的行为治疗。其基本原则是,所有的性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他认为,不恰当的行为可能是由于“未受过充分教育或受到不适当的错误的教育”;而适当的行为是由于“学习获得的或经重新学习得的。”关于性功能,意味着“性反应是自然非条件性的反应,而功能障碍症状是学习获得的抑制”。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的发生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且一经建立了某种行为模式,即趋向于保持下去而不受其意识控制。 

(3)、性行为治疗的基本过程:首先调查病情、病因、性心理发育、人格特征、婚姻状况、   性态度、性行为方式等,进行必要的行为观测记录及行为分析;然后依据行为治疗的三大原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模仿学习)对不同的问题性行为,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可操作的、可观察的行为治疗方法(行为处方)进行治疗。治疗开始阶段是缓解焦虑,随后是行为重建,评估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4、行为治疗的基本方法  

(1)、系统脱敏法:20世纪40年代末,沃尔普通过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治疗发现了“交互抑制作用”。他认为,恐惧刺激与抗焦虑的刺激同时发生便是消除恐惧的前提。如饥饿的猫进食后得到一种满足和快意,这种满足和快意可以抑制焦虑紧张反应,不过这种抑制能力非常有限。全身松弛可以代替食物对抗焦虑,据此沃尔普创建了系统脱敏疗法,即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病人面前反复暴露,同时病人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其程序包括松弛训练和用一种徐缓的方式给予想象的恐惧刺激。 

(2)、现实脱敏法(或称接触脱敏法):现实脱敏类似于系统脱敏,只是病人是逐渐暴露在真实的而非想象的恐惧事件。在治疗恐惧或恐怖症上现实脱敏要优于系统脱敏,因为现实生活中证实的成功行为要超过想象中的,而且成功行为会被强化,因此这种行为被真实的生活事件所加强。 

(3)、放松训练:患者通过放松行为产生一种对抗自律神经兴奋的躯体反应,这种反应包括肌肉紧张、心跳加快、手冷、呼吸加快等,而放松训练所产生的躯体反应,诸如减轻肌肉紧张、减慢呼吸节律和心率、使双手温暖等。一旦患者产生这些对抗性的躯体反应,就会报告他的焦虑减轻。通常有4种放松训练法::渐进性肌肉松弛法、腹式呼吸法、注意集中训练法和行为放松训练法。

(4)、冲击疗法(或称满灌疗法):把能引起患者极大恐惧的刺激暴露给患者,置他于极恐怖之情景,欲图物极必反的效果,从而消除其恐怖情绪。比起脱敏疗法,冲击疗法更简便快捷,不需要设计焦虑等级逐级脱敏,它总是把危害最大的刺激放在第一位,迅猛的引起患者极强烈的焦虑或恐惧反应,不予任何强化,顺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但此法不宜滥用,要视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生理健  康状况、实施条件、确保安全。否则会有负面作用,使恐惧加剧甚至泛化。 

(5)、厌恶疗法: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患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果反复实施这一治疗,便会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患者进行这种不适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患者不得不终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常用的厌恶刺激有:电刺激、一些易引起恶心呕吐作用的药物、以及任何能带来不快情绪而又不给身体造成损害的刺激,如憋气、羞辱、强烈的光线、尖锐的噪  音、针刺等可致痛的方式等。 

(6)、内隐致敏法:当患者欲实施或正在实施某种不良行为时,在想象中主动地呈现某种可怕或令人厌恶的形象,致使两者形成条件反射,达到控制行为的治疗目的。此法的疗效不如直接的厌恶刺激,因为想象的厌恶刺激难以生动或逼真,故而厌恶体验不深刻。 

(7)、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矫正患者的思想、信念和态度,改变患者的行为,达到治疗的目的。斯金纳认为人们的思考也是一种行为,即内部的言语行为,它与外部的言语行为—说话并无本质区别。认知行为疗法已经超越了经典行为疗法的定义,它通过解决内部的言语行为和想象活动,达到改变外部行为的目的。

(8)、生物反馈法:通常自主神经的活动改变只能由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引起,而随意活动则由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引起。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致力于用主观意志控制自主神经的研究,利用操作条件反射方法引出自主神经活动,使之成为现实。现代科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受试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及其他躯体功能,促使相应的生理功能恢复。 

(9)、阳性强化法(也称奖励法):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一个学到的行为如果得以持续,那么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为建立并维持一种需要的行为(目标行为)设立相应的奖励手段作为行为的结果对该行为的强化。其强化物可以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游戏等(代币疗法);也可以是关注、赞许、鼓励等精神满足。例如马斯特和约翰逊创立的“双人快速疗法”其中主要就运用了阳性强化法的原理。   

  (10)、性感集中训练法:性敏感区和性感集中训练就是涉及帮助当事人夫妻建立一种强化的意识,集中精力于性感感受而不是性表现的好坏,个人或伴侣要做到减少焦虑就必须做一些能立竿见影的事(如对触摸的享受),而不是努力追求某种难于达到的目标(如勃起、性高潮、控制的射精),后者增加了失败和不安的危险性。以性体验作业改变以前的破坏性性生活习惯。由性治疗所制造的安全气氛,为夫妇提供了学会以更自由更愉快的方式做爱的机会。这种环境将不受任何威胁,不会影响任何一方的积极性。在这一环境中,可以得到新的和更适当的性反应,并消除了以前与破坏性性行为相伴随的显著的内疚感及畏惧感。在性治疗中,性的交互作用是特殊安排的,以便内疚感、畏惧失败感及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除了,并有可能在短暂的治疗安排中达到此目的。夫妻们学会交流他们的真实感情,当每位伴侣大胆地告诉对方他或她到底想要什么及感觉到什么时,阻碍学习更有效的性相互作用的障碍就不复存在。例如,丈夫过去一直不敢进行口交的性体验,因为他预料妻子会拒绝他。在丈夫与妻子直率地讨论了这些感情后,丈夫可能由他的抑制中解放出来。然后,丈夫可能发现与他的担心相反,他的妻子并不是想象的那样仅仅重视性交,甚至可能由于丈夫试验口交的情欲而十分高兴。

通过性感集中训练可以学习新的性行为及性交往的新途径。临床遇到的不少伴侣仅仅具有十分狭隘的性知识和方法,他们顶多接吻就开始性交,有的人甚至把事先爱抚看作是低级下流的事,嗤之以鼻,也有些自私的丈夫根本不考虑女方的需求,说“懒得伺候”,对这些伴侣来说,性感集中提供了一个有组织的机会向已建立的习惯挑战,而正是既往的习惯限制了性乐趣的享受并引起一系列性问题。性感集中训练也可以帮助当事人改变他们对伴侣的感性认识,很常见的是许多男子把性交作为性爱的惟一手段和目的。妻子则习惯于把自己看作是丈夫获取性乐趣的对象而不是受到宠爱的情侣。性感集中训练能帮助伴侣集中培养彼此间的情感,而不仅仅把对方看作是性唤起的对象。性感集中训练方法要求性治疗医师对性敏感区的介绍越细致,对性感集中训练的安排越具体,就越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