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作穗香留学美国:燕齐之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9:17:54
 燕国也修有两条长城。南部边境的长城是用来防御赵、齐以及秦国的,北部的长城是用来防御东胡等游牧民族的。燕国的封地在今河北省北部到辽宁西南部一带,建都于蓟(今北京),又以武阳(今河北易县南)为下都。燕国初封之时,不在诸侯强国之列,燕昭王在位时,高筑黄金台,延揽天下贤士,以乐毅为将,经过一次次征战,最后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但由于连年与齐国开战,结下了冤仇。另外,在燕国西南部的秦国,为了东进图霸,常常驱使赵国威胁燕境。为了防御齐国、赵国以及秦国的袭击,在其南边疆界修筑了一条御敌的长城。《水经注》卷11载:“易水又东届关门城西南,即燕之长城门也……易水及东历燕之长城,又东迳渐离城南……易水又东流,屈迳长城西……”这一大段将长城和易水交叉在一起描述的文字,说明这条长城是利用古易水的堤防与筑墙结合而成,所以当时多以“易水长城”连称。
    据考证,燕南界长城西起自今河北易县西北方向的太行山下,向东南跨古易水,沿易水河南岸经今徐水、安新县北境,再经雄县南境,止于文安县境,长50O余里。在今徐水县解村瀑河上游东岸,南起石龙山,北至黄山,沿河岸有土垣长10公里,宽4——6米,残高2——4米的遗迹。
    说到易水长城,人们会自然地想到一段催人泪下的历史故事。
燕国末年,秦国势力日益强大,壮士荆轲受燕王喜的儿子太子丹的托付,带领燕国勇士、13岁的秦舞阳去秦都咸阳刺杀秦王,临行前悲壮地告别燕太子丹,慷慨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千古罕见的送别,就发生在燕国下都城外的易水岸边、长城脚下。唐代骆宾王据此有诗云:“此地别燕丹,壮发上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燕北界长城是为了抵御北部东胡、山戎等游牧民族的侵扰而建。史家认为,这是战国长城中修筑时间较晚的一条。《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关于这条长城的具体位置和走向,除了文献中记载的造阳、襄平两点外,其余均没有明确记载。
    经过史学、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方考察认为,这条长城西起今河北张家口、宣化一带,往东北方向经河北围场,内蒙古多伦、独石,再到辽宁朝阳,越医巫闾山,直至辽东。其遗迹在河北围场县边墙村向东,经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姜子湾村、敖汉旗土家营子至辽宁朝阳断续保存的有300余公里。从建筑材料看,有石筑、夯土筑、土石混用或利用天然岩壁加砌石块而成。石筑墙基宽一般在2——4米之间,残高不足1米。土筑墙仅能从地面上看出一条黑土带,宽约5——6米。在辽宁朝阳市境内的长城上还筑有小城堡,长城遗迹内外的山上也分布有不少小城堡遗址。在这些城堡内出土了燕国同期的重线山形纹半圆形瓦当、“明刀”钱、“一刀”圆钱、铜镞、云纹瓦当、绳纹瓦、陶片等器物,说明城堡与长城在当时一起组成纵深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