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感人的爱情电影:外商投资撤离带来的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53:50
【摘要】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及中国经济吸引外商投资条件的变化导致外商投资大规模撤离的压力远未消失。我国要稳定外商投资,推动沿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商投资向内地有效转移;扩大内需,促使沿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商投资从成本寻求型向市场寻求型转化。

  【关键词】外商投资大规模撤离挑战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外商投资加速了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主流的步伐。但是,外资撤离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小觑。

  外商投资大举撤离的压力远未消失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跨国公司的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对外投资能力减弱。他们需要收缩投资布局和产业链条,撤回投资。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不仅赤字率、债务率迭创新高,成为世界赤字和负债最多的国家,而且失业率居高不下,技术创新的热点尚未形成,企业大规模兼并重组迹象并未出现,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尚需时日,这决定了世界经济在萧条中徘徊的时间还可能延长。而一些中国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如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能力收缩,使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深受影响。

  中国自身吸收外商投资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第一,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加大。目前,全球贸易地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我国从东亚国家和地区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经加工组装后,再向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东亚国家向美国和欧盟地区的部分直接出口转变为通过我国进行的间接出口。由此导致我国对美欧贸易顺差加大,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的升值压力也加剧。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环境趋于严峻,一些出口型外商投资企业选择撤离。第二,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竞争加剧。随着国内企业的发展,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全方位展开,内外资企业争夺市场、争夺资源的矛盾显着上升。一方面,跨国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手段、雄厚的资金实力等,把一些相对弱小的内资企业挤出市场,使这部分企业资金无法获得正常利润率,成为相对过剩资本,社会闲置资本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国内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也会对外商直接投资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第三,外商投资加剧流动性管理难度。外商直接投资中,有一部分是以现金形式通过在我国市场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资的。外商以现金形式投资需要兑换成人民币,直接导致货币投放增加。外商投资的资本项目和贸易项目双顺差造成人民币被动投放,我国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第四,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成本呈现上升趋势。在贸易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条件下,外汇储备规模扩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人民币升值虽然会使进口成本下降,但由于我国大宗进口产品如铁矿石、石油、大豆等在国际市场上均已形成寡头垄断局面,寡头们操纵国际市场价格,我国几乎是“买什么什么就涨价”;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这也加剧了原材料、能源等资源缺口,导致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在工业化加速发展中,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环境成本内部化,即最终只能由企业承担治理环境的费用,企业的环境成本呈增加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均GDP增加,要让广大社会公众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必须提高劳动者、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这必然使劳工成本上升。资产、进出口、原材料、能源、环境、劳动力等成本全面上升,意味着外商投资企业成本呈现上涨趋势,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造成外资直接投资区位转移。

  外商投资企业撤离的规律与风险

  虽然外商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高利润,但按照获得高利润的方式,又可将外商直接投资分为市场寻求型、政策寻求型、资源寻求型、技术寻求型、成本寻求型。根据国内外投资条件的变化,可以预期:随着扩大内需政策逐步落实见效,市场寻求型FDI撤离基本限于市场竞争力脆弱的企业,大举撤离的可能性较小,相反,倒会随全球FDI恢复增长而增加;政策寻求型FDI会因为我国统一内外资企业待遇和政策而大举撤离,这是符合我国经济总体利益的;资源寻求型和技术寻求型FDI受国内经济条件变化影响较小,会保持相对稳态;成本寻求型FDI会在我国成本全面上升过程中调整投资区位,存在大量撤离可能。

  我国沿海地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85%以上,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外商投资结构。这些外商投资受劳动力成本变化的影响较大,同时,对房地产成本、环境成本、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汇率等极为敏感。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劳工成本逐步提高,其上涨速度明显快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加之房地产等综合经营成本上升、收益下降,该区域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撤离的长期趋势不可逆转。我们不能因为短期外商直接投资撤离趋缓、甚至回流,就忽视长期走势。

  外商投资大量撤离,虽然会减少由FDI增加带来的一些矛盾,但却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会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第一,导致失业率上升。目前,在外商投资企业就业的劳动力(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超过4200万人,约占全国城镇劳动力总量的13%。如果10%的外商投资从我国市场撤离,即使不考虑外资企业的就业结构,也会减少大约420万劳动力就业,使城镇失业率上升1.3个百分点。第二,导致出口下滑。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外资企业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5%以上。如果外商投资企业撤离10%,外资企业出口同步下滑,则使我国出口增速下降5.5%。第三,导致经济增长放慢。外商投资撤离,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第四,导致技术进步放缓。外商投资通过设备和技术进口、市场竞争、产品链条的技术延伸、产业关联、技术研发与示范、人才培养和人才流动、信息扩散等途径,已经产生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着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反过来,如果外商投资大量撤离,也会影响我国技术进步进程。第五,导致财政税收减少。近年来,以外商投资税收为主的涉外税收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的比重超过20%。如果外商投资撤离10%,将使全国税收总额每年减少1100亿元以上。

  稳定外商投资

  第一,不能简单模仿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作法。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大转移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以前,日本大量承接美国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日本成长为世界制造中心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日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始大量转移到亚洲四小龙。20世纪60到80年代,亚洲四小龙通过吸收日本等国家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经济奇迹。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亚洲四小龙劳动力等成本大幅上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竞争力削弱,大量外移。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承接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以及亚洲四小龙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中国奇迹。日本、亚洲四小龙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移后,都程度不同地出现经济增长放慢、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如今,我国也面临当年日本、亚洲四小龙同样的困惑,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房地产价格攀升等因素,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商投资大量撤离。但与日本、亚洲四小龙不同的是,他们国内、区内腹地狭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只能向外转移;我国腹地广阔,内需潜力大,沿海、内地发展差距大,工业化水平落差明显,内地与沿海相比,劳动力成本、房地产成本低,内地有条件吸收从沿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撤离的外商投资,实现外商投资在国内的区域转移,避免日本、亚洲四小龙式困惑。

  第二,推动沿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商投资内移。在我国工业化进程远没有结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速演变的条件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进入非农产业部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吸收外商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简单排斥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是不明智的。

  第三,加强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内地有关政府部门要加强与沿海的合作,用好外商长期在沿海经营形成的商业环境平台,把沿海作为内地联系海外市场的枢纽;内地还应该发挥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相对较低的成本优势,打造适宜投资的区域环境,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企业配套能力,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通过与沿海省、市、县结对子,促使沿海外商投资企业集中搬迁到内地,形成集群效应。

  第四,扩大内需,促使沿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商投资从成本寻求型向市场寻求型转化。如果沿海劳动密集型FDI搬迁到内地生产,能够在国内销售,比起在内地生产、海外销售,可大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这样,过去沿海成本寻求型FDI就会转化为市场寻求型FDI。而广阔的国内市场对FDI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当然,为了避免外商投资企业争夺国内市场加剧产能过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者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效增加劳动者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以扩大内需,显得十分重要。(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