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复合肥图片:冯象:好人为什么受苦(四——七)(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15:40

冯象:好人为什么受苦(四——七)(2)

发布时间:2011-12-07 10:34 作者:冯象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462次


  受苦,因此是人世的定数,考验永无止息;而苦难之大,不可测量,因它源于天庭,是救恩在下界的唯一的见证。


  触罪


  果真你想推翻我的裁决,归罪于我,而自诩为义?


  那旋舞着的云柱掷下雷霆(40:8),是要约伯明白,就耶和华的大力而论,亚当(人)不是创世的终极目的,也担不起那份责任。人虽被赋予理性、意志和智慧,却只是受造的一物;从天庭观之,跟归其“统治”的游鱼飞鸟走兽爬虫,地位是不相上下的。只因吃了智慧之树的果子,开眼知羞,才略略高出其他动物一头(《创世记》3章):他可以给自己构建一座道德世界,能够运用自由意志,选择行善作恶。而道德的渊源,在造他的天父;具体说,便是上帝与完人挪亚并亚伯拉罕祖孙三代立约,为之赐福,而后,在西奈山授摩西的圣法。


  约伯同三友人各执一词,争论再三,双方依据的都是圣法;即以人受之于神的伦理和罪罚观念,来抗议上帝不公,或为之辩护。但好人受苦、恶人享福,不免跟报应论的个体责任矛盾,让造物主陷入“道德困境”,危及人神关系的信约担保(hypostasis,《希伯来书》11:1)。诚然,圣法降世为子民界定善恶是非,指明了耶和华的拯救之道。那救恩的苦难之确证(elenchos),或上帝的创世宏图,却要留待摩西之后众先知的启示。因此,那“道德困境”一旦成立,当美神子“赌”赢天父,信约失效,其直接后果便是颠覆了传统教义,使忠信者迷惘,思想者不平。而这一切,早在万军之主的掌握之中。他按下狂飙,彰显大力,决意证成那因创世而起,至高者对受造之万物的绝对主权。


  为此,耶和华才没有如忠仆祈求的,立刻消弭冤屈;相反,他褒扬海龙的神秘伟力,标举其超乎人类理性的地位。这么一来,便取消了约伯争讼问责的资格——看,人在天地间何其渺小又脆弱,而海龙却是救主的宠臣!无怪乎混乱不公、屠杀与奴役成了这世界的常态,如阳光雨露不可或缺——如上帝向他的受膏者(mashiah,七十士本:christos,“基督”)即征服巴比伦、打破子民囚牢的居鲁士大帝宣告(《以赛亚书》45:6以下):


  我乃耶和华,别无他神。


  光是我造,黑暗亦是,


  福祉我赐,灾殃亦是,


  我乃耶和华——成就一切。


  “成就一切”,所以绝对豁免:圣法仅适用于人世,而不得溯及或约束天庭,因为全能者之主权超乎黑暗光明,乃是祸福之本源。这,就是那“搅动深渊如拌沸鼎”者所象征的绝对主权(41:14以下):


  他勇力蓄于颈脖,


  前行,有“恐惧”跳舞,


  站起,则神灵战栗;


  击碎浪涛,看他们畏缩一团!


  约伯只好屈服,在豁免了信约义务的“无与伦比的蛮力”面前,承认无知——信不等于知,更不及义:“是我,乱说我不懂的事,那超乎我悟性的奇妙的一切”(42:3)。


  这一次,是海龙让忠仆坐回炉灰,开始忏悔,口不触罪。


  家产


  尾声回到散文(42:7以下),与楔子遥相呼应。评家多数不中意这“大团圆”的结局:以海龙压服约伯,听他道一声“忏悔”(nihamti),耶和华便重新赐福,让忠仆苦尽甘来。多少有点画蛇添足,anticlimax,迹近好事者“虔诚的窜改”(布鲁姆,页15)。


  然而,那大抵是现代小说培养的审美趣味,不是古人的叙事传统和宗教理想。其实作者的深意,或约伯福音的要点,全在收尾的几笔。简洁有力,且出乎读者预料:上帝非但没有褒奖秉持传统教义的三友人,反而责其“蠢笨”,妄议救恩论争不力,“竟不如我的仆人约伯在理”(42:8)!从而肯定了思想者的激进立场,及他对报应论教条的批判(13:7以下;格林伯,页299):


  别想用谎言为上帝辩护,


  以假话来替他开脱;


  那样偏袒上帝,


  自命为他的辩护人——不行!


  等到他查明真相,有你们好看;


  上帝,岂能当常人一样欺瞒?


  他见你们私心偏倚,


  必定会厉声谴责。


  同理,开头约伯“充当好人”,骂妻子“蠢妇”,就是犯了卫道士式的褊狭自负;须破除信仰上的道德优越感,始能复归神恩。果然,悔过祈祷之后,天父加倍赐福,好人“又生了七子三女,长女取名鸽媛,次女桂君,幼女眼影。世上找不出一个女子,如约伯的女儿那般美丽”(42:13-15)。无疑,这也是对约伯妻敢于“赞美上帝”的嘉许,让她继续“同耶和华一起造人”。发妻或“约妻”生子(《玛拉基书》2:14),乃是忠仆苦尽甘来的一项必要条件,因他后半生攒起双倍的驼驴牛羊“大群仆役”,须有嫡子继承,才算“在上帝手里得福”。否则在古人眼里,等于挣来的家产“尽数给了外人——成了嘘气”(《传道书》6:2)。


  虽然尾声未这么写,但可以推定,约伯妻是那“七子三女”的母亲。因为如果约伯休妻另娶,或纳妾求子,或“蠢妇”受了惩罚,作者不会不说明。若是救主降恩,让死去的儿女复活,经文也应载录。但显然,至高者不想用神迹来启迪世人;真信仰无须任何征兆的见证(《约翰福音》4:48)。


  实际上,约伯之诅咒抗议、与友人激辩,多少是被妻子的话“开开眼睛”的结果。如今,耶和华说了忠仆“在理”,约伯便觉悟了:妻子的睿智、勇气和不信教条,独是一份神恩,“凭上帝佑助”。从此,他仿佛变了个人,不再随便讲谁是“蠢妇”了。并且特别宝爱三个女儿,尊重其意愿,乃至移易旧俗,让女儿同儿子一样继承家产(42:15)。


  遗忘


  可是苦尽甘来,家业兴旺,四世同堂,约伯真的幸福了吗?将心比心,只能说,他怕是无法蒙福而不哀伤的。除非他完全失忆,即忘记“无缘无故”遇害的儿女仆役,并禁止家人亲友以任何方式提及那场灾殃,以免唤醒了那遗忘的爱和痛——天下第一的好人,绝无不爱包括奴婢在内的“邻人”的道理(《利未记》19:18,《马太福音》22:39)。幸福,不是良知的瘫痪;那忘得了的,也不是爱。况且,假使他真能失忆,妻子跟众人都荒冢般的沉寂,日复一日,他又如何感受福恩的“加倍赐予”呢?


  忘却苦难,须以立信为基础。或者说,大苦难中,唯有强烈而专一的信仰可以压抑痛楚,麻木感情,求得遗忘。信仰,因此是救恩秩序的第一也是末一道保障。若无信仰支撑,约伯的命途,大概就是“赞美上帝,死掉算了”。倚靠虔信,他才能选择失忆,将冤屈和不公掩埋;才能接受亲友的“安慰”、“同情”(42:11),把攫走的生命看作可以失而复得的产业:“耶和华给的,耶和华拿去”,忘掉便是“得福”。


  所以,尽管耶和华的忠仆自此陷于无边的哀痛,与妻子一道,他必须学会坚忍,“延岁一百四十”而不得速死,那名为“出空自己”的坚忍,“约伯之坚忍”(《雅各书》5:11)。同时,“大恶”治下,遗忘如花,又常使世人无备,极易受诱惑而堕落,反反复复,不汲取教训,辜负救主的期望。如此,信从上帝和追随撒旦,居然起作用的是同一条原理——遗忘。


  哀哭


  所以,忠信者要时刻警惕,待人莫自负。须知,是罪人便不可骄傲,更不能自命真理;此乃撒旦的使者百般折磨圣保罗的用意。而主对使徒说:“我的恩于你足够了,大能在弱处才显得完满”(《哥林多后书》12:9)。


  约伯坐下,可谓病弱之极。但真理和上帝,他两者皆无舍弃,如犹太哲人布伯所言。


  那是因为,敬畏者只有承受着哀痛,才会谦卑立信,归于天父。而真理就在苦难之中,故撒旦之邦,神恩到处,每每忠仆受苦。


  愿真理与思想者同在,当他的中保,替他辩护——传他的福音,伴他哀哭(16:18-21)。


  2010年9月初稿,2011年8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