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红珊瑚王永刚:闲言碎语(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41:08

闲言碎语(十二)

                      文/童年茉莉

      1、他曾经说过:做朋友也是讲缘分的,有季节性的,谁也勉强不来。

      这是舒婷散文《春蚕未死丝已尽》中的一句话,是回忆她的挚友甄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

      读到此句时,我才在心中豁然许多。也曾为失去多年的友谊而感落寞,直到年过不惑才悟出这句话的。心有同感啊!该来的来,该去的去,来了拥有时倍加珍惜,走去了,也不要耿耿于怀,背负包袱。

     “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唯有不断修炼,慢慢向着靠拢吧。

    2、某日,用女儿网购来的简易菜谱做了第一道菜——红薯丝,端上桌来,除了我们母女俩作为谋划者,其他人都叫不对菜名。他与阿婆尝过后,都说是南瓜丝。问阿公(女儿的太爷爷),回答说知道。急切地再问:“是什么菜?”阿公坦然地答道:“西红柿。”我晕!还有女儿与她爸。三人哑然失笑。还以为阿公真知道呢!看来不仅吃不出红薯丝味,而且压根就没想过红薯也能上桌成菜。呵呵~~

      晚餐,女儿在外面吃,我又炒了一盘新菜,菜名叫——黑木耳西芹菜,微辣,没让两位老人品尝。

      有了女儿的那两本菜谱,尽买素菜也能炒出好吃的菜来了。

      3、一次的《今日说法》说的是发生在幸福之家敬老院,画面中一位女护工打饭给一位老人吃,老人不吃,就搧她的嘴。旁边坐着的两位老人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

      人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身体各方面机能都衰退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被送到托老院(并不都是孤寡老人),受到护工的虐待。

      如果,人活着,没有了尊严,那么,这样的长寿又有何意义呢?

      未来的老年社会,将会有更多的老年人进托老院。有钱,也不一定能买来尊严。

      4、我承认自己缺少文学的敏感性,缺乏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或者说,我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是较迟钝的。

      中学时代,尤其是高中阶段,正是阅读的黄金时期,但除了教科书外(哦,记得还有《辽宁青年》)没有任何的文学读物。数学老师兼班主任还一直强调不要看小说。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不仅是一个缺乏阅读的时代,主任老师的指导思想也是需要探讨和商榷的。

      当年的高中语文课,对我是个遗憾,一种纠结。

      5、人是个复杂的生灵,要去正确解读一个人谈何容易,于我等尤是。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人相互也许更易读懂吧,或者说知识层次相当者之间应该更易读懂吧。

      6、读王小波与李银河恋爱期间的书信,还真有意思。看来,有文化的人写的情书是有相似之处的。

      他们的书信比王小波的长篇小说《万寿寺》有趣。

      7、被人误解,最不是滋味。老公被一位一直以来都很敬重的长辈误会,心里肯定不好受。因为,老公压根就没想到她会写这样一封信来。由此,深深地感叹做人难。

      中国传统文化中,繁文缛节有许多,世俗人情往往限制和压抑了人的个性和自由。我不喜欢这些,也最不懂这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什么人给得罪了。尽管不喜欢,但无论怎样也摆脱不了这些世俗人情,只要还是在这片土地上,而且,我本身就不能免俗。

      我是理解老公的。一定是由于他的粗心,每一次拜访时可能都忽略了阿姨,或者说,很少找阿姨聊聊,嘘寒问暖什么的。老人,尤其是退休多年后的老年妇女,一种失落、孤独,在心里萦绕着,多么希望她看重的帮助过的人能常去看望她,与她聊聊家常,也好。

      我同样也理解阿姨的这一心理。人与之间,隔膜是难免的,还是理解万岁吧!

                                      2011年12月30日整理

体验新版博客 分享到搜狐微博下一篇:闲言碎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