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s级各代代号:一个非典型特级教师的思想力量——评魏勇其人、其书《用思想点燃课堂》--航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05:41
魏勇,70年代生人,重庆涪陵五中历史特级教师,头上有着一大堆省级、国家级闪耀的光环。两年多前在网上看郭初阳(杭外新生代语文教师)的博客(高卢韦之思)偶然点击了他的友情链接,看到了他的好友——刘支书助理的博客,后来才知道刘支书助理就是魏勇,后来又发现他还是教育在线《新教育》·读写月报论坛的版主。这本书上的文章全部来字他的博客,可惜现在博客关闭了。

现在我还能感受到看他博客的那种震撼!文章下猛火、用猛料,擦啦啦下锅,腾起一片火光,叮叮当当后,摆上桌的是滋滋作响冒着热气色香味俱全的“回锅肉片”之类的小菜。看他的文章,一个字:“爽!”。

他的文章没有某些学院派晦涩难懂的生造词汇和句式,也没有许多文学青年孱弱造作的文风,行文酣畅淋漓,气势逼人;用词精炼、准确、刚性十足,极具穿透力却又不失幽默;内容针对性极强,用自身或学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条分缕析的剖析,最后总会给人震惊的发现。这些结论很多似乎违背了主流价值,但在大量事实和严密推论下,昭示的是真实的血淋淋的残酷,让人又不得不信服。如此宽广的学术视野、如此深刻的思想、如此富有创见的论述让我觉得他肯定是个一个大学老师,但他又对中学教育如此熟稔,还有自己毕业班的学生,才发现他是一个极具才情和思想的中学老师。

如今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想仅靠自己特立独行的思想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只能是被撞得头破血流,这如书的扉页所说:“在当今应试教育的洪流中,谁不被潮流所裹挟,谁就要付出代价。”,范美忠就是一个明证。

魏勇也深深地明白这一点。在他的《当个思想小贩》一文中,他把人的智慧分成了现实的智慧和学理层面的智慧。他深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应试教师,他说:“优秀的应试教师是学校下金蛋的母鸡,谁都不会轻易赶走下蛋的鸡。”(《用思想点燃课堂》,198页),并且他做得相当出色,21岁时,他所教的毕业班中师“中专上线二十多人,几乎占了全县上线总数的三分之一,政治单科成绩居全县第一”(298页,注:原来他是教政治的—),但他仅把这一成绩看成是他争夺话语权、拓展言论空间的一个资本而已,因为,现在的校长在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分数后,一般不在乎你讲什么内容。他和现实的妥协在我看来是最明智的选择。

在得到了校方的充分信任后,他开始了对历史课堂内外的全面的改造,在我看来,完成学生的思想启蒙,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纠正学生常识上的偏差,让学生有一颗能独立思考、有质疑精神的大脑是他教育理想最为具体的表现。

要让学生的思想不唯权威,不唯书本,教师首先就要是一个能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魏勇在这一点上似乎有他超出常人的地方,上中学时,有一次他向政治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总是要向前发展,那为什么我们又说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高阶段?这岂不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294页),当时政治老师就傻了……

记得我在初中的时候,政治课本上提到对资本主义批判时也说,虽然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都有汽车,但那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因为他们的工厂离家都很远。我当时就犯嘀咕了:我家住城南,父亲的工厂在城北,每天父亲都要骑着自行车吭哧吭哧地骑一个小时车才能到厂里,回来也是一身臭汗,为什么我们家连摩托车都买不起?难道我们就不需要更好的代步工具吗?当时也只是想想而已,并没有他的较真劲儿和勇气。

魏勇清醒地认识到,中学历史教材存在四大痼疾:“臣民意识”、“绝对唯物史观”、“狭隘民族主义”、“革命至上”(131页),在这样的历史观下的中学历史教材存在着对历史事件真相一定程度的遮蔽,对历史事件“唯我独尊”的一元化的评论无形中会形成学生片面封闭的历史观和世界观,进而影响学生多元、开放心态的形成。

从多维视角立体地还原历史,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思考真实的存在应该是魏勇课堂追求的目标,比如在上《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课时,我们基本认为:承认了领事裁判权是一项丧权辱国的条约内容,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怎么能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呢?魏勇让学生反思:中国野蛮落后的司法制度是否能保证司法的公正?在《中学历史的四大痼疾》中,魏勇说:“我们讲义和团,只讲八国联军烧杀抢,不会讲到义和团滥杀无辜的暴行……义和团曾在北京贴出告示:杀一外国男人赏银100两,杀一外国女人赏银70两,杀一外国儿童赏银50两。最后总计杀外国人231人,其中儿童53人……”(138页),这一触目惊心的史实有几个人知道?义和团的滥杀这是造成八国联军罪行的主要原因之一。魏勇认为,揭露八国联军无恶不作的罪行是非常必要的,但完全隐瞒义和团的暴行,正是我们民族主义不讲理的一面。

另外,他的《中学生常识讲座》也非常有特色,文章用口语化的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一些“常识”,“点”选得极其准确,这些所谓的“常识”恰恰是学生甚至是成年人容易忽视或者观念上有偏差的概念或事件,我们老师读了同样会很有收获。比如:《议员打架是进步的体现》、《国家等于政府吗》等等。我印象最深的是《追寻台独的历史渊源》(他博客上的),可惜书中没收,这是我所读到的剖析台独最精辟的一篇文章,明白了台独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会让中国的统一之路变得困难重重,统一在目前来看还不现实,任何急功近利的思想都是非常危险的。这种主题集中的讲座有利于学生拨开历史的迷雾,并能用一种平和理性的心态来看待世界的纷繁复杂,进而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公民意识。他体现了魏勇对教育理想纯粹的追求,也体现了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的勇气、良知和责任。

魏勇始终坚信,如果不受蒙蔽,首先就得占有大量的优质信息资源,这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对学生的负责,并通过大量信息的对比、分析、整合、嫁接、融通等过程才能结出属于自己的“思想果实”,为此,他始终坚持大量广泛地严肃阅读,并把自己的思考用文字的方式进行总结。他在《推荐给历史老师的书目》一书中,推荐了古今中外的各类书籍有几十种,并注意知识结构的均衡,他呼吁:“千万不要把自己仅仅当作历史老师(这和某些语文专家的呼吁何其相似)(185页),历史老师还需要有关于经济学、哲学、文学、学术思想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储备会对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他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说读了凯恩斯的《国富论》对讲解罗斯福新政及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帮助很大。这正应了一句古话:“工夫在诗外”。

此外,从书中可以看出,魏勇还是一个兴趣广泛的老师,他对语文课也有研究,书中选了两篇评窦桂梅和郭初阳课例的文章,不乏对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这和他的阅读经历有关,他自己也说,他曾经是个文学青年。另外他还写影视评论、教育评论、文化评论,在书中都有体现,都继承了他一贯的文风。

这本书里呈现的很多事实和观点都被主流意识形态有意无意地忽略,有些甚至是背道而驰,尖锐性可想而知。但恰恰是批评的特质让这本书闪烁着思想的光芒,也是全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对于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谬误和谎言,所有对我们民族的未来负负责的人都应该正视这样的错误,这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

正如魏勇所说:“批评是最深沉的爱国方式。”

 

附《中学生常识讲座》1-9刘支书助理: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120049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