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犬女王:生活中的管理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51:42

生活中的管理智慧         它们的表达形式都很简单,很容易让人理解,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而且以其幽默风度获得了极好的大众传播效应。
  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墨菲法则,已经在管理学界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此类似的,还有法国政治家兼学者的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1925-1999),他曾经写出深刻揭露集权制弊端的《法兰西之病》(汉语译为《官僚主义的弊害》,商务印书馆1981年)。美国国际开发总署官员博伦(James H. Boren),在国会听证会的证词中对官僚主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送给官僚们的名言“主事时,沉思;麻烦时,授权;怀疑时,嘀咕”,成为广为流传的官僚画像。所有这些严肃的调侃,尽管冠之以“定律”、“原理”、“法则”等头衔,却既没有缜密的理论,又没有系统的分析,甚至不能算作真正的学术发现。然而,他们在挑战着学术界,要求理论上的回应,实际上产生了推动学科发展的影响。如果说,管理学的理论犹如丛林,那么,以帕金森定律为代表的这种调侃,则是铺垫丛林的湿地和草丛。

  帕金森他们揭示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影随形地跟随着我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命运。帕金森他们的发现,是生活中管理智慧的结晶。正如德国文豪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这些来自生活的管理智慧,是发现者的现实体验、观察与思考。他们对世界上司空见惯的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够思索问题的来龙去脉。因为有了生活的支持,管理学才有了活水源头,才能显示出开放性和实践性。

  就这些管理智慧的形式来讲,也带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它们不是高深的理论建构,不是复杂的逻辑推演,更不是飘渺的假设想象,也没有建立起学术化的数理模型。它们的表达形式都很简单,很容易让人理解,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而且以其幽默风度获得了极好的大众传播效应。

  帕金森他们的发现,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之中才有生命力。如果走进一间办公室,看到工作人员喝茶的喝茶,看报的看报,闲聊的闲聊,打游戏的打游戏,都似乎很忙,这就是帕金森定律。某位老总频频参加象棋比赛或者钓鱼比赛,忙得顾不上公司事务;或者一位办公室主任把文件摆放得整整齐齐,却不知道哪份文件真正有用,这就是彼得原理。等公共汽车时,你不等的车一辆接一辆,你等的那路偏偏不来;要查书,恰恰找不到这本书放在那里,写完了不找了,它却就在桌子旁,这就是墨菲法则。源于生活的智慧,肯定会在生活中不断再现。

  管理理论不能与管理实践脱离开来。然而,实践中的经理和高管,与商学院的教授和迷恋数学模型的专家互不关心、不相往来的现象,正在成为学科发展的痼疾。德鲁克说过:“专业化正在变成获取知识的障碍,而且是有效利用知识的更大的障碍。学者们是按书本上的东西来界定知识的。但那肯定不是知识,只不过是原始数据。知识是能够改变人或事物的信息— 无论是变为行动的基础,还是使一个人(或一种惯例)有能力变得有所不同、产生更有效的行动。”生活能够给理论注入清新的空气,使管理学摆脱僵化的抽象概念。在这方面,帕金森他们的发现,可以给学界带来众多教益。

  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墨菲法则、法国病、博伦证词,由于它们直率、朴实,又有点夸张、滑稽,常常被学院派所轻视。但是,我们不可以也不应当把它们搁置在一旁。也许,它们只是描述了组织的各种病状,有些并没有开出治疗性的药方,即便开出药方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化验和检测,有些甚至可以看作属于草头方子。但是,管理学家作为组织的医生,有义务给这些症状作出病理学分析,有责任对民间验方进行科学性论证。起码,帕金森他们在病症诉说上,能够起到警醒医生的作用。所以,它们对官僚组织的批判,不仅为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素材,而且给管理学家的思考吹来了一缕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