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vtt2018天堂:若圓讀素問二卷心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9:14:48

若圓讀素問二卷心悟[复制链接]

若圆

新手上路

1#发表于 前天 07:25|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打印 僅在交流,不足之處,敬請大家指正

我於2009年對中醫發生興趣,並進行一些中藥材的接觸和服用,比如沁陽的懷山藥,中寧的枸杞子,烏蒙山的紫芝,嶺南的鴨腳木蜜,水城的黃精,何首烏,等等,猶對天下茗茶有研究,並為之受益。

很多現在朋友學醫,必看傷寒雜病論,我覺得是不對的,就像我的一些女性朋友,不吃東西進行減肥,是為傷身也。中醫非同於西醫,究其原因,在於西醫講的是程序,按步就搬,而中醫講的是領悟,所以西醫是可以量產的,中醫可能千年,百年,十年才只能出一二個。。如朱丹溪,張景岳,傅青主等,都是對傳統文化研究極深,中年一朝領悟,方成醫道。

我推薦的一本書,就是黃帝內經,看到論壇中,傷寒論居然人氣超過內經,我感覺真是可笑,內經,道德經,易經,三經為千年流傳,唯一經過考驗的經典著作,傷寒論中的六經,冶人藥方都流於“醫術”,可以創新改變,而內經中講的卻是“醫道”,亙古而不變也,由此可見世人的短視,唯病是醫,為之痛心。


素問九卷,我看了二年有餘,方看了二卷不到,還未悟透,主要是內經奧義太深,你必須對一句話反覆體悟,知行合一也,素問之道,講的是天人合一,教人養生而延壽,是為上道,猶如神農本草經中的上品,宜久服而不老。是為上醫冶未病也。

素問博大精深,引用一句“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從何來”,這句話大家都看過,但是又有誰真正每天去“身體而力行”,包括黃元御,李可,劉力紅,徐文兵等等,知之不代表行之,行之方能深之。猶此可見一斑。


對於內經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精粹的理解,傷寒論中湯方無數,但是缺少其理,而天運迭變,草藥亦不隨從前,故今世之人必要謹慎而對之,我打個比方來講,山藥,從我對山藥的理解,山藥產於河南沁陽焦作為正,是為懷山藥,但是古今迥異,為什麼? 中氣變哉,古代謂河南一帶為中原,得天地之中氣最厚,而今千百年後,河南中氣盡散,,而轉到南方湖南,兩廣一帶,所以山藥得不到天地之氣,如何為藥,藥又如何與古文一致?『對於醫運,我僅在李中梓的「醫宗必讀」中有帶過』

天運對醫,也有影響,比如補中益氣湯,產於戰亂,世人脾胃皆空,良方應世而生,再比如溫病學派,亦是如此,為什麼說這麼多,我只想說“中醫無定法”,重於悟,而非學,這才是中醫,黃帝內經素問之道也。

僅抱著一本藥方,僅會冶人病,流於小道,正如八字,六壬,天乾地支等,本是對農業,天氣,地理的推演,造福於社會,而被一些大師曲解,變成為個人算命運之術,可笑,可笑。

盡信書不如無書,學中醫不能閉門而讀,比如黃元御,包括後來彭子益的古圓運動之學說,有對也有不對,原因在於,打個比方,我感冒了,用黃,彭的方子是沒問題,但是你用的是現在人工種植的草藥,不得其氣味,結果還是冶不好(這種現象,比比皆是),而我用的是正宗的草藥,並結合情緒,天氣,地理,亦能冶而愈之,所以覺得醫無定法,唯悟而能創之。

而重中之重,在於對黃帝內經,道德經,易經的體悟,並少量看看各家之言,完全的接受是為偏執,難為中也。

以上即是若圓二年餘看素問二卷的小小心得,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