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忍者bt版:老张的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2:50:08

荒唐的学案

——教育随想之十五

我楚狂人

我教书三十多年,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简称“教参”的教学参考资料,每年随教本领来的教参始终被我束之高阁。我不喜欢教参的理由有这么几条,一是束缚教师的思路,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路,容易让教师在亦步亦趋中丢失自我;二是模式化,每篇教参都是这样“一二三四”几步,鲜活的教学过程被程式化;三是面面俱到,其实教材只是例子(叶圣陶先生语),每一篇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只需取其最有价值的一点或者几点,面面俱到势必造成简单重复,这正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读书少,进度慢,效果差,课时浪费——的根子所在;四是培养教师的惰性,书是必须自己读自己消化的,教参恰巧是很多一线教师不再读原著的依仗。更何况教参时时出错。某版教案竟然把瓦岗寨李密的资料贴在《陈情表》作者处,这样的东西会让不少不动脑筋的教师拿去误人子弟的。所以我对我的徒弟的第一句话,就是“丢开教参”。

不料近年有比教参更荒唐的东西面世,那就是“学案”。

什么是“学案”?明末大思想家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开创了“学案”这一体例。学案体以学派分类的方式介绍一定时代的学术史,这种体裁被清人取用,成为编写中国古代学术史的主要方式。这是梨洲先生对中国学术界的一大贡献。但是彼学案,不是此学案,今天的所谓学案就是印刷成册的学生学习手册,其实也就是升级版的练习册。(我是几乎不用练习册的,我很少布置学生作业,只是提出学习要求的。因为我始终认为书必须自己读才能读得好。)据说这是针对学生不肯读书的对策,是吗?

既然今天的学案就是升级版的练习册,其弊端就是显而易见的,几乎可以与前面说的教参对应起来。“学案”的弊端不外以下几点,一是束缚学生的学习思路,容易让学生在亦步亦趋中丢失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模式化,每篇“学案”都是这样“一二三四”几步,鲜活的学习过程被程式化;三是面面俱到,教材的真正价值得不到凸显,面面俱到势必造成简单重复,“少慢差费”,这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索;四是培养学生的惰性,书是必须自己读自己消化的,学案使不少学生自己不会看书了。更何况“学案”时时出错,这里暂不举例,这样的东西正在误人子弟。

今天“新课改”中不是有一个十分时髦的口号叫做“生本”吗?一面高唱“生本”,一面强推束缚学生思维的“学案”,真正的不知所谓。

丢掉“学案”如何?教会学生自己读书,让学生喜欢读书,这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