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大全移动在线播放:民族文化活化于当下设计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10:14

民族文化活化于当下设计的思考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33期)

    田亚洲

    【摘要】在国家不断加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力度、提倡民族文化活化的今天,民族文化在设计中的运用日趋普遍。从民族文化于设计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总结出民族文化活化于当下设计,应从民族色彩、汉文字、中国绘画形式和综合文化思想观念等诸方面进行重新审视与学习,并与时代相结合,从而设计出具有民族与时代特色的作品。

    【关键词】民族文化  载体  设计语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繁荣,大众的欣赏能力不断提高,一味吸收国外设计模式的时代已经过去,特别是在国家不断加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力度,提倡民族文化活化的今天,民族文化以其势不可挡的脚步进入到各类设计当中。

    民族文化应是设计的重要组成因素

    民族文化是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来说,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它或表现于物质载体,或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储存。在目前日趋成熟的产业文化环境中,根植于本民族土壤的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生产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尤其在优秀的设计师头脑中,能敏锐地感知传统文化的基因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关系,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衍生出新的设计语言,准确地传达出民族文化元素所蕴含的新的意义。

    在设计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更迭的设计思想在传统题材和固有材质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清晰体现出民族文化特色和思想对设计的指导作用。正如欧洲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必需,日本人以之为其民族生存的手段,美国人以之为挣钱的工具一样,在他们的设计中,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碰撞,民族化和国际化的争锋,使他们的设计具有很强的辨识性,其设计的持续创新能力和对世界的衍射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走向世界是民族文化设计的终极目标,也是不同地域文化寻求国际认同的体现。在本民族的艺术宝库中挖掘设计素材,通过众多民族母题的交流和融合,使民族的特色通过设计师的改造、提炼和创新让世界认同,从而将民族特色转变成国际风尚,将民族化设计转变为现代设计风格,寻求大众解读的可能,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

    民族文化元素在当下设计中运用的具体体会

    当下的设计中有诸多运用民族文化元素的例子,其运用方式、采用元素不尽相同。我们可以从可口可乐、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的案例分析中具体体会民族文化元素的魅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商品流通速度与淘汰速度都迅速加快,产品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仅仅凭借自身的特性是不够的,在产品的外观与包装和推广所需的标志、广告、招贴等设计中巧妙地运用民族文化元素,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采用现代设计的形式语言,将商品品牌个性与魅力充分予以表现,可以对商品的销售、流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比如说可口可乐的民族化策略。除了营销方式民族化外,也在产品包装设计上大作民族化文章。阿福、12生肖、申奥金罐、中国足球版,至2004年春节的剪纸等具有中国色彩的各种包装,都让消费者倍感亲切。由精通语言文字、谙熟消费者心理的华裔所设计的“可口可乐”的中文译名将Coca-Cola表达得淋漓尽致,双声叠韵的方式使名字琅琅上口,同时也符合中国大众的消费心理,可算是音意双佳。宣传画面上一气呵成的白色字母在红色的掩映下,宛如熠熠生辉的星河,传统的中国红将喜庆宣扬到极致,整个设计充满了跳动的活力。从整个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畅销过程来看,民族文化的运用在其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近期的一个典型案例是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的创意,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是“启迪”(ILLUMINATION),取“光照”(illume)和“国家”(nations)之意,与之相对应,作为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重要项目之一,中国馆展览的主题确立为“弥漫”,以花、茶、香、酒、药5种气味的弥漫为线索,对传统深厚的中国文化做出最当代的艺术表达,意在将亚平宁半岛“浸泡”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之中,既显示中国文化的独立身份,又寻求同其他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广泛联系。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教授詹姆斯·埃尔金斯指出:“将感觉、美和情感感受结合起来,这在当今艺术界中是非常重大的事情。这个方案与当代北美和法国对‘感受理论’的兴趣非常契合:各种感官,它们之间的联合以及它们产生的情感和心绪。”设计师充分运用了中国民族色彩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获得了业界的认同。

    在当下设计中活用民族文化元素的几个方面

    结合民族文化元素进行设计,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至于怎样将民族文化元素活用于当下设计中,笔者认为,应该从文字、绘画、色彩、综合文化思想观念等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对于汉文字的巧运用。在世界诸多民族的文字中,汉文字最具特色,其以象形见长,以“比类取象”的思维方式,成为民族文化的巨大载体,并形成了庞大的汉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汉字的固有形态、笔画起承、结构框架等通过造字者的运筹帷幄,重心主次顿挫抑扬、峰回路转,给设计者提供了相对独立而又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文字在设计师手下自由变化,力的聚散、意趣的表达传递出巧夺天工之神韵,也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文字创意方法。优秀的设计师还将文字设计与中国特有图腾和符号相结合,来展现民族的个性,从而达到形象、视觉信息精准传达的目的,为文字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素材,文字的可塑性得以很好诠释。

    其二,对于中国绘画形式的再考量。中国绘画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原始彩陶到现代瓷器,从兵马俑到现代雕塑,从汉代壁画到精美装饰画,从战国的漆画、帛画到异彩纷呈的中国画,以及根植于本民族土壤的民间绘画和传统技艺等,经历数千年积淀,在中国历史、哲学、美学等文化思想的熏陶下,形成了以民族艺术独特的创造为根基的中国绘画庞大体系。许多成熟的中国画作品,慧眼独具,其流派纷呈、程式讲究、技巧丰富。中国画在立意上讲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与古典西画的表达形成明显差异,一个写实,一个写意,两种截然相反的美学追求交相辉映。从立意方面讲,中国画对艺术设计的主题设定和创造性思维可以起到最佳的启迪。在形式表现上,中国画讲求用笔骨法,以线的长短、顺逆、轻重、强弱、快慢、浓淡、干湿等技法,表达物体的体量空间,形成了中国画的独有韵味。中国画还利用其笔法设色,将构图的对称与均衡、调和与对比、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形式法则一一呈现,形成中国特色的图形符号。这些独特表现形式与西方提倡的“有意味的形式”不谋而合,即把现实存在的物象通过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创造,迁想妙得地升华为主观意念创造出的艺术设计视觉形象。可以说,在设计中追求少而精的原则,其中所蕴含的简约、情趣、创新、传神,是和中国画高度的统一,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思想下所衍生的设计作品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设计韵味凸显。

    其三,对于民族色彩的审视与认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志性色彩,如代表美国的品红与经典兰、德意志民族的黑白、中国的大红与明黄,都时刻提醒着观者的视觉神经。以中国为例,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喜庆吉祥,黄色一直是王公贵族的专属色,尊贵显赫。很多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产品设计均采用红黄二色搭配。这些用色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因为红黄色所代表的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其传达出的民族价值取向,我国的国旗、国徽就是由红黄两色设计,尊严、醒目。色彩的民族性、文化性和深邃的精神内涵都表露无遗。当然,在民族主体色彩的运用中不能排除其他色相的协调合理搭配。至于民间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审美,运用到设计中,可以丰富设计效果,开拓设计思维。

    其四,对于综合文化思想观念的再学习与继承。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文化积淀深厚,各民族文化也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采。丝绸、陶瓷、汉字、文房四宝、四大发明到戏曲、礼乐、诗词歌赋、书法、水墨画、雕塑艺术、太极、五行八卦,再到“以和为贵”的民族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价值观,这些艺术样式和哲学思想承载着特有的汉民族文化。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为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韩美林、靳埭强、陈幼坚、陈绍华等一批著名设计家们将纵横五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入作品,在他们的影响下,一拨拨年轻设计者将目光投向了传统艺术,从中汲取营养,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添砖加瓦。

    而中国的民间工艺诸如雕刻、剪纸、刺绣、编织、扎染、蜡染等,还有许多具有手工艺生产性质的陶瓷、漆品、玉器等,历久弥新,对它们的了解与关注可以拓宽设计的思路。现在有很多设计糅入了民间工艺元素,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使当下的设计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风格。

    综上所述,设计本身就是要求设计者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图形、文字、色彩、编排等合理地呈现到设计媒介上,使其具有一定的秩序性和视觉传达功能,并能使人有更大的思考空间。有效地运用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创意渠道,而将民族文化活化于当下设计,不但对设计者艺术涵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醒设计者关心消费者、关爱社会、关注国际设计潮流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在传统文化绿荫的遮盖下谋取设计的福祉,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作者为三峡大学副教授、艺术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