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外资银行分布情况:肥胖的藥物療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8:32:54

使用藥物來治療肥胖有以下幾種策略:(一)減少飢餓感的產生或增加飽足感,使肥胖者的進食慾望降低。(二)增加能量的消耗。(三)抑制營養素在胃腸道被吸收。依照上面的策略及藥物的作用部位,可將藥物分為三類:(1)中樞神經系統作用劑(又稱為食慾抑制劑)。(2)產熱解脂藥物。(3)胃腸道作用劑。

我們的飲食行為是受下視丘的幾個區域(有食餌中樞和飽覺中樞)所調節。如進餐後的胃擴張,血中葡萄糖及胰島素的濃度增加都會激活飽覺中樞,進而抑制食餌中樞並經由大腦皮層傳達停止飲食的意識。下視丘對神經傳訊物質(如兒茶酚胺,β—腎上腺素)的刺激可抑制進食行為。此即為中樞作用藥物具厭食效應的理論基礎。

安非他命及其結構式相似的藥物(如methylamphetamine、dextroamphetamine)屬於兒茶酚胺類具中樞傳訊物質的藥理特性,而被用於食慾的抑制。但因被濫用的可能性極高,目前已被禁用。

非安非他命類的藥物(phentermine、diethylpropion)其中像phentermine具有抑制正腎上腺素回收的作用,而用來控制食慾。

身體內另一種具有調節生理機能的內生物質血清素(serotonin),其可降低食物攝取的需求,而被用來治療肥胖。此類藥物的作用原理在於抑制血清素的回收,以維持突觸間血清素的量(如fluoxetine femoxetine);促進血清素的釋放如(fenfluramine);和擬血清素作用劑(如MK-212)等。其中fluoxetine,一九八八年在美上市用於治療精神焦慮,其對體重下降的控制與治療劑量呈正相關的關係,但長期服藥,體重則有回升的現象。且服用此類藥物多有虛弱、嗜睡、失眠、嘔心、下痢、盜汗、神經質、顫抖、消化不良、靜坐不能及脫髮、頭痛等輕重不等的副作用。

與麻黃素結構相似的成藥PPA(phenylpropanolamine) 是一鼻充血解除劑,因具間接擬交感神經作用,而用於肥胖者的體重控制。研究顯示肥胖者若每日 服用PPA,持續數月可降低體重。其常見的副作用有:嘔心、神經緊張、失眠、頭痛、心悸、血壓升高、口鼻乾燥、排尿困難、尿液滯留等現象。嚴重副作 用則有急性腎衰竭、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症狀。中樞神經方面則有激動不安、幻覺、癲癇等情形(當PPA遭濫用時甚至會致死)。所以有心臟疾病、高血壓、甲狀腺機能亢進及糖尿病、腎臟疾病、攝護腺肥大、青光眼、精神抑鬱的肥胖者,切勿使用PPA。若近期內使用MAOI(單胺氧化抑制劑)者,在停用MAOI十四天內,勿服用PPA。其他擬交感神經作用劑因會對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方面有加乘作用,故應避免併用。

此外,尚有phenytoin和opioid antagonist。臨床觀 察中發現治療鴉片類藥物的拮抗劑(haloxone、naltrexone) 可降低食物的攝 取,但因對肝功能的損傷而不建議使用。有別於以上藥物,sibutramine可抑制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的回收 作用且其代謝物仍具藥理活性,肝腎功能不良者也可 使 用。

產熱解脂藥物則有β-adrenergic agonist、甲狀腺素、麻黃素及生長激素。

胃腸道方面用藥有(1)Benzocaine為一麻醉劑,可麻醉口腔及上胃腸道,其臨床資料有限。(2)纖維質類如藻膠、樹膠等細胞壁多醣體。在胃腸道能抗酵素的水解作用而造成膨脹,使有飽足感而降低進食行為。(3)sucrose polyester由蔗糖酯化而得,有一般食物油的性質,加於飲食中可降低膽固醇和維生素A的吸收。(4)瀉劑可減少 食物在胃腸道的時間及被吸收的機會。(5)Orlistat是可逆性的脂肪分解酵素 ,能與胃腸道中胃酸及胰脂(gastriclipase, pancreatic lipase) 上的serine reside形成共價結合,使飲食中的脂肪無法水解成三酸甘油脂而使能量的生成下降進而控制體重。其副作用有噁心嘔吐、腹痛、下痢、牙齦痛、頭痛、疲倦、月經不規則、焦慮、皮膚乾燥、肌肉酸痛等。

使用藥物治療肥胖必須考慮藥物的副作用、服用期間及效益。藥物並非治療肥胖的第一線選擇,且不應長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