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是谁提出来的:重走四水。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9:23:17
重走四水。伤2008/10/12


2008年10月2日,在9名读者的陪同下,湖湘地理再次走进湘水源,广西兴安县白石乡浪上村。时隔4年后,湖湘地理以连缀成篇的行走,完成了一次与母亲河的简短对话,内容依然是关切。

①广西兴安,沟通湘水与漓江的灵渠。距湘水发源地兴安县白石乡25公里。

②10月6日,贵州省都匀市斗篷山自然保护区,沅水源头碑。

③湘水东源,白石河流经地广西兴安水源头村。

④秦家大院,银杏树。湘水发源地广西兴安水源头。

“这条河汇入沅水,最终流到你们湖南,流到洞庭湖。”

贵州都匀,斗篷山脚。暮霭下,老林手指一条无名的黄红色浊流。靠近,水面氤氲着硫物质的刺鼻气味。此前在斗篷山上目睹清澈沅水源的喜悦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是《湖湘地理》天边车友俱乐部“重走四水源”的最后一站。

2004年,热切、寂寞交互杂生的行走,于湖南、广西、贵州三地,《湖湘地理》成功找到湘、资、沅、澧四水源头。2005年4月26日,《湖湘地理》在四水源头立下“源头碑”,将湖湘儿女的感恩情怀烙印在了四水的初生点。

今年9月28日起,历时12天。《湖湘地理》主创人员及10名天边车友俱乐部车友,以自驾游的形式,重走四水源区。采集四水源头水样,在活动结束后将其倒入洞庭湖。

一次伴有清透记忆的回溯,一次对于母亲河的亲切触摸。

可正如出发之前所说,“认知母亲河源远流长的不语施泽,和后来的忧伤”,在其他三个水源区,我们遭遇了如沅水源一般的无奈、痛惜。

惟伤而已。

文/荣建华 图/马金辉

湘水源 立碑之后,湖南人来得多



10月2日。广西兴安县,白石乡水源头村。

上午的阳光正辣,打在密密麻麻的银杏树叶片间,打在历经两三百年风雨的秦家大院斑驳飞檐上。

时光的痕迹沉淀于此。

2004年《湖湘地理》探源时拍下的“武魁”匾在第二年就被偷了。换了一块新的,更长,添“文魁”二字。54岁的秦昌安懒懒地坐在匾下,剥开一颗白果递给我,一边说起去年冬天“一个傻子”在湘水源碑旁山头放火烧林的事。据说大火烧了一整天,整座山头被烧得光秃秃的。

水源碑立在水源头村更往上的石柱村和浪上村之间,距真正的水源头近峰岭村有几个小时的山路。

白石乡乡长赵晖称,自从湘水源碑立好后,来此看湘水源的人便多了,“几乎都是湖南人”。

溪水上方被火烧了的山头如今杂草丛生,只是树木还没有回过元气来。三月份,一个八十多人的自驾团从长沙过来,在这个山头旁种下一片桂花树林。

从小生活在湘江边的车友潘三军取出一个大塑料壶,装了满满一壶水。“我爱湘江,所以装湘江水用大壶,其他三条河的水用小瓶就行了。”

很快,嗜好饮茶的潘三军又突发奇想,打算将湘江源水煮沸泡茶喝。

我不忍告诉他秦昌安所说。以前本地人还直接饮用湘江源水,如今却宁可费些力气凿井取水。“现在农药、化肥用得多,雨一来都冲进了河里,水质差多了。”

一个确凿的证据是,过去湘江源里小鱼小虾极多,近几年却几乎没有了。

秦昌安依然记得,父亲过去是捞虾米的好手。冬天时,父亲在上游放一个撮箕,口子对着下游。然后把下游水搅浑,虾米喜欢清水,便往上游,自投罗网进入了撮箕。

“半天就能搞一撮箕,九几年都还行。”

资水源 砍走的,不仅有雪压木

有关资水源头,历来存在争议。在西,有邵阳城步赧水;在南,有广西猫儿山夫夷水。西源水大,南源河长。各自符合“河源惟远惟大”原则。而资水源碑则最后落在了城步西岩镇桐源村。

重走四水,我们没有忘了猫儿山,最终却因上山公路塌方不通而未能成行。

为“重走四水源”踩线,到西源真正源头,城步县茅坪镇高茆塘村。这条占了一个“大”字的源水却并不大。它宽约一米许,安静地淌过溪底厚厚的竹叶和淤泥。

9月30日,当我们来到西岩镇时,一位正在收割稻谷的老人听我们是去看资水源碑,当即情绪激动起来,叫道:“不得了啊,你们要去看看,那里的树都被砍了,好可惜啊。”

从公路拐入一条小路,行不多远便见一木材存放点。路旁堆了些树,却都不大,有的只有人胳膊粗细。老人说,大树早就被砍了运走,一些直径六七十公分,杉树。

在资水源碑,旁边是水电站、稻田以及被茂密芦苇拥在怀里、宽约三四米的资水源。目光及远,郁郁葱葱的山林。

但西岩镇到高茆塘的路上,我们目睹了人类的“智慧”——伐木工人用从山顶连到公路上的高空缆绳将打捆的木材运下来,满满地堆在公路旁。

老人是坳头村人。据他称,资水源所在的长介岭一带,雪灾时被压倒了些树,却不多。林业局批了木材商前来砍伐,但砍去的却不仅有“雪压木”,还连同更多正在生长的大树,“一些山头都被砍得光秃秃了”。

老人说起以前资水源的大——“那时候犁地,一铧子下去,水一下就冒出来,现在不行了,河里水量少了有三分之一”。而以前溪水里一种两指头宽,没有骨头,现在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小鱼也让老人怀念,“特别好吃”。

自始至终,老人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

他只是怕。

沅水源 春天,通红的河水流了进去

贵州都匀,斗篷山。走过林荫,走过水车转动的大道,我听到了沅水初生时的唱和。

10月6日下午2时21分的阳光投在水面上,在清澈的水底荡起细细的粼纹,满眼里闪烁。水花冲过巨大而嶙峋的乱石,发出轰鸣声,溅起雪白一片。

“沅有芷兮”——这条屈原眼里长满香草的大河,其出处,竟是如此激扬么!



从小生在沅水畔,把对于父亲的怀念深深融入这条河流的车友刘毅,满心欢喜地认为沅水源是“重走四水源”路上最美的地方。

沅水源身在斗篷山风景区内。据四年前陪伴《湖湘地理》寻找沅水源的风景区管理人员陈国宜称,为了发展旅游,都匀市近几年已开始控制滥砍滥伐现象,并对源头村民发放过冬补助,以杜绝为了过冬而伐木烧炭的现象。

然而,在斗篷山脚陆家寨305厂旧址,我们遭遇了一条黄红色的河流。

河宽十余米,无名,从杨柳街镇而来。在杨柳街镇以上一公里多远,河水尚清澈。但过杨柳街镇后,立刻变黄,奔腾入资水源,即剑河内。

只因硫污染。

在一座石桥上巧逢305厂退休员工老林和老贺。老林称,杨柳街镇从七十年代末,便开始挖煤,“年产量还不到三万吨”,但从煤洞里出来,充满高浓度硫物质的水却染黄了整条小河,并奔腾进入剑河内。305厂原有一个水井在小河附近,很快井水变黄,工厂只好在剑河更往上游挖了一个井。到九十年代,小煤矿陆陆续续被关闭。然而,因为爆破时炸坏了泉眼,导致早就被污染的地下水源源不断涌入小河内。

自此,治理这条“毒河”更显艰难。

而在春天,“河水通红一片,看上去都吓人”。

老林听说我来自湖南,立刻道:“这条河直接流到你们洞庭湖去了。”

他一口气念出了一串的地名:“从我们305厂,到都匀市,再到剑江化肥厂、王固、坝固、凯里下司、凯里、剑河县城、锦屏,然后就到你们湖南了,我最清楚的,我走过那条路。”

陈国宜反复向我陈诉都匀市正在努力治理这条河流的污染,但因为污染严重且情况复杂,所以“很头痛”。他安慰说,“流得远的话,污染都被稀释了。”

可沅江所过之地,仅一个“杨柳街”么?

澧水源 七眼泉里不再冒鱼

9月28日,桑植五道水镇。澧水北源从八大公山里蜿蜒流出。靛青。

澧水源碑旁的七眼泉,有鱼儿涌出。当地百姓喜欢用竹篓罩在泉眼处接鱼。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所所长谷志容四年前陪伴《湖湘地理》来此,还见到一个泉眼上放了个竹篓。

四年之后,我们重来,却已有两个泉眼干涸,三个泉眼被垮塌的岩石掩埋,仅剩两个泉眼缓慢地淌着小水。

七眼泉已名不副实,兜鱼似乎成了个笑话。

水量减少是不争的事实。谷志容称,从七十年代至今,澧水源水量最丰的北源,水位下降了约莫一两米。“以前这里过河要摆渡,而现在浅得可以直接溯溪。”

近两三年水量减少极其明显,除了全球气候影响,一个重要原因是“已成为地方政府官员考绩对象的小水电站建设”。

八大公山为岩溶地貌,地下阴河极多。阴河里水源源不断汇入澧水中。而小水电站则拦截了阴河水,导致流入澧水的水量减少。这是七眼泉逐渐干涸的直接原因。

近几年来,八大公山缓冲区和试验区的许多山民纷纷往山下搬家。进山公路沿澧水源而建,因此下山的人也在澧水源旁砌屋。生活垃圾则直接倾倒进了河里。

“北源源头上就有三四十户人,都是这两年搬下山的。”谷志容说。

天阴着,但依然看得见对岸河畔灌木丛上河水冲刷后留下的塑料垃圾。

花花绿绿,扎眼。

[GEOGRAPHY 招募]

捕鱼摘菜,当一天自然人

时间:10月18日

地点:洞庭湖畔桃花岛,采摘有机蔬菜,捉能在树上睡觉的有机鸡,亲手种下一棵桃树。

西洞庭湖青山垸有机鱼基地,亲身感受传统捕鱼方式,小心被6斤重的大鱼拖下水。途经浪漫的芦苇荡,晚上有机鱼宴。

发起人:天边车友俱乐部

报名电话:5011938 13974918839 徐向东

备注:招募车友前往,途中需乘船。这是一次有机环保之旅,我们要求每台车不留空位,鼓励拼车前往。

[GEOGRAPHY 征集]

寻找行走东北的最佳线路,赢取《中国国家地理》东北专辑

2008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386页的“东北专辑”。

入主中原的为什么总是东北?从康熙十六年(1677年)至今,对长白山的科考发现了哪些奇迹?开凿一条松辽大运河,是否仅仅是个梦想?

杂志上市时,中国国家地理网还与东北当地媒体联合推出“给你最美的东北”活动,征集东北的三条最佳行走路线。参与征集的读者,有机会获得《中国国家地理》“东北专辑”。

参与活动的网址:http://cng.dili360.com/zt/dongbei/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