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踢脚板:毛驴的德性与文人的驴脾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21:50
一盘磨上拴不住两头叫驴,一间办公室里容不下两个文人。

盖毛驴也者,一般都有两种德性:其一,喜欢大鸣大放吹喇叭;其二,听不得别人的叫声。
余生也晚。但,还是亲眼见识过两头毛驴的剑拔弩张:在磨房里,每当一头毛驴尖厉的叫声响起,另外一头毛驴的摇滚演唱会马上也就宣告开始。当一头毛驴为自己的表演兴奋得直摇尾巴的时候,另外一头毛驴则愤怒得直撂蹶子。那场景,无外乎一桌大餐上,一名主管领导遇到了另外一名同样的幸运星。
知趣的人说,它们在磨房里争夺话语权哩!
我的好友俞凌会先生,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农村的生活经历。他告诉我说,毛驴兴奋了,喜欢在地上打滚。打滚有益于毛驴一族的身心健康。不打滚的驴子,据说可能身心都有毛病。一般命不长久矣。
老俞还说,当领导的要理解下属的驴脾气。他们发泄发泄,确实有益于整个团队的和谐与事业的健康开展。某种意义上讲,不支持下属发驴脾气的领导不是好领导。没有驴脾气的下属不是好下属,这类人,多数没有什么能力。
一头优秀的毛驴,总是患有间歇性驴脾气综合症的。他们偶尔发作,提提意见、闹闹性子,你撕我咬,闹够了,才有精力干工作。
老俞知道得真多。
我写毛驴,并不意味着我对毛驴知道得有多么多。实际上,在我有限的农村经历中,对毛驴的理解并不比对文人的了解更多。
一间办公室容不下两个文人,论原因,不外乎文人多数清高。在竞争的压力之下,文人们口诛笔伐、明枪暗箭,往往能成就一台好戏。但,如果真的让文人去干一点实际的事情,那就比较难。
我是半个文人,自以为没有什么能力。在现实生活里碰壁,在口水四溅的日子里消磨时光。
毛驴与文人的关系,自然不仅仅限于驴脾气与书生气的瓜葛。魏晋时代,毛驴也是文化明星。王粲出身名门,写得一手好文章。虽然胸怀大志,生活中却也碌碌无为。为了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他偶尔会直着脖子学几声驴叫。久而久之,竟然也成为一种有趣的人文景观。
王粲死后,他的一帮朋友去参加葬礼,老领导曹丕经过深思熟虑,带领大家当场搞了一次行为艺术:他们君臣数人,扯着嗓子学了一次驴叫。以此纪念自己的好友。
文人的驴脾气,说穿了就是互相嫉妒。在这一点上,文人和女人具有相当多的共同点。至于他们为什么嫉妒,我想当然是因为竞争的关系。
有人写文章大声呼吁,文人不要相轻了。
我深不以为然。你想,让两头毛驴在一个槽头吃草,究竟是毛驴的责任还是赶车人的责任?让两头毛驴抱作一团,合唱一阕《友谊地久天长》,不也是违背毛驴本性的事情吗?
让文人互相嫉妒,让毛驴偶尔打打滚儿,嘶叫几声,也是人文化管理模式之一种吧?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冯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