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任在肩第二季 字幕:黄芪调血压妙在剂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1:37:20

转载自 银一针

黄芪调血压妙在剂量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广泛用于脾肺气虚、表虚卫气不固、外科疮疡之气血不足证、各种疾病所致水肿以及风湿、消渴等疾,运用得当,其功立见。余师石恩骏通过多年观察,认识到本品治疗高血压、低血压病取效之关键在于剂量,若能灵活掌握,果断施治,多收良效。

   黄芪治疗低血压,较为理想,然用于高血压一疾却似于理不通。其实不然,石恩骏认为高血压不可拘于肝阳一说。实际上,久服滋养肝肾、平肝潜阳类药无效者,要考虑有气虚等证型之可能。盖气为血帅,气虚则血运不力,血流不畅,久则成瘀;气虚则运化无力,膏梁厚味变生痰浊。痰瘀黏附脉络血管,络道狭窄,遂有高血压症之形成。可重用生黄芪加四君子汤加减。对于低血压,石恩骏一般多从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论治,轻用黄芪配合附子等药,多能痊愈。一降一升,权在剂量之选择,盖因现代实验研究证实,黄芪有双向调节之力,重用(30克)则降压,轻用(10~15克)则升压,不可不辨。

   [病案举例]

   艾某某,女,35岁,农民。形体肥胖,素有高血压,来诊前曾服用各种降压西药及平肝潜阳类中药多剂,血压不降(一般波动在160~180/100~120mmHg),诸症不减。刻诊:头晕头涨,面白,胸闷,乏力,四肢稍麻木,舌淡苔白脉细涩,诊为气虚兼夹瘀浊,重用生黄芪加四君子汤化裁。处方:生黄芪30克,党参12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葛根18克,升麻6克,丹参15克,生山楂15克,决明子30克,甘草5克,5剂水煎服。药后诸症缓解,血压下降至140/90mmHg,嘱仍予原方15剂继服善后巩固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11  12  07

黄芪对血压的双相调节作用
查益中
  黄芪对血压具有双相调节的作用,即在于黄芪的补气功能。现分述如下。
1 治疗低血压
  低血压临床表现为眩晕、疲乏甚或心悸胸闷,气促等一系列虚象证候。大多为心气不足,气血两虚,阴液亏损所致。黄芪善于补气升阳而提升血压。如治吴某,男,62岁。1996年6月5日初诊。主诉:眩晕欲倒、胸闷疲乏1月,加剧1周。患心动过缓及低血压年余,经用能量合剂、丹参制剂、阿托品等药能改善症状,近月来经用上药疗效不明显。症见面色苍白,舌胖质淡,脉迟。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8次/分,T波轻度改变。血压11/7kPa。此乃心气不足,气血两虚之候。治宜益气升阳,养血化瘀。处方:黄芪60g,当归12g,淡附子10g,桂枝5g,丹参30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柴胡5g,升麻5g,赤芍10g,熟地黄10g,党参30g,陈皮6g。水煎服,5剂。二诊眩晕胸闷减,血压12/7kPa,前方加减续服10剂。三诊症状消失,心率62次/分,血压13/8kPa。以后随症加减连服50余剂,血压及心电图恢复正常,诸恙告愈。
2 治疗肾病性高血压
  肾病性高血压是由于肾脏实质性损害及肾供血不足所引起(不包括肾血管畸变及肾周病变造成的肾性高血压)。笔者自1994~1997年重用黄芪治疗7例因降压药疗效不理想的肾病性高血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治王某,男,32岁。1996年3月2日初诊。患慢性肾小球肾炎5年,伴高血压3年。用一般降压药能得到控制,近半年来应用多种降压药效果不理想。自觉头痛眩晕,纳差不眠,腰膝酸软,尿频。舌胖质淡,脉弦数。血压23/15kPa,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尿蛋白(++)。此属脾肾两虚,肝阳上亢。治当补脾益肾,平肝潜阳。处方:黄芪60g,当归12g,桂枝5g,丹参30g,熟地黄12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30g,牡丹皮12g,地龙12g,益母草30g,红花6g,大黄6g。7剂。二诊眩晕头痛减,血压20/15kPa,尿蛋白(+),前方出入10剂。三诊症状好转,血压19/12kPa,尿蛋白少量。宗前旨随症加减续服2月,血压恢复正常,尿蛋白转阴。后又调理半年,血压稳定,尿蛋白持续转阴。
  黄芪功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现代药理证明具有强壮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恢复细胞活力,增加人体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尿蛋白,强心增加心搏量,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等作用。又能通过强心和增加心搏出量提升血压。所以黄芪对气虚型的血压变化,通过补气的功能,具有双相调节的作用。
查益中(浙江省海宁市袁花中心卫生院,314416)

相关文章:

黄芪对血压的双相调节作用         黄芪对猫正常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