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红颜1.2-1.7:单国强:我看过的字画不超过故宫总藏量的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58:19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1965年从中央美院毕业的,此后就与故宫结下了不解之缘。与30多年前相比,您对故宫的感觉和认识有什么变化?
单国强:我是修美术史的,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故宫,1965年时都觉得故宫是一个挺不错的单位,于是很高兴就进来了。当时的第一感觉是故宫博物院不太像个博物馆,而像个大庙,房子特别多,都是古建。后来经过慢慢接触,逐渐意识到故宫是一个在明清皇宫遗址上建立起的博物馆,它与其他博物馆不一样,而且不应该一样。60年代对故宫的定位就是国家综合性艺术博物馆,以收藏古代文物和艺术品为主,相对而言对皇宫遗址这一块并不是特别重视。我后来的想法是这种定位有偏差,明清两代宫廷原状也是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是故宫宝藏的一部分。
三联生活周刊: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古字画数量大约有多少?您在这里30多年里亲眼见过多少幅?
单国强:如果不算清代帝后书画,那么大概有9万多幅。我在中央美院的时候就常来故宫看古字画,当时皇极殿的绘画馆每年10月1日都要举行宋元名画大展。后来到故宫工作,接触古字画的机会就更多,比如整理库房,抄卡片时对原作,搞展览前要挑画,搞研究也可以把字画调出来看。但即使这样,我看过的古字画仍然不到故宫总藏量的1/3。而像一般的参观者即使常来故宫,他看到的古字画也绝对超不过总藏量的百分之一。故宫的古字画尽量做到轮流展出,不过从1949年以来,总共展出的字画也不超过一万幅。原先每年的宋元名画大展一个目的是为了晒画,现在有了地库,恒温恒湿,不用再晒画了,观众接触名画的机会相对就更少了。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把这么多名字画常年放在地库里,不与观众见面,这些珍品的价值岂不是要大打折扣?
单国强:我们尽可能拿出更多的珍品出来展览。像法国卢浮宫,也是分为永久展厅和轮换展厅,特别有名的画放在永久展厅里,其他的在轮换展厅进行展出。故宫的书画都是流动展出,因为我们的条件不是很好,在古建里展出,做不到恒温恒湿,不可能长年将名画挂在那里展出。
三联生活周刊:在故宫全部一百多万件文物中,古字画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它是怎样分级的?
单国强:应当说书画是故宫藏品中最珍贵的一部分,因此它的定级尤为严格。一般来说元以前的字画全部定为一级,明清两代的字画按艺术性分级,即使是名家的作品也不一定全是一级。比如明代唐伯虎的作品,故宫收藏了30幅,其中一级品为15幅,里面有《事茗图》等,书法有《行书自书诗卷》等,这些书画都展出过。定级标准首先看艺术性高低,其次在各个方面是否具有代表性,例如有年款的,内容比较重要的。这些评级都由故宫古字画专家完成。
三联生活周刊:故宫字画珍藏在历史上经历过哪几次流失?据说故宫博物院最珍贵的字画都在1949年被国民党运往台湾了?
单国强:那其实是很小一部分,但确实是宋元画中的精品。我去过台湾两次,这些字画大都看到了,确实比较精。实际上最大一次流失是溥仪出宫时带走的字画,那些都是艺术性最高、最有名、年代最久远的作品,例如三希堂法帖、《唐代五牛图》和《清明上河图》等等,幸运的是现在这些图卷大多都已经收回了。
三联生活周刊:能否介绍一下这些国宝是怎样回归故宫的?
单国强:有的是从其他博物馆调拨,有的是捐献,有的是出钱买回来的。例如五牛图就是解放初花6万港币从香港购回的。“文革”前调拨和捐献的比较多,“文革”后就主要通过收购了。现在调拨非常困难,其他博物馆一般都不放。
三联生活周刊:您估算一下近十年买回了多少字画,付出的资金有多少?
单国强:有数的有沈周的《赋春山居》,800万元;石涛的《高呼与可图》,400万元。最近一次是1998年,我们花1800万元从瀚海拍卖公司拍到宋代张先的《十咏图》,这是迄今为止故宫付出的最大一笔购买费。购画的经费一般是向国家文物局申请,然后以故宫名义买。故宫文物历史上主要经历了这两次流失,其他就没有什么大的流失了,即使抗战和“文革”时期都没有流失过。不过溥仪带出宫的珍品尚未全部收回,还有一些书画不知所踪,比如最近刚刚出现的宋徽宗的《花鸟图卷》,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经过清代内府的收藏,极其珍贵。嘉德拍卖行即将对这幅画进行拍卖,故宫博物院正在筹措资金,准备竞拍。估计价格会在1000万元左右。
三联生活周刊:古字画的珍贵还表现在它的脆弱和易损伤,请您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故宫工作人员如何进行古字画的日常维护。
单国强:要保护好文物,首先要了解文物。故宫的工作实际上是一个逐渐领悟的过程,每个刚来的人都要从事很多具体工作,整理卡片、保管文物、搬家、打扫陈列室等等,这些都是十分繁琐的工作。所以那时许多年轻人开玩笑说故宫博物院就是“苦工博物院”,干苦力活的。但是干活是第一步,只有与文物进行充分接触,才能了解文物,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保护它。像我这样学美术史出身的,过去从来没有亲手接触过古画珍藏,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慢慢领会的。拿卷画做例子,做这种工作我们都要戴上手套,以免指纹留在古画上。古画打开比较容易,要卷回去就比较困难。卷得太松太紧都会损伤画芯,而且两头必须卷齐,尤其是那些十几米长的画卷,要一次性卷齐了非常不容易。像《清明上河图》、《康熙南巡图》等长画,卷起来要特别专心,这里面需要常年积累的经验与技巧。卷画过程中一旦出现损伤,轻的要重新裱画,会很麻烦,严重的画芯受损,那就算事故了。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故宫即将迎来大修,您觉得怎样利用这个契机,促进大众对故宫字画珍藏的了解?
单国强:从展览这个角度说,原来思路是把古建改造成相对现代化的陈列室。例如青铜馆、陶瓷馆、绘画馆,条件是比原来的好一些,但根本条件没有改善,和现代化的上海博物馆比,差的仍然很远。故宫本身是古建筑,不能任意改造,按理说墙上都不能钉一根钉子,因此要想引入现代化设备非常困难。在空调环境和照明上始终存在无法克服的矛盾。国外像卢浮宫的改造经验放到这里也不太适用,卢浮宫是石质结构,不怕火烧,所以一些用电设备就能被引入。而故宫都是木质,首先必须要考虑到防火需要。所以现在基本上定下来要建一个现代化的地下展厅,条件好了,就可以展出更多书画珍品,甚至一些珍贵的刺绣精品也可以拿出来展览,因为灯光都是防紫外线的。另一方面是将古建筑恢复原状,加强宫廷原状的展览。
三联生活周刊:是否可以说几十年来困扰故宫的主要矛盾就是如何处理好文物展览和宫廷原貌这两者间的关系?现在大修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彻底解决这个矛盾?
单国强:这是大修的主要出发点之一,我们希望能把故宫恢复成康乾盛世时的辉煌景象。最后的设想是在地面形成以宫廷原状为主,以宫廷文物展览为辅的参观格局。这样皇宫遗址和博物馆这两者的结合就比较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