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3.0排量:色彩构成在动画中的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3:59:26

色彩构成在动画中的运用

 

 

构成是一门现代艺术设计学科,是现代设计的理念和基本形式,色彩构成是构成中三大基本构成的一种,在构成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过制作平面作品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在制作过程中构成元素的运用是否合理,不同要素之间是否安按一定规律组合,将直接的影响到作品画面最终的质量。动画,再某种程度上说,是将一幅幅的画面依照需要的形式有机的组合起来,制作动画的过程,也是设计每幅画面的过程。下面,笔者试着就《超人总动员》中的一些单格画面进行归类分析,目的是为了研究色彩构成在动画中的运用。

一、同一色相构成的运用 在动画中同一色对比的运用一般较少,这是由于同一色都是色环上距离角度在5°以内的颜色,色相之间差别很小,基本相同的原因。一般动画中同一色对比都是在特定的统一环境下运用的。例如夜晚、雨中、水中等。这些环境,由于有统一的环境色,所以色彩间色相不需要有太大的差别,只能在明度及纯度方面进行调整变化。影片中,笔者分别截取了在水中和在火场中两个场景进行分析。

1、超人先生和冰冻侠去火场救人的镜头中,整幅画面大体分为背景的火场和前景的人物两个部分,在明度上前者是高明度构成后者是低明度构成。整体清晰,感觉明朗。背景部分有红色,黄色以及他们的中间色构成,其中偏红的颜色在明度和纯度上较低,用来表现烈火中燃烧物体的颜色,火是由偏黄的颜色来表现的,明度和纯度要高些。单看背景几种颜色,他们组成的是相似明度和纯度下的同一色构成,色彩鲜艳,而且过度十分柔和,制造出了火场中火光冲天,紧张,危险的氛围。人物是采用低纯度低明度的色彩进行表现的,它与背景的对比,拉开了的空间感,同时也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特别是屏幕右端的人物色彩的处理已经近似黑色,很好的稳住了整幅图的重心,使之更显平衡。在人物处理的时候也容入了一些背景的颜色,让前后色彩统一调和。

2、水中的这幅画面描述的是超人先生第一次被雇佣去岛上时,乘坐的飞行器降落在水中的基地里的情形。画面是以蓝色做基调构成的,整体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最后面较亮的区域。这是一组由低纯度低明度和低纯度中明度色彩所组成的同一色构成,这组搭配给人以奥秘,幽深,沉静的感觉。第二个层次是由开启大门的建筑和画面中心飞艇的颜色组成,这是两块重色。决定色彩轻重感的主要因素是明度,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底的色彩感觉重,其次是纯度, 在同明度,同色相的条件下,纯度高的感觉轻,纯度底的感觉重。在这里由于建筑和飞艇都是用金属制作,所以用色上都采用低明度底纯度色彩,表现出了金属厚重,坚实是感觉。画面上下的两个半圆是第三个层次,这个层次的色彩在明度和纯度上底于第一个层次,高于第二个层次。在整体中属于灰色部分,它起到了色彩的衔接和传递作用。这个层次的出现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将这层去掉,我们感觉中一二层之间的过度会显得呆板和生硬。在这里面,既能找到背景中较亮的颜色,如水面的反光和水中的小灯光;也可以找到一些重色,如建筑和飞艇阴影的颜色。层次三很好的连接了整体色彩的关系,让色彩更统一和谐,画面效果更真实自然。

二、类似色相构成的运用

1、低纯度类似色相构成 这个镜头是描写超人先生在公司受到上司的训斥后开车回家的画面,由于剧情需要表达一种烦闷、压抑的气氛,所以再颜色的运用上是以冷灰色做为基调。画面中一半以上的颜色被灰色占据,这些灰色在明度大体相同,在色相上略有差异,有的偏蓝,有的偏绿,这样的灰色系统,给人的感觉透气,鲜活,而且整体。亮部系统主要是由最前端的人物和车子组成的,这里面车子被设计为纯度相对比较高的蓝色,其面积约占画面的20%左右,位于画面的顶部和底部。这样的颜色处理,将画面的前景拉了出来,加强了颜色的层次感,空间感也随着表现出来。在人物颜色的处理上,人物的衬衫原本是白色的,被降低了明度和纯度,成为灰白色,皮肤也是一样,被加上了一层灰紫色,这样它们既表现了物体在环境中的色彩,本身的颜色又不显生以至硬破坏整体效果。总体上来看,着幅画面的70%左右是低纯度的色彩,色相方面属于类似色,是一幅低纯度类似色相构成,在色相和纯度方面对比都相当的弱,因此画面显得整体,调和感相当强。

2、高纯度类似色相构成

超人先生在楼顶上望着弹力女超人远去时的镜头,背景环境设定为夕阳西下时的傍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夕阳下的情景,在来看动画的设计者是如何表现的。首先,由于环境的需要,画面中所有建筑物都是有红色系组成的,其亮部偏黄,暗部偏红。暗部系统中,所有颜色在纯度上都属于高纯度颜色,在色相上是类似色,明度上都是低明度颜色。亮部中的色彩在纯度和色相上大体与暗部相同,但在明度方面不同,被提高了一个纯度,属于中纯度。这样的色彩构成,统一而且不死板。其次,人物是由一组互补色组成,头发的黄色,和衣服的蓝色。虽然是互补色,但表现出来并没有那么强烈,这里设计者采用了一种常见的同一调和方法,将着两种颜色混入了黑色调和,使双方的明度,纯度降低,对比减弱,调和感增强衣服上反光的颜色处理,采用的是点缀同一色调和的方法,把背景的颜色运用在其中,又增强了整体的调和感。最后是背景天空颜色的处理,由高纯度中明度的红色到黄色的渐变完成,色调与整体相统一。这些颜色的运用,构成了一幅高纯度类似色相构成,由于高纯度的类似色相之间共同因素多,色相间的对比弱,因而统一感,调和感强。

三、对比色相构成的运用

色相环上的色相之间的距离角度在100°以外的对比为对比色相,诸如这样的色相对比有有红与蓝、红与黄、蓝与黄、红黄蓝、橙与绿、绿与紫、橙与紫、橙绿紫等……。这样的对比既不象同一色对比那样色彩贫乏,又不象互补色对比那样色彩强烈,属于中性对比。在写实风格的动画中对比色的运用相对频繁。《超人总动员》中,在超人先生第二次被雇佣来到岛上的秘密基地与坏博士手下的白发小姐会面的一系列镜头中,因为超人先生的超人装为红色,白发女子身穿蓝色外套。这两种颜色本身就是一组对比色。这两个角色同时出现在画面时,动画的设计者在色彩的处理上着几乎全部运用了对比色相。下面,我们就逐个镜头的来看。

第一个镜头,超人先生做坐在飞艇的驾驶仓内,仓门打开,白发小姐坐在仓外另一个传送器上,身子露出一半,裙子的颜色是蓝色,她坐在橘黄色的沙发上,远景的通道是一种灰紫色。这个镜头中存在两组对比色,红色和蓝色、橙色和紫色。这两组颜色层次分明,使画面生成一种节奏感。接下来的两个镜头与镜头一同在这一场景中,色相上没有改变,明显的不同的是镜头二中橙色的面积被减小。镜头三中,背景颜色的明度降低,使画面更“响亮”了。在二人乘坐的传送器快到瀑布的时候,采用了一个从瀑布顶端向下看的俯视镜头,整体画面分为树林、水流、瀑布三大部分,在色相上看,树木是绿色的,瀑布和水流是蓝紫色。同样也构成了对比色想构成。下个镜头是传送器的正面,两个角色坐在其中,整体是红色和蓝色的对比。紧接着是电梯门被打开的镜头,画面中二人衣服颜色的对比,画面左端大花瓶的绿与偏紫的墙壁之间的对比,甚至花瓶伸出来花的花梗和花朵之间的红蓝对比都是对比色相对比。此类对比感觉鲜明、丰富、饱满,使人兴奋,激动,不易单调。

四、互补色相构成的运用

超人一家在森林中的那些镜头中,由于人物的衣服主要又红色构成,森林的颜色主要一绿色为主,所以产生了一幅幅以红绿互补色相构成的画面。以下截选其中几幅进行分析。

1、进入场景的第一工人画面,超人姐弟趴在地上,上方一束光照射下来,形成了整幅图的较亮区域,这个区域被暗部包围着,身穿红色衣服的人物也出现在这个区域里,这块高纯度的红色约占亮部的10%左右。在这里设计者运用了控制色彩面积的方法进行调和,虽然是较高纯度的红色和绿色,但缩小了其中红色的面积,面积上两者大小悬殊,结果使两色的对比效果削弱了许多,得到平稳的画面效果。这个例子证明,小面积,用高纯度色彩,大面积,用低纯度的色彩容易获得感觉的平衡。象这样的色彩运用,在以森林背静环境的画面中都有所应用,特别在超人小男孩在树林中逃命飞奔的那些镜头,几乎全部运用了面积对比。只是面积的大小有所改变。

2、超人一家人在森林里“亮相”的画面,是张典型的互补色构成。红色和绿色各被分岔为两种,红色被分为红和土红,绿色被分为绿和橄榄绿。这样的处理是避免互补色相构成对比效果过于强烈,刺激。所以在运用互补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面积的对比及色彩的分割关系。以上这些画面互补色搭配合理,产生了对比强烈,又丰富调和的效果。

五、色彩的综合运用

这个镜头描写的是镜片接近尾声时,超人小男孩参加短跑比赛是的情形。画面大体由六种颜色构成:两组互补色,红色和绿色、黄色和蓝色;一组类似色蓝色和紫色。第一组互补色中红色是跑道的颜色,绿色是草坪的颜色,绿色在红色的两端,面积约是红色的20%,这两种颜色都降低了各自的纯度和明度。在类似色对比中,蓝色作为天空的颜色,紫色作为背景建筑物的颜色,其纯度被大大的降低,成为低纯度中名度颜色,即灰紫色。这两组颜色组成整幅画面的大部分色彩,决定了整体的色调是中纯度色彩。这样色彩的应用符合了色彩构成的原理,更重要的是色彩与所要表现的物体相吻合,并符合作品本身的风格。色彩与作品内容的统一,是色彩是否调和的一个重要原则。当然,只有这两组颜色的对比,画面不免会显得呆版,所以设计者将记分牌设计为一组互补色,着组色彩出现在画面中心偏右,面积约占整体的20%,它的出现打破了画面的完全平衡感,使之无论从构图上还是在色彩上都产生了一种运动感,让整体画面的色彩更具有生命力。人物的色彩处理也之很相似,采用面积较小的低纯度色彩,起到了丰富画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色彩构成》,赵国志编著,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

2 《色彩构成基础》,杜定宇译, 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 《色彩艺术》,张玉祥编著,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