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贵宾脚视频:党国英:成功的改革倚重智勇兼备的国家领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34:45
日期:2006-11-28 16:18:54中国管理整合网

党国英
作者:党国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
本月赴河内参加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中国领导人胡锦涛,高度肯定越南改革的巨大成就,表示相信越南人民一定能够实现越共十大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把越南建设成为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
越共十大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中,首要的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越共十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是革新事业、建设和保卫祖国的目标和动力”;“党的一切政策和国家的任何法律的制订都要有人民的参与”,并“体现人民、国家、民族的意志和正当利益”。
越共十大提出的举措,充分体现了改革精神:实现领导层的年轻化和加大交班力度;实行中央委员和重要领导职务的差额选举;强化中央委员会对中央政治局及中央书记处的监督。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带动全社会民主的发展;在经济改革的同时迅速推进政治改革,通过政治改革扫清经济改革的障碍。这一颇具越南特色的改革路径,正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
起步较晚的越南改革主要向中国学习,但没有照搬照抄中国改革。中国选择从经济领域突破、为政治改革创造需求和机遇的改革道路,或许有利于中国这样一个充满复杂性和不平衡性的国家降低改革风险,更稳妥地实现改革目标。政治改革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民主政治确立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实现国家权威结构由“以神为本”或“以(集)权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同时,对于一个大国,政治改革还要确立合理的分权体制,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建立分工明确、权利平衡、结构稳定和高效运行的国家分权体制。但这种改革,无疑意味着社会利益关系的巨大调整,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使改革半途而废。相比之下,越南这样一个小国采取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齐头并进的战略,凭借国家领导人的威望以及单民族国家的凝聚力,也有可能迅速突破改革瓶颈,缩短社会转型进程。
中越两国领导人根据自己的国情,在改革的某一个阶段选择不同的改革路径,是明智之举。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了改革的最终路径在任何国家都有相似性。只有民主法治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要求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是公共服务型政府。政治改革的适度谨慎虽然有可能换来改革进程某种稳定,也会导致某些社会集团为改革支付较大成本;从而有可能带来另一种社会不稳定,断送改革。
二十多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其实在稳步推进之中。改革领导体制、改革党政关系、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国家与社会关系,均有较大突破,因此才有个人的解放和民间社会的逐步成长;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推进才成为可能。现在,新一代领导人的改革蓝图已浮出水面。建设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的和谐社会,正在成为统一全社会意志的政治纲领。党内民主改革的具体措施正一一提出和落实,全社会反腐倡廉的工作也在努力推进。
中国和越南,正在展开一场改革竞争,这显然将是双赢的竞争。不仅生产力有规模收益,制度也有规模收益。在人类历史上,先进的制度常常因为形单影只而被孤立起来,并被落后的制度所击败。欧洲历史上曾有过大量先进城邦经济体,但它们一度败于乡村封建堡垒的暴力之下。近代革命兴起以后,代表先进力量的资产阶级联合向封建势力宣战,方能所向披靡,使封建势力和部落寡头节节败退。如今,中国改革带动了一批制度曾经相似的国家逐步走上改革之路,其彼此竞争、遥相呼应,必将形成燎原之势,在这个世界上产生新的强势力量,推动和谐世界的诞生。
成功的改革倚重智勇兼备的国家领袖,而这种领袖能够立于历史的风口浪尖,成功引领改革方向,则依从一定的历史条件。按照奥尔森的理论,集团行动中的领袖也有自己的利益需求,包括历史成就和历史地位,即使这些需求的内容和层次不同于集团的普通成员,否则,集团领袖将不会受到激励。但是,政治领袖的个人利益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与集团利益或社会利益保持一致。
面对多元利益集团的竞争,政治家如果保持既中立又进取的政治姿态,避免国家政治改革落入寡头民主的陷阱,将不难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大国政治家所具备的这种历史条件常常使得他们可能成为世界领袖,小国政治家则常常难以望其项背。在这里,大国政治家既有其荣耀,也有其压力;惟勤勉视事,有胆有识,方能在国际竞争中成就伟业。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