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南站到滴水洞:《非洲风云》之19:北纬十二度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22:51
       横穿非洲大陆的北纬十二度线,从东向西经过埃塞俄比亚,苏丹,乍得,尼日利亚,以及西非的众多小国,差不多正好把非洲大陆上居住在北方的穆斯林,与居住在南方的信仰传统宗教或者基督教的黑人分割开来。这里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端,也基本上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分水岭。千年以来,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冲突就一直不断,雨水好的季节,农耕民族就向北开拓,占领游牧民族的土地,而干旱的季节,游牧民族向南侵蚀。在武力上,很多时候游牧民族占有优势,经常掠夺南方的农耕民族,作为奴隶贩卖。这条线,被称为断层线独立后,在西非,这条线的南北往往是不同的政权,民族之间冲突不明显,但是在尼日利亚,乍得和苏丹,这条线把国家分成南北两部分。尼日利亚的南北问题,前面已经讲过一些,现在看看乍得和苏丹。

       独立前的苏丹,是英国和埃及共同管辖的,实际上是英国人说了算。英国人在苏丹设立了两个政府,一个管理南方,一个管理北方,倒也算相安无事。法国人也类似。法国人统治下的乍得,南方叫做le Tchad-utile,字面的意思是有用的乍得,北方则叫做inutile,就是无用的和或者叫做苏丹国le pays des sultans,因为北方的穆斯林,大部分是在苏丹和酋长们的统治下。这两个政权也算是相安无事。在苏丹,北方人更早地开始接受英国人的教育,与英国人走得近;在乍得,南方人则和法国人关系好很多。所以,当苏丹在1956独立的时候,北方人就控制了位于喀土穆的政府,不过很快就遭到了南方的反抗,国家陷入内战。在乍得,1960年独立的时候,南方人控制了位于拉密堡Fort Lamy(现恩贾梅纳N'Djamena)的中央政府,导致了北方人的反抗。情况完全相反

       苏丹的问题,实际上在准备独立的时候就开始了。由于苏丹的北方人的教育程度普遍要高,英国人的殖民政府中,早就有不少北方人参与。而南苏丹这个时候基本上仍然是酋长统治,保留了原始的社会形态,也没有几个人受过教育,各个部落之间也缺乏合作。在准备独立的时候,南方人连代表都派不出来,吃了很大的亏。英国人离开后,苏丹南北各级政府的官员,就基本上被北方人所占据。1954年指定的八百多个高级政府职位中,南方人仅仅占了六个。除了政府官员之外,南方的教师,商人也基本上来自北方。由于历史原因,南方人对北方人不信任,现在,北方人都欺负到眼前了,自然就会有反抗。最早公开反抗的是南方的军队。虽然南方的军队的军官基本上都是北方人,但是士兵基本上都来自南方。独立前的1955年八月,在南方的初级军官的率领下,南方的政客们的支持下,南方军队哗变,很快控制了赤道省的大部分地区,并得到了南方人普遍的支持,大批北方的军官,官员,商人,教师被杀。北方人控制的喀土穆政权派出了八千人的武装重新夺回了控制,但是大批的政变士兵逃亡,很多流亡到乌干达,成了南方反抗的种子。

       独立大选之前,北方人开始向南方许诺,要建立联邦制的联合政府,南方人自己管自己,来保护南方人自己的利益,不受北方人的控制,听起来不错,南方人就答应了。但是北方人掌权之后,却宣称联邦政府的模式会导致国家的分裂,不能实行,这就等于是欺骗了南方人。1958年苏丹军方发动政变,易仆拉欣·阿布德Ibrahim Abboud将军掌权。阿布德也希望苏丹南北统一,不希望分裂,不过开的方子却有些问题。阿布德觉得之所以南北矛盾很深,是因为南北没有统一的宗教,甚至也没有统一的语言,于是,阿布德就开始统一宗教统一语言,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伊斯兰教的地位,建立穆斯林学校和清真寺,并在南方推广阿拉伯语,希望以此可以弥合南北矛盾,形成统一国家的概念。阿布德认为外国传教士给南方带来的基督教等等都是西方人迷惑南方人的手段,所以对传教士的活动加以严格限制。阿布德也不喜欢原始宗教,不重视土著语言习俗。外国传教士们对这样的政策自然是表示反抗,阿布德索性就把这些外国人赶走,反正阿布德也不喜欢他们。但是这样的方法,显然达不到阿布德所要的效果,南方人对此很不高兴。不过南方的反对一直形不成气候,无力的反抗屡次遭到了镇压,一些南方政客只好流亡,和几年前流亡的叛乱者到了一起。这些流亡者们就形成了苏丹非洲人民族联盟,直接提出要南苏丹独立。1963年,流亡者开始了以独立为目标的游击战争,对苏丹边境地区进行骚扰,算是开始了第一次苏丹内战。

       1964年,阿布德让位给文官政府,这个文官政府的首脑基本上都是北方的穆斯林,把阿布德对南方的政策基本上保持了下来,仍然拒绝南方任何形式的自治,仍然在南方推广伊斯兰。在宗教政策方面,新政府走得比阿布德还远,提出来最终要在苏丹建立伊斯兰共和国。这样一来,不仅南方人不高兴,北方人里面也有持反对意见的,这个政府又不稳定了,特别是军队里面很多人不喜欢这个伊斯兰共和国的概念。1969年,苏丹的文官政府又被军事政变推翻,这一次上台的,叫做革命委员会,带头的是时年三十九岁的卡阿法尔·尼迈里Gaafar Numeiri。尼迈里的政策比原来的文官政府要开明很多,过于干涉政治的宗教势力反而成了尼迈里的打击对象,政教合一更和尼迈里的观念不符。尼迈里自己曾经在南方服役,多少了解一些南方的情况,更倾向在南方成立一个带有一定自治性质的政府,而不是完全依靠军事压制来维持统一。不过在推动南方自治之前,尼迈里需要先稳住自己的位置。首先需要处理的就是苏丹保守势力的代表伊玛姆·海迪·马赫迪Imam al-Hadi al-Mahdi。这个伊玛姆·海迪·马赫迪是十九世纪末期英勇反抗英国和埃及对苏丹统治的民族英雄马赫迪·莫哈麦德·阿赫玛Mahdi Mohammed Ahmad的后代。当年,马赫迪举兵反英,在1885年占领了喀土穆,杀死了英国将军查理斯·戈登Charles Gordon,建立了伊斯兰国家,坚持了十三年,是苏丹反抗殖民的大英雄。1970年,伊玛姆起兵反抗,不过被尼迈里的军队镇压,伊玛姆海迪马赫迪被杀。反对尼迈里的不仅仅是伊斯兰势力,左派也在苏丹有发展。1971年,军队内部的共产主义者也发动政变,甚至一度羁押了尼迈里,不过最终还是被忠于尼迈里的军队击败,没有成功。

       稳定政权之后,尼迈里就开始处理南方的问题,与南苏丹解放运动谈判。1972年,双方达成协议,南方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来自南方的三个省将放在一起选举出自己的自治政府,有自己的议会,南方的游击队也并入苏丹军队正式编制中。1973年,苏丹修改宪法,规定了世俗法律,保障宗教自由,使得基督教和原始宗教合法化。只有在家庭继承等方面,苏丹没有采取世俗法律,其中穆斯林人口仍然遵循伊斯兰律法,非穆斯林信徒要遵循传统习惯。应该说这样是一个很好的安排,各方都可以接受。新宪法的通过结束了持续了十年的第一次苏丹内战,是非洲内战得以和平结束的一个罕见的例子。

       乍得在地理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这个处在非洲大陆心脏位置的国家,北部地区是撒哈拉沙漠,中部是半荒漠的萨希尔地带,南部是草原。位于乍得西南的乍得湖,是乍得最大的湿地,在非洲也名列第二,给乍得南部带来了富饶的土壤。信不信由你,这个面积不到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到现在人口也仅仅一千万的国家,虽然每平方公里仅有八人,但是竟然有两百多个民族。在刚刚独立的1960年,人口更加稀少。不过几千年前,气候温和的时候,乍得也曾经是适合人口居住的地方,一直到两千年前,现在荒漠的乍得北部,都有农业定居点。荒漠化了之后,乍得北部的农业被牧业替代,不过这里是跨越萨哈拉的商路上重要的地方,大约一千年前兴起的卡南Kanem帝国,控制着乍得北部。不过这个穆斯林帝国并没有向南乍得扩张,只是把南方当成了劫掠财物人口的好地方。
         法国人在1900年建立了乍得军事保护地,1920年,终于取得了对整个殖民地的全部控制,把乍得并入了法属赤道非洲。法国人并不重视这个处在荒漠中的地方,视乍得为低素质劳动力的来源。不过乍得南部富饶的土地还是被法国人看上了,从1929年开始在这里推广棉花种植。棉花也就成了乍得唯一能够出口的东西。因为有点经济价值,法国人在乍得南部的管理也就认真一些,当地的黑人也得以接受教育,一些人得以进入管理层,接受现代观念。而对于没有用的乍得东部和北部,法国人基本上没有管理。实际上,乍得中北部的人口对法国人的反抗一直不断,拒绝进入现代社会,维持着几百年来的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在更北的地方,居住着撒哈拉沙漠里面的黑穆斯林土布人Toubou。土布人更加喜欢独立。土布人反抗法国统治的斗争,一直持续到1930年,是非洲大陆上的反殖民反抗坚持最久的之一。土布人所居住的地方是BorkouEnnediTibesti三个省,简称作BET。在这里,法国人从来不敢掉以轻心,一直驻军防止土布人叛乱。实际上,法国军队在1965年才撤出这个地区,这个时候,乍得已经独立了五年。 

土布人

       这就导致了明显的南北差异。也就是这个原因,1960811日乍得独立的时候,取得政权的,就是南方人。首任乍得总统,是来自南方萨拉Sara部落的佛朗科伊斯·托姆巴巴耶Francois Tombalbaye托姆巴巴耶是一个教师,积极参加工会运动,并由此进入政界,被任命为乍得首任总统新政府成立的时候,按照法国人的安排,政府里面还有几个来自北方的穆斯林部长。不过托姆巴巴耶可不喜欢穆斯林,没几年就把这几个穆斯林部长赶出了政府。不仅如此,托姆巴巴耶还很快地建立了自己的独裁,把所有的反对党都取缔了,乍得成了一党制国家。法国人撤出后,北方的官员迅速被托姆巴巴耶同族的萨拉族人代替。虽然萨拉族是南方最大的五个民族之一,但是毕竟没有足够的受教育的人口来填补如此多的管理位置,所以这些官员往往素质不足,采用粗暴手段进行管理,完全不顾及穆斯林自身的宗教文化传统。这里面名声最差,最遭人恨的就是收税官,这些收税官为了收税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以南方人为主的乍得政府军也来添乱,四处扰民,完全没有军纪,长官对手下也不进行约束。为了巩固对北方的统治,托姆巴巴耶还迅速剥夺了穆斯林内部的酋长长老苏丹们的权利,把穆斯林彻底排除在管理体系之外。这样的统治终于遭到了反抗。1965年,乍得中部的Malgeme省穆斯林人口就起来反抗收税官,反抗迅速扩大,遍及乍得东部和北部,政府部门和军营被袭击,官员被杀害,还掠夺牲畜财产。1966年,乍得的穆斯林政客们在苏丹成立了乍得解放阵线,统一协调指挥各地的暴乱,到1969年,在乍得东部和中部,乍得政府实际控制的区域已经不足百分之十五。 

托姆巴巴耶

       1965年,法军从北部的土布人区域撤出,把控制权让给了托姆巴巴耶的军队。在自己的土地上,托姆巴巴耶的政府军表现得像是占领军,给仍然敢于反抗的土布人增加了很多限制,比如禁止三个人以上的集会,甚至连牲畜的行走路线都进行规范。托姆巴巴耶还试图让游牧了千年的土布人定居下来,彻底改变土布人的生活方式。对于不听话的土布人,无论男女,都要遭到严惩。1965年,北方一个村落的一个冲突中,一名政府军士兵被杀,军队竟然逮捕了全村所有的人。1966年,土布人的一个领袖起兵反抗,被政府军逼到了北方的利比亚,跟随他的,竟然有上千人。利比亚也就成了反对乍得政府的基地。1968年,土布人对政府军据点的攻击已经非常频繁。1969年,托姆巴巴耶基本上完全丧失了对穆斯林区域的控制。法国人是托姆巴巴耶的靠山,于是托姆巴巴耶就找法国人帮忙平息叛乱。法国人同意出兵,但是要求托姆巴巴耶恢复穆斯林的酋长苏丹们的统治地位,并要求允许穆斯林进入政府,并要召回1963年被托姆巴巴耶赶走的穆斯林部长们。托姆巴巴耶承诺之后,法军进入乍得东部和北部地区。见到法军出动,叛军们立刻没了声音,地面恢复了平静。法国人见到目的已经达到,很快就撤军。 

乍得村落

       终于稳住了政权,托姆巴巴耶就开始了文化革命,要恢复萨拉族的文化传统,摆脱法国人的影响,进行全面的非洲化。萨拉族的各种传统礼仪,逐渐在乍得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托姆巴巴耶特别对萨拉族传统的成人仪式情有独钟。这个成年仪式,相当于萨拉人少年成年之前的野外生存训练,只不过要残酷很多。实际上,这个成人礼要求少年在原始丛林中独立生活一段时间,自己找食物,自己对付野兽,自己面临危难,能够生存下来才算成年。这个礼仪,在非洲非常普遍。不过随着法国人的影响,这个仪式已经快在萨拉人中消失了。托姆巴巴耶首先要在少年中恢复这个传统,进而把经过这个仪式变成了在乍得升官的必要条件。想要进入政府服务的人员,需要经过这个仪式,现任公务员想要升官,也需要经过这个仪式,甚至连托姆巴巴耶身边的高级官员,也需要经过这个仪式的考验。与此同时,托姆巴巴耶在南方推广萨拉传统宗教,把它列为半官方的国教,积极进行去基督教化。在乍得,基督教的名字被禁止使用,托姆巴巴耶把自己的名字从弗朗西斯改成了恩伽塔Ngarta,把首都拉密堡Fort Lamy改成了恩贾梅纳N'Djamena。拒绝改名字的基督教徒,托姆巴巴耶自然毫不客气抓起来,很多人被杀掉
 


乍得的卫星照片。北中南三部分十分明显

       于是,托姆巴巴耶的文化革命,把几乎所有的南方人都得罪光了,从政府官员,大学生,军官,到基督教传教士,社会各个阶层都不喜欢托姆巴巴耶。1975年,托姆巴巴耶开始清理军队里面的军官,却遭到了军方的反弹,于是,一场政变把托姆巴巴耶推翻。政变时一队军人冲进了托姆巴巴耶的总统官邸,不仅首都的警察对这队军人大放绿灯,连托姆巴巴耶身边的卫队的大部分人都背叛了他,仅有几个亲随跟着托姆巴巴耶战斗到底。托姆巴巴耶的靠山法国的军营就在总统府附近,对彻耳的枪声也同样不闻不问。托姆巴巴耶到也算是好汉,坚持战死。这次政变的领导人是原来乍得的军队总司令菲利克斯·马卢姆Felix Malloum,两年前就被托姆巴巴耶关押。政变的士兵把马卢姆释放了出来,两天后,马卢姆成为乍得的最高领导人。马卢姆出面团结了南方几乎所有反对托姆巴巴耶的势力,但是北方的穆斯林,并不合作,乍得进入南北分裂状态。到这个时候,介入乍得事务的还只是原来的殖民者法国人,不过事情很快就复杂化了,乍得北面的邻居,要对乍得下手了。

       乍得北面的邻居就是利比亚。利比亚其实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现在叫做利比亚的这个地方,在近代的时候,是在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之下的。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组成利比亚的三个部分,的黎波里塔尼亚Tripolitania,昔兰尼加Cyrenaica和费赞Fezzan基本上在一起被统治,是现代利比亚的雏形。1911年到1912年的意大利、土耳其战争后,这个地区成了意大利的殖民地,1934年,意大利把这三个部分合在一起命名为利比亚,取自希腊语里面不包括埃及的北非地区的意思。意大利统治期间,这里的反抗一直没有中断,也很激烈,大约将近一半的人口死于反抗殖民的斗争,大部分死在集中营内。特别是1928年到1932年间,将近一半的贝都因人死亡。 

利比亚的民族分布

       1943年北非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和法国人分别控制了利比亚。1952年,利比亚联合王国成立,在殖民时期就一直反抗意大利统治的昔兰尼加王伊德里斯一世成为利比亚的君主。1959年,利比亚发现大规模油田,这个贫穷的阿拉伯国家走向了富裕的道路。利比亚的左右邻居是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在1950年代后期,一边纳塞尔统治的埃及在大肆宣扬纳塞尔主义,一边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战争正在展开,对利比亚人有不小的影响,给利比亚的封建王朝带来了不小压力。196991日,二十七岁的信号官姆安马尔·阿布·敏亚尔·卡扎菲Muammar Abu Minyar al-Gaddafi发动政变,取得了政权,宣布成立利比亚阿拉伯共和国,废黜了封建王朝。  

年轻的卡扎菲

       卡扎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贝都因人家庭。卡扎菲成长的时候,和大多数阿拉伯人一样,是开罗电台阿拉伯之声节目的忠实听众,几乎可以牢记埃及领袖纳塞尔的每一句讲话。纳塞尔宣扬的阿拉伯统一的思想,对西方帝国主义的谴责,深深地影响着卡扎菲。掌权之后,遵循纳赛尔的脚步,卡扎菲迅速关闭了英国和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国有化了外国的企业,特别是带来丰厚外汇收入的石油行业,开始推行阿拉伯社会主义,也开始推行伊斯兰律法。卡扎菲在利比亚境内禁酒、取缔娼妓、关闭夜总会、关闭基督教教堂,排除这些西方不健康东西的影响。卡扎菲也有自己的治国理论,有自己版本的社会主义,在1970年代末期出版了三卷“绿宝书”来阐述自己的理论。这套基于伊斯兰的自称为第三宇宙定律的理论,据称是不同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第三条路线,成了所有利比亚人必读的书籍,学校的必修课程
 

卡扎菲和他的小绿书

       卡扎菲对于统一阿拉伯世界非常热心,一直梦想建立从大西洋一直到中东的阿拉伯统一政权。当然这个统一政权要以自己为主导。在取得政权三个月之后,卡扎菲就开始把这个统一梦想付诸实施,与埃及的纳塞尔和苏丹的尼迈里签订了的黎波里宪章,把利比亚的命运和埃及、苏丹联系到了一起。不过苏丹很快就改了主意。还在忙于稳定自己政权的尼迈里担心南苏丹人不愿意看到苏丹参加阿拉伯统一运动,进而影响苏丹的统一,很快就放弃了阿拉伯统一的想法。卡扎菲从此与尼迈里交恶。卡扎菲和埃及的关系也没维持多久。1970年纳塞尔去世后,卡扎菲把自己当成了阿拉伯世界的新的精神领袖,纳赛尔的继任者安瓦尔·萨达特Anwar al-Sadat就不大开心了。尽管如此,1972年,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在一起还是宣布要组建阿拉伯联邦共和国,但是三方在很多关键问题上没有办法达成一致,最终导致计划流产。萨达特本人对阿拉伯联邦并没有多么热衷,很快也与卡扎菲交恶,以至于1973年萨达特领导的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的战争中,自诩为阿拉伯世界领袖的卡扎菲竟然成了旁观者。卡扎菲仍然不死心,1973年和1974年,利比亚先后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签订了类似的合并协议,也都无果而终。实际上,统一阿拉伯世界的梦想,本来也只能是一个梦想。那些呼唤阿拉伯世界统一的政客们,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就不再顾及什么理想了。 


阿拉伯世界

       卡扎菲仍然坚持这个梦想。外交手段行不通,那么就开始利用非外交手段。利用丰厚的石油收入,卡扎菲开始在多个国家扶持反对势力,或者收留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反对派,或者自己训练人马,到其他国家进行反政府活动。很快,卡扎菲就以扶持反政府武装,支持暗杀等等臭名远扬。卡扎菲的活动还不仅仅局限在阿拉伯世界,除了支持当时仍然坚持恐怖主义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卡扎菲还支持了爱尔兰共和军,西班牙的巴斯克分裂主义者,甚至还有菲律宾和泰国的穆斯林游击队。在非洲,卡扎菲支持反对埃塞俄比亚塞拉西政权的厄立特里亚游击队,支持在西撒哈拉作战的波里萨琉Polisario游击队,支持尼日尔和马里的反对派。1976年苏丹的未遂军事政变,也是卡扎菲支持的,使得尼迈里在公开场合大骂卡扎菲。卡扎菲有坚定的反对以色列的立场,与乌干达同样臭名昭著的独裁者阿明一起,收买了三十多个非洲国家与以色列断交。阿明在1979年被击溃的时候,也只有卡扎菲派出军队试图挽救阿明政权。为了满足对外斗争的要求,卡扎非建立了非洲数得上的军队,至少在数量上吓人。利比亚的军队拥有七百架战机,还有潜水艇和直升机,军购对象主要是法国和苏联,在1970年到1985年间,利比亚的军费开支达到二百九十亿美元。卡扎菲还专门建立了穆斯林兵团,成员在其他非洲国家招募,专门为卡扎菲服务。不过卡扎菲的军队能够施展拳脚的地方不多,那些与卡扎菲为敌的国家,要么太远,要么太强大。不过卡扎菲身边就有一个好欺负的邻居:乍得。

       卡扎菲干涉乍得的借口都是现成的。利比亚和乍得的边界,基本上是在1899年英国和法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确定的,也就是现在的边界。不过在1935年,控制着乍得的法国和控制着利比亚的意大利还签署了一些协议,对这个边界有所修订,把利比亚的边界向南推进了一百公里。两条边界形成的这个区域,被称作奥佐带Aozou。法国和意大利的这个协议并没有得到认可,实际上,1955年的时候,法国和比利亚明确边界的时候,仍然恢复了1899年的边界。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铀矿资源,自然是利比亚和乍得政府都希望控制的地方。卡扎菲上台后就开始打这个地方的主意。1973年,卡扎菲声称这里的人口曾经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臣民,应该由利比亚继承拥有权,还把1935年法国和意大利人签的协议拿了出来,直接出兵占领了这个地带。卡扎菲在这个地区建立了空军基地,派出了管理人员,开始发行把这个地带纳入利比亚版图的地图,开始了对这个地区长达二十年的控制。

       卡扎菲出兵奥佐地区,给乍得北部的穆斯林们带来了分裂。乍得北部的穆斯林反政府组织,也有不少派别,其中古库尼·奥爱德依Goukouni Oueddei领导的部分愿意和卡扎菲合作,但是由侯赛因·哈布雷Hissein Habre率领的另一只反对武装,却拒绝与利比亚合作。这两个叛军领袖都来自土布族,但是却分属不同的家族。于是,这两只力量首先打了起来。在卡扎菲的支持下,哈布雷被古库尼赶出了北方,跑到东部重新组织力量,并且得到了反对卡扎菲的苏丹尼迈里的支持。卡扎菲在乍得东部也找到了愿意合作的叛军,一股称作沃尔坎军Valcan Army的力量,本来毫不起眼,现在成了东部叛军的强者。1978年古库尼的武装和沃尔坎军一起,在利比亚军队的协助下向恩加梅纳进发,法国人匆匆派出上千人的部队堵截叛军,才挽救了马卢姆的政权。 

哈布雷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马卢姆很快就和哈布雷走到了一起,组成了联合政府,哈布雷成了新的联合政府的总理。不过这两伙原来的敌人本来就不是一条心,1979年二月,蜜月都没结束,马卢姆与哈布雷的力量就发生了冲突,被称为第一次恩贾梅纳战争。马卢姆的政府军不是哈布雷的对手,只好丢弃恩贾梅纳,撤到南方。南北两方的军阀发生冲突,很快就蔓延到平民之间,战争引发了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流血冲突,数千南方人在冲突中死亡。而撤退到南方的南方人,就把在南方做生意的北方商人当成了出气筒,数千穆斯林商人被杀。退回南方的军队在阿贝戴尔卡德·卡穆格Abdelkader Kamougue将军的领导下成立了自己的政府,现在,乍得就没有中央政府了。
 

卡穆格

       乍得战争终于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原来的宗主法国,邻居尼日利亚和尼日尔,以及军阀的背后势力苏丹和利比亚一起,坐下来商讨解决方案。1979年十一月,协议达成,乍得再一次组成联合政府。新的政府中,包括了十几只不同的穆斯林力量,也有南方代表,古库尼成了联合政府的总统,哈布雷成了国防部长,南方的代表卡穆格成了副总统。在恩贾梅纳,来自五个不同军事力量的武装同时巡逻。这样的联合政府,其稳定性可想而知。几周后,战火再次爆发,哈布雷的力量再一次和亲利比亚的武装发生冲突,战火持续数月,导致首都恩贾那的一半人口逃亡到邻国喀麦隆。双方僵持数月后,1981年一月,卡扎菲把穆斯林军团派到了乍得,协助古库尼的武装取得了胜利,哈布雷流亡苏丹。在乍得的胜利又使得卡扎菲尝试阿拉伯统一的梦想,他把古库尼请到了的黎波里,开始探讨成立萨希尔伊斯兰共和国的事情,实质上,就是要吞并乍得。这自然就遭到了南乍得人的反对,宣传黑非洲是不可能忍受阿拉伯人的统治的,开始寻求国际支援。宣传很成功,整个中西部非洲的非洲领导人都站到了卡扎菲的对面。尼日利亚关闭了驻利比亚的大使馆,号召对利比亚制裁,塞内加尔和冈比亚和利比亚断绝了外交关系,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加纳,几内亚,喀麦隆也跟着表态谴责。在阿拉伯世界里面,卡扎菲的这个做法也不受欢迎。埃及和苏丹指认卡扎菲是苏联的代理人。国际压力下,卡扎菲终于宣布和乍得的合并不过就是一个想法,距离实施,还早着呢。
        在占领了恩贾梅纳一年之后,卡扎菲决定撤军。这倒不是因为卡扎菲改变了对乍得的政策,而是因为卡扎菲希望举办1982年的非洲统一组织峰会,并想当选非统主席。利比亚一撤军,哈布雷就在埃及,苏丹和美国的支持下离开位于苏丹的基地,重新进入乍得东部,并再次控制首都。缺少利比亚支持的古库尼只好撤到利比亚,乍得再一次进入无政府状态,军阀割据,首都恩贾梅纳也基本上成了废墟。这还没完。卡扎菲没有取得1982年非统主席的位置,就又杀回了乍得。1983年,古库尼的武装在利比亚的支持下再一次向恩贾梅纳进军,哈布雷向法国寻求支援,法军迅速出兵,在北纬十六度线建立了缓冲区。1984年,法国和利比亚达成协议同时撤军,但是法军走了以后,利比亚军队却留了下来,还在乍得北部建立了三个军事基地,同时开始在奥佐以南的地区发放利比亚的身份证。1986年,利比亚支持的武装再一次越过了北纬十六度线,法国人只好再次回来。利用这个机会,1986年十二月,美国人支持的哈布雷向北越过了十六度线,包围利比亚的军事基地,之后的三个月里,哈布雷成功地把利比亚的军队完全赶回了奥佐带。这一战中,卡扎菲的军队表现得实在不佳,除了个别战斗之外,面对哈布雷的武装,基本上是不战即溃,丢弃了大量的武器,包括坦克、战斗机、直升机和防空系统,总价值高达十亿美元。这一次惨败,使得卡扎菲终于死心了。1987年,乍得与利比亚签订了停火协议,但是卡扎菲仍然保留了对奥佐带的控制。经过几年的谈判后,乍得要求国际法庭判定奥佐地区的归属。1994年,国际法庭判决奥佐地区归乍得所有,结束了利比亚对奥佐地区的统治,卡扎菲真正地白忙了一场。 

乍得军队俘获的利比亚装备

       驱逐了利比亚,哈布雷取得了乍得名义上的控制权。不过这个政权迅速腐败,需要依靠敢死队谋杀政敌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哈布雷统治期间,大约有两万人被杀,成千上万的人被关进监狱。乍得国内反对哈布雷的势力一直很多,终于在1990年的军事政变中,哈布雷的政权被推翻。哈布雷先逃到喀麦隆,随后一直流亡塞内加尔。到了1990年代后期,欧洲的一些人权组织开始揭露哈布雷掌权期间的人权问题,2005年,比利时的法庭认定哈布雷有罪。随后,欧洲议会要求塞内加尔交出哈布雷。2008年,乍得法院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判处哈布雷死刑。2007年,在欧洲的压力下,塞内加尔开始自己审判哈布雷,并清除了相关的法律障碍。此案还在审理中。 

2005年,哈布雷在塞内加尔被捕

       在苏丹,1972年的和平协议给苏丹带来了难得的和平。但是南北双方都有激进分子,互相指责对方,要求打破现状。北方的极端分子指责政府不在南方普及伊斯兰,指责南方自治政府的权力太大;南方人也不满意中央政府把大量的资源都分配到了北方,限制了南方经济的发展。1978年,苏丹南方发现了油田,增加了事情的复杂性。南方自治政府要求在南方建立炼油厂,但是尼迈里最终要把炼油厂建在北方,还要修建通向红海的输油管线,直接出口原油。尼迈里对于南方政治的干涉,也使得南方反对尼迈里的呼声越来越大。不过最大的问题,是尼迈里与伊斯兰极端势力越走越近。  

苏丹的油田分布,2001

       1975年,苏丹左派又发生政变,几个小时后被镇压。这动摇不了尼迈里的统治。1976年,利比亚支持的穆斯林武装分子越过边境,穿过达尔富尔,一路杀到了首都喀土穆以及北面的高尚区奥都曼Omduran,在城市里面和尼迈里的军队杀了三天三夜,一直到尼迈里的援军赶到,才解救了尼迈里。这一次政变是利比亚的卡扎菲支持的,导致尼迈里和卡扎菲彻底翻脸。这次政变对尼迈里有很大的影响,使得尼迈里重新考虑和穆斯林反对势力的关系。1977年,苏丹成立了民族和解委员会,探讨与流亡海外的反对派和解。这个时候海外反对势力的领袖是萨迪克·马赫迪Sadiq al-Mahdi,是十九世纪末期反抗英国人的马赫迪的重孙,萨迪克本人是牛津大学的博士,在北方穆斯林中有很高的威望,实际上,1976年的政变,领头的就是这个萨迪克。虽然这个民族和解委员会最终没有达成敌对双方的任何协议,但是南方对尼迈里更不满意了。 

萨迪克

      和萨迪克谈不成,尼迈里又找到了其他的伊斯兰势力,这一次是穆斯林兄弟会。1981年,尼迈里把苏丹穆斯林兄弟会的领袖哈桑·杜拉比Hassan al-Turabi吸纳进入政府。这个哈桑是萨迪克的连襟,本人是法国索本大学的博士,曾经自己组织过穆斯林的武装力量。与哈桑联合,稳定了尼迈里在苏丹北方的统治。进入政府后,哈桑开始进行宗教改革,引入伊斯兰律法,宗教势力大规模进入北方政府。哈桑还建立伊斯兰银行,并最终以此控制了苏丹的金融业。哈桑还重新划定了南北边界,把南方的油田以及上尼罗河省的富饶农业区划到北方。南方对此极为不满,对油田的控制权,成了南北苏丹争执的焦点。 

哈桑·图拉比

       1983年,尼迈里终于放弃了平衡南北方的政策,进行伊斯兰革命。尼迈里的新苏丹将是一个伊斯兰共和国,完全由伊斯兰律法支配。传统的伊斯兰律法,比如对盗窃、酗酒、卖淫等的残酷体罚都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尼迈里在全国设立了特别法庭处理这些案件,为了表示决心,把价值一千一百万美元的酒精饮品倒入了尼罗河,还取缔了埃及的舞蹈。不过尼迈里推行的伊斯兰律法也添加了很多私货,也遭到了极端的伊斯兰势力的反对。尼迈里的改革不仅仅局限在北方,在南方,已经成立了十年的南方自治政府被取缔,南方重新被划分成了三个省份,恢复到了1972年以前的政治格局,彻底推翻了1972年的南北和议。 
        
传统的南北苏丹分界线

       南方的反对也立刻恢复到了1972年以前的状况。南方军队的士兵爆发了兵变,并迅速在埃塞俄比亚境内重组成苏丹人民解放运动SPLMSPLM的领袖是约翰·加朗·玛比奥尔John Garang de Mabior,南方人,曾经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又在乔治亚州接受了军事训练,这个时候是苏丹军队的中校。加朗的政治口号也不仅仅限于南方独立,他号召建立一个世俗的苏丹,摆脱伊斯兰宗教的影响,把SPLM当成了一个全国的运动,号召全苏丹人民的解放。按照加朗的解释,反抗起源于南方,不是因为南北矛盾,而是因为苏丹政府在南方的统治最为脆弱。从1983年开始,以埃塞俄比亚为基地,SPLM的武装活动遍及苏丹东、南部边界地区,时不时地是深入内陆。 

加朗

       和乍得一样,苏丹的内战也牵扯到多方的国际势力。由于尼迈里的喀土穆政权支持厄立特里亚的游击队和提格雷的反叛势力,埃塞俄比亚的门格斯图就全力支持南苏丹反抗力量。卡扎菲原本支持厄立特里亚的游击队,但是在门格斯图上台之后,放弃了对厄立特里亚的支持,与门格斯图联手,再加上卡扎菲早就与尼迈里交恶,所以,也就站到了南苏丹反抗力量的一边。尼迈里也在支持反对卡扎菲的利比亚救国民族阵线,让这个反卡扎菲的组织把总部设在了喀土穆,还开设电台,播放反对卡扎菲的内容。在乍得,尼迈里坚定地支持着反对卡扎菲的哈布雷。美国现在也正是热衷反对卡扎菲的时候,对门格斯图的政权当然也没有什么好感,自然也就成了尼迈里政权最大的支持者。美国人对尼迈里的援助总额,超过了十五亿美元,仅1982年一年的军售就超过一亿美元。 

苏丹叛军

       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尼迈里在打击南方游击队方面进展不错,不过苏丹自己的问题,却让尼迈里手忙脚乱。和很多非洲领导人一样,尼迈里也把振兴农业的希望寄托在了机械化农业生产上面,但是结果却也和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并没有提高多少产量,却导致了大量的外债。到1980年代初期,苏丹的外债已经高达一百二十亿美元,超出了苏丹的支付能力。当1983年到1984年的旱灾来临的时候,尼迈里和邻居门格斯图一样,不重视干旱所带来的饥荒,甚至为了维护苏丹的国际形象封锁相关消息,一直到饥荒导致的死亡人口达到二十五万之后,尼迈里才开始重视,寻求国际援助。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苏丹国内反对尼迈里的呼声越来越大。外债累累,加上内战,使得苏丹货币在1980~1985年贬值了百分之八十。到1980年代中期,尼迈里统治下的苏丹,已经成了物品短缺,通胀高启,失业率高,政府无用的地方。这样的情况下,尼迈里又得罪了实力强大的伊斯兰势力。1985年,尼迈里授权处决一个伊斯兰改革派的领袖,这个事件导致苏丹大规模的抗议,连苏丹军队都不支持尼迈里了。1985年四月初,尼迈里访美期间,苏丹国防部长发动不流血政变,尼迈里流亡到了埃及,1999年才回到苏丹。
        1986年苏丹举行全民大选,获胜的不出意外,是伊斯兰势力,尼迈里长期的反对者萨迪克成了新政府的总理。萨迪克的政策实际上并不算激进,宣布要捍卫所有公民的人权和宗教权益,但是要在伊斯兰的保护之下。1983年尼迈里开始推行的伊斯兰律法,实际上继续得到实行。不过萨迪克的统治下,北方的确开始了一些民主改革,允许了议会辩论,有自由媒体,建立了独立的司法系统,还有工会组织。不过萨迪克上台显然不会对解决南苏丹的问题有所帮助,在南方,战争仍然在继续。SPLM拒绝在宗教立国的前提下参加任何关于停火的谈判,也不参加苏丹的选举,坚持修改宪法,废除宗教对政治的影响。萨迪克见和平解决无望,就开始鼓励苏丹西部的武装阿拉伯力量,鼓励游牧的阿拉伯瑞则卡特Rizeigat部族劫掠南苏丹地区。这个位于北达尔富尔地区的阿拉伯部族在千百年来本来就一直在游掠南方的农业人口,到十九世纪末期英国人控制了苏丹之后才停止。现在,得到了政府的鼓励,武装骑兵们再一次进入南方。很多村落被劫掠,焚烧,牲畜被抢,井被投毒,杀人无数,还有很多南方人被掠夺到北方成为奴隶,出售给北方贵族家庭作为仆佣。为了反击,SPLM也开始对北方的劫掠,袭击了阿拉伯武装分子的基地。作为报复,阿拉伯武装分子袭击了南达尔富尔地区的村镇,把难民们用于藏身的六节火车车厢点燃,杀死一千多人,没被烧死的,也被游击武装杀死。双方你来我往,惨案不断发生,是第二次苏丹战争中最悲惨的一页。南方本来也不是铁板一块,苏丹政府又开始分化南方的势力,挑动南方部落之间的矛盾,“以奴制奴”,南方出现了反对SPLM的政府支持的武装力量。SPLM的反应同样血腥,对于反对自己的人口,毫不留情。参战各方都把摧毁对方支持的人口当作目标,整个南苏丹陷入混乱,被焚毁的村庄比比皆是。 

现代的阿拉伯游牧骑兵

       苏丹内战导致了1988年苏丹现代史上最严重的饥荒。作战的各方都使用焦土政策,焚烧对方支持者的庄稼粮仓。政府机构拒绝救援机构运送的救援物资抵达支持SPLM的地区。一个极端的例子,欧洲捐助的食品在仓库里面存放了两年,也没有发放到几百米之外的饥民手上。SPLM也不时地袭击救援机构。1988年的饥荒中,至少二十五万人口死亡,三百万人流离失所,很多涌入喀土穆的贫民窟。为了解决饥民的问题,国际救援机构开始在两边都设立救援组织,SPLM明白提出要求要首先满足游击队的粮食供应,然后才可以发放给饥民,理由非常直白:士兵吃不饱,就会去抢老百姓的口粮,与其这样,还不如优先让士兵吃饱;如果西方因此就拒绝援助,那么死的人肯定更多。无论苏丹政府还是叛军,对于老百姓的死活,都是不管不顾。

       南方叛军真正利用了西方救援者的心理,越惨烈的饥荒,援助来的越多。到1989年,在西方救援物资的支持下,南方叛军在南苏丹已经基本上取得了对政府军的军事优势,已经可以在南方肆意活动;政府军却只能龟缩在城镇里面,非常被动。萨迪克的政治同盟DUP也在利用机会与南方叛军和谈,1988年,DUPSPLM达成协议,要求停止伊斯兰律法的推行,然后停火。这个协议被萨迪克否决,把DUP赶出了执政联盟。但是军队的主和派对这个没有前途的战争表示不满,1989年二月,威胁萨迪克说要么和谈,要么政变。萨迪克只好又把DUP召回政府,批准了DUPSPLM的协议,同意停止伊斯兰律法的推行。但是这样一来又得罪了极端的穆斯林势力。就在萨迪克启程去亚的斯亚贝巴会见加朗之前,1989630日,极端伊斯兰势力支持的奥马尔·哈桑·巴希尔Omar Hassan al-Bashir中校发动不流血政变,萨迪克被捕,大批军队官员被清洗,宪法被终止,议会被解散,政党和工会被禁,报纸被关闭,同时在全国范围推行穆斯林律法。这个极端宗教势力控制的政府上台,使得美国和苏丹的关系恶化。1993年,苏丹被列入了美国的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的名单中,1997年,美国政府禁止美国公司在苏丹从事活动。在苏丹南方,战争仍然在继续。 

现任苏丹总统巴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