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无量寿经有什么好处:按 摩 ( 内 庭 穴 ) 止痛、 润燥 、减肥、祛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01:05

按摩内庭穴祛火 止痛 润燥 减肥

    内庭穴,ST44 Nèi tíng

    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近人报道还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急慢性肠炎,肠疝痛,脚气。

    歌诀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瘾疹咽喉疼,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功效:清胃热,化积滞。

    主治:

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
②热病。
③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
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古代记述:齿痛,鼻衄,口歪,口噤,口臭,胃热上冲,喉痹,腹胀满,肠疝痛,泄泻,赤白痢,便秘,足背肿痛,发热,烦躁,嘈杂,食不化,胫痛不可屈伸,疟,不嗜食,恶食,小便出血,小腹满,石蛊,寒疟面肿,肠鸣,瘾疹,耳鸣。   

    近人报道: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慢性肠炎,肠疝痛,脚气。

    配伍: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齿龈炎、扁桃体炎、趾跖关节痛等。配合谷主治牙龈肿痛; 配太冲、曲池、大椎等主治热病。

    方例

1、胫痛不可屈伸:内庭、环跳。   
2、厥逆:内庭、章门。   
3、小腹{16}胀:内庭、临泣。   
4、睛痛:内庭、上星。   
5、牙痛、扁桃体炎:内庭、合谷。

    现代报道摘录

    小儿吐乳:取双侧内庭穴,徐徐捻转进针0.2-0.5寸,得气后加速左右捻转,不留针,每日1次。

    腹股沟急慢性疼痛:用30号1寸毫针,直刺,得气后用捻转泻法,针刺左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针刺右侧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频频捻针,当疼痛缓解时留针20-30分钟。

    刺激内庭穴可以抑制食欲、泻胃火、去除口臭

    内庭穴有一个特别的作用就是抑制食欲。所以想减肥的人士一定要记住内庭穴,像凿枘一样的穴位,刺激它就相当于塞了一个东西到我们的胃里。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话。其实,之所以能抑制食欲,关键是内庭能够泻胃火。食欲大,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胃火旺盛,烧灼能力太强了。刺激内庭呢,就可以将胃里面过盛的火气降下来,从而降低食欲。

    讲到泻胃火,大家肯定可以想到胃火大引起的其他疾病,比如最常见的牙痛、阳明经头痛等等,都和胃火过旺有关。那么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也是可以通过刺激内庭来治疗的。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郁闷了,一个病这个穴可以治,那个穴也可以治,那到底哪个穴作用更好,如何选取呢?我们说人体当中常用的穴就有三百多个,肯定不止一穴对一疾。一穴可以治多病,一病也可以多穴治,这就好像我们出行,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肯定不止一种。反过来,任何一种交通工具也不可能只到达一个地方,如何选择,就看个人的偏好,不必拘泥。

    小提醒:最好用圆钝头东西按摩内庭穴

    指压内庭穴治疗牙龈肿痛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常常导致内热生火,出现牙龈肿痛的现象。这时可以用按摩或针炙内庭穴的方法来泻胃火。

    按摩手法:最好用圆钝头的东西来用力指压才有效果。左右各50次。

    【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方义 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

    【急性泄泻】

    主穴 中脘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配穴 寒湿内盛者,配神阙;湿热伤中者,配内庭、曲池;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虚伪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显著;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善于健脾化湿。

    【痢疾】

    主穴 合谷 天枢 上巨虚 三阴交
    配穴 湿热痢者,配曲池、内庭;寒湿痢者,配中脘、气海;疫毒痢者,配大椎、十宣放血;噤口痢者,配内关、中脘;休息痢者,配脾俞、神阙、足三里;纳呆者,配中脘;呕恶重者,配内关;久痢脱肛者,配气海、百会。
    方义 病位在大肠腑,故取大肠经原穴合谷,大肠募穴天枢,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三穴同用能通调大肠腑气,调理肠络气血,气调则湿化滞行,后重自除,血调则脓血自愈,三阴交理脾、助运、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