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绘画作品:敏学堂墨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2:55:10

敏学堂墨韵

----------中国书协会员王德敏作品集

1.    王德敏艺术简历

  王德敏 字文美  63年生  别署敏学堂主  自小喜爱艺术,国画曾受教于刘雨叔等前辈,尤钟情中国传统山水与书法,书法取法魏晋,以魏碑楷书为主调,行隶笔意渗入,使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内涵。在作品中着重强调魏体用笔的内在力量。适时增加一些方笔,既有二王的儒雅气息又有魏体的古扑张力,体现出刚巧柔相济的艺术效果。国画以元代黄公望,清代石涛,八大山人为范本,以书入画,主张师古人师造化,在气韵及造型上下功夫,以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评审委员会委员。赣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罗牧书画院副院长。

近来热衷于对孩子的书法基础教育,培养出书法学生近千人,有二百多人在全国各类书法比赛中获奖。

王德敏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家级书法展览中入展

               200116月月“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入展

               2007年“全国第九届国展”入展。

               2006年“中国书法第二届兰亭奖”入展

1997年“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入选。

1998年“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入展。

1998年“第二届全国正书展”入展。

2000年“第三届全国正书展”入展。

2000年“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届”入展。

1997年“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展”入展

金圣杯“第五届江西省书法篆刻展”获一等奖。

“第三届江西省中青年书法展”获二等奖。

“果欣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获一等奖。

全国第一届魏碑书法大赛获二等奖。

2名家题贺:

1.毛国典: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作品规格:67*67

作品体裁:隶书汉简

2.崔庭瑶:原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作品规格:34*34

作品体裁:行书宋词

3.进祥: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作品规格:137*67

作品体裁:章草对联

 

1.喻贵森: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规格:137*67

作品体裁:章草对联

2. 获奖记录

       

12006年“中国书法第二届兰亭奖”入展

 

                                                 

21999年“中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入展

作品规格:180*37横幅

作品体裁:行楷书长卷

32007年“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入展

作品规格:180*67条幅

作品体裁:行书宋词四斗方

42011年“全国首届手卷书法篆刻展”入展

作品规格:380*34

作品体裁:行书宋词长卷

 

51998年“中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

作品规格:134*34*4

作品体裁:楷书四条屏

62002年“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入展

 

71997年“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入展

82002年“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大展”入展

 

王德敏书法作品展序
郑荣明


    我一直都很喜欢德敏兄的书法,给我的感觉他是一个很勤奋很执着的人,他把书法当成一种事业,他有勇气使他凝眸最远的一方,不为目前任何失败所挫折,也不为所取得的成就而眩目,在每件作品中他总是有这样的那样的不满足,然而却不能妨碍他汲取新的技法奋勇向前,他用的是最傻的也是最诚实可爱的方法来进行书法创作,一切经典作品的用笔结体以及细致的变化被他观察领会熟记于心,创作中也不忘记对书法的这种感受,各种表现形式他都愿意进行尝试。他用宽泛而又丰富的人生经历去体现笔墨线条的激情狂。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是那么的文静雅致,自然和诣,他那可爱而执著的的“傻”正是一个艺术家所必需的性格,这种性格应当成为当代年青书法家一种最好的品德。

且说德敏
陈云金


    缘份,在佛语上又叫“机缘”,我与德敏有缘,曾经能在一起共事。工作之余,我们又一起读书,写字,谈创作,论人生,从他身上,我“读”出了一个真正的书法人对等艺术的虔诚与执着。
    德敏长得秀气高大,性格温润平和,不激不励,也不善谈,没有当今一些青年艺术家的狂士派头。他貌以平静,其内心深处却充满着对艺术炽热的爱。他的书房取名“静思斋”,话说书房,只不过是一个面积不过十几平方米却集吃饭,睡觉,读书,会客于一体的古老小屋,就在这个小屋里,德敏默默地耕耘了十多个春秋,他把对人生全部的爱都洒进这个静静的小屋。白天,夜晚摸爬滚打;晋唐,明清,无所不及,他成了书法的“奴隶” ,在古今碑帖面前欲摆不能,但他又做了书法的“主人”,古老的墨迹穿越了历史的时空在他有笔下又焕发出新的光芒。
    这光芒,聚集成一簇簇新的火花。他的作品先后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50多次,入集30多部,从九七年开始到现在,他有书作入展“第二届兰亭奖”“第七届国展”“第九届国展”“第七届中青展”“第二,三届正书届”“第四届楹联书展”,在“第五届江西省书展”上他还获得一等奖。令书坛同行刮目相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已取得的成绩,德敏有过短暂的喜悦,但他拥有的却是更多是喜悦过后的平静和沉思。他没有留步,面对博大精深的书法,他迈开了更艰难的步伐。。。。。。。
    德敏爱他有小屋,他更爱他那支书写生命和热情的笔头。

                            陈云金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江西省书协学术委员

 

德敏艺术心随笔动

1.   书画同源,皆为心画。
中国画除了讲究构思及色彩`墨晕的处理,对线条的要求也很高,如能把书法用笔线条渗透在中国画中,会让人产生用笔的节律及韵致上的共鸣,回之无穷。反之,在书法当中溶入中国画的意境及构图,使作品有虚实浓谈的趣味性,大大丰富了笔划的艺术表现力,如董其昌。八大山人。林散之。王铎等大师无一不是书画俱佳的高手,
为世人所崇拜
2.音乐与书法 水乳交融。

 平时在创作书法时,放古笙《高山流水》〈〈平湖秋月〉〉名曲,使自已进入一种忘我的意境。在用笔时随着曲调高低快慢节奏而尽情挥洒,写出来的作品会产生轻松自然的美感。根据书写内容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曲调,如书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月〉〉时我们可选取蔡琴的〈〈明月千里寄相思〉〉,让音乐与书法自然溶入,从而达到品之久远的艺术效果。
  
   3.刚柔相济,碑帖相溶。

   汉魏书风所体现的是沉厚浑朴,气韵生动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北方民族强悍大气的艺术面貌,而二王书风却以另外一种温文尔雅,不激不励,风规自远的风格展现在世人面前。二王书风讲究的是用笔上的灵动洒脱,气韵上的流美华丽。二王流行中国书坛虽有一千多年历史,但如若研习不当容易笔划形成面目单一,柔软无力的效果。历史上很多大家都是碑帖相溶的典范,元代书法大家赵子昂早年学二王几乎乱真,到中晚年书风为之一变,主要原因是他溶进了魏碑墓志的用笔特点,在楷书作品中强调魏体楷书用笔的内在力量。适时增加了一些方笔,使作品既有二王的气息又有魏体的张力,真正做到了刚巧柔相济的艺术效果。
                                    广东省企业名牌画报

书法创作中要历经的四种过程
                 王德敏


    一是漫长而又艰辛的临帖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描摹临摹过程,这一过程是非常重要而艰苦的,一个书法家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临摹字帖,因为临帖就是向古人学习的最好老师,从古帖中我们能学到许多东西,知道先贤是怎样用笔,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写出来的书法才更具有法度。可以想像,一个不注重临摹基础的人写出来的笔划肯定是非常浮浅心燥的,历史上很多书法名家都是一日临帖一日创作的,象王铎,老米都是这样学习的,他们从原帖找出古人的用笔方法,然后再运用到自已的书法创作中去,“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书法的一种最有较的方法,我们只有“以古为镜”,才能从中发现我们平时学习到多少东西,才能对比出自已的差距和缺陷,明白自已在漫长的书法前程中前进的正确方向。

    二是化帖为我用,融会贯通的具象书法过程,这一过程讲究“心悟”,在书法创作中临帖功夫虽然如火纯青,如不能把古帖的用笔特点及个性特征体会透彻,容易形成两种情况,一是用笔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如同机警照搬原帖,虽说能达到乱真效果,但也只是个复印机而已,并不是高明的书法家。另一种情况就是在没有消化原帖的状态下完全脱离原帖,随心所欲搞所谓的创新,走向一种极端,满纸沾染习气,流为俗品。这些都是没有消化原帖不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造成的营养不良的结果,书法创作中怎样做到既能消化原帖,又能开拓创新确实是我们今后要重点研究的课题,这需要我们有丰富的学养和艺术感悟能力,书内功重要书外功固然更重要。如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不但书法写的好,而且诗画皆能,他对草书笔法的领悟就是在观渔夫摇橹而一波三折而想到的笔法的曲动和涩进。

    三是畅情舒怀,挥运自如,结构天成,心手合一的意象过程,这一过程更具有文化内涵方面的意境,他和具象过程不是同处在一个程面上,能达到意象书法的书法家也不是很多,如大王的“兰亭序”,就是在佳时佳人佳地所产生的伟大佳构。
                                       
    四是天人合一,无法中有法,道法自然的空境书法过程。这也是中国书法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的书法家必需要做到舍生取义,具有强烈的民族心和爱国精神,它不仅体现在书法技法上的完美表现更重要的体现在人格上的高风亮节。中国书法只是他们用来表现强烈爱国情感的一种方式,如颜真卿,黄道周等书法家将他们的情感注入到字里行间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书法给后人一种壮怀激烈,凛然正气的英姿风采。

刘正成等书法名家对王德敏书法的点评

德敏此作渐行渐佳,执著可喜。玉树临风,精劲清丽!引进汉简味写楷书,有新意。草书宜动中有静,楷书宜静中有动。无动则无以求静,无静则无以求动。书梦先生楷书可观矣,然而再先以求静便更臻佳境。

中书协原秘书长刘正成

看过德敏所发二图,信手录辛词,格式宛如词稿,笔下清脱雅致,有现在难见的书卷气,甚为喜欢!                                                  复旦大学教授潘良桢

德敏兄是江西书坛的强将之一,其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作风一直为人们敬佩。得敏兄的书法作品有两类特别打动人:一类是宁静蕴藉的碑志,一类是肆恣奇变的行草。

                                        赣州市书协主席   江西省书协常务理事曹真

寂寞的书家,德敏兄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频频在国家级展览中参展、获奖,然而起始终在墨田默默耕耘,于书法教育默默奉献,硕果累累。其魏楷遍临北魏诸多墓志,融入篆隶、行草笔法,古拙、质朴,又不乏生气,殊为难得;行草以明清为主基调,大字遒劲率意,小字书卷气浓郁。观近作,受益良多。

                                          中国书协会员    胡克龙

宁静致远,厚积簿发,难得求变,勤奋即道!

                                      中国书协会员    江西省书协常务理事姚小平

碑帖结合,独开生面                 中国书协会员     江西省书协常务理事   杨剑

拜观书梦人先生大作,具明清书风之韵味        中国书法在线总版主薛在银

好在得清雅二字,这才是仁兄的真才实学啊!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佩服书梦人兄的勤奋! 虽然笔墨当随时代,但跟风太紧,终将会以牺牲自己的个性为代价.看得出,仁兄是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人,作品还是多一点自己的东西为好.仁兄以为然否?

                                         中国书法在线总版主孙传宝

两三年前见过德敏先生一批拙巧相生、灵气逼人的小楷,颇有受益,仰慕不已,今见先生隶笔非凡,又添惊喜。

                         中书协会员 赵逸群

书步兰亭清劲骨  梦萦魏晋不羁风

 

               

临帖手记:灵感来自于瞬间的感受以及平时的积累,手为心之门,心静则手畅。淋漓尽致的快意是一种美妙的享受,精通的目的也在于运用。有平常心喜悦心你的书法是快乐的,有功利心欲望心你的书法是痛苦的。让我们在繁杂的事俗中使心能得到沉静,这样你的境界就会得到升华。

作品规格:44*34*6

作品体裁:临王羲之手札及简书

创作年代:20010

1.          

2.          

作品规格:244*34

作品体裁:临王羲之兰亭序长卷

创作年代:20010年秋月

 

3.            

临帖手记:王羲之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为历代书法家所研习,兰亭序之真迹已伴随李世民在他的墓室有一千多年了,保存在世上也只有冯承素及褚遂良等唐代书法的兰亭神龙八柱摹本最为可观,兰亭之书法高度也是临习者所难以掌控,从历代书法家的摹本来看,褚遂良的临本从笔法及神韵上为最佳,可见褚是历代活学王羲之的为数不多的高手,我此件临摹王兰亭序为行书长卷,以褚摹为范本,在结体用笔上的手法上靠近原帖稍加已意,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赞扬五代时书法家杨凝式的诗句。全诗是:世人只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作品体裁:临宋米行书蜀素帖

创作年代:200114

临帖手记。“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评米芾)。米芾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我此卷书法为4尺对开横幅,在临帖时力近原帖,在保持米字的八面出锋的效果上,增加墨韵上及用笔上的变化,使之更为生动可观。

作品规格:334*34

作品体裁:用米行书书苏东坡赤壁赋

创作年代:200115
创作手记:此卷书画结合,形式上以仿古长卷为标准,画面上描述苏东坡、黄庭坚、鲁直三人泛舟赤壁,书法内容上以米行书为范本加二王之雅致,风格清新典雅,比较适宜于收藏家收藏,
后面题记:岁次2011年春月,时春风送爽,品东坡先生之佳赋,咏古人之高怀,悠悠然兴成此卷。

作品规格:64*34

作品体裁:临白蕉诗行书

创作年代:20095
临作手记:历代书家都以二王书法为范本,而真正能从二王中学到真功夫的人也确实很少,我比较欣赏学二王成功的这么几个书法家,五代扬凝式是以二王神韵为胜唐代虞世南、褚遂良是以二王雅韵为胜,而颜、柳是以二王风骨为胜,宋代虽笔法已失,但苏黄米等宋四家也确实是学二王的高手,他们以二王的意境及趣味为表现手法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元代赵孟頫字体形上最象二王,但过于妍美,他的艺术成就也是手札之类的。白蕉在近代无异于个学二王的天才形人物,他学二王而不拘泥于二王,“不激不历,风规而自远”,不光只是体现在王羲之的书法当中,在白蕉的书法当中有二王的风神,又有二王的雅度,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丰富了他的书法艺术,可以说当代的书法家最为缺失就是文化的底蕴及修为。我临习此书也未曾想过这么,只是凭着以白蕉书法的感觉而书,用笔上增强节奏感觉,在体势上加以行笔流畅,给人以清新流动之美,临书贵在象与不象之间,这也是我对白蕉书法的一些理解。

作品规格:84*34

作品体裁:魏体行书书摹兰亭清劲骨   梦萦魏晋不羁风

创作年代:2008年月
 
创作手记:
魏碑墓志很多人把它归入为民间书法范畴,因为写这些魏碑墓志的人是少有是书法名家,都是一些民间写字雕刻匠的生花妙笔之作,因为这些人较少受书法的专门训练,所以不受法度的约束,加之所刻出的字体刀味浓厚,笔划雄强方劲,经过千载年的风雨浊化,更显金石味.在魏碑与墓志之间我还是更喜欢后者,墓志与魏碑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魏碑字体及用笔上较为刻意,程式化的东西多,习之如不注的话容易写出象新魏体这样的美术字,而墓志书法在结体及用笔上的变化较大,它与唐楷及魏碑有所不同,唐楷讲究用笔的法度及中锋效果,一切都是那样的中规中矩,来不得半点含糊,很多人都说楷书到了唐代已是最高峰了,后人怎样写也不能超越这座高峰,所以楷书只能作为基本功来训练,上升的空间都没了,那还有什么学习兴致,自从魏碑墓志出世之后,这种看法又全盘否定,清代康有为最先提出魏碑有十美,并身体力行创作出康体书风,为后世所效法,从字体来看魏碑墓志的用笔都是以结体变化而化,并常有出人意料之举,在章法安排上率真自然,风格朴素无华,清新可爱,在体势造型上一些墓志以扁形体的面貌出现,并还明显带有隶书意味,这一点和东晋二王体有相近之处,大王卫夫人的学生,卫早期也是隶书高手,从她俩的一些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受墓志魏体的影响不少,为以后的楷书变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魏碑墓志最有代表性的书作应当为"张猛龙"."张黑女"."元倪.元怀.元略""始平公",它们虽属于魏碑,而艺术风格不尽相同,方劲雄强的有"始平公造像""扬大眼墓志",用笔上厚实沉茂,雄强古朴,"张黑女""三元"墓志的风格婉约翩翩少年,清新秀逸,从这些魏碑墓志中我们不难发习之有大的上升空间,可塑性强性,是初学楷书者最
佳选择.

作品规格:134*34*4

作品体裁:宋词魏体楷书四条屏

创作年代:20048月于佛山南海

创作手记:墓志书风的创作当今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高水平的展览中以墓志书风获大奖的书家屡见不鲜,从他们的成功之路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他们是取法魏体墓志,但也增加了一些笔调及形式上的变化,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这种表现方法是当今书法创作的一种潮流,为广大墓志书法爱好者所接受.在创作上二王书风回归,以帖学为主的书法面貌虽是清新雅致,但象人体缺钙总是不硬朗,而一味习魏也容易形成强悍霸气的习气,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把碑帖相合,在笔调上增加二王的儒雅之气息,这样能使作品的观赏性大大加强,虽说是这样,但要把这二种不同风格的书法糁入在一起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古虽有诸如郑板桥的"六分半书",这种表现方法对作者的要求非常之高,如领悟能力不强,会使作品不伦不类,惨不忍睹.如若一味占前顾后,处处小心,不敢越雷池一步,无异于照猫画虎,前人的学书经验告诉我们,二王书风虽是经典,好的汉魏书法也毫不逊色,条条都是光明大道,关键是取法乎上.师古人师造化才是最明智的学习方法,楷书创作在形式不象行草书奔流激宕,大开大合,相对人们对它的看重还是体现在用笔的到位及静态上,一幅好的楷书给人一种静穆沉雄的美感,在章法的安排上楷书虽是字字独立,也有的书家以行书的笔调来增加它的气韵,如赵子昂,董香光的楷书秀雅洒脱,在他们的作品中既有二王的静雅之气息,又能体现出魏体书法的朴实率真之面貌.在写作品时,要求我们在构造整幅布局中,有意的为一行中一两个字造势,如侧势.正势,使笔下的字体如同小说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从而达到生动有趣的艺术面貌,但书法创作中的造型变势要根距章法安排来取舍,要顺其自然,不能刻意,如是刻意为之也谈不上有趣了.

作品规格:34*34

作品体裁:行草书斗方卢伦诗

创作年代:20038
创作手记:经典的东西会让人过目不忘,明代王铎的很多书法作品就是这样传神,王铎人虽不怎样,但却是三百年才出一个的书法大家,王铎取法高古,与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抗衡,大胆创新,开创一代书风。他是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革新人物,他的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于不经意的飞腾跳掷中表现出特殊个性,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不能不说他这有意无意之中的创举是对书法形式夸张对比的一大功绩。我此幅草书取法王铎,也是我为数不多的草书精品之一,书幅虽小但气息生动,笔势夺人。在笔法及讲究王铎一笔书的效果,空间结构上开合有度,收放自如,这也是我化古为今用的成功书例。
 
创作年代:20038

创作手记:隶书的创作历来都以汉碑为主要表现手法,现代人比较喜欢走近路,有些在清代几个隶书大家中取法,有的直接学当代比较成功的书法家如刘文华、张继等,这也是一种比较时髦的流行书风,流行书风虽说时髦但也有时效性,我认为最有艺术价值的还是汉隶,虽说唐朝以后隶书已经少有大家,但到后来清代出现的几个隶书大家足能使隶书的发展向更高的层次上迈进,如邓石如,何绍基、金农、伊秉绶等等,他们的隶书秉承汉隶的高古朴拙,别开生面,开创出沉厚华滋,雄强静穆的书法风格,清代隶书大家的“金石气”让人为之动容。这也是当代这些隶书书法家所难以达到的高度,我的这张隶书,取法汉碑,也有些现代人的影子,呵呵。结体上加以篆书意味,形态生动有趣,用笔上拙巧相补,也是自比较喜欢的一幅作品。中书协会员 赵逸群这样评说:“两三年前见过德敏先生一批拙巧相生、灵气逼人的小楷,颇有受益,仰慕不已,今见先生隶笔非凡,又添惊喜。”

                        

作品规格:164*24*·

作品体裁:行书宋词条幅

创作年代:20098
创作手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此诗的意境让宋代以后的文人骚客为之所迷恋,王国维人间语话中也谈过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三境也为最高境界,书法也如是,书法家要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才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此幅取法碑帖相结合,以碑入帖行这也是当代很多书法家所寻求的发展思路,在形式上用二种有颜色的宣纸拼在一起,风格古意昂然,体态上跌宕有致,开合自然,用笔上以魏碑笔调渗入,笔划瘦硬清健,清静雅致。深受大家喜欢。
 

作品规格:134*24*4

作品体裁:楷行书宋词4条幅

创作年代:20098

作品规格:184*64

作品体裁:行书罗牧诗{第二届“翠微之春”艺术节}书法一等奖作品

创作年代:20098

创作手记:诗的意境比书法意境更高更远。雨能生万物,也能生出情怀,雨是一首舒情诗,书写着春天的美丽。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雨。让生机而昂然,生命而激荡,自然的造化,心灵的跳跃。都注在这字里诗句。雨,是一幅中国画,画出了山的空蒙,水的迷惘,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墨之挥洒,完美之意境。曾经醉倒过多少风流韵士。雨,传载着希望,蕴育着文明。天人合一,大象无形。

雨,赋予人娄于生命,润育世界于和平。我们为雨而歌,为雨而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作品体裁:行书刘禹锡

 

创作年代:20108
创作手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书法也如此,讲究做人与修为,有华丽的房屋住不一定写的出千古名作,经常交游四海的书法家就是最简陋的房子也能写出最高雅的书法,因为他的心胸不在意简陋的房子,没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也一样能写出不朽名篇,苏东坡的寒食诗“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可以想见他窘迫的生活。这两首诗放在苏轼三千多首诗词中,并非是其上乘之作。而当作者换用另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表达出来的时候,那淋漓多姿、意蕴丰厚的书法意象酿造出来的悲凉意境,遂使《黄州寒食诗帖》成为千古名作。

作品规格:34*34

作品体裁:行书刘禹锡
创作年代:20114

作品规格:34*34

作品体裁:小楷书法
创作年代:20054
创作手记:记得有一位书法家说过“不能写小楷的书法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历代小楷书法家都是从钟王而出,明代王宠、文征明、祝允明,董香光,元赵孟頫,清傅山、王铎等书法大家无不是小楷高手,他们取法高古,韵味悠长,小楷书法最能见性情见功夫,佘最喜欢傅山、王宠的小楷书法,他们的小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钟以隶意入笔,点画空灵朴拙,显得古意昂然。此幅小楷书作也以韵取胜,曾入展广东省第一届南雅书法奖。

作品规格:184*34

作品体裁:小行书宋词横幅{曾入展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二届兰亭奖}
创作年代:200610
创作手记:兰亭奖是由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所参加的书法最高级别的全国大奖,他的成色如电影届的百花奖一样高贵,能获得兰亭奖创作奖也是从事书法创作者的莫大荣誉。此幅小行书以宋人意趣为主调,章法上错落有致,用笔洒脱自如,最能体现我最近年来寻求的清晰雅致的风格。
原复旦大学教授潘良桢评语此书法:看过德敏所发二图,信手录辛词,格式宛如词稿,笔下清脱雅致,有现在难见的书卷气,甚为喜欢!

作品规格:134*34*3

作品体裁:临宋4家中的蔡襄书法
创作年代:20054
蔡襄在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