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溅津门小说在线阅读:弧圈球的文章和讨论大全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2:05:03
在老的江、陈训练录像中,他们正手快攻的动作非常小,在练习时近台攻球基本上只用前臂,而在中台攻球和扣杀中,解说分析慢镜头图解时也没有提到像拉弧圈球那样转肩、大臂带前臂的论述。可以这样理解,在发大力时,蹬转幅度增大,离台稍远,击球时间稍晚,而手臂方面顺其自然罢了。

关于庄则栋的快攻理论
庄则栋快攻理论的核心是快速制动。在攻球手法方面,他介绍了大臂、前臂、手腕、手指的作用,重点强调了突出前臂在快攻发力中的作用。他还有三尺距、二尺距、尺距攻球之说,意思就是要尽量提倡迎着来球、以最经济、集中、快速的手法击球。

看过了这些快攻的东西,再来观察一些当今著名运动员快速型(小拉) 拉球的动作。
小萨:右手自然横摆到体右,手腕放松而微勾,基本上没有什么拉手。在发大力时,小萨的胸含得更深些,引拍距离通过身体的扭转幅度增加而加大。
波尔:45届团体和老瓦赛前练球时,波尔正手拉球就是在收前臂,只是收前臂而已!
老瓦:老瓦在发球抢冲时和中台冲杀时采用稍大的拉手,但比马林、王励勤、孔令辉的拉手都要小,收前臂的程度经常因球而异。在近台反拉弧圈球时老瓦也经常采用迎着来球,在上升期只收前臂的手法。
盖亭:拉手比小萨还小。近台反拉和反带时球一沾案子,照着来球就扫下去;打上了有时就是快的不讲理。中台对攻时拉手也很小。盖亭的动作有个突出的特点,虽然他拉手很小,但身体侧转却非常充分,即使是正手位,他的肩部也是完全侧向球台的(北肩法) 。在虎爪看来,盖亭每个正手拉球都是“侧身” ,他的引拍距离也是靠转体来实现的。还有一个特点,盖亭中台对攻时重心下压非常明显,由於他拉手不大,击球点较高,他很多球都是在上升期和高点期回击的,而非传统的高点期和下降前期。盖亭击球的力量几乎全靠腰腿的爆发力,中台反拉完经常看见他的左膝已差不多贴地了。
孔令辉:侧身拉球与对方快速对抗中,自然下沉球拍,照着来球收扫前臂。他的拉手比小萨大些,但相对舒展。有机会时孔会转为直臂大动作的冲杀。

有了这些观察的间接经验,虎爪今天在练球中采用了全新的一种方法,即拉球练习时同近台快攻一样,主要用前臂。有时间的时候就让开多些,蹬转的幅度变大,像快攻的扣杀一样,而不是加大拉手托直手臂的冲杀。球太快,就照着来球收前臂、收手腕。这个尝试居然很成功,虽然一次不可能成熟,但已能尝到速度和爆发力的甜头了。没有反手拉得那么好,但也满转的。还要继续努力啊。对“小拉” 有兴趣的朋友们欢迎来讨论。

正手有机会拉直臂冲杀就要拉直大臂, 没有时间才摆小臂
但是一定要用腰身,一定要到位
同意這觀點。近台快球用前臂, 機會球、中台球, 當然是直臂發力了。
打大球, 球变重慢, 旋减低, 引拍变得更加重要,
不论用前臂拉近台快球, 或直臂發力拉打機會球中台球, 要有引拍的意识, 不可急不可耐的乱出手

我觉得应该根据具体能发多少力来定

动作大,需要充分准备,一般是来球半高或者是比较舒服的位置情况下,我采用大拉动作;
动作小的话要强调突然性,隐蔽性,一般是侧身抢攻半机会球的时候采用,特别是发抢这一环节我还是用小拉比较多一点。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体会,我的正手弧圈质量估计虎兄没有目睹也有耳闻了吧,嘿嘿。。

虎爪觉得动作灵活、合理就好。老瓦、孔令辉的拉球因球而异比较明显,下旋、上旋都可以拉。而盖亭、波尔则不太会冲下旋,但他们集中的小动作使他们对上旋球进攻的能力似乎更强些。比较折衷的、值得注意的一个人是塞夫,他的拉手并不小,但却是夹住前臂向后背的拉手,不同于马林、王励勤的拖直手臂。塞夫的动作对冲半出台下旋非常有效,中近台反拉也很突出。既有速度对付上旋,又有力量对付下旋的灵活拉球方式是虎爪追求的发力境界。

要看挥拍速度

归根结底,冲出的弧圈球的力量和旋转要靠击球瞬间球拍速度决定。大拉以肩为轴,手臂与身体
的相对位移很大,是靠加大圆周半径提高线(球拍)速度;而小拉是以腰腿为轴更多一点,手臂与身体的相对位移较小,圆周半径小,挥动轨迹短。大拉似乎更重视手臂,而小拉腰腿用的更多一点。

冲出的弧圈球的力量和旋转要靠击球瞬间球拍速度决定,
到位,>引拍,>腰腿发力,>手适時瞬间加快摆速

腰腿发力多,大臂引拍小,这样出手快,还原快,就可以站的比较近台了
主要是重心在近台的时候不要摆的过低!

大家的讨论很好。怎么说呢,球近就用小动作,球远就用大动作,要突出爆发力,注意击球瞬间的加速度。。。。。。
很多球在现在看来,孔令辉、老瓦、塞夫、波尔、小萨等打的球,在马文*革、陈志彬时代是打不出来的,就如同当时庄则栋的快攻王传耀是打不出来的。如果不针对性的练用前臂、手腕运用爆发力在近台迎着来球拉,用传统的大臂带前臂的拉法是很难在快速对抗中“自然”地拉出快速的弧圈球的。这个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步法、腰髋的运用是另一个讨论的问题。

什么大拉小拉的,关键是拉手用腰和肩然后突出前臂的爆发力去拉。大拉小拉只是人为的习惯而已!
也许您的水平比较高吧。不管怎样,这种爆发力的使用虎爪在正手拉球还没有掌握好。对我个人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些尝试。我的尝试是受庄则栋快攻训练的启发,把动作分离出来,单练这种纯粹的收前臂、手腕的近台拉球方法。也许等到这样练一段时间后,在近台靠前臂收甩出心得了,慢慢地近中远大小拉球动作才能结合自如吧。

业余球手正手拉前冲弧圈易犯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正手拉前冲弧圈易犯的错误:
<1>重心压得太低,导致引拍太低,拉球压不住弧线,易出界;
--------注意事项:根据来球高低旋转调节好重心高低,引拍不要太大(业余引拍太大不易找到合理击球点),留心自己的引拍位置。如易犯<1>的错误,在练习时可恰当提高引拍位置,在此同时应注意重心从右脚转换至左脚时的稳定性(以右手执拍为例,下同),因为如果你已习惯低重心拉球的话,提高重心易造成当重心从右脚转换至左脚时“刹不住车”的现象,造成连续不好,只有一板冲了。
<2> 腰、髋、腿及上肢的不协调,大部分人表现在只有上肢发力,腰、髋、腿的力传不上来,造成前冲不冲;
--------注意事项:在练习时可用不执拍手轻轻抓住执拍手的大臂,然后蹬腿顶髋转腰,带动大臂运行,最后收小臂(手腕顺势而上)。可先做徒手动作,体会到发力一致时再上台练习。
<3>撞击球过多。可能当你前冲不冲时你会以为多向前撞击球即可弥补速度,这有点饮鸩止渴,其实撞击球过多易造成弧线不好,失误多;且因旋转不强,也使拉出的球前冲不强,特别是在近台以外;
--------注意事项:多体会“打”和“磨”的比例。
<4>拉球时不视来球旋转,就一种动作。有很多老球痞认为只要手感好啥球都可一样拉------当然不是说上下旋的区别,而是同种性质的旋转可不大考虑强弱。诚然,如果手感好时很多上诉情况都能上台,但这样拉过去的球质量显然要打折,并且大多数业余球手不可能象那帮老球痞那样一天到晚的泡在球馆里;
--------注意事项:养成“盯球”意识,平常多留心来球旋转,比赛时就成习惯了。
<5>反冲时,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
--------注意事项:提前判断来球的落点及旋转,晚了就来不及做动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击球,另外动作不要大,因为如果来球旋转稍强的话,落台后弹起来很快,不好找点。
转自乒乓家园,感谢柳无痕(原创


什么球适合拉弧圈呀?各位高手
   拉弧圈球时,在对球的出不出台和旋转问题上怎么处理
理论上讲,只要第二落点出台不论什么旋转性质的球只要自身的板型掌握好都可以冲弧圈的。
有道理。不在于对方,在于你拉的好不好。
看见有的高手在拉球的同时,右脚(右手持拍)往前移一步,在右脚落地时击球:
又从咱们论坛的贴图看到国手就单练拉球是不往前移步,这移步和不移步有什么不同呀
后者是基本的练习动作前者是在此熟练的基础上加上了脚步的移动。
怎样练找点的基本功?
理论上讲无外乎注意对方击球瞬间的拍型,击球摆臂动作幅度、速度等;更直接些就是紧盯对方来球!福建师大95周年校庆时我曾有幸目睹前著名国手郭跃华打球时的风采,给我最深的影响就是他的眼睛很亮,目视注意力非常集中,真可谓目光如电!
对于明显出台的球就不说了,只要具备一定的弧圈基础应该问题不大,对于将出台的球的判断最好还是由多球训练找感觉,敢上手,狠一点,别怕拍子飞了,要知道,等熟练的时候拉将出台的球那种合力的感觉非常的美妙,手要敢往台里伸,特别是对于稍高点的,别管是否将出台还是根本就不出台,手,肘抬高,一板前冲,搞定!

技术请教
我拉弧圈球时,不是下网,就是出界,这是怎么回事.而且拉弧圈球时,我总觉得我是以肩关节为运动支点的,击球点不好掌握;而孔令辉教学片中我注意到他是以肘关节为运动支点,请问这两种运动支点的差异在何处?如何练习,谢谢.
你观察的很细致,无论攻球还是弧圈正确的发力都是以肘关节为运动支点。是以臂关节为运动支点是不正确的,发力不合理,力量一大部分内耗了(抵消了)。
[原创]业余爱好者练弧圈球应注意的问题
1、下肢于上肢的协调,在练习弧圈球时身体的中心应放在握拍一侧的腿上,发力时前脚掌用力蹬地力量传至腰部,随之转腰。
2、转腰的同时小臂带动大臂,在击球的一瞬间收小臂--从下至斜上摩擦球,板型的控制视来球的旋转与高度来定。
3、手腕自然下垂,握拍要适度(过紧、过松都不好的),球板的侧面与小臂成直线。咱们看到顶级选手在冲球时手腕或外撇或侧拐,业余爱好者尽量不要学习,等到基本功纯熟时在模仿也不迟。
总的来说就是动作的协调性与发力的合理性相结合,经常练习就会有一手业余水平的弧圈球了。这只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认识,欢迎各位朋友指正
下网、出界是因为你的拍型控制不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建立手感。
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我在拉球时,腰部总感到使不上劲,想请教一下班主,是何原因?不胜感激!
好极了!dawanwan说的好。赞同。
拉球还要步法跟上。发力时应在自己贼舒服的位子上。
哥们所指的就是身体协调性的问题,正手功球的最佳位置要始终保持在持拍手、肘、胸口三角区的中间位置,根据来球弧线、旋转、落点使自己迅速找到合适的击球位置,要求
身体一定要协调。
jshytang球有所谈到的就是发力的合理性,腰部使不上劲是因为你的中心在另一只脚上,就没有蹬地、借劲转腰同时收小臂,发力不能集中在一点上了。
dawanwan兄,「腰部使不上劲是因为你的中心在另一只脚上」是否說沒有重心轉移﹖
不是的,是起始重心的位置!
正常起始重心是右腳吧,拉完球的重心是在左腳吧,但腳有用力都不等如腰有用力,他有可能是因為動作不協調,e.g.打完球才轉腰等等,而導致腰部沒力吧﹖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正確,又或者我誤會了本身的問題。謝謝
基本是这样的(对于右手持拍的人),顺序是这样的:跨步(重心转至右脚)--蹬地--借力转腰--同时收小臂击球。这一系列的动作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
對,在比賽時用這個好難呢﹗
呀,如果并步之後再拉球呢﹖要怎樣做﹖謝謝
渐入佳境!这得从准备动作说起,准备动作是:距台半公尺左右,身体自然放松,两腿距离比肩距稍宽成内八字站立,两个前脚掌着地脚后跟稍抬起一点。这样步伐移动起来会非常的迅速、重心的转移会很快的,当然这是建立在平时经常练习的基础上的。